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绪论的基本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生理学绪论基本内容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简史,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理学研究的方法,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编辑于2024-07-12 11:37:04第一章·绪论
1. 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对象
分类依据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所处环境
研究的器官、系统
任务
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相关科学
基石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各种细胞、组织、器官与各系统之间的配合
因此生理学的研究可以从分子细胞层面、器官系统层面、整体层面入手
相关例子
心脏泵血功能研究
肥胖基因及其编码的瘦素研究
分子水平不能代表完整机体功能,需要结合器官系统乃至整体水平
Tips
海马体中可以编码位置的位置细胞与内嗅皮层中的网格细胞
胃体运动与胃酸分泌规律
正常参考值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
2. 生理学研究的方法
生物学实验
动物实验
急性实验
在体实验(也称活体解剖实验)
离体实验
特点
短时间人为干预
有损伤性、甚至不可逆转
易控制较简单
慢性实验
特点
实验难度大、要求高
比较接近整体生理功能活动
所得实验结果不易分析
人体生理研究
伦理学限制
进化过程中越高级的生物机体活动越为复杂
科学方法
研究技术手段
借助当代科技进行研究
方法论
工作方法思维模式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证明假设
实验(观察记录收集整理资料)
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
3.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 新陈代谢
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合成自身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物质并将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生命活动最基本特征
2. 兴奋性
环境变化时机体主动做出的适宜的反应
反应: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变化
兴奋组织
接受刺激能产生特定生理反应的组织
收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
兴奋条件
足够刺激强度
足够刺激作用时间
适当的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阈值
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与阈值成反比
最适刺激
引起最大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超强刺激、强刺激
超过最适刺激的刺激,通常对机体有所损伤
3. 适应性
机体按环境变化调节自身生理功能的过程称为适应
4. 生殖
无性繁殖
分裂增殖
出芽生殖
孢子生殖
有性繁殖
克隆
5. 衰老
表现
细胞数量减少
器官功能下降
适应能力下降
4. 机体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相关概念
整体
外环境
生物机体生存的外部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内环境
体内组织细胞直接接触并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生理学通常把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
体液均占体重的60%
2/3体液分布在细胞内,1/3的体液分布在细胞外
胃内、肠道内、汗腺管、尿道内、膀胱内的液体均不属于内环境
体液
分类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内环境)
功能性细胞外液
淋巴液
血浆
组织液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胸腔液
腹腔液
心包液
结缔组织液
脑脊液
关节液
消化液
不包括和外界相通的部分
稳态
概念
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
理化性质包括
渗透压
温度
酸碱度
水
电解质
营养成分
内涵:稳态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是动态平衡
意义
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说明生物的生理功能依赖于稳态,是必要条件
相关概念
调定点
