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半小时漫画中国哲学史》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哲学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秦,明朝,南宋,北宋,唐,魏晋,汉朝,春秋战国,夏商周时期,上古时期。《半小时漫画中国哲学史》是一本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科普读物,尤其适合对哲学感兴趣的中小学生及老师。通过该书,读者可以更加轻松愉快地了解中国哲学的精髓和魅力。
编辑于2024-06-27 13:51:10这是一篇关于三国演义 100 个情节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降孙皓三分一统、(第 120 回),再受禅司马炎立晋、 (第 119 回),安乐公乐不思蜀、(第 119 回),哭祖庙一王死孝、(第 118 回),武侯显圣定军山、(第 116 回),邓艾智败姜伯约、(第 111 回),姜维背水破大敌、(第 110 回),废曹芳司马氏专权。
这是一篇关于哈利波特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西比尔-特里劳尼,卢平,科林-克里维,斯普劳特,吉德罗-洛哈特,小精灵多比,费尔奇,弗立维教授,奥利弗-伍德,奇洛,弗农-德思礼,佩妮-德思礼,西弗勒斯-斯内普,小天狼星,德拉科-马尔福,达力-德思礼,鲁伯-海格,米勒娃-麦格,赫敏-格兰杰,纳威-隆巴顿,罗恩-韦斯莱,阿布思-珀西瓦尔-伍尔弗里克-
证券从业资格证备考详细知识点,分章节,共计十多个页面。知识点系统且全面,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减少在海量资料中搜索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帮助学习者在考试前快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三国演义 100 个情节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降孙皓三分一统、(第 120 回),再受禅司马炎立晋、 (第 119 回),安乐公乐不思蜀、(第 119 回),哭祖庙一王死孝、(第 118 回),武侯显圣定军山、(第 116 回),邓艾智败姜伯约、(第 111 回),姜维背水破大敌、(第 110 回),废曹芳司马氏专权。
这是一篇关于哈利波特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西比尔-特里劳尼,卢平,科林-克里维,斯普劳特,吉德罗-洛哈特,小精灵多比,费尔奇,弗立维教授,奥利弗-伍德,奇洛,弗农-德思礼,佩妮-德思礼,西弗勒斯-斯内普,小天狼星,德拉科-马尔福,达力-德思礼,鲁伯-海格,米勒娃-麦格,赫敏-格兰杰,纳威-隆巴顿,罗恩-韦斯莱,阿布思-珀西瓦尔-伍尔弗里克-
证券从业资格证备考详细知识点,分章节,共计十多个页面。知识点系统且全面,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减少在海量资料中搜索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帮助学习者在考试前快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中国哲学史
上古时期
原始社会,人类对老天既害怕又崇拜
古人认为:万物有灵,万物皆神
狩猎和采集
母系社会
女人外能摘果养家,内能缝补生娃
大部分食物靠采集,小部分靠男人打猎
以为祖先是动植物的化身,所以把动植物当作祖先或保护神,即图腾
鸟、鱼、羊等
对族长产生崇拜,觉得去世的老族长会保佑后代
图腾崇拜转变成祖先崇拜
发现种子能结出果实,小麦等植物可以培育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
男人力气大,适合种地
进入父系社会
崇拜对象从女性变为男性
发明人工取火的燧人氏
发明五谷种植的神农氏
夏商周时期
种植水平提高,开始有剩余粮食,发展手工业、商业
人多事杂,统治者出现
遵天命:按老天的意思,替老天办事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夏、商因残暴被灭,周朝创始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周公解梦的周公)提出除天命还有民心
