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1一级造价案例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2021一级造价案例 重点公式 第一章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的思维导图,重点掌握的基本都涵盖。
编辑于2021-08-05 16:35:10第一章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1、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造价
建设投资
工程费用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进口设备购置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
1、生产能力指数法 C2=C1(Q2/Q1)n×f 式中:C2—拟建项目的投资额;C1—类似项目的投资额;Q2—拟建项目生产能力; Q1—类似项目生产能力; n—生产能力指数,若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规模与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相差不大,Q1与Q2的比值在0.5~2之间,可取n=1; f—综合调整系数(如终值系数)
2、综合差异系数法 拟建项目投资额(或建安工程费)=已建类似项目投资额(或建安工程费)×综合差异系数 综合差异系数=Σ(某影响因素占投资额或建安工程费的比例×该因素的调整系数)
3、加新减旧
形成固定资产
工程建设其它费
咨询费、设计费、建设单位管理费
形成固定资产
专利、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
生产准备费
形成无形资产
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
形成固定资产
涨价预备费
形成固定资产
建设期利息 仅在融资后分析中用到
利息及手续费计算方法:
建设期年贷款利息=(年初累计借款+本年新增借款÷2)×实际年贷款利率
均衡贷款,建设期只计息不还。逐年计算
建设期利息的偿还包括三种方式
等额本金法 (等额本金,利息照付)
运营期内某几年等额还本,利息照付: 每年应还等额的本金=建设期本利和/还款年限 某年应付利息=当年期初本利和(=建设期借款本利和*-上一年度应还本金)×年利率
等额本息法
运营期内某几年等额还本付息(即每年应还的本息和相等): 每年应还的等额本息和:  第1年应还利息=建设期借款本息和*利率 第1年应还本金=每年应还的本息和A-当年应还的利息 第2年应还利息=(建设期借款本息和-上年应还的本金)*利率 第2年应还本金=每年应还的本息和A-当年应还的利息
最大能力偿还(利息)法
运营期某年最大能力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最大偿还能力) =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额)+补贴收入-经营成本(不含进项税额)-增值税附加-所得税 =营业收入(含销项税额)+补贴收入-经营成本(含进项税额)-增值税税金及附加-所得税 =未分配利润+利息+折旧+摊销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所得税 =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支出
最大能力偿还本金法:净利润+折旧+摊销>应还本金 最大能力偿还利息法: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支出>偿还本金+利息支出
形成固定资产
还本付息表
2、流动资产投资
流动资金
营运资金
3、总成本费用的构成及计算 (年固定成本+年可变成本)
经营成本
一般已知,与生产能力成正比
折旧
重点掌握 平均年限法:(固定资产原值-残值)/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原值=建设投资+建设息利息(注意是融资前还是后) 残值=固定资产原值×残值率 余值=(折旧年限-运营年限)×年折旧费+残值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逐年减少)*年折旧率(固定不变)
重要提示: 1)建设项目融资前,固定资产原值不含建设期利息;融资后,固定资产原值应包含建设期利息。 2)固定资产原值中不包含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不变)×年折旧率(逐年减少)
摊销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摊销年限 + 其他资产/其他资产摊销年限
利息
利息包括当年应偿还的建设期贷款利息、流动资金贷款利息、临时借款利息 即:运营期某年应偿还的利息=当年应偿还的(建设期贷款利息+流动资金贷款利息+临时借款利息)
注:流动资金贷款利息按题干背景全年计息,一般本金最后一年偿还 临时借款利息发生在临时借款的第2年,全年计息
维持运营投资
一种是费用化,列入年度总成本;一种是予以资本化,即计入固定资产原值。教材采用前者,即维持运营投资计入当年的总成本
4、增值税及附加的计算
增值税
增值税=当年销项税额-当年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上一年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增值税(运营期第1年)=当年的销项税-当年可抵扣的进项税-固定资产中可抵扣的进项税 当年的销项税=当年的营业收入(不含税)×增值税率
增值税(运营期第2年及以后)=当年的销项税-当年可抵扣的进项税-上一年未抵扣完的进项税 说明:当某年的增值税为负值时,在融资后的财务表格中“应缴纳增值税”一栏应填写为0,但计算过程应保留其负值,在下一年计算增值税时继续抵扣。
增值税附加=
增值税附加=增值税×增值税附加税率
5、与利润相关的指标与计算
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总成本(不含进项税)-增值税附加+补贴 =营业收入(含销项税)-总成本(含进项税)-增值税税金及附加+补贴
如果含税的,要把增值税扣除,不含税只需扣减附加
增值税(运营期第1年)=当年的销项税-当年可抵扣的进项税-固定资产中可抵扣的进项税 当年的销项税=当年的营业收入(不含税)×增值税率
增值税(运营期第2年及以后)=当年的销项税-当年可抵扣的进项税-上一年未抵扣完的进项税 说明:当某年的增值税为负值时,在融资后的财务表格中“应缴纳增值税”一栏应填写为0,但计算过程应保留其负值,在下一年计算增值税时继续抵扣。
净利润
=利润总额-所得税 其中 所得税=(利润总额-亏损)×所得税率
息税前利润
=利润总额+利息 =净利润+利息+所得税
调整所得税
息税前利润×所得税率
在投资现金流量表出现,但因为投资现金流量表属于融资前的财务报表,所以此式中利息一般为0,调整所得税一般就为利润总额*所得税率
总投资收益率
[正常年份(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总投资]×100%
资本金净利润率
[正常年份(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项目资本金]×100%
临时借款的判断(难点)
运营期某年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未分配利润+折旧+摊销费≥该年应还本金,则该年为资金盈余年份,则不需临时借款。 用于还款的未分配利润按以下公式计算:该年用于还款的未分配利润=当年应还本金-折旧-摊销 第二种:未分配利润+折旧费+摊销费<该年应还本金,则该年的未分配利润全部用于还款,不足部分为该年的资金亏损,并需用临时借款来弥补偿还本金的不足部分
临时借款额=该年应还本金-该年(未分配利润+折旧费+摊销费)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点即:利润总额=0时所对应的盈亏平衡产量或盈亏平衡单价
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融资前)
7、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融资后)
对比分析,主要是现金流出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