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开辟新航-殖民活动
新航路开辟,殖民活动的详细知识清单,详细梳理了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欧洲历史的主要事件和趋势,特别关注了欧洲的经济、政治、社会变革以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互动。,从经济角度看,欧洲经历了从积累财富到商业中心转移的过程。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通过海外探险活动获取了大量财富。政治和社会层面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欧洲国家通过海外探险和殖民扩张,不断拓展势力范围,逐渐确立了各自的殖民霸权。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详细知识导图,详细概述了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的三次工业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深远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导致了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业生产组织形式,而经济结构则显著地向工业化方向转移,农业比重减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如发电机、电动机等,引发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详细概述了从1949年至今的新中国经济史,主要聚焦于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变迁。划分了几个关键的历史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年)、探索十年(1956-1966年)、文革十年(1966-1976年)、徘徊两年(1976-1978年)和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5开辟新航、殖民活动、两次工业革命(1)
殖民扩张和掠夺
葡萄牙和西班牙
封建生产方式以及将财富用于购买他国奢侈品阻碍了本国发展
15-16C
荷兰
条件
经济:手工业发达,海外经商,经济富 庶。航海业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政治:1581年摆脱西班牙统治,赢得 国家独立,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地理:濒临大西洋,自然 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机构
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
概况
亚洲
侵入印度,夺得马六甲和锡兰。 侵入印尼,一度占领中国台湾
非洲
夺得好望角
美洲
建立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结果
荷兰发展为17世纪世界范围的商业帝国
英国
经济
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
军事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上霸权。积极发展海军力量,海军实力强大
政治
17C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地理
濒临大西洋
17世纪中期打败荷兰,夺取新阿姆斯特丹。18世纪 中期打败法国,夺取新法兰西,扩大在印度的殖民范 围。在亚、非、美、加拿大及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建立了“日不落帝国
殖民掠夺
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
欺诈性贸易、抢劫掠夺、虐杀印第安人、黑奴贸易(三角贸易)
影响
(世界市场)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促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
(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开辟新航路
原因
15世,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根本原因)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直接原因)
《马可波罗行纪》诱导:“东方遍地是黄金”(社会方面)
传播天主教(精神动力)
葡萄牙,西班牙王室支持(政治条件)
欧洲航海,造船技术发展,地理知识(技术条件)
人文主义冒险精神(思想条件)
概要
葡王室 向东
1487-1488,迪亚士(葡萄牙),航线:好望角
1497-1498,达迦马(葡萄牙),航线:好望角--印度
西王室 向西
1492,哥伦布(意大利),航线:向西 美洲(势力范围)
1519-1522,麦哲伦(葡萄牙),航线:向西环球航行
1521,剩余船队完成航行
对欧洲影响
积累财富:葡萄牙 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富有国家
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欧洲经济格局变化
促进海外探险活动:荷,英,法开展航行
地理大发现时期
社会变革:商业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商业贸易扩大--商业模式创新--资本主义发展
价格革命:金银流入欧洲 物价上涨
生产关系出现变动
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推动社会转型(斗争史观,近代史观)
对世界影响
结束世界各地孤立状态
连成一个整体(整体史观)
加强商业联系
世界市场雏形
对亚非美的影响
消极:给当地带来深重灾难(种族大灭绝,疾病传播)
积极:客观上传播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
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上:使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辣椒等农作物传到了亚洲。我国在明清时期引进并推广种植。
对外关系上:葡萄牙侵占中国澳门,荷兰侵略中国台湾。中国开使不适宜种植稻麦的贫瘢土地得到利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欧洲人在中国购买商品,也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中国人始了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清朝建立后,一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并把西方的天文、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到中国。中国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了西方的《泰西水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引入了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