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历史纲要》是一部简要概述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教材,时间跨度从远古时期至近代辛亥革命。全书按历史时期划分为史前与原始社会、夏商周文明、秦汉帝国、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盛世、宋元明清等阶段,每个阶段都详细讲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变革,同时强调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中国历史纲要》旨在通过系统的历史叙述,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以及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和世界意义。
编辑于2024-07-16 23:47:27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四节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三节 维护宪法权威,第二节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的特征和运行。
大一新生的注意事项简洁而关键。首先,合理规划课程和时间,确保充足的学习与复习时间。其次,熟悉学校资源如图书馆、学习中心,充分利用这些设施。参与课外活动和社团,培养兴趣并扩展社交圈。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最后,保持开放心态,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勇于尝试新事物。简而言之,大一是需要你探索自我、发展个人能力,并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
C语言是一种通用、高效的编程语言,由丹尼斯·里奇于1972年开发。它结合了高级语言的易读性和低级语言的硬件操作能力,广泛应用于系统编程。C语言提供了强大的移植性,可以在多种计算机平台上运行。其简洁紧凑的语法结构、丰富的运算符和多样的数据类型使得C语言在编写系统软件如UNIX操作系统时显得尤为适用。C语言的高效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开发者的首选工具之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四节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三节 维护宪法权威,第二节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的特征和运行。
大一新生的注意事项简洁而关键。首先,合理规划课程和时间,确保充足的学习与复习时间。其次,熟悉学校资源如图书馆、学习中心,充分利用这些设施。参与课外活动和社团,培养兴趣并扩展社交圈。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最后,保持开放心态,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勇于尝试新事物。简而言之,大一是需要你探索自我、发展个人能力,并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
C语言是一种通用、高效的编程语言,由丹尼斯·里奇于1972年开发。它结合了高级语言的易读性和低级语言的硬件操作能力,广泛应用于系统编程。C语言提供了强大的移植性,可以在多种计算机平台上运行。其简洁紧凑的语法结构、丰富的运算符和多样的数据类型使得C语言在编写系统软件如UNIX操作系统时显得尤为适用。C语言的高效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开发者的首选工具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政治-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社会结构的特点-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登记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文化思想体系-儒家思想为核心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鸦片战争背景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840-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后果
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主权和领土主权
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主权
影响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革命对象发生变化、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半性质
逐步半殖民原因
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尽管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主权
逐步半封建原因
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去
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两半社会的基本特征
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政治
中国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统治支柱
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
经济
中国新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核心
文化
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贫困化以及以至大批的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地主阶级
传统阶级
农民经济
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最早出现的新阶级
新兴阶级
小资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是劳动人民
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生产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一部分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民族资本家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两半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以来两大历史让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广州三元里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时期:关天培、陈化成、海龄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史荣椿、乐善
中日甲午战争:邓世昌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事件
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
英国从缅甸侵入云南
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
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图谋破产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事物矛盾和互相制约
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义和团运动
局限性
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
由于不认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实质,曾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
由于小生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作用
义和团运动在粉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经济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民族意识觉醒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林则徐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王韬、薛福成 马建忠 郑观印 不仅学技术还要学制度
各阶层的探索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
原因
清政府加重了赋税,农民负担加重
农民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事件
1851年,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评价
是一场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进步性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局限性
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并未付出实施
资政新篇
内容
开始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进步性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方案
局限性
未能付出实施
意义和局限
意义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局限
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整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农民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
封建地主
洋务运动
原因
根本原因: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
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趁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指导思想
《校邠庐抗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事业
兴办近代企业
军用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官督商办)
建立新式海陆军
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主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派遣留学生
作用和失败
历史作用/意义
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了某些促进作用
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知识,是人们打开了眼界
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失败的原因
具有封建性(根本原因}
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地主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
资产阶级
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
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在内忧外患和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活动
公车上书
著书立说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谭词同《仁学》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
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设学堂:广州万木学堂、长沙时务学堂
办报纸: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湖南《湘报》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意义
是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
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百日维新
政治方面
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
经济方面
保护、奖励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军事方面
裁剪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
文化教育
创设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
进步性
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局限性
这些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是一种十分温和的改良方案
结果
戊戌六君子
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其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
意义和教训
意义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京师大学堂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教训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溪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客观原因
维新派局限性(主观原因)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惧怕人民群众
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
资产阶级革命派
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辛丑条约》中国正式沦为两半社会
清末“新政”的破产
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宣布“预备仿形宪政”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中国第一部宪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
活动
第一个革命团队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武装起义
章柄麟发表了《论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会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个民族压迫政策
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国家”
评价
不反帝: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反封不彻底:放松了汉族封建势力,结果就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势力,导致了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残余的反扑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很难得到保证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核定全国土地的低价,其现有地价仍归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未能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焦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意义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但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第一次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影响最大的
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
成功
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武昌举行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任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从政权的组成人员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
集中代表和反映论中国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权利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评价
进步性
是革命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
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在中国宪政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局限性