敬德保民,以德配天
讨论话题变成统治者的思想品德和自身修养
商周时期,阴阳五行的理论刚出现
观日,向阳一面称为阳,背阳一面称为阴
巫官、史官、卜官共同写出《易经》,解释该书《易传》,合称《周易》
周朝末期,阴阳五行很流行
自然界由五种元素组成:金木水火土
春秋战国
战乱纷争,纷纷给统治者出招:百家争鸣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人类思考对象从自然转到人身上
铁器普及开了,出现各种铁农具、牛耕,生产力提高,思想迅速发展
历史倒退观
儒家(回到周朝)
代表的大多是贵族阶层的利益
儒家三剑客
圣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
春秋
出生在山东尼丘山,春秋末年,世界打乱,礼崩乐坏
思想核心:仁
治理国家
礼治:等级制度,管好自己的事,不越位
德治:管理层以德服人,对下属宽容,爱护百姓
个人
爱人:互帮互助、相互关爱
中庸
平衡仁和礼,不极端
只有仁,爱得没有原则
只有礼,只重视等级制度,不团结
本质和文采相匹配,才能做到中庸
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理想:实现大同社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推广思想
自己单干
在鲁国办学校,不分国家,不分贵贱,有教无类,开始小有名气
两点一线
鲁国内乱,跑去齐国,未受重用,回到鲁国继续当老师
后入朝为官,一路升任到大司寇(司法部部长),受到排挤,开始周游列国
四处打转
都得不到重用,结束旅行,回到鲁国上课、写书,口述、整理的书被后人合称为《六经》
学生们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编成《论语》,孔子思想得以传播和流传下来
知天命
听天由命,顺其自然
孔子的学生
亚圣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
战国
孟母三迁
提出:性善论
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仁政
经济:恢复周朝的井田制;少收税
政治:招募贤人管理国家;减轻对百姓的刑罚
教育:多办学校
民富、国强
推广之路
搞教育
周游列国,不符合战国时期各国想争霸的局势,不受重视
回老家邹国写《孟子》
继承孔子“仁”的思想,并给出实行方案
顺天命
顺民意即顺天意
荀子(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年)
提出:性恶论
人之生固小人
成为好人
靠自己
多读书,提高思想觉悟,《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靠外力
提倡礼制,遏制人的欲望,限制在各自阶层中
设置法律限制行为
学生韩非、李斯
制天命
天即自然规律,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自然,人凌驾于天之上
天命观
万物有灵
墨家(回到大禹时代)
代表的是广大底层百姓的利益,统治阶级不待见,内部也有分歧,逐渐没落
墨子
诸子百家大部分是士阶层
平民,懂得“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人称“科圣”(也有人指是张衡),对各种生产工具进行改造
师从儒家,不认同儒家思想,自立门户,“墨家”
与儒家学派辩论,即“儒墨之争”,后世将两种学说并称为“显学”
代表思想:非攻、兼爱
理论:十论
1.兼爱:朋友、敌人都要一视同仁的爱
2.非攻:不是说不能打仗,而是打得有道理
成语“墨守成规”,最早指墨子很会守城
3.非乐、节葬、节用
反对儒家铺张(听音乐,搞大葬),提倡节俭
4.非命、天志、明鬼
非命
不信天命
天志
老天赏罚分明,做坏事会受惩罚.
明鬼
要有敬畏心,不做亏心事
5.尚贤、尚同
贤能者上位;大家要齐心
道家(原始社会挺好)
创始人: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dan,春秋末期楚国人
著名小故事
孔子问礼
孔子拜访老子,想请教周礼,老子委婉地否定了周礼的合理性,还趁机向孔子介绍自己的思想
函谷关留书
老子鲁国函谷关遇到尹喜,尹喜请老子出书,老子写下五千字《道德经》
核心思想:道
道可道,非常道。所谓道,就是万物的本源,按规律办事
辩证法:事物都有两面性,物极必反
无为而无不为
建议统治者要无为,不是啥都不干,是顺着规律做
西汉文景二帝无为而治,百姓富足,文景之治
建议
反对义务教育
知识是欲望的催化剂
反对尚贤
都争着当官,谁种地呢?
