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4一建经济第7章
本导图的主要目的旨在学习一建经济的同时,将已学到的知识点分享与大家进行参考。希望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共同进步。
编辑于2024-06-13 15:11:37第7章费用与成本
7.1费用与成本的关系★★★
7.1.1支出与费用
1.企业支出分类
2.支出与费用的关系
支出类别 会计处理 资本性支出 首先资本化,然后计提摊销或折旧(成为费用) 收益性支出 发生时做费用看待
利润分配支出 体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和资产减少。 营业外支出 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偶发性支出和有关损失,均应在利润总额中扣除。 对外投资支出 其收益体现在会计期末经营成果中 所得税费用支出 企业应交税金的减少以及资产减少
项目类别 含义 支出 除偶发性支出外,支出是企业为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实施的。 费用 是企业财务会计六大会计要素之一,用于与收入匹配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
『提示1』支出和费用都是企业资产的耗费。但不是所有的支出都确认为费用。企业支出中与取得营业收入有关的部分,可直接表现为费用(收益性支出)或转化为费用(资本性支出先将支出资本化),否则不能作为费用进行会计核算。
『提示2』一项支出是否确认费用,应遵循三项原则:
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配比原则
7.1.2费用与成本
联系
(1)都是资产的耗费。
(2)都是针对特定会计期间而言的。
(3)成本是按照成本核算对象进行的费用归集,由费用转化而来。
(4)成本可以转化为费用。
区别
(1)费用是针对特定会计期间而言的;成本既针对特定会计期间,也针对特定成本核算对象(对象化了的费用)。
(2)并非所有的费用均计入成本核算对象。
『提示3』会计期末应将当期已销产品的成本结转进入当期损失,作为费用与当期收入配比计算经营成果。
7.2施工企业费用确认与计量★★★
7.2.1费用确认
1.确认条件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确认: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费用所属会计期间确认
7.2.2费用计量
费用计量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即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1.货币资产
对于货币资产耗费,按照符合确认条件的货币资金开支,按金额计量。
2.存货
存货的特点:
有形资产;
较强的流动性;
具有时效性和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减值可能性)。
计量 说明 初始计量 按成本进行计量,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发出计量 工程项目消耗的原材料等存货,如果按项目进行采购,应采用个别计价法计量;对于施工企业集中采购的情形或者非工程项目使用的存货,存在循环采购、循环发出和消耗的情形,则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成本进行计量。 后续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提示4』盘盈存货按照重置成本计量。
『提示5』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而且存货单价不稳定,工作量比较大。
物价持续上升时,会低估产品成本,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反之亦然。
3.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计量
计量 说明 初始计量 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并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 后续计量 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提示6』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不计提折旧。
『提示7』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①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②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③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根据相关规定: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a.房屋、建筑物,为20年;
b.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c.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d.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e.电子设备,为3年。
2)固定资产折旧
年限平均法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工作量法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①行驶里程法(汽车);②工作台班法(搅拌机)  双倍余额递减法 固定资产账面余额随着折旧的计提逐年减少,而折旧率不变;折旧额=账面价值(余额、净值)×双倍折旧率。加速折旧方法。 年数总和法 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加速折旧方法。
『提示8』在费用确认和计量时,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4.无形资产
项目 说明 计量 初始计量 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不同进行。 摊销 使用寿命有限 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 使用寿命不确定 不应摊销
7.3工程成本核算★★
7.3.1施工成本的构成
1.成本核算方法
『提示9』
制造成本法:产品成本(制造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
完全成本法:产品成本(完全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作业成本法:资源耗费—》作业成本—》产品成本
『提示10』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的分配依赖于成本驱动因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作业量的计量和分配主要采用:
动因 说明 业务动因 以执行作业的次数作为作业动因,并假定执行每次作业的成本相等。 持续动因 假设前提是,执行作业的单位时间内耗用的资源相等 强度动因 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某一特定的产品。
『提示11』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规定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会计核算。
2.施工成本项目划分
直接人工 施工过程中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工人以及在施工现场直接为工程制作构件和运料、配料等工人的职工薪酬。 直接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所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结构件、机械配件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其他材料以及周转材料的租赁费和摊销等。 机械使用费 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使用外单位施工机械的租赁费,以及按照规定支付的施工机械进出场费等。 其他直接费用 材料搬运费、材料装卸保管费、燃料动力费、临时设施摊销、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场地清理费,以及能够单独区分和可靠计量的为订立建造承包合同而发生的差旅费、投标费等费用。 间接费用 企业各施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费用。 分包成本 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分包,支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价款。
前四个直接费用后两个间接费用
7.3.2工程成本核算过程
1.工程成本核算对象
2.成本核算范围
为履行合同发生的成本,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作为合同履约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①该成本与一份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
②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
③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
3.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7.4施工企业期间费用核算★
7.4.1期间费用构成
7.4.2期间费用的核算
1.期间费用的确认
『提示14』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当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但是,该资产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的,可以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期间费用的确认
企业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设置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一级会计科目和相应的明细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