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底层逻辑思维导图
刘润老师的《底层逻辑》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揭示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质规律。掌握底层逻辑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还能提升我们的洞察力和决策能力。这本书对于希望提升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编辑于2024-07-13 20:08:42底层逻辑 (刘润)
序言
两个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一定是因为他们之间有更多的相同之处,而不是不用之处。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是吵不起来的。
事物间的共同点,就是底层逻辑。
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环境变量=方法论
第1章 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课题分离”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 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
三种“对错观” 1、法学家的对错观--谁证据确凿谁的错 2、经济学家的对错观--谁社会总成本低谁的错 3、商人的对错观--谁损失大谁的错 如果你是评论家,可以选择法学家的立场;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经济学家的立场。
如果自己有所损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靠自己,自强者万强。
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
1、人性:个体追求生存、繁衍 2、道德:约束个体的人性达成群体的繁荣。人类的社会属性部分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规范。 3、法律:维护群体存在的道德底线,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一旦触犯必然受到惩罚的道德
人生的三层智慧: 博弈、定力、选择,是否拥有智慧,以及拥有什么层次的智慧,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1、第一层智慧:选择---知道有的选,有勇气放弃。 2、第二层智慧:定力--一切围绕长期价值展开。 3、第三层智慧:博弈--共赢和感激,一报还一报,以眼还眼。
1、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 2、维克多-弗兰克尔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送去奥斯威辛集中营--写书(活出生命的意义)
试探、谈判、斡旋,如何即求所想,又全身而退,是不折不扣的技术活儿
怎么博弈?一要靠心态,二要靠策略。 什么心态?共赢和感激。---可能眼前会吃小亏,但长远看会赢得大利。--鹰(共赢)
也许最明智的处世之术就是即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世浮沉。
在一份工作中,你最想得到什么?最想学习、收获什么?它们才是你的目标。
学会选择,常常就是学会放弃,选择有时比努力重要,但放弃有时比选择更重要。
同时持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出了供需理论,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罗纳德-科斯
罗曼-罗兰: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第2章 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很辛苦还不赚钱,可能是因为你在做一件对用户而言价值感很小的事情。
如何赢得一场辩论: 1、What:核心竞争力瞬间反应的智慧 2、HOW:怎么辩论纠正对方概念 3、WHY:为什么辩论说服观众
对方的表达,只是你的素材,而不是你的打击对象。你的目的,是利用这些素材说服观众。就算说服不了他们也要影响他们。就算影响不了全部也要影响一部分。就算影响不了他们的观点,也要影响他们对你的态度。 一场表演性的辩论,只是双方在不断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你需要掌握一个技巧:偷换概念,重新定义概念,纠正对方的概念。
1、事实:独立于人的判断客观存在 2、观点:对事实的看法 3、信仰:内部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不要攻击别人的信仰,因为,第一你不可能获胜,第二你会失去这个朋友) 4、立场: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我们不争对错,只争输赢,所以不要和有立场的人争对错)
你的知识结构,你掌握的信息,以及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观点。
注射式洗脑:为什么+观点(为什么+观点-自己-愚蠢的人)(为什么+观点-别人-狡猾的人)
辩论的核心竞争力,是“基于逻辑的急智”
论据+论证=论点
1、普通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现象,而优秀的人可以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2、建议你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可以采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 的方法。
我们如何看透事情的本质: 1、一是抛弃经验,放弃想当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怀着空杯心态去看问题。 2、二是运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3、三是不要被利益、立场左右,要就事论事。
