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唯物论
这是一篇关于唯物论的思维导图,介绍了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等内容,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马克公基笔记)。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它涉及到人们对世界及其关系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以及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方法论则关注“怎么办”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哲学的核心。
关于2021年广东省政府报告,适用于公考,事业编考试等,希望能帮助到备考的小伙伴们,赶快收藏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二、唯物论
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
运动的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
静止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相对静止主要有两种形态
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事物处于量变阶段,保持质的稳定性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两种错误主张
一种是把相对静止夸大为绝对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
另一种是相对主义:这种观点,否认相对静止,把一切具体物质形态同它们的运动形态都看成是一堆变幻不定的不可捉摸的东西,不承认事物有质的相对稳定性,最终必然要导致不可知论。
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的,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的,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子主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只能被利用
规律可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主观能动性
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
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