反对生产奢侈品
思想里有消极保守的一面,有否定文明成果的倾向,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像原始社会
庄子
战国末年,商鞅变法秦国变强阶段
与屈原、荀子、孟子、商鞅同时代
发扬老子的学说,更主张自由逍遥地活
性格
毒舌、杠精
涸辙之鲋fu
濠梁之辩
庄子和好友惠子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爱自由、不爱上班
当过一次小官,还是为了逃兵役,将荣华富贵视若浮云
看得开
对生死看得开
哲学
著作《庄子》
内篇7篇(亲自写)
要自由
对啥都无所谓的人,称“真人”,后被唐玄宗封“南华真人”
万物都相同,不分美丑好坏
很多事物本质相同,是主观标准不同
“沉鱼落雁”:鱼和雁欣赏不了美女而吓跑了
有用就是没用,没用就是有用
有用和没用是相对的,有用不一定都是好处,没用不一定都是坏处
eg:丑陋的木头不能被做成家具才得以存活
庄子的辩证法
外篇15篇、杂篇11篇(弟子和后人所写)
核心:七个词
重要
有待
有所依靠才能生活,这样自己就带了束缚
无待
啥都不要依靠,顺应自然活着才自由
有己
在意美丑、对错、对自己要求过高,活得累
无己
万物没区别,没啥可追求的,忘掉自己
比较不重要
齐生死
生死都一样,自然规律,别纠结
齐是非
只是立场不同,没有对和错的区别
齐物我
都是物质,万物平等
兵家
不属于传统哲学范畴
兵圣孙武,尊称孙子(子:老师)
很可能是虚构人物,《孙子兵法》由齐国的官员合写的
孙膑《孙膑兵法》
纵横家
秦
法家
君主集权思想
历史要前进,要革新
变法
管仲
变法,让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李悝kui
变法,让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
吴起
变法,帮魏、楚两国迅速崛起,成为两大强国
商鞅
秦国变法
法
有效的规章制度,富国强兵,解决外患
薪酬制度
多劳多得
激励制度
指定军功爵制
文化制度
法律手段提高民众素质,降低犯罪率
术
管理技巧,解决内忧
玩弄心术,保持神秘感
养耳目,赏告密者等
势
大权在握
推行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韩非
法家的集大成者
汉朝
独尊儒术
董仲舒提出,解决三大问题
汉朝的合法性
五德终始说,五行上,轮到汉朝为王
汉武帝皇位的合法性
天人感应说,通过皇帝来实现天人感应
如何稳定国家秩序
结合西周礼乐制度和阴阳学说,创新三纲说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结合五行,创新五常说
仁义礼智信与五行一一对应,世界由五行组成,人也要具备这五种品质
汉代儒学
包含法家、阴阳家、道家思想的大杂烩
对孔孟思想有继承和新发展,孔孟思想是核心内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官场上只认这套,其他家的言论不能随便在朝堂上出现
民间无限制,可以修仙炼道
加强了皇帝的权力,也叫“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之后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社会里,成了统治者的必备神器
魏晋
魏晋玄学
三国魏国时期,经西晋,到东晋时期
道家的思想
贵无论
万物都是从无到有,无就是造物主
崇有论
世界是从有的东西里衍生出来的
独化论
万物独立,相互联系,一直变化
唐
遵道家
唐朝皇帝姓李,道家创始人老子,也姓李
儒学复兴
代表人物: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
打响儒学复兴第一枪
发明了“道统”:就是儒学的传承家谱在,从此儒家学问有了正经谱系
北宋
北宋五子的理学:新款儒学
周敦颐(二程的老师)《爱莲说》
太极:世界怎么来的?-五行,对应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邵雍(四人的朋友)
观物:怎么看世界?-看世界要客观,站在别人的角度看
张载(二程的表叔)
气本论:世界是什么?-有形的气(看得见摸得到的实物)和无形的气(例如:引力)
程颢hao(哥哥):亲切活泼
天理:世界怎么回事?-所有东西都有道理,人要扬善去恶
程颐yi(弟弟):高冷严谨
格物致知(弄清事情的原理):该怎么做?-找到天理的方法
南宋
朱熹
程朱理学
19岁考取进士,分配到老家福建当官
收不到税
很多人出家当和尚,不仅不用交税,还得靠百姓养活
百姓不文明
打打杀杀,不讲文明礼貌
见多了官场黑暗, 各种贪污腐败
立志复兴儒学
天理论:天理就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律
人有生有死,放弃为下辈子修行的做法,回到现实生活
三纲五常也是天理
加强皇权,强化家庭秩序
人性论
天命之性
美德:仁义礼智信,人性本善
气质之性
影响人天命之性
格物致知
久而久之,可以成为圣人
想通过儒家思想,稳定国家秩序。内部稳定,思想统一,国家实力才能增强
出名后,成为宋宁宗的老师,严格刻板,主张“正君心”,经常批评教育宁宗
宁宗受不了,让他回家养老
明朝
王守仁(即王阳明)
从小爱抬杠
从小读程朱理学,目标是成为圣人
守仁格竹:贯彻格物致知,七天面对竹林,未格出什么感悟,开始怀疑格物
批评太监刘瑾,被贬到贵州,住在一个山洞:阳明小洞天
龙场悟道:做了一副棺材,躺在里面,思考“圣人怎么看待生死”,悟出新学问:心学
心学
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人心就是天理,天理就在人心
与格物不同,格物是受人的思想影响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做事前,先问问良心是善是恶,用良心约束自己的行为
强调追求心灵的自由良善,打破程朱理学的束缚,不利于管理百姓,不受统治阶级待见
最牛宰相张居正,是心学的粉丝,但不利于政权稳定,下令禁止心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