对商业顾问来说,最核心的能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
案例中:洞察本质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引入竞争机制,让竞争代替人工督促,去监督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锻炼自己的洞察力,就是理解表象背后的“黑盒子”-系统,从而真正地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所谓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楚系统这个“黑盒子”里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连接关系的能力。
系统=要素+连接关系 1、构成系统的五种模块:变量(是要素)、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四种都是连接关系) 2、变量有2种不同的状态:存量和流量,流量改变存量,存量,改变世界。 3、增强回路的其他名字:宗教学家叫它:马太效应,经济学家叫它:赢家通吃,金融专家叫它:复利效应,互联网公司叫它:指数型增长。 4、增强回路,追求极端,调节回路,回归平衡。 5、普通的人观察一次合作,优秀的人洞察协议背后利益分配、风险转嫁的连接关系。
分析问题的时候,记住五个关键步骤: 1、一是找到核心存量 2、二是找到关键因果链 3、三是找到增强回路 4、四是找到调节回路 5、五是考虑滞后效应
什么是规律? 你给某个事情一个刺激,它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这就是规律。
1、流程是线性的、连贯的、客观的;流程是基于时间线做一件事情的过程,关注的是过程; 2、制度就是做一件事情的行为准则;制度是规定是契约,关注的是结果;(企业里面的制度是什么?是要求,是规则,是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3、系统:就是若干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某些功能整体;系统是内部各个要素、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关注的是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4、改变制度是改变结果,改变流程是改变原因,改变系统是改变模型。 5、如果说改变流程、改变制度是管理,那么改变系统、改变模型就是治理;
治理指的是董事会对整个公司管理层的结构化设计,比如股权制度、合伙人制度等。
逻辑思维与逻辑闭环: what:看起来这样(事情表象) why:为什么这样(找根本解) how:以前怎样(追根溯源) what:还有什么这样(举一反三)
建立基本的逻辑素养:证有不证无,一偏不概全,证有靠举例,概全靠推理;前面2句证明事实,后面2句表达观点;
逻辑闭环的五个层次: 1、思维没有闭环,思考没有逻辑; 2、思维没有闭环,思考有逻辑; 3、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 4、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逻辑有闭环,直达本质; 5、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逻辑有闭环,并始终保持不断打碎自己的开放心态;
每个人都需要平衡。水平低的人,心气通常很高,用上帝视角俯视比他成功的人,水平高的人,心气反而很低,“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就是平衡。
复利思维: 本金(1+收益率)时间-欲望=财务自由,早期靠本金,后期靠复利。
原子创投的创始人冯一名; 时代是对冲运气的第一要素,我把它排在“千位”。 战略选对了,极大地对冲概率。
概率思维,是这个时代成功者所秉承的底层思维,理解和运用概率思维,去增加好运气,避开大坑和陷阱,创业者才可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远。
概率思维: 时代 战略 治理 管理 (千位) (百位) ( 十位 ) (个位)
数学思维:吴军著作有《数学之美》《浪潮之巅》《硅谷之谜》《智能时代》《文明之光》《大学之路》《全球科技通史》《见识》《态度》《信息论40讲》《科技史纲60讲》《吴军讲5G》《数学通识50讲》
1、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源于概率论。概率论会告诉你,成为一个专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源于微积分。加速度累积,变成速度,速度累积,变成位移。 想要得到领导的赏识,需要一个积分效应。努力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得到认可。
3、公理体系,源于几何学。一家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其实就相当于这家公司的公理,公理直接决定了这家公司的各种行为往哪个方向发展。所有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决策行为,都是在愿景、使命、价值观这些公理上生长出来的定理,它们构成了这家公司的公理体系。
4、数学的方向性,源于代数
5、全局最优和达成共赢,源于博弈论。涉及别人的决策逻辑,我们把它叫做博弈论。下围棋。在零和博弈中,你要的是全局的最优解,而不是局部最优解。非零和博弈讲究共赢。
如何建立信任: 1、你要找那些能够建立信任的伙伴; 2、你要主动释放值得信任的信号;
系统思维
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看不清楚交易结构的变化,再完美的产品思维都白费。戴上系统思维的眼睛才能透过表象看清本质。
很多创业者有用户思维,有产品思维,但缺乏系统思维,不理解“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世界上所有事物,都被规律作用着,以一种叫作“系统”的方式存在着。要素是系统中看得见的东西,关系是系统中你看不见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我们要看到要素,看到要素之间的关系,更要看到这些关系背后的规律。
第3章 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
