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院感染
这是一篇关于医院感染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院感监测,院感流行病学,区别,基本概念。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这是一篇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病原学。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艾滋病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治疗与预防,实验室检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病原学。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SARS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治疗与预防,实验室检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病原学。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医院感染
基本概念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属于医院内感染
1.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不属于医院内感染
1. 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分类
1. 交叉感染(即外源性感染):指从患者到患者、从患者到医院职工、从医院职工到患者的直接感染,或者通过物品、医院环境对患者和职工的间接感染
2. 自身感染(即内源性感染):指患者抵抗力降低,对本身固有的细菌感受性增加而发生感染,如晚期再障、晚期白血病、晚期癌症等患者发生的感染,均属此类
3. 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指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胎盘或产道所发生的的感染
区别
院感流行病学
定义
1. 院感散发:院感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患者中处于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2. 院感暴发:指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患者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内感染病例的现象
3. 院感流行:指某医院、某科室院感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人群分布
1. 年龄分布:婴幼儿和老年人感染率最高(与抵抗力低有关)
2. 性别分布:多数与性别无关
3. 基础疾病:基础疾病不同、院感发病率不同,如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最高
4. 危险因素:有危险因素(插管、手术等)发病率较无危险因素患者高
地区分布
1. 科室分布: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
2. 级别分布:医院级别越高、院感发病率越高
院感监测
院感病例监测
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不少于年监测患者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消毒剂 灭菌剂
生物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1次,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灭菌剂:每月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
根据消毒剂、灭菌剂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每日监测,戊二醛至少每周开展1次
效果监测
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查任何微生物
压力蒸汽灭菌
工艺监测
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
每包监测
每锅工艺 每月生物 每包化学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同压力蒸汽灭菌(每锅工艺、每月生物、每包化学)
紫外线
日常监测
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照射强度监测
新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uW/cm2 使用中的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uW/cm2
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1次
必要时进行
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 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人工感染菌杀灭率99.90%
消毒后内镜
每季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灭菌后内镜
每月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环境卫生学监测
每月对空气、物表和医务人员手开展监测
送样时间:送样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若保存于0-4℃条件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空气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