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咨询师考证(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这是一篇关于基础心理学的思维导图,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主要内容包括:第六节意识与注意,第五节思维、语言与想象,第四节记忆,第三节感知觉,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节绪论。
编辑于2024-06-27 21:16:54OKR工作法,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和组织中的目标管理工具。该方法通过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帮助团队和个人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并推动组织实现长期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基础心理学的思维导图,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主要内容包括:第六节意识与注意,第五节思维、语言与想象,第四节记忆,第三节感知觉,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节绪论。
人力资源管理之储备人才选拔标准,包含内部人才选拔流程、外部人才 引进、储备人才选拔等。全面概述了企业内部人才选拔和外部人才引进的流程、步骤和关键点,以及人才测评的重要性和素质的冰山模型概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OKR工作法,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和组织中的目标管理工具。该方法通过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帮助团队和个人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并推动组织实现长期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基础心理学的思维导图,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主要内容包括:第六节意识与注意,第五节思维、语言与想象,第四节记忆,第三节感知觉,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节绪论。
人力资源管理之储备人才选拔标准,包含内部人才选拔流程、外部人才 引进、储备人才选拔等。全面概述了企业内部人才选拔和外部人才引进的流程、步骤和关键点,以及人才测评的重要性和素质的冰山模型概念。
基础心理学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情绪/情感过程:人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体验,反映了需要。 意志过程:心理对目标行为的支配力量。 需要、动机:需要是人内在的不平衡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内部推动力。需要转化成具体的做事动机。 能力:完成任务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 人格: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先天气质、后天性格) 上述标黄内容,可能考选择题,要基本掌握,能够再认。 具体概念后续会分别讲,现在不需要记忆。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问题:人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 依存于什么? 来源于何处? 答: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①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 神经系统越复杂,心理功能越完善。 ②客观现实 狼孩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结合了哲学心理学内容体系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这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也意味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历史的开始。
构造心理学
冯特,意识和结构
机能主义
杜威,实用主义,实际意义,适应社会的作用
行为主义
华生,不研究意识,研究行为,行为是可见的。有刺激,就会有反应。典型环境决定论的代表者
格式塔学派
完形,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精神分析
费洛伊德,意识,决定人心理和行为的,是你觉察不到的潜意识,对人的心理起到了动力作用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生理心理学 量子力学 …
人本主义
需要,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尊重人的心理需求,尊重人的自我实现
认知学派
人有认知能力,是可以不断发展完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是有科学潜能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原则
客观性:还原问题本来的样子。科学的方法、步骤,中立的态度)。不评判不批判。
系统性:心理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发展性:心理问题是存在变化性、发展性的
实用性:以问题解决为导向
研究方法
观察法
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心理和行为,根据观察结果来推断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方法。 也叫自然观察法。 观察法是经常用的,用于搜集资料,或者大致评估。 比如,观察儿童、动物,或者成年人。
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者提问,针对其回答进行分析,以获得心理资料的方法。访谈法、问卷法 在调查时,要让被调查者对调查人员产生信任感。 调查的环境要和谐,即让被调查者不感到有压力存在。 要认真记录被调查者的回答内容以及有关的行为表现。
测验法
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人的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 标准化测验,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过程的测量工具。
实验法
主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被试的行为和活动,探索心理活动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科学性最强的一种方法。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个案法
对某一个被试进行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历史资料、个人成就、测验结果、他人评价,等,目的在于发现其心理发展的过程。 个案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是共性和个性的结合。 在心理咨询工作之前,先要把自己作为个案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与脑结构
神经细胞叫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神经递质(化学物质) 中枢神经、外周神经。 中枢神经包括脊髓和脑。
【美】罗杰·斯佩里,“割裂脑”实验,把连接两脑的胼胝体切断,发现,对于右利手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优势。 【法】布洛卡,发现主管言语表达的区域,被命名“布洛卡区” 上述标黄部分,有一定的可能考选择题。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 大脑两半球具有相同的功能区域 左、右半球在某些方面成为优势半球,这种不对称被称为大脑两半球单侧化