稳态都有一个调定点
8版《生理学》P5:维持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稳态主要依靠体内的负反馈控制系统。P7:负反馈控制都有一个调定点。 由以上两句话可知:“稳态调节中都有一个调节点。”
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有一个相应的调定点
体温调定点在37℃
体液PH调定点在7.4℃
机制
是自我调节的结果
生物节律
松果体和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机体内各种功能按一定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成为节律性变化
日、月、年等等不同周期
日周期
体温清晨低午后高
血压 双峰双谷分布
月周期
月经
年周期
春困
冬季抑郁
5.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对于机体生理功能的具体判断还能从反应速度来区分 一般是先看激素\神经,再看反应速度
女性流月经,尿尿,血糖低,影响生长发育: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肺牵张反射,减压反射,动作,快。
神经体液:交感肾上腺,甲状腺,胃头期
前馈:所有条件反射,吃饭抑胃肽刺激胰岛素提前释放,胃容受性舒张。
负反馈:波动,都有调定点,滞后,纠正偏差,闭环
正反馈:打破平衡,不纠正偏差,闭环
前馈:开环,预见性,适应性更大,容易失误。
神经调节
反射活动是神经调节的最基本形式
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组成
感受器(相当于换能器)
传入神经
中枢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机体生理功能调节主要靠神经调节
分类
条件反射
可消退
非条件反射
特点
反应迅速
起作用快
调节精确
局限
持续时间短
常见神经反射
1⃣️减压反射 肺牵张反射。
2⃣️伤害刺激时 回撤动作 闭眼动作 角膜反射
3⃣️肢体发动随意运动
4⃣️ 唾液分泌
体液调节
通过特殊化学物质实现
分类
远距分泌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
只要入血了,并发挥了作用,应该就是远距分泌了,全身哪里有靶细胞就可以作用到哪。神经内分泌调节,激素是释放入血的,所以是远距分泌。神经内分泌调节包括,抗利尿激素,缩宫素。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或是产生特殊化学物质(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组胺)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与全身各处的靶细胞,是快递对自己的作用
神经内分泌(全身性体液调节)
神经细胞合成激素(即神经激素)有神经末梢放入
旁分泌(局部性体液调节)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
直接进入周围组织液、扩散到临近细胞发挥作用,是邻居对自己的作用
自分泌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胰岛素抑制胰岛Bcell分泌胰岛素
反馈作用与产生该激素或者化学物质的细胞本身,是自己对自己的作用
腔分泌
腔分泌是指胃肠激素由内分泌细胞释放后,沿着细胞之间的缝隙,弥散入胃肠腔而发挥作用的调节方式
特点
缓慢
反应比神经调节慢
持久
广泛全面
但是不一定是全身性的
举例
自分泌
胰岛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
旁分泌
胰岛素作用于胰岛A细胞
远距分泌
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
下丘脑视上核、视旁核ADH/OT作用于靶细胞
神经内分泌
垂体分泌ADH/OT
常见的体液调节: 1.餐后血糖浓度调节 2.抗利尿激素对尿量的调节 3.女性月经周期、男人睾丸功能的调节 4.人正常发育活动
神经体液调节
自我调节(自身调节)
腺苷等代谢产物是化学物质没错, 但是9版p142冠脉血流量的调节是将心肌代谢水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独立开来,并且指明其主要受心肌代谢水平也就是腺苷的影响,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对次要。 9版P140 虽然顶上第一段原话是“由于有些代谢产物,如激肽,前列腺素,腺苷,组胺等,有时也被认为属于体液因素,因此,这类自身调节有时也归入体液调节中。” 但一句话存在的段落大标题写的是局部代谢学说 ---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9版p11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或组织器官凭借本身内在特征,而不依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所以个人感觉直接把代谢产物这一类化学物质从体液因素里剥离开会好理解一点。 希望能有帮助。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内压力增高牵张平滑肌使其收缩,入球小动脉管缩小减少血液流量
基本上器官调节都属于自身调节
