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排泄
这是一篇关于排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肾脏血液循环供应特点,肾脏的结构特点,排泄的概念,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排泄是指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所产生的不能再利用的物质(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氨等)、过剩的物质(如水和无机盐类)以及进入体内的各种异物(如药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的方式来完成,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
这是一篇关于感觉器官的思维导图,嗅觉感受器部分,介绍了由嗅细胞、支持细胞和Bowman腺组成的结构,这些结构位于鼻腔内,负责接收气味分子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还介绍了视觉系统的相关内容,包括眼的折光成像、瞳孔调节、眼的调节等生理过程,以及近视、远视、散光等折光异常的原因和矫正方法。
能量代谢是指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及利用的过程。通过对能量代谢知识的总结,可以清晰地理解能量代谢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以及它与物质代谢的紧密联系。便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排泄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有效滤过压
静脉大量快速注射生理盐水,或某经病理情况使血浆蛋白质浓度明显下降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多,尿量增加。 肿瘤压迫、输尿管结石等造成尿路梗阻,使囊内压升高,有效调过压下降,游过率减少。
肾血浆流量
通过改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的速度进而改变肾小球滤过的长度。 主要在背镜质内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进行
影响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
ADH浓度,如尿崩症。
肾脏血液循环供应特点
肾脏血液供应特点
肾血流量大
子主题
两套毛细血管网
肾血流量的调节
肾脏的结构特点
肾单位
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集合管
具有重吸收及分泌的功能
球旁器
又称近球小体
肾脏的神经支配
受交感神经支配
排泄的概念
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
尿的生成和调节
尿量: 正常成人每昼夜尿量为1000~2000ml
每昼夜尿量如长期超过2500ml, 称多尿
每昼夜尿量在100~500ml之间, 称少尿
每昼夜尿量少于100ml, 称无尿
排尿反射:正反馈
尿失禁
骶髓初级排尿反射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功能联系时,如脊髓受损或昏迷,排尿失去意识控制。
尿潴留
膀胱内尿液充盈过多而不能排出,多因腰骶部脊髓损伤使初级排尿反射中枢的活动发生了障碍所致。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内链部高渗梯度的形成
翻译升支细段对NaC墩动扩散和尿素再循环。
外储部高渗梯度的形成
外髓部的翻种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
健质高渗梯度的保持
与真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有关。
肾小球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值为19%
滤过的结构基础一滤过膜
单位时间(每分钟)内两滑所生成原尿的量,正常成人平均为125ml/min
滤过的动力一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钠离子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主动重吸收钠离子,特点是定比例(65%-70%),不可谓节,其重吸收机制可用“票·漏学说”来解释。
翻样重吸收钠离子约20%,其中翻样升支粗段上皮细胞的管腔膜上有转运销离子、氯离子、钾离子的共同转运体,可被呋塞米等利尿剂阻断。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钠离子约10%,受醛固酮调节。
碳酸氢根离子的重吸收
小管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80%~85%在近端小管重吸收,与上皮细胞的钠离子与氢离子交换精联进行,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
氯离子的重吸收
65%-70%的氯离子是在近端小管被动重吸收的,由于Na⁺的主动重吸收,造成小管内外之间的电位差,氯离子卸顺管内外的电位差而被吸收。
钾离子的重吸收
小管液中的钾离子绝大部分在近端小管已被主动重吸收,体发生酸/碱中毒时,可以 尿液中的钾离子主要来自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葡萄糖的重吸收
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继发性主动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