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积极变化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袁世凯死后,中国军阀割据
中国主要是地方性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
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宋教仁被暗杀
二次革命
袁世凯复辟
护国运动
段祺瑞恢复临时约法
护法运动
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原因和教训
原因
客观原因: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主观原因: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没有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民资
软弱性、妥协性
革命性
挽救共和的努力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无产阶级
共产党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开端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爱国民主主义者、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聘用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
《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刊物改为同人刊物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基本口号
民主和科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进步性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条件
局限性
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
那时候的很多领导人,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给中国人的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率先-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是李大钊这样的个别人物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时代条件和历史条件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跨时代的时间
子主题
学生运动面临夭折
6月5日,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至此,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实现
新民主义开端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特点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发生在十月革命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决定革命的性质不是领导者而是革命对象
新民主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因为资产阶级的历史任务就是推翻封建
中国民族民主,在十月革命后就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份子
社会主义改造
1949-1956:改造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选择题考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基本任务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
在经济上,施行国营经济领导的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三种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提出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
国际上是新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完成民主革命的伟大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国情:新民主主义社会
前三年: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2、恢复国民经济
前三年的问题
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
中国经济十分落后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独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娇,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卓绝的作风
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目的上废除地主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经济,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维护国家政权和安全
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抗美援朝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的一场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
打击不法资本家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等不法行为的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即五反运动
后三年: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性质
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开始引导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建国之初:先化后改
原因
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结,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后来:边化边改
一化三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想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一五”期间
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青藏、康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三改
农业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经济组织形式
第一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萌芽
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方针
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原则
农村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手工业合作化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
分三步:萌芽、半、完全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实行赎买政策
民族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
他们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中央确定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
初级形式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萌芽
高级形式
个别企业
半
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
全行业
完全
形式
公私合营
特点
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是不剥削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
意义(非重点,毛中特重要)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完成过渡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1956-1976:探索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端
标志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当时中国面临两大问题
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
如何处理好社会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毛泽东提出的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指导原则
第一次:马+中,毛提六六,毛完成中七;第二次毛提未完成
一个会议三篇文章
中共八大路线的指定
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方针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既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为补充
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中共八大后,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把这称作“新经济政策”
《论十大关系》
基本方针
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原则: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里
意义: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开始了第二次结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如何处理:民主
在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在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前提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意义
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
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式》
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又有纪律又有自由
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这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1976(78)-至今: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高度
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克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因而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另一个宣言书:南方谈话
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重要领导集体,解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第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
第三、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
第四、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第五、强调加强党的建设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早期马克思队伍
活动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南陈北李
五四运动的爱国左翼骨干,毛泽东、周恩来等
还有一部分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林祖涵、吴玉章等
特点
重视马对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的正确方向,明确同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
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
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
党小组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成立
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背)p220
只要问历史必然性或者为什么会有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创建的历史特点
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破产之后
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定地革命性
在当时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建设
工人阶级的人数不多。小资产阶级的党员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不能不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影响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的两半社会开始自己的活动的
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人民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革命有了崭新的奋斗目标和纲领
也使中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群众路线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中共二大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才信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香港海员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开滦五矿工人罢工
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
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打倒列强,除军阀”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孙中山和苏俄代表越飞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
中共三大促成党内合作,孙中山领导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
联俄、联共、辅助农工
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为什么是大革命
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
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
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四一二”、”七一五“
意义
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
大革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
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主观原因
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经验教训
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统一战线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
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共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大革命的失败和土地革命的兴起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张学良东北易帜
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是一个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区别
国情不变,任务、对象、性质不变
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
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
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南昌起义(南昌)-秋收起义(长沙)-广州起义(广州)