大脑的结构及机能 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由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组成。分左右两个半球,每个半球又可以分为四个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额叶—运动、意识与语言中枢 顶叶—感觉中枢 枕叶—视觉中枢 颞叶—听觉中枢 大脑皮层是指大脑两半球表面的灰色皮层,面积是2200平方厘米
(二)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性腺,等。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斯金纳/桑代克,认为意识和行为是一种反射,即有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作用于感受器的外界刺激发生规律性的反应。 ①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②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③无条件反射:人/动物不学而能的。 条件反射:通过被动学习,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④操作条件反射:人/动物 主动作出动作,获得奖励,形成的条件反射。 上述部分,充分理解,标黄部分很有可能出选择题。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①条件反射的抑制 (外抑制 / 保护性抑制 / 消退抑制 / 分化抑制) ②扩散和集中 ③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④动力定型
第三节感知觉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安全感、存在感的初级来源
感觉是一切高级心理现象的基础。
按照刺激物的来源不同,分为 外部感觉:来源于身体外部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皮肤觉,等。 内部感觉:来源于身体内部刺激。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即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即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 几个概念: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反映了绝对感受性。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反映了差别感受性。
你能看见的,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小部分
第三单元 各种感觉
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也叫声波。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 味觉 皮肤觉 痛觉:生理+情绪+社会情境,多因素。
第四单元 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 对同一感受器的长时间刺激,导致感受性变化。 视觉:明适应、暗适应 (理解,必考选择题) 嗅觉:久居芝兰之室 触压觉:骑驴找驴 听觉:很难适应,只能损伤 痛觉:不能适应
延伸:自我认知、社会认知,都是在对比中产生判断。 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联觉: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了这种感觉,还引起了那种感觉。 如,色彩不仅引起视觉,还引起温度觉。
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多种感觉的综合,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并不需要刻意为之。
知觉的基本特性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人们习惯于使用自己的经验和认知, 去理解一个事物。
恒常性
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但知觉的影像却保持相对稳定,这叫恒常性。
人有感知觉能力,这种能力,有边界。对边界内,要敢于相信自己,边界外,同样要心存敬畏。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根据知觉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觉。
根据事物的空间、时间、运动的特性,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眼见为实? 可能加工错了。 人会断章取义、在回忆中遗漏信息、 观察不到位、心存偏见、 刻板印象……
个人感知外,要给可能性流出空间,才能做到共情能力
第四节记忆
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如果没有记忆,会发生什么?
个人若是没有记忆,他就没有过去,只有「眼前」,不能学习任何新的东西,也记不得任何面孔,甚至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当然,我们不会记得所有过往,也不必记得。遗忘同样是必要的。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过去的经验,指的是过去对事物的感知、思考、情绪体验、动作操作。 它以映象的形式存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
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以视觉和听觉为主,具有直观性。人类的记忆从形象记忆开始,只有经过形象记忆才能成为人的直观经验。
(2)情景记忆:亲身经历过的,对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记忆。
(3)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以词语所概括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如法则、定理和公式,与抽象思维的关系密切,为人类所特有。
(4)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具有重现性。
(5)运动记忆:以操作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如各种技能的形成。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加的程度划分
(1)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
(2)内隐记忆: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所产生的无意识影响。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
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再现/再认
第二单元 遗忘及遗忘规律
遗忘:识记过的知识在头脑中不能回忆或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过程
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考查了过度学习、集中学习、分散学习对记忆的影响,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采用重学法研究了遗忘的普遍规律,并绘制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先快后慢,呈现负加速形态
第三单元 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
遗忘的原因
①痕迹衰退说:记忆痕迹的衰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发生。
②干扰说: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产生了相互的干扰,遗忘是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如系列位置效应中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③同化说: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学到更高级的概念之后,高级的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概念,从而简化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④动机说(压抑说):因为有的信息排除在了意识之外,人们不想回忆起这些可怕而痛苦的过去。
