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医《诊断学》2-血栓与止血检查
西医《诊断学》2-血栓与止血检查,概括了血管壁检测、血小板检验、凝血因子检测、抗凝系统检测、纤溶活性检测筛、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等,知识点系统且全面,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减少在海量资料中搜索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帮助学习者在考试前快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中医各家学说》知识点思维导图,《中医各家学说》是一门以研究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的学术流派、医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以及各种学说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书中重点选择了学说特点突出、理论造诣较深、学术观点新颖、临证经验丰富、对中医学发展起到巨大推进或促进作用的著名医家,如钱乙、孙思邈、张元素等。
西医《诊断学》6-生物化学检测(生化指标),知识点系统且全面,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减少在海量资料中搜索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帮助学习者在考试前快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西医《诊断学》5-肝功能实验室检查,概述了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胆红素代谢检查、胆汁酸代谢检查、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等内容,知识点系统且全面,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减少在海量资料中搜索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帮助学习者在考试前快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西诊-血栓与止血检查
血管壁检测
筛检试验
出血时间(BT)
指将皮肤刺破后,让血液自然流出到血液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的相互作用
束臂试验
又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FT)或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RT)
通过给手臂局部加压(标准压力)使静脉血流受阻,给予毛细血管壁额外负荷,检查一定范围内皮肤出现出血点的数目来估计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
血小板检验
血小板计数
血块收缩试验(CRT)
诊断试验
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
检验血小板体外粘附功能的方法
血小板聚集试验
凝血因子检测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原理
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试剂(接触因子激活剂和部分磷脂)和钙离子后,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作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参考值
延长超过十秒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APTT延长
APTT是检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LA)的常用试验
APTT缩短
见于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在被检血浆中加入钙离子和组织因子或组织凝血活酶(Ⅲ),观测血浆的凝固时间
是外源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中II、V、VII、X因子水平的实验
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
PT延长
先天性凝血因子l(纤维蛋白原),ll(凝血酶原),V,Vll,X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口服抗凝剂等)
PT缩短
血液高凝状态
PT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及INR(国际正常化比值)是检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Fg
通过加入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比浊,定量
2-4g/L
Fg减少
(<1.5g/l)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 肝硬化。 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UK.T-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
Fg增加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 生理性:部分正常老人,妊娠晚期 (1)感染: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 (2)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 (3)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
Fg异常
纤维蛋白原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临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
抗凝系统检测
病理性抗凝物质筛检试验
凝血酶时间TT
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测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的 时间。反映共同途径是否存在抗凝或纤溶亢进
16-18秒, 以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有病理意义
TT延长
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TT缩短
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病理性抗凝物质的诊断试验
生理性抗凝因子检测
纤溶活性检测
血浆D-二聚体测定
检测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常采用乳胶凝集法或ELISA法检测
ELISA法:0~0.256mg/L(500 mg/L 不同实验仪器)
正常
可排除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
增高
可见于有血块形成的出血(有陈旧性血块存在时,本试验可呈阴性),特异性低,敏感性高 多见于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陈旧性血栓时不增高。 肿瘤、突发性耳聋、急性炎症、术后、妊娠时D-二聚体也有升高,但很高的D-二聚体水平则预示有并发症,如先兆子痫
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交联的纤维蛋白所产生的特异性产物,因此阳性结果对判断是否已有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的标志,作为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症的重要指标。D二聚体增高是诊断DIC的辅助条件之一 溶栓治疗的监测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测定
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凝胶颗粒及比浊法测定 若血液中FDPs浓度超过或等于5ug/ml,乳胶颗粒发生凝集(阳性)
<5mg/L
FDPs阳性或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DIC,恶性肿瘤,溶栓治疗等) 1、FDP增高,是体内纤溶亢进的标志,但不能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2、可作为血栓形成的观察指标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一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BT和PLT都正常
多见于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和其他血管性紫癜等
二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APTT和PT都正常
除正常人外仅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Xlll缺陷症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nlinatedinravascPla,coaguJation,DIC)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其特点是体内有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中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在此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血小板,使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使凝血活性减低,同时,通过内激活途径发生了继发性纤溶亢进。
1.PC减低或进行性减低,低于100×109/L(肝病和急性白血病低于50×109/L); 2.血浆Fg含量减低,低于1.5g/L或进行性减低(肝病低于1.0g/L,急性白血 病低于1.8g/L); 3.血浆FDP超过200mg/L(肝病超过60mg),或D- 二聚体(DD)水平较正常 对照值增高4倍以上; 4.PT较正常对照值延长或缩短3s以上(肝病超过5s), APTT延长10s 以上或缩短5s以上; 5.抗凝血酶活性(AT:A)低于60%(不适用于肝病); 6.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增高; 7.血浆因子Ⅷ:C低于50%(肝病必备)。 以上有3项或3项以上异常者,结合临床可作出DIC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