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梦(黑泽明)
《梦》是由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执导的一部剧情电影,该片于1990年上映,由寺尾聪、笠智众、倍赏美津子、原田美枝子等演员出演。电影由八个不同的梦境组成,每个梦境都探讨了不同的主题,反映了导演对现代社会、人类生活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编辑于2024-06-23 23:48:21梦
太阳雨
人物:小男孩/妇人
起因:太阳下雨天气,狐狸婚礼传说
狐狸的婚礼被人看到会生气(伏笔)
事件1:小男孩独自前往森林,并未听劝
场景:巨大的红色树干和对比之下显得渺小的男孩
事件2:小男孩遇到遇到了狐狸的仪式
场景1:悠扬的音乐
场景2:带着面具的生物(人/狐狸)
场景3:步调一致,伴随音乐的节奏一步一顿的前行。(这在日本文化中有什么象征吗?)
事件3:小男孩被狐狸发现并逃回家中
场景1:未能进入家门
场景2:传言狐狸要求男孩已死谢罪(短刀用来切腹)
场景3:要求带着已死谢罪的决心去请求狐狸的原谅
场景4:得到狐狸住址的男孩依旧尝试推开家门,未果。
事件4:男孩穿过花田前往山谷中彩虹的尽头
思考:狐狸是否存在
狐狸存在:人类冒犯了狐狸习俗,狐狸反过来要求人类以违背自己刀本能去了结生命,表达习俗等价于求生本能,违反习俗者就要同样违背求生欲,那么顺应本能是否等同于顺应习俗呢,文明社会中,顺应习俗(可以视为道德/法律)是顺应架构师文明生物的本能,人群形成社会,社会形成人的社会性本能。社会性像生长发育繁殖一样是现代人类的需求/动力之一。
狐狸不存在:假借狐狸的传说,教导不遵守规训的男孩,男孩从拒绝服从,打扰仪式到独自带着刀前往彩虹深处,完成了一次服从训练。
桃园
人物:男孩/女孩
起因:男孩看见了其他人无法看到的“第六位”女孩
事件1:小男孩推开姐姐去追寻“第六位”女孩
场景:穿行过雾气竹林至阳关草坪
事件2:穿着似人偶的人同小男孩对话
对话1:人偶因男孩家人砍了全部的桃树导致人偶提出离开男孩家中。
原因:
女童节=桃节,为了彰显桃树。
人偶是桃树拟人化,是桃树的灵魂凝集
砍桃树=无法庇护女童=失去人偶庇护
砍倒的桃树在哭泣
对话2:小男孩哭泣引发人偶讨论
不要责备小男孩,因为他试图阻止树木被砍伐,并在阻止失败后哭泣
可以责备并嘲笑男孩,他阻止的动机是因为他喜欢桃子
对话3:小男孩的反驳
他阻止砍伐的原因时花而非果实
喜欢一片桃花和成片的桃树
对话4人偶接受解释,并肯定男孩的行为
事件:奖励男孩在看一次性“盛开的桃园”(人偶表演)
思考:
为什么人偶对男孩的态度前后改观
因为其肯定了树作为主体的“桃花盛开:的状态,肯定了树本身。而不是通过产物去肯定书的价值。不过就此产生疑问,既然树在的地方叫果园,树最开始被种植的目的就是果实,树被种下后也守护着这家人,既然被产物肯定时人偶的行为没有不庇护之意,为什么又要嘲笑男孩因为桃子而阻止砍树的动机呢。反推的话,树本身被肯定之前并未庇护过女童,一个未曾出力的守护神被砍伐后对主家的男孩训斥,这不是合乎道德的行为。
风雪
人物:四个士兵
起因:出发迟了,导致落单
事件1:天黑了,夜晚可能提前来临
疑点:时间线紊乱,11点怎么会天黑。
事件2:内讧,(不确定的方向,持续三天的风雪)
事件3:众人打算休息时,有人发现了人的踪迹
疑点:有人昏厥,人的踪迹是否为幻觉呢?
