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注册城乡规划师 规划原理——第五章第六节城市用地布局
注册城乡规划师 规划原理——第五章第六节城市用地布局,考原理和实务都需要重视该章节,笔记中除了书中的内容,也有实务题目的总结。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注册城乡规划师 规划原理——第五章七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原理与实务都有涉及,实务中考交通的那一题就是在这一节,引起重视。还需要学习最新的综合交通,别忘了---
注册城乡规划师 规划原理——第五章四节基础研究,考原理和实务都需要重视该章节,笔记中除了书中的内容,也有实务题目的总结。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
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
工程地质条件
土质与地基承载力
湿陷性黄土、膨胀土
地形条件
坡度
冲沟
对道路走向等的影响
滑坡与崩塌
不稳定的滑坡体不宜作建设用地
岩溶
地震
地震断裂带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条件
流量、流速、水位、水质
水文地质条件
潜水、承压水
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
风象
风向
风速
气温
逆温层(下冷上热)
降水与湿度
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价(人为)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方面
结构是否合理,功能组合与结构是否协调;是否适应发展需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内外交通系统的协调、矛盾与潜力,对外交通站场/线路分布对用地结构、城市扩展方向/用地选择造成制约;是否体现城市性质/特色等
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质量、数量、容量、改造利用潜力
社会、经济构成方面
人口结构及其分布密度、物质设施分布/容量
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建成后的效果)
土地经济和自然两属性—影响因素:土地区位(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设施(水暖气电等基础设施、文医体邮园等社会服务设施)、环境优劣度(气/水/噪污染等环境质量、坡/承/洪/绿等自然条件)、其他(人口密度/容积率/用地潜力等城市规划)
工程适宜性评价
一类用地:适宜修建的用地
地形坡度<10%
土质满足地基承载力
地下水位低于建/构的基础埋藏深度
三无:洪水、沼泽、不良地质
二类用地:基本上适宜修建的用地
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的用地
地形坡度大于20%
地基承载力极低/2m以上流沙/泥炭
常有洪水,深度超1.5米
严重不良地质现象
丰产农田/矿藏/水源
建设用地选择
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地基承载力好,不受洪水威胁,建设投资省
尽量少占农田
保护古迹与矿藏
满足主要建设项目的要求
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
建设用地平衡表
城市总体布局
基本原则
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依托旧区、紧凑发展
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自然条件对总体布局的影响
地貌类型
地表形态
地表水系
地下水
居住区在上水位;污水量大在下水位;内陆港河流平直处;海港水深岸滩稳泥沙少山体屏障
盛行风向及风速关系
静风频率——污染无法扩散
总体布局主要模式
集中式城市总体布局
优:①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省建设投资;②容易低成本配套建设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③居民工作、出行距离较短,城市氛围浓郁,交往需求易满足。
缺:①功能分区不明显,工业区与生活区紧邻,处理不当易造成环境污染;②用地大面积集中连片布置,不利于道路交通组织;③会出现“摊大饼”现象,居住区工业区层层包围,城市用地不断向四周扩张,城市总体布局可能陷入混乱。
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
优: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组团,组团间被。分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①布局灵活,用地发展和城市容量有弹性,容易处理好远近期的关系;②接近自然,环境优美;③布局关系井然有序,疏密有致。
缺:①用地分散,土地利用不集约;②各城区不易统一配套建设基设,分开建设成本高;③每个城区规模达不到最低要求,城市氛围不浓郁;④跨区工作和生活出行成本高,居民联系不便。
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内容
工业——群组布置
居住区——梯级布置
15分钟、10分钟、5分钟、居住街坊
绿地——各级 均衡布置
公服——成体系布置
交通——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
总体布局的艺术性
整体设计、空间景观组织(轴线组织方式——空间序列、秩序感)
主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
居住用地:人口*人均
气候区:1267为28-38;345为23—36
总占比25-40%
工业用地:工业产值预测*单位工业产值用地;工业门类职工数*单位职工人均用地面积
总占比15-30%
商业用地:最难预测,采用分项加和
道路与广场用地:按比例计算
人均道路12㎡/人;总占比15-25%
其他:机场、港口、军事用地结合实际用地
主要城市建设用地位置及相互关系确定
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关系
雅典宪章的启示
四大活动: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核心)
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
通道网络
城市运输系统
运作网络
交通管理系统
保障
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人的活动+城市用地
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多中心布局减少跨区交通
解决城市问题
合理的城市布局:(交通源)形成多中心的组团式布局
处理好用地布局与城市系统的关系:双方要协调
交通分流、功能分工的思想;道路交通与用地布局相配合
用地不同,布置不同类型、功能的道路
道路不同,布置不同性质的建设用地
简化/减少交通矛盾:组织好组团内/跨组团、生活性/交通性的交通
城市不同:不同的道路交通网络类型和模式,不同的道路密度和交通组织方式
城市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关系
小城镇
单中心集中式布局,规整的方格网,窄且密、适合不行/非机动化交通
中等城市
多中心,紧凑的组团式布局,外围交通:适合机动的三级道方格路网
大城市
相对分散、多中心组团式布局,三级道路网+城市快速路(中心与外围组团间),向混合式道路网转化
特大城市
组合型城市:外围城镇变为外围城区,混合型路网:城市交通性主干路网/公路/高速路(城区间)+快速路网=疏通性交通干线道路网
旧城:交通可分散,单向,密度大;城市外围:道路宽,速度大,密度小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与道路交通网络形式的配合关系
城市用地布局
集中型
适用规模小的城市,道路多方格网状
分散型
规模小的:道路若干交通型道路串联各分散城区
规模大的组团城市:组团间:绿地+疏通快速路;相邻组团/组团内:交通/生活性主干道
带状组团布局城市:链式路网结构
中心城市辐射强:在方格网基础上+放射状交通性路网形态
公共交通骨干线:对城市用地形态有在引导和决定作用,如哥本哈根的“指状发展”(依托铁路干线)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与城市道路网络的功能配合关系
城市道路:第一功能:组织城市骨架;第二功能:城市交通通道
子主题
快速围组团,交通主干成片区,一般主干居住区,次干围合成小区
支路,可能成网/也可不成网,不在总归中,也不计算密度和数量
物流仓储用地规划布局
工业用地规划布局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布局
居住用地规划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