什么能力是一个人最有价值的能力?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获得能力的能力。 《刻意练习》,高效而可怕的勤奋。
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呢?——选择、方法、工具。 1、选择:在做选择时,你必须考虑,哪些事情是你人生目标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对你人生目标帮助不大的?哪些事情是你即使失去现有的条件也一定要完成的? 2、提供做事情的效率,第一是选择做那些对你来说最最重要的事情,使用更高效的方法、更称手的工具。 3、杠杆:团队杠杆、产品杠杆、资本杠杆、影响力杠杆。 4、“知识库+方法论”是麦肯锡从最有经验的咨询顾问那里提取出来的“能力内核”。 5、影响力需要三种能力:演讲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建立人脉的能力。(人脉。不是那些能够帮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帮到的人。)
工作是创造,不是消耗。枯燥、机械的工作状态看似令人难以接受,实际上却如同一只瑞士钟表,体现了一种规律和秩序的美。 找到工作的乐趣,就有源源不断的热情和创造力。
世界上最可悲的又是什么人?是那些白天在枯燥的工作,晚上在消耗的玩,日夜如此,任由生命在看似平衡的重复循环中消逝不见的人。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1、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衡量一个人在商业世界中是否职业化,恪守时间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 第一,理解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第二,细化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第三,善用日历管理时间颗粒度; 时间花在拓展交际、锻炼身体、参加公益上,你的人脉增长速度也将是惊人的。
史蒂芬-柯维说过: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1、正态分布(骰蛊魔咒)--头尾少,中间多;比如:线下课、绘画 2、幂律分布(弯刀诱惑)--头尾多,中间少;比如:音频课、唱片
如何正确理解指数级增长? 希望实现指数级增长,最重要的一点是,从事的事情是可以到达边际交付时间都为零; 商业上可以把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部分剥离出去交给别人做,通过标准化的经营方式,把那些做法、流程、配方和品牌等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部分留下来自己做,却实现了快速增长。 边际交付时间越高的,越不可能获得指数级增长,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才有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 我们还可以用边际交付时间是否为零来区分“产品”、“服务”。
在创业时,增长10倍要比增长10%容易得多。当你想增长10%时,你是希望在原有的路径上获得增长,逻辑不变,血战向前,并不容易。但是,如果你想获得的是10倍增长,那一定不是在原有道路上走出来的,你必须寻找一条新道路。苦思冥想,不断尝试,只要找到优化的战略,就可能瞬间提高10倍。
站在“时间轴”上看,你要离开的并不是那些“烂人烂事”,而是要离开那个曾经不断遇到“烂人烂事”的自己。让自己发生改变,你会发现你的周围都是好人。
当你觉得生活中到处是“烂人”时,那是因为你生活在“烂人”的圈子里。你要做的,不是改造那些“烂人”,更不是变成比他们更烂的人,而是遵循特劳特先生的教诲,让自己不断“涨价”,让自己配得上更好的圈子。
经营人脉,始终要保持的一个基本心态;毫无保留地把你的价值付诸别人身上,想要尽一切办法毫无目的地帮别人。 1、当你没钱、没资源、没背景的时候,唯有你的实力、业绩、作品,才是让你在绝境之中脱颖而出的最佳武器。人脉的本质是平等交换。 2、财富基本盘:第一你自己的本事。第二你和其他人联结的本事。 3、真正的人脉,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交换。你能给予什么样的价值,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你能为别人创造多大的价值,你就有多大的价值。 4、想要累积人脉,你能做的就是不断累积自己的价值,并不断输出自己的价值。记住,健康的人脉,是双方的共赢,而不是单方的消耗。
1、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已经被发现和证明的规律。 2、什么是技能?技能就是那些你以为知道,但是如果你没有做过就永远不会真的知道的事情。 3、什么是态度?态度就是你选择的用来看待这个世界的那副有色眼镜。 4、用脑学习知识,用手学习技能,用心学习态度。把知识学以致用,把技术练成艺术,那么你用心相信的东西就一定会实现。
1、示弱,会邀请能量、会邀请帮助,会邀请善意。 2、自污、示弱、看淡,有必要吗?有必要,因为只有“心态高过云端,姿态埋入地底”,你才可以拥有最高尚的朋友,而没有最低微的敌人。
第4章 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
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 How:怎么办?
只有当你所表达的和对方想听的相匹配,你们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只有真正理解了what、why、how,你才有可能做到“知行合一”。
幽默,是溢出来的智慧
明茨伯格——《战略历程》、《写个管理者的睡前故事》
幽默的三种理论: 1、优越感理论,我通过创造一个失败者,让你感觉自己就是成功者,从而产生心满意足的优越感。 2、错愕感理论,就是在两条逻辑线交叉的地方突然来个“脑筋急转弯”。 3、释放感理论,就是“危险”给你制造紧张感,再用“安全”释放掉它。
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根是系统结构,树干是战略,树冠是市场,果实是产品,叶子就是品牌。
如何打好一本比方: 第一步:洞察复杂、陌生事物的本质; 第二步: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务; 第三步:用熟悉的解释陌生;
