导图社区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主要内容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通过购买劳动力进行剥削。在这种制度下,以其各种形态出现的资本是主要的生产资料。
编辑于2021-08-05 11:43:10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阶段
自由竞争
垄断
私人(基础: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国家
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生产集中:结果是大企业在社会生产中占比增加
资本集中:结果是更多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垄断
形成
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走到垄断
产生原因
生产集中相当高时,极少数企业联合操纵生产和销售
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控制
为避免两败俱伤,竞争双方达成妥协
本质(垄断组织)
简单初级形式:短期价格协定
常见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
本质:通过联合操作控制生产和销售,操作垄断价格,攫取垄断利润
垄断与竞争
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
无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垄断需通过竞争维持
社会生产多样,垄断组织不能包下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
垄断下竞争的特点
目的:高额垄断利润,巩固地位扩大权力
手段:经济和非经济手段
范围:各个领域和部门,国内扩展到国外
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激烈,破坏性更大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
含义:工业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
形成途径:金融联系、资本参与、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
经济统治:“参与制”
政治控制:“个人联合”
影响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建立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文化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资本实质:获取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来源: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
对本国加强剥削
获取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掠夺国外利润
垄断资本的再分配,获取国民收入
垄断利润实现方式: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
垄断高价+垄断低价
垄断价格未否定价值规律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含义:国家政权+私人垄断资本
形成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
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
主要形式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国家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宏观调节
微观规制:反托拉斯法、公共事业机制,社会经济规制
双重作用
积极
社会生产力发展
冲破私人垄断资本的界限,适应大生产要求,缓解无政府状态
改善劳动人民生活水平
产业升级,加快现代化进程
本质、实质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
表现
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化程度提高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
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
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
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
作用
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过度虚拟化,金融危机频发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及其后果
动因(经济)
输出过剩资本
将非要害技术移到国外
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基本形式
借贷资本输出
生产资本输出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
商品资本输出(自由竞争阶段占主导地位)
影响
输出国
巨额利润
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
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扩大垄断优势地位
输入国
积极:资金、设备和技术、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就业与收入
消极
经济代价和环境污染
受制外资的投资战略
冲击民族工业
债务负担加重
更依赖国际资本,更容易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
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
国际垄断同盟
早期:国际卡特尔
当代:国际联盟
国际性协调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世界贸易组织
帝国主义基本特征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表现
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动因
(本质上)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跨国公司提供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各国经济体制变革是体制保障
影响
积极
(总体)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
(发展中国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就业机会、国际贸易、跨国公司
消极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收益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恶化
增加经济风险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经济
生产资料所有制
国家资本所有制
法人资本所有制(主导)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
职工参与决策
终身雇佣
职工持股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
经济调节机制:强化市场调节,弱化政府干预
经济危机新特点
产业竞争力下降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
债务危机频发
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
活力不足,危机交织
政治
多元化,公民权利扩大
重视加强法制建设,协调利益
改良主义政党影响扩大
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原因
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根本推动力量)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优越性
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实质
08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经济发展“失调”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
福利风险增加
债务负担加重
政治制度“失灵”
选举难以选贤
政党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上
民主陷阱
传统精英政治衰落,民粹主义思潮泛起
社会融合机制“失效”
社会极端思潮抬头
社会流动性退化
社会矛盾激化
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历史进步性
科学技术转为强大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保护、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局限性
阻碍社会生产力
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
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必然性
是长期的历史过程(原因)
社会形态有相对稳定性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度的长期性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