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
概述
概念
必须无氧环境
感染
土壤,人体内正常菌群
临床意义
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局部产生大量气体、捻发感
放线菌:分泌物恶臭,脓肿有硫磺样颗粒
枪伤、恶臭、捻发感
标本采集送检
避免接触空气,不超过2h,室温保存
分离鉴定
直接镜检 结合标本气味和染色特性
痤疮丙酸杆菌 排列特殊呈X/Y/V或栅状,标本有丙酸气味
双歧杆菌 多形性,有醋酸气味;BS培养基
破伤风杆菌 细长、梭形或鼓槌形,有芽孢,有周鞭毛
放线菌 分支呈棒状,X/Y/V或栅状,脓汁中得黄色颗粒,有琥珀酸味
产气荚膜梭菌 粗大杆菌,呈单或双排列,有芽孢、荚膜;卵黄(EYA)及兔血平板(BBA)
艰难梭菌 粗长杆菌,有芽孢、有鞭毛、有荚膜;CCFA培养基
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需要丰富的营养,5~10%CO2
厌氧状态指示:美蓝和刃天青,无氧时均为白色,有氧时美蓝为蓝色、刃天青粉红色
常见厌氧菌
有芽孢
破伤风杆菌
能液化明胶、产生H2S(恶臭)
不发酵糖类、吲哚阳性、不还原硝酸盐
芽孢抵抗力非常强
致病因素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痉挛毒素),对中枢系统有亲和力
临床表现:骨骼肌痉挛,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
治疗:处理伤口、注射抗毒素、采用四环素和红霉素等
产气荚膜梭菌
粗大杆菌,有明显的荚膜
培养:45℃
血平板 双层溶菌环
庖肉培养基 大量气体
牛乳培养基 “汹涌发酵”现象
致病因素: 外毒素(α毒素),本质是卵磷脂酶
所致疾病 : 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
临床表现 : 恶臭,捻发感
治疗 : 青霉素
肉毒梭菌
“汤匙状或网球拍状”
分为8个群,引起人类疾病的以A、B群常见
临床意义: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属单纯性毒性中毒,表现为肌肉麻痹
治疗:注射A/B/E三型多价抗毒素
艰难梭菌
分离培养困难,CCFA平板上形成黄色、粗糙性菌落
本菌感染与大量使用抗生素有关
治疗:停止抗生素使用,使用万古霉素加甲硝唑治疗
无芽孢
G-厌氧杆菌 脆弱类杆菌
G-厌氧球菌 为荣球菌
G+厌氧球菌 消化链球菌
G+厌氧杆菌 丙酸杆菌属、双歧杆菌、优杆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