配饰是生活的装饰品,它是为了适应不同场合,追求的是差异化,而耗材是标准化的,就像打印机的墨盒,一次可以买一打,追求的实用性和品质。袜子、毛巾之类的产品,就是服装产品的里面的耗材,这个市场的需求正在增长。
什么叫作边界感?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在公司中,明白如何和上级、员工打交道,知道什么样的决定应该由谁来做,这就是一种边界感。如果跨越边界,就需要先征求对方的同意。——巨婴,形容没有边界感的人。
多巴胺支撑着每一个有目标的人断攀登;内啡肽使我们在运动中获得愉悦感,血清素能让人感到单纯的快乐,减少抑郁。 多巴胺是人在确定动机后,支持着他不断攀登、享受过程、完成目标的化学物质。
获得快乐的三种方法:一种是通过目的性很强的多巴胺,去找事情做,比如完成艰难的工作;一种是通过长时间持续锻炼去刺激内啡肽;还有一种是刺激分泌能让大脑觉得单纯快乐的血清素。
认知科学就像神农尝百草,不断测试,摸索经验,最终总结出结论。而神经科学则是从基因、原理级的角度去进行思考和研究。
人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
第5章 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
三大法则: 1、自然法则:比谁更有力量,比谁更凶狠。(一种是“强壮”,一种是“智慧”。) 2、族群法则:遵守规矩,利用规矩。(族是为了能够生存延续,群是为了能够实现目标。) 3、普遍法则:找到彼此的共同点,挑战立场和信仰
商业模式,模式创造的是什么能量呢“是势能。
消费者能感知到什么价值?功能价值、体验价值、个性化价值。
购物的需求:物美价廉和价廉物美。 1、东西很便宜,所以大家都去价廉里面找物美; 2、都比较贵,是从物美里面找价廉。
打造体验价值的核心方法论,是从产品视角切换为用户视角。
个性化是产品销售中最高级的卖法,它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拥有私人定制。 个性化需求,是这个时代最高级、最昂贵的需求。 个性化产品,是能让用户感知到最稀缺价值感的产品。
产品定价最重要的因素是消费者,因为产品价格是由消费者能感知到的价值决定的。 产品的定价,取决于你能提供给消费者什么价值。价值越稀缺,价格就越高。
利润
真正的利润应该来自通过某种创新使你的成本比别人更低。只有别人拿不走的,才是你真正的利润。只有别人学不会也做不来时,你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护城河,才会拥有真正的利润。
效率创新,提高利润。
管理
因为没有KPI,所以员工根本不知道如何“向上管理”,如何“优化”考核结果,唯一的选择就是努力工作,努力和每一个人协作。
最有创造力的工作,一定来自热爱,来自他内在的自驱力和创造性。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我们要把员工内心的善意激发出来,而不是把他的恶意激发出来。激发出他的责任感、成长和荣誉。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的管理有儒家和法家之分,儒家用道德(文化)管理公司,法家用规则(KPI)管理公司。
合伙关系
利益共同体,员工是来赚钱的,公司赚到了钱,分配机制 又合理,则皆大欢喜。
事业共同体,选一个领域,深扎下去,宁愿牺牲掉本来应得的,几乎无风险的短期收益,来获取可能有风险的但是长期的、更大的回报。
命运共同体
相互期待的4个象限: 1、创业困境(有梦想,没人才) 2、转型困境(有人才,没梦想) 3、事业驱动(领导力)——张瑞敏说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4、利益驱动
领导力,是时代的接生婆。
对于你的员工,你只需要了问一个问题:“我打算给你降薪50%,任命你去负责一件事情,如果你做成了,就可以享受500%的收益,你愿意吗?对于你自己,你需要回答员工一个问题:”老板,我打算自己降薪50%,申请负责那件事情,但是如果我做成了,要给我500%的收益,可以吗?——如果你们都同意,你们是“事业合伙人”。如果你回答不行,你们就是在转型困境,如果他答不行,你们就是在创业困境。
成为利益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共同的短期利益;成为事业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长期的共同利益,你们有共同想得到的东西。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共同不能失去的东西。
员工与企业,谁也不需要对谁忠诚,大家真正需要忠诚的,是那个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诗和远方。
勤劳能创富
财富=劳动+生产率+效用
生产率:知识、科技、工具、机器、流程、方法,共同决定了你创造的财富;
劳动就代表人口资源,生产率就代表科技资源,效用就代表商业价值。
致富的本质,并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分配财富。创造财富靠能力,而分配财富靠稀缺。
谁掌握稀缺资源,谁就拥有财富分配权。如果你想拥有更多财富,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稀缺性。
一切的商业模式,都必须有全局性增量。
一切的分钱方式,无外乎优先和劣后,一切的分配方式,都是固定、剩余、分成的万千组合。
信用
在人生的信用账户里,每一次言出必行、每一次真诚待人,都是对未来的储蓄。
人在困难的时候可以听《孔子》、《王阳明》
公平公正公开
1、公正是一个有关价值观的问题,谁也未必说服得了谁。那么核心问题来了:谁有权“定义”公正。 2、公正的本质不是“你对我错”的问题,而是“谁有权做选择”的问题。
公平——用“同一把”尺子丈量万物; 公正——选“哪一把”尺子来丈量; 公开——把丈量的过程展示给公众,让同意公正者监督公平。
公平——是指收入分配追求相对平等; 效率——是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当公平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时,也并不意味着效率就会被抛弃。开出严厉的罚单,并不意味着要拆除告诉公路。 互联网公司们应该做的,是在效率的高速公路上一路狂奔时,多留意那些公平的限速牌。
只有通过服从性测试,你的领导才会相信你能做到: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