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些人来说,写下简单的目标列表就很有效(2)另一些人来说,想象一下他们目标的视觉图像会更有效果。
视觉图像的具体示例:(1)一些邋遢的孩子保持桌面整洁,可以尝试在他的书桌收拾整洁后立刻拍照片,然后把照片标签化,注意到笔、本子与家庭作业分别放在哪里,等下次收拾桌子的时候就可以看一下图片,再照着打理。(2)出门上学前的准备也同理,如果孩子本人也同意不想让准纯棉上学的过程总那么难受,他可以参考一张他自己已经完全准备好出门的照片——如果他能看见自己所追求的的具体是什么,它就更有可能达成这一目标——在对工作记忆的需求量上,匹配图片低于阅读清单。
基于大脑无法真正区分实际体验和想象出来的生动体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就算知道那些是虚构的,也仍害怕看恐怖片)。
心智对比的目标设定法:旨在帮助学生去设定切合实际的目标。通过绘制达成切实目标的路径形式,以保护那些好高骛远的人免于被失望感击倒。——这种方法也能有效支持哪类整日阴沉沮丧的人——他们对任何目标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几十个理由来证明这个目标永远达不到。
心智对比目标设定的步骤:(1)让孩子自己设定他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是既可行又具有挑战性的;(2)鼓励你的孩子就他所希望产生的结果,写下几个词汇——例如目标为考试成绩,他可以写冷静、专注、自信等;(3)让你的孩子考虑一下,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哪些内在障碍,再一次要求他们拿起笔,在纸上记下这些障碍,考虑自己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以及当这些障碍浮出水面时,他们能做些什么来应对——如匆忙、压力、困惑等。
根据上面的步骤,孩子们在心理上就已经在准备应对考试,还会想象一下那种压力或混轮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然后他们就会想象自己克服这些障碍的情景,或者至少是忍受这些障碍的情景。——他们会对自己说什么?又该如何提醒自己使用一些考试技巧?留出更多时间分配到每个问题上是否才更合适?当他们遭遇删改他们的应对计划是什么?他们已经预见了潜在的挫折,也能接受发生意外状况,这将有助于他们更有效的去应对挑战。
案例:一个受制于社交困扰转学后被诊断为焦虑症的孩子——通过角色扮演,模拟那些让她不舒服的社交场合,并练习怎么说及怎么做。她练习了一次又一次,纵然她知道她很少能有机会去用她做练习的那些话,但是知道该说什么,这就让她不那么焦虑了。
设置“个人最佳”目标:在教室里、音乐室、运动场等场合,在她真正想赢的时候当然要学着如何去争取,但是当她的竞争对手是自己时候,往往更有效。她可能无法控制其他人练习的努力程度或者水平高低,但是她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练习程度,以超越她本人之前的最短时间或最高得分。看到自己的在某件事上越来越好,这是非常有益的。
设置个人最佳目标对于考试来说是一方沃土,先确定目标是自己的目标还是父母的目标,再看自己的目标是否合理?目标应该既符合现实,又具有挑战性。这样既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又能让他拥有控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