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孙子兵法》第七讲诡道:竞争策略的运用
《孙子兵法》诡道篇,诡道:竞争策略的运用。战争与竞争的共同特点是:再完美的战略也可能会被对手破坏。计划的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行动和资源,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对手的反应。有效行动的前提是运用策略,引导、操纵对手,削弱对手的反应能力,是对手无法做出及时的、准确的反击,在慌乱中犯错,才让进攻者有虚可乘。
这是一篇关于三年级英语自然拼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ai /eɪ/,ay /eɪ/,ee /iː/,ea /iː/,igh /aɪ/,ie /aɪ/,oa /əʊ/,ow /əʊ/,ue /uː/,oo /uː/。
这是一篇关于《认知觉醒》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内观自己,摆脱焦虑,第二部分:外观世界,借力前行,第三部分:元时间与成本思维。
这是一篇关于人性的弱点 - 永恒的人际关系法则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 核心理念(1-4章),🏢 职场应用(10-15章),❤️ 家庭关系(22-26章),🤝 社交艺术(29-32章),📝 实践系统(全书精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七讲 诡道:竞争策略的运用
《孙子兵法》讲“诡道”的部分
【原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文】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所以,明明能征善战,却向敌人装作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却伪装不准备打仗;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要攻打远处的目标,相反却伪装作要在近处攻击;敌人贪心就用小利来引诱他上当;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实力雄厚就要谨慎防备;敌人强大就暂时避开其锋芒;敌人容易冲动发怒,就设法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要千方百计骄纵他,使其丧失警惕;敌人安逸就设法骚扰他,搞得他疲劳不堪;内部团结的敌人,要设法离间他,让他分裂。在敌人没有准备时,突然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对于作战计划,阴谋诡计不能还没做就到处传。
战争与竞争中的“诡道”理论基础
战争与竞争的共同特点:再完美的战略也可能会被对手破坏。
在对抗中,计划能否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心动,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对手的反应。
有效行动的前提是运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对手,塑造对手,操纵对手,剥夺对手的反应能力,使对手无法做出有效的反击。
什么是“诡道”?
首先,看看什么是“道”。
《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
阴阳互为反面,任何一方的行为,都受它的对立面的推动和影响。任何一种高明的选择,都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
阴阳互动即为道
“诡”,就是“不直”的意思。不是直来直去,横冲直撞。
不确定性
战争和竞争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改变不了战争和竞争中的不确定性,但高手会接受不确定性,甚至通过高超的策略来制造不确定性,增加对手的不确定性,并充分利用这种不确定性,使自己去的对抗中的优势地位。
“兵者诡道”的含义就是:在战争中,取胜并不是单纯靠力量直接对抗,还要靠策略的巧妙运用,去掩护自己的行动,去破坏对手的计划,去制造和利用对手的失误。
所谓的“诡道”,就是通过策略的运用,调动对手,操纵对手,误导对手,迷惑对手,分化对手,使对手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中,从而产生错误的判断,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分散它的资源,暴露它的弱点。
战争指导的一个秘诀就是“弱而后打”,先用策略引导和调动对手,削弱对手的组织与反应能力,使对手变成好打之敌,让对手失去优势与主动,然后再发起真正的攻击。
突然性是战略的本质
孙子提出的“诡道十二法”
【原文】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能而示之不能
明明能打,但我假装不能打。隐藏自己的实力和意图。
用而示之不用
明明要用这种打法打,但我假装不用。掩盖自己的企图与计划。
近而示之远
明明我在近处发起行动,但我先要假装在远处打你。
远而示之近
明明我要在远处发起进攻,但我先做出在近处行动的样子。
吸引注意力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用小利来引诱对手,制造混乱来攻取对手。
实而备之
对手力量充实,无懈可击,怎么办?做好防备,做好准备,耐心等待时机。
强而避之
对手力量过于强大,就是打不过,怎么办?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只在有利的情况下跟对手打,避免在不利的情况下跟对手打。有时候,不打,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怒而挠之
对手性格暴躁,易于激怒,就挑逗他,让他失去理智,让他犯错误。
卑而骄之
对手很谨慎,很小心,那怎么办呢?让他骄傲,让他狂妄。狂妄是走向灭亡的第一步。
佚而劳之
对手休整良好,怎么办呢?折腾他,让他疲于应付,疲惫不堪,变成好打之敌。
亲而离之
对手内部团结,不好打,怎么办?通过离间的方式,把他剥离出来,变成孤立之敌,变成好打之敌。
诡道本身并不是目的,“诡道”的目的是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为了创造突然性。
所谓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就是在对手最脆弱的时间和最脆弱的地点,以他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去攻击他,这样,你就可以以最小的代驾,取得最具决定性的战果。
要达成突然性,就一定需要策略的掩护。所以,再好的战略,也需要策略的配合。
通过策略的运用来引导对手、操纵对手、调动对手、抑制和剥夺对手优势,从而为我战胜对手创造条件的过程,孙子称之为“示形”“动敌”。
示形——就是抛出假动作。
动敌——就是调动对手。
示形就是为了动敌,进而为致命的一击创造条件。
孙子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行动成功与否不单纯取决于你自己
竞争与战争一样,从本质上也是一种“行动——反应”的互动行为。
成功的行动一定会激起对手的反行动,对手一定会企图模仿或阻挠这些行动,使这些行动所能带来的优势迅速减弱乃至完全丧失。因此,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策略的运用。
在竞争研究中,陈明哲借鉴《孙子兵法》以及军事策略的原理,研究了“攻击”、“伪装”与“谋略”三种调动对手的“资源转向战略”。
所谓“攻击”,就是在一个竞争场域中采取明显的直接攻击,其目的是让竞争者撤回资源,使其了解到投入更多承诺在那个竞争场域,将非常困难且会有高成本。
所谓“伪装”,就是一个厂商攻击一个竞争者认为重要的焦点市场,但对攻击者而言却不那么重要,非其真正的目标市场。
所谓“谋略”,就是一个厂商明显地牺牲他在一个焦点市场的地位,清楚地表达出它希望竞争者将资源转向那个市场,增加它在那个市场的影响范畴,然后,执行该谋略的厂商,即可将资源转向来防御它的焦点竞争领域(在目标市场中,竞争对手可能正在降低资源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