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20:寇准做对了什么关键选择?
1020年,一代名相寇准最后一次被贬出京。寇准一生大起大落,虽然被贬客死异乡,却最终成为古代第一清官,他到底做对了什么关键选择?我们从寇准的一生中又能学到什么?
编辑于2024-07-17 16:56:23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正式称帝,作为大宋和大辽之间的第三方,李元昊本可以左右逢缘,他一旦称帝,就同时得罪了大宋和大辽。他为什么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也要称帝?
历史上,经常会出现党争,比如大宋朝著名的“景祐党争”。一派的领袖是这几期节目里我们偶尔都会提到的吕夷简,另一派则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这一年,我们就来看看这两派人争的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一定要争?
敦煌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文化中一颗闪耀的明珠,那敦煌文化为什么重要?它伟大在哪?敦煌莫高窟古时处于交通要塞,是中原文明通往西域的大门。玉门关和阳关,都在敦煌,分别通往丝绸之路的南线和北线。敦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敦煌的莫高窟从南北朝时期开凿,到元代结束,这期间虽然有那么多改朝换代的战乱,却将近1000年没中断,累积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奇迹。1036年前后,有人把五万多份文献埋进了莫高窟的一个洞里,1900年,被埋了800多年的敦煌文献重见天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正式称帝,作为大宋和大辽之间的第三方,李元昊本可以左右逢缘,他一旦称帝,就同时得罪了大宋和大辽。他为什么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也要称帝?
历史上,经常会出现党争,比如大宋朝著名的“景祐党争”。一派的领袖是这几期节目里我们偶尔都会提到的吕夷简,另一派则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这一年,我们就来看看这两派人争的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一定要争?
敦煌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文化中一颗闪耀的明珠,那敦煌文化为什么重要?它伟大在哪?敦煌莫高窟古时处于交通要塞,是中原文明通往西域的大门。玉门关和阳关,都在敦煌,分别通往丝绸之路的南线和北线。敦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敦煌的莫高窟从南北朝时期开凿,到元代结束,这期间虽然有那么多改朝换代的战乱,却将近1000年没中断,累积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奇迹。1036年前后,有人把五万多份文献埋进了莫高窟的一个洞里,1900年,被埋了800多年的敦煌文献重见天光。
保护太子的使命
寇准回京当宰相之后,确实是坚定地站在了太子的这一边,对刘皇后严防死守
他甚至跑去单独见真宗,说你以宗庙为重,把皇位传给太子得了。真宗居然也就同意了。
真宗皇帝为什么要启用寇准?
这个时候的真宗皇帝的政治目标变了
真宗皇帝年富力强时,需要的是一个合适的行政助手,要能谋善断,也要能够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少惹麻烦,那寇准的性格明显是不合适的。
1020年病重的真宗,他心里的天字第一号的大事只剩下一件,大宋皇位能不能顺利传承?
仁宗还是一个10岁的少年,当然得让刘皇后作为皇室的代表,替小孩把着点。但是刘皇后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汉朝的吕后,或者唐朝的武则天呢?
寇准让他放心
1||| 寇准的忠诚毋庸置疑
2||| 寇准在官僚集团里面的辈分高、资格老、名气大,非常有号召力的
3||| 寇准雷厉风行,敢担大事,认准的事,跟谁都敢死磕到底
为什么会突然献上一份天书
献了天书就一定能回京当宰相?他怎么可能有这个把握?
一个合理的猜想是,这个事情的发起者,其实是真宗——你把这活儿干了,我就让你回京。
一般我们分析一个人的行动,总是在想,他是出于什么原因,然后做了这么一件事。有果必有因。其实,现实世界往往比这个要复杂得多。
寇准“不知进退”吗?
寇准晚节不保
寇准回京当宰相,是用献天书的手段换来的
10年后,欧阳修评价“不知进退"
大宋
宫廷政变
大宦官周怀政想让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提前继位。
一、杀掉当朝宰相丁谓,重新让寇准当宰相。
二、废掉刘皇后
政变背景
太子10岁,两大势力争斗,胜负未分
一派以寇准为核心
想要的结果,就是一帮辅政大臣保着小皇帝登基,辅政大臣们掌权
一派以刘皇后和丁谓为核心
想要的结果,就是丁谓在外朝当宰相,而刘皇后变成刘太后垂帘听政。
政变结果
很快就失败,宦官周怀政被处决
寇准这一派大臣被清洗、被贬官
刘皇后一方彻底胜出
大宋天禧四年,大辽开泰九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寇准“不知进退”吗?