事件4:出现人手(存疑)给队长盖上毯子,并伴随着光线逐渐变亮
场景:女人持续给队长盖毯子,并安抚队长
场景:队长挣扎起身而女人在制止对方。
场景:制止过程中,女人逐渐变得青面獠牙
事件5:队长挣脱女人的束缚,在尽力唤醒队友
场景:远方传来军号,天空逐渐放晴
场景:队长找到营地,营地就在不远处。
思考
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的求生欲具像化体现,人在失温之时,往往会感受温暖可能出现幻觉,是在温暖中睡去,还是挣扎着拥抱寒冷?或许旁观角度都明确,不要温和地走入那良夜,但第一视角下,温暖是如此的直观。关于营地距离问题,可以是鬼打墙,或是极端天气影响了方向感。两种解释都说的通,这正是这部作品的高明之处。
隧道
人物:穿着军装背着行囊的男人,
起因:穿着军装的男人穿过隧道时,被恶犬阻拦
事件1:遇见野口二等兵(死灵版本)
对话:梦中梦,回家吃了妈妈的饭
对话:父母不接受野口的死亡
场景:野口凝视家乡的方向,对生界充满留恋
场景:野口被指挥官说服,返回隧道(接受死亡)
事件2:第三小队(死灵版本)走出隧道与指挥官相遇
对话:指挥官,独自存活无颜面对部下
指挥官观点:
战争残酷,自己指挥也有问题
自己在战争中也经历了极大的苦难
同情士兵,愿同赴死
拜托亡者安息(小队被说服)
事件3:被恶犬驱赶
思考
指挥官也是从隧道的另一端走过来的,但是面色如常,并且被从另一端的狗驱赶,可以推断出。指挥官很可能是弥留之际误入了冥界,他看见了昔日的部下,死在怀里的下属,自己指挥的小队,他见到他们第一反应都是惧怕,是遗留对战争的恐惧,还是心怀愧疚呢?亦或二者都有,战争中亡者足够可怜,但生者或许也不安宁。
乌鸦
人物:看画展的男人
起因:参观梵高的画展
事件1:男人进入蓝色画幅寻找梵高
场景:男人穿过的画面是梵高的风景画中的场景
对话:美的场景不能形成艺术,要有灵感(本能的东西)
思考:
先锋艺术会许常常与灵感有关,灵感或许可以异化为梦,用理性或许信息,感性排列组合输出,事物经过人的干预才能形成艺术。
红色富士山
人物:5位最后的幸存者(暂时)
起因:核电站爆炸,引起富士山喷发
事件1:众人逃难
对话:日本太小无处可逃,但也不能坐以待毙。
场景:众人死去,只剩5人
事件2:有人逃亡去海底
对话,象征幸运的海豚都走了。
场景:核污染后的场景(色彩的解释)渲染死亡的注定结局
对话:对未来的思考(不会有未来了),以及对核电站的愤怒
场景:男人挡在女人和孩子面前,教授跳海
思考:
人类亲手毁掉自己吗?但是没有核电会不会就没有这么多的人口可以顺利长大呢,人在灾难中做了一定的准备,并者制造核电站的人也一起受了灭顶之灾,制造者是或许是错在使用了无法完全安全掌控的技术,而不是错在拥抱核能。
鬼哭
人物:男人和食人魔
起因:一个背着包的男人,遇见怪物人
事件1:男人与怪物对话
对话:食人魔自述。自己以前也是人类
对话:世间大变,从花海-荒漠
观点(成因):核辐射让世界变成废土
场景:巨大的蒲公英/奇怪的玫瑰(进一步佐证世界的变化)
对话:动物也产生了变化,美丽的自然逝去了,
事件2:展开生物生存现状:
食人魔输出观点
自相残杀,并且产生了等级制度
制度拥护者(践行者)明白,不过饮鸩止渴
被吃或许是解脱,但仍有生物想活着的本能
回忆物产丰富时的浪费行为,自我痛苦。
事件3:食人魔带着人类去往食人魔聚集点
场景:围着你血池哀嚎
场景:不同角的鬼,角都很痛
鬼追逐男人,让他远离鬼
思考:
废土求生的法则中,即使存在等级与制度,但人成了鬼就会常常与痛苦相伴了,不要轻易跨过人的底线,跨过时,或许最初只是植物受波及,但随着食物链的传递,终究是会回到自身的,一旦酿成悲剧,便是地狱在人间的复现。
水车村
人物:来采风的外来者
起因:前往村子旅行(观察)
事件1:男主与老头的对话
对话:村子本没有名字,村子就是村子,
场景:没有电,远离科技的生活,遵循古法生活,人与自然相互结合
观点:( 老者)顺应自然的生活,科技(工具)让人拥抱不快乐,远离自然,拥抱灭亡,人不应向自然索取过多,维持生命就好。
鲜花给死亡,庆典给葬礼
思考
对死亡拥有乐观的态度固然羡慕,但是想村民一样拥抱自然的生活大可不必,动物本能生长发育繁殖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的一份子,人正常追求美好生活拥抱科技的行为,和大马哈鱼繁殖季节,沿途的熊支持只吃内脏是一一样的行为,熊可能因为过渡浪费而导致第二年大马哈鱼锐减,从而影响自身种群数量,和人因为武器导致生存条件恶劣,人口减少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