不依赖神经体液调节而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文都老师总结的自身调节例子:一个循环,两个英文,三个部位 1.微循环的调节 2.Frank-Starling定律 Wolff-Chaikoff effect(碘阻滞效应) 3.脑、肾、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自身调节: 管-球反馈、球-管平衡、渗透性利尿 心肌的异长调节 骨骼肌初长度对收缩效能的调节(异长调节) (器官调节都是自身调节) 血流量调节 ①平均动脉压60-140mmHg,脑血流量相对恒定 ②肾灌注压80-180mmHg,肾血流量相对恒定 ③血压80-160mmHg,肾血流量相对稳定 ——如果单指动脉血压恒定,则变成减压反射
6.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
组成
比较器(调定点)
自动控制系统中设定的工作点
可是为生理指标正常值的均数
负反馈调控比较器的参照点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闭环系统
分类
正反馈
FSH对雌激素的作用
闭环系统
心血管循环系统
心交感反射
特性
通常跟稳态无关
例子
排便、排粪、排宝宝、排卵、
血液凝固
动作电位产生
酶原激活
正反馈:四排一凝二酶原,动作去极排卵前。
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通过肠激酶,正反馈) 排卵前一周:FSH和LH→E↑,而雌激素→FSH↓,这是对垂体的负反馈。 排卵前一天:雌激素局部正反馈→雌激素第一次高峰; 雌激素对下丘脑的正反馈(下丘脑GnRH↑→腺垂体LH↑):雌激素→LH高峰→排卵 黄体期:LH→黄体细胞→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第二次高峰→负反馈使GnRH,FSH,LH都↓ 雌激素峰 ,第一次:LH,FSH;第二次:LH FSH(促进卵泡成熟) ,LH(解除OMI抑制)
负反馈
性质
闭环系统
特点
滞后性
波动性
都具有调定点
地位
内环境稳定调节主要靠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减压发射、血糖调节、肺牵张反射 、窦弓反射、HCL抑制胃酸。
前馈控制系统
条件反射都是前馈系统的
定义
利用检测装置发出前馈信号作用控制部分 (或利用输入和扰动型号的直接作用构成的开环系统)
机制
受控部位不发出反馈信号,而是由某一检测装置在受到刺激后发出前馈信号,作用于控制部分
特点
避免负反馈的波动性、滞后性,使调节控制更快、更准确, 更富有预见性和适应性
意义
使调节控制具有预见性和适应性
举例
赛跑发令枪响之前、条件反射
容易出问题
举例
条件反射如望梅止渴
胃部容受性扩张
餐后胃肠激素(抑胃肽)分泌
长跑开始前的心跳加速
7. 发展简史
机体生理功能调节主要靠神经调节 内环境稳定调节主要靠负反馈调节
醛固酮不属于反馈系统,未构成回路。
反馈回路亦称“反馈环”。由两个以上的因果链首尾相连形成的闭合回路。当作用链首尾相连形成反馈环后,将无法判别最初的原因和最终的结果。参加某个反馈环的所有要素,构成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具有独特的行为,环中的任一个要素的行为将受环中所有其他要素的制约,而每个要素的变化都影响环中的任一个 反馈回路示意图其他要素。 醛固酮没有这个反馈回路 希望对你理解有用,谢谢 醛固酮不会负反馈抑制acth,acth也不会引起醛固酮增加。 低钠高钾→醛固酮分泌增加→保钠排钾(血钾降低)。血钾降低是醛固酮的作用,但血钾降低后不会反过来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即没有构成负反馈调节的闭合回路),所以不是负反馈
如果单指动脉血压恒定则为减压反射(神经调节)
只有交感:鸡皮上生了汗毛(六个) 骨骼肌血管、皮肤血管、肾上腺、 肾、一般汗腺、竖毛肌
番外篇
分娩和泌乳反射
缩宫素
神经内分泌
应激儿茶酚胺
交感神经兴奋
嗜铬细胞分泌儿茶酚胺
唾液分泌
唾液知识点小总结: 1⃣唾液为接近中性的低渗液体,唾液淀粉酶最适PH为中性 2⃣唾液分泌完全属于神经调节 食物入口前引起唾液分泌: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 食物入口后引起唾液分泌:非条件反射 吃梅生津 3⃣支配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起协调作用 交感:量少,粘稠 副交感:量多,稀薄
副交感神经兴奋
支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此两种神经兴奋时,均引起唾液分泌增加,但以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为主。
乙酰胆碱
唾液腺分泌唾液
胃液分泌
胃液分泌 ①头期神经调节为主 ②胃期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不是神经-体液调节) ③肠期体液调节为主 这里说的 头期神经-体液调节,是分泌胃泌素的情况。
口腔、食管、咽部
迷走神经兴奋
G细胞胃泌素
壁细胞HCl
寒冷
寒冷
温度感受器
下丘脑TRH
腺垂体TSH
甲状腺T3
产热
应激糖皮质素
交感神经兴奋
肾上腺髓质分泌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输出效应
感受器
受控部分
控制部分
比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