《文明之旅》第21期
文明1020:寇准做对了什么关键选择?
楔子:1020
寇准的结局
死后十一年,刘后也去世了,仁宗亲政了
恢复了寇准的官职和封号,还亲手给寇准的神道碑题了两个字:“旌忠”
生活在这样的“文明共识”中的好处
人生重要的关头,该怎么选,是非对错的标准是清晰的
什么时候该成仁?什么时候该取义?我们可能做不到,但那个标准始终是清晰的。
在选择的关头,不管你当时遭遇了什么,只要时间足够长,历史会给人一个公允的结果
有了这两项确定性,生活在这个文明里的人,就可以更好地安顿自己的人生。
只要在大节上,在几个最重要的关头的选择上,我们拿得住、把得稳,那在最终的终点上,文明共识,会还给我们一个说得圆、立得住。
中国文化传统里有一种独特的真实观“为了真善美,可以隐藏真实,牺牲真实;再往前一步,就是‘制造真实’。”
礼教
礼教就是古人的文明共识
礼教,不是谁压迫谁的,它针对所有的人,也塑造所有的人,包括士大夫和皇帝。它带来压迫,也带来一种普遍的束缚,甚至给每个生命都带来确定性。
两个寇准
一个活在自己生命时间里
应该及时行乐,趋利避害,在很多生活细节上,寇准就是这么做的。
在最后的政治选择上,要么别折腾了,反正快60岁的人了,还折腾什么呀?
一个坐标千秋万代
要求寇准做出那种只问对不对,其他成败利钝一概不计的选择。
在帝制时代,忠于男性君主,是士大夫的起码担当
寇准这么选,文明就给他一份丰厚的回报,就是让他享有极高的、完全正面的评价,而完全忽略了他身上的那些毛病。
身后名
1023年在雷州去世,终年62岁
他的家人扶着他的灵柩归葬洛阳的时候,一路都有人在路上祭奠他
在民间的声望却一浪高过一浪
在民间传说中最后成了中国古代第一清官
就算寇准真的有这些缺陷,这不正好说明,一个浑身都是缺陷的人,通过自我的努力,用自我的力量来不断生成自我,还是可以找到上升的通道,最后成为圣贤吗?
深层原因
大势所趋
从真宗生病开始,大宋朝的最高权力,有可能不可逆转地滑落到刘皇后的手上。
皇权政治最后只能走向单级的权力结构
失去平衡
周怀政搞政变,破坏真宗皇帝想维持的平衡
宦官的生存环境
寇准这样的大臣,政治斗争失败了,顶多也就是贬官。
宦官没有皇帝的信任,他就什么都不是,甚至分分钟就有性命之忧。
又没有能力发起一次认真的政变,结果成了连累寇准的猪队友。
真宗 维护
虽然罢了寇准的宰相,但是不让寇准离开京城
还是要让寇准扮演制衡刘皇后和丁谓的角色
表面原因
性格缺陷
丁谓
两人原本关系非常好
寇准被召回来当宰相,丁谓是同时被提拔成参知政事副宰相的
有一次,寇准的胡子上沾了汤汁,丁谓替寇准擦胡子,却被寇准嘲笑。
丁谓自尊心极强,这种当众的嘲笑,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这才有了后来种种置寇准于死地的举动。
曹利用
两个人合作的时候,一旦意见不一致,寇准就来一句,你一个武夫,懂什么国家大事?
不谨慎,大大咧咧
宋真宗答应把皇位传给太子的秘密,寇准酒后失言,泄漏出去了
被丁谓扣了个“假传圣旨”的帽子,罢免宰相一职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寇准的关键选择
《文明之旅》第21期
文明1020:寇准做对了什么关键选择?
寇准败在了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