都失败了
八七会议
会议上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毛泽东: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枪杆子里出政权”
评价
及时召开了并制定出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巨大贡献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文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阐明了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提出了党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
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再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反对本本主义》
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消灭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井冈山土地政策(非重点)
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兴国土地法
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消灭地主阶级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少补,抽肥补瘦
耕者有其田
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制定了可以付出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有了政权
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严重挫折
第一次:“左”倾盲动错误
第二次: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主要错误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
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
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在土地革命问题上
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在军事斗争问题上
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
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原因
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根本原因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注意
政治问题:瓦窑堡会议
思想问题:延安整风运动
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从而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玩久了中共、挽救了中共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共革命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它标志着中共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长征精神(简单了解)
总结历史经验,应对全国性抗日战争
文章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策略,系统解决党的政治路线
《中共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军事问题的大讨论,系统说明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多问题
《矛盾论》《实践论》
揭露了批评党内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
论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抗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占东北
日本法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
起点
图华北
华北事变
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两市(北京、天津)
全面抗战
1937年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不考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中共是同国民党中的爱国官兵合作抗日
一二·九运动
中共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瓦窑堡会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西安事变
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陕北瓦窑堡会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中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是要抗日的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可能变化的
地主买办阶级在斗争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
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作用
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新时期
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与第一次合作的区别
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临时协商
根本保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
性质
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
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结束标志
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大捷,其他全部都是失败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
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
主观原因
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
战略相持阶段
广州、武汉失守
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联合国家宣言》,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洛川会议
全面抗战路线
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敌后游击战
在国统区放手发动抗日
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强国弱国的对比
小国、退步、野蛮的侵略战争VS大国、进步、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毛泽东科学预测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三个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是争取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忻口战役配合着打的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
坚持抗争、团结、进步的方针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的领导权
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瓦窑堡会议
中共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鼓励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尊重他们的利益
同顽固派坚决斗争,并一步步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子主题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政治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1/3
经济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
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
优势
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
文化
抗日军事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各界人士要求国民党实行抗战民主
国民党参政会中一些党派的代表发起宪政座谈会,批评一党专政,宪政运动在国民党统治区普遍开展起来
中国民主团同盟成立后,得到中共南方局所属办事处的支持,并于1941年9月创办了盟报《光明报》
中共参政员林博渠在国民党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毛泽东揭示了两半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中共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毛泽东总结了中共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共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
延安整风运动
《改造我们的学习》
党的高级干部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意义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整顿党的作风》
全党党员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
全党党员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中共七大
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飞跃
ps: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初步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
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抗日战争的胜利
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胜利标志
波茨坦公告,台湾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原因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原因
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国共合作、建立、坚持和发展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中共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引领者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分不开
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对世界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人民革命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解放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
美国扶蒋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志
重庆谈判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出席人
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
达成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毛泽东指出我们能赢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战略进攻
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转折点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史称)
耕者有其田
坚决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
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
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
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资产阶级的斗争
意义
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度,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与上面基本一样: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
土地改革制度,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这个时期的改是在解放区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在国统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发展起来
官员们腐败贪污,大发国难财
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
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飞涨
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
农村经济急剧衰退
运动
一二·一运动
一二·三0运动
五二0运动
下关惨案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
李济深、沈钧儒等55人《对时局的意见》
标志
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
不再是旧中国反动政权下的在野党,而成为中国人民民主转正的参加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道肩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
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官僚资本家操纵
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原因
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资产阶级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性
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从中国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组织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南京国民政权的覆灭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西北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天津式、北平市、绥远式三种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
习近平评价“两个务必”
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
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
包含着对胜利了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
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我们还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治中占主要地位
新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约法的作用
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
中国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
存在两个联盟
主要依靠劳动者的联盟,即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建立和扩大劳动者和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实现领导权的条件
必须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予政治教育
必须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武装斗争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党的建设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