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中国经济史(1949-今)
详细概述了从1949年至今的新中国经济史,主要聚焦于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变迁。划分了几个关键的历史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年)、探索十年(1956-1966年)、文革十年(1966-1976年)、徘徊两年(1976-1978年)和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
编辑于2024-06-08 09:29:51新航路开辟,殖民活动的详细知识清单,详细梳理了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欧洲历史的主要事件和趋势,特别关注了欧洲的经济、政治、社会变革以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互动。,从经济角度看,欧洲经历了从积累财富到商业中心转移的过程。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通过海外探险活动获取了大量财富。政治和社会层面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欧洲国家通过海外探险和殖民扩张,不断拓展势力范围,逐渐确立了各自的殖民霸权。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详细知识导图,详细概述了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的三次工业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深远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导致了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业生产组织形式,而经济结构则显著地向工业化方向转移,农业比重减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如发电机、电动机等,引发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详细概述了从1949年至今的新中国经济史,主要聚焦于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变迁。划分了几个关键的历史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年)、探索十年(1956-1966年)、文革十年(1966-1976年)、徘徊两年(1976-1978年)和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新航路开辟,殖民活动的详细知识清单,详细梳理了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欧洲历史的主要事件和趋势,特别关注了欧洲的经济、政治、社会变革以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互动。,从经济角度看,欧洲经历了从积累财富到商业中心转移的过程。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通过海外探险活动获取了大量财富。政治和社会层面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欧洲国家通过海外探险和殖民扩张,不断拓展势力范围,逐渐确立了各自的殖民霸权。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详细知识导图,详细概述了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的三次工业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深远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导致了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业生产组织形式,而经济结构则显著地向工业化方向转移,农业比重减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如发电机、电动机等,引发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详细概述了从1949年至今的新中国经济史,主要聚焦于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变迁。划分了几个关键的历史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年)、探索十年(1956-1966年)、文革十年(1966-1976年)、徘徊两年(1976-1978年)和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
新中国经济史(1949-今)
过渡时期
1949-1956
探索十年
1956-1966
文革十年
1966-1976
徘徊两年
1976-1978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今
上山下乡运动
1955--1968(大规模)--1970S末
改革开放新时期
开始标志: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改革
农村:1978试点-1980全面推广--1983推广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放权力,改革生产组织形式,分配关系,调动生产积极性)
城镇:1984全面展开城镇经济体制改革(下放权力,政企分开,调动生产积极性)
市场经济体制
1992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C初,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
点:1980年开放深圳,厦门,珠海,汕头
线:1984开放沿海十四城
面:1985年开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闽东南。1988年开放海南岛,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徘徊两年
1976
1977高考恢复
1978
文革十年
性质:由最高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分子利用的一次浩劫
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
结果:给国家各方面造成了严重破坏
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
探索十年
1956年
毛主席《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开了个好头
1958年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左倾错误
大跃进运动(1958-1960):过于求快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80):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
中苏关系破裂(1958)
1961实施“八字方针”对经济进行调整恢复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5经济恢复
过渡时期
内涵:指社会性质的过渡
1840-1949:两半社会
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今:社会主义社会
背景:新中国初建,百废待兴
1949-1952年底:经济恢复阶段
农村:土地改革(新民主主义革命)(互助社)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结果:1952年底经济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1953-1956:一化三改造阶段
过渡时期总路线
建设与改造并举
一化:一五计划(1953-1957)
目标:工业化
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援助)
结果:打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三改造:三大改造(1953-1956)
实质:生产资料公有化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方式
农业
手工业
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结果:生产资料实现公有化-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形成(过渡时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