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学思政思维导图
马工程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的思维导图,大学思政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该教材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思想道德和法治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其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编辑于2024-06-16 10:28:34思想道德与法治
绪论:担当时代大任,成就时代新人
我们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
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我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德,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
学习法治思想,形成法治思维,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一章人生观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推动和实现真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个人与社会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选择
正确的人生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是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需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了社会进步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自身个体条件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辩证看待得与失,苦与乐,顺与逆,生与死,荣与辱的人生矛盾
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
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二章理想信念
内涵和重要性
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和时代性
信念具有执着性,支撑性,多样性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催生前进动力
提供精神支柱
提高精神境界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按需分配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
共产主义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同时也是一种现实运动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国梦的实践
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汇聚和升华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力量
第三章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强国兴国之魂
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伟大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
中国共产党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井冈山,长征,遵义会议
延安,西柏坡,红岩
抗美援朝,两弹一星
特区,抗洪,抗震救灾,抗疫,脱贫攻坚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兴国强国的磅礴伟力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做忠诚爱国者
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
维护国家安全,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动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做改革创新树立军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第四章价值追求
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着特定的阶级立场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作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推进社会团结奋进的最大公约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先进性: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
吸纳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人民性: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
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真实性: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真实可信的
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实质
一种继具迷惑性,欺骗性,且带有鲜明政治倾向的价值观
特指资本主义价值观及其背后的经济,文化,政治制度
理论和实践上的虚伪性
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所谓普世价值存在根本不同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扣好人生的扣子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勤学
修德
明辨
笃实
既要目标高远,保持定力,不懈奋斗
又要脚踏实地,严于律己,精益求精
新时代大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则
第五章道德规范与品德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基本功能
认知功能
规范功能
调节功能
作用是指道德的功能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是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集体主义的层次性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以正当合法的手段保障个人利益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基本精神(五点)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注重人伦关系,重视道德义务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形成和发展
主要内容(五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当代价值(有利于……)
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遵守社会道德
恪守职业道德
弘扬家庭美德
锤炼个人品德
第六章法治思想和素养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的含义(四要素)和发展
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历史发展: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法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
法律执行
法律适用
法律遵守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根本遵循:***法治思想
18大以来,***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
主要内容:十一个坚持
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在发射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依法治国,执政,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政府,社会一体建设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原因
是历史的必然结论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建设法治中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执政,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政府,社会一体建设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维护宪法权威
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
宪法至上地位
国家的根本法,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实现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个人发展的基本准则
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扭不
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尊重和保障人权
社会主义法治
民主集中制(我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坚持依宪执政,依法立法,严格执法
健全人大工作机制
健全宪法解释机制
健全备案审查机制
健全合宪性审查机制
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程序正当
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
政治权利
选举权
表达权
民主管理权
监督权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权利
生命健康权(人最基本最原始的权利)
人身自由权
人格尊严权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住宅安全权
通信自由权
财产权利
私有财产权
继承权
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
休息权
社会保障权
物质帮助权
文化教育权利
受教育权
科学研究自由
文学艺术创作自由
其他文化活动自由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权力行使目的的正当性
权力行使的必要限度
权力行使方式的法定性
权力行使的正当程序
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依法服兵役
依法纳税
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尊重宪法权威
学习法律知识
养成守法习惯
提高用法能力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社会道德的五个类型: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