⑤提取失败说:话到嘴边现象,只是一种暂时的遗忘。
记忆不像是在读一本书,而更像是根据片段写一本书。 ——心理学家 约翰· 吉尔特洛姆
第五节思维、语言与想象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是对头脑中已有经验不断更新和改组 是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过程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概念回顾
注意:对信息进行初步过滤 感觉和知觉:接受直接的刺激信息 记忆:将信息储存在头脑中 思维:在以上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更深层的加工。
思维特点
间接性
以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为媒介,去认识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如,看到下雪推测很冷),或者根本不能感知的事物(如,科学家推测遥远的宇宙),还可以预见未发生的事(如,天气预报、自然预警)。
概括性
把具象信息的共性抽取出来,形成一般性的认识。 概念就是概括的结果,以词的形式出现。
人可以踩着概念,够到感知之外的事物,即思维过程。 因为创造了概念,人可以在脑中更进一步组织、加工信息,形成判断和推理。 科学,就是把判断和推理过程严谨化、体系化的过程,以保证得出的结论谨慎、客观,有很好的解释性。
每个人的人生哲学,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微调和修正中。
思维的操作过程
分析与综合
分析——把事物整体分解为部分的过程。 综合——把事物的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形成整体的过程。
抽象与概括
抽象——抽取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舍去其个别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概括——把这些共同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的过程。
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根据思维过程的凭借物不同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主要凭借物的思维 如,儿童摆积木,数手指。
形象思维:以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为凭借物的思维如,人们聊天时,脑子里会不断出现画面,所以能带入情境。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如,学习心理学的过程,就是在心理学的概念体系、理论架构基础上,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训练过程。
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
聚合思维
把信息聚合起来,朝同一个方向,“求结论”
发散思维
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途径探求各种答案。“开脑洞”
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
常规性思维:运用已知的方法解决问题。例:用数学公式解决应用题
创造性思维:以新异、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站在旧的框架外,去观察事物,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每一个心理咨询案例,都是要求咨询师观察信息、提出问题、与来访者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单元 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单元。
概念的内涵,指的是其包含的事物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指的是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
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内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例子:企业家李开复先生小的时候,妈妈对他有八字要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问题解决的阶段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既有知识经验的迁移
原型启发
思维定势
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
积极作用——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消极作用——妨碍问题的解决
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贝尔纳
动机强度
动机强度并不总是与活动效率成正比。 太低的动机强度不能调动个体积极性, 太高的动机强度带来心理压力、抑制思维活动、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解决。
越难的问题越放松越可能完成
个性因素
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以语音和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言语是交流的动作过程。 言语借助于语言、表情和动作。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布洛卡区受伤,病人能听、能写、能认字,但说话迟钝、费力,“表达性失语症”。
威尔尼克中枢受伤,病人听觉器官正常,能听到声音,不能分辨语音、无法理解词。“接受性失语症”
视觉性语言中枢受伤,能看到字词,不能理解意思,“失读症”
书写中枢受伤,其他机能正常,不能写字、绘画,“失写症”
表象和想象
表象,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浮现出来的画面形象。 想象是以已有的表象为素材,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引起的想象。
有意想象
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再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独立的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如:写书的原创性与重复率。
特点: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
影响因素
①创造性的动机
②原型启发与联想
③积极的思维活动
④灵感与专注的劳动
创造想象
依赖条件
①刺激物的鲜明生动程度
②主体对作品的理解
③主体本身丰富的表象贮备、知识经验
鲁迅创作《阿Q正传》(创造想象) 读者在脑子里呈现形象(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 VS 创造想象 1、科学家发明机器人。 2、人们根据科学家的描述在头脑中有了机器人的形象。
幻 想
与个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指向未来的想象
根据幻想的社会价值和有无实现的可能性, 把幻想分为积极的幻想(理想)和消极的幻想(空想)
第五单元 表象和想象
第六节意识与注意
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古维叶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察,包括对外界的觉察、对内在的觉察,以及评价。 意识通道的容量是有限的,它用于管理、调节身心系统,使心理活动集中、有效。
无意识,是指不需要意识随时随地的觉察和控制,就可以自然而然发生的状态。 如,走路时左右脚不需要刻意觉察。
第二单元 注意概述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不是单独的心理过程。 “注意看”、“注意听” 注意是筛选外部信息,以维持当前认知活动的必要状态。
一、注意的概念
(一)定义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
二)特征 1、指向性(选择性) 2、集中性(维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