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卤代烃学习笔记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简称卤烃。本图梳理了有机金属化合物、卡宾、消除反应、E1cb反应、E2反应、领基参与的立体化学等。
化学竞赛基础有机化学醛酮醌部分的内容有碳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共轭不饱和醛酮的加成反应、AH的反应、醌、其他反应等,赶快收藏下图学习吧!
芳烃通常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是闭链类的一种,具有苯环基本结构,历史上早期发现的这类化合物多有芳香味道。下图梳理了芳烃的相关内容,赶快收藏下图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卤代烃
SN1反应(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若离去基团相连的是手性碳原子,则可能生成外消旋产物
可能伴随碳正离子重排机理,故往往得不到目标产物
反应中间体为平面构型可降低空间拥挤程度
SN2反应(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中间体为平面构型
立体化学特征
得到构型翻转的产物
SN2Ar
条件
苯环上有强吸电子基(硝基、氨基正离子等)
强吸电子基连在离去基团的邻对位
通过共振式理解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速率的因素
烷基结构的影响
SN1活性顺序:烯丙基卤、苄基卤>3°>2°>1°>CH3X
碳正离子稳定性
SN2活性顺序:烯丙基卤、苄基卤>1°>2°>3°
位阻
烯丙基卤、苄基卤可按两种机理反应
不同类卤代烃的鉴别
烯丙基卤、苄基卤、3°C
不加热立即产生沉淀
2°C
加热产生沉淀
1°C
长时间加热产生沉淀
烯基卤、芳基卤
不产生沉淀
离去基团的影响
对SN1影响大于SN2的影响
离去基团越稳定越容易离去
离去能力:OTs>I->Br->Cl->OH-
溶剂的影响
极性质子溶剂有利于SN1反应
极性增大的反应用极性溶剂有利
例如H2O、C2H5OH
极性小的非质子溶剂有利于SN2反应
正极被位阻大的基团包裹住故负极有利于稳定正电荷
例如DMF、DMSO、HMPA
DMF:二甲基甲酰胺 DMSO:二甲亚砜 HMPA:六甲基磷酰胺
亲核试剂的影响
亲核性
碱性
可极化性
双齿亲核试剂
用软硬酸碱理论来解释
邻基参与的立体化学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产物构型保持,相当于发生两次SN2反应
还原反应
氢化铝锂/硼氢化钠
LiAlH4
活泼,怕活泼氢
适用于1,2级卤代烃
NaBH4
较稳定,不怕活泼氢
适用于2,3级卤代烃
可还原:醛、酮、酰卤、酸酐、亚胺、卤代烃
锌/盐酸
钠与液氨
双键构型不变地还原卤代烃
氢解
卤代烃催化氢解难于烯、炔
苄位更易反应
烯丙位易将双键与卤素一起还原
苯炔机制
用强碱(如氨基钠)将β氢拔掉,后消除为苯炔中间体,再来亲核试剂进攻三键
E1反应(与SN1相互竞争)
会发生碳正重排
E2反应(与SN2相互竞争)
立体化学要求反式共平面
碱的位阻
用位阻大碱得到动力学产物
用位阻小的碱得到热力学产物
E1cb反应
β氢的酸性特别强
离去基团难离去
试剂碱性特别强
β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
区域选择性
碱的空间位阻
立体选择性
E2反应反式共平面
卡宾
制备
用碱将氢拔掉,碳带负电不稳定,就丢掉一个基团形成卡宾
与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
形成三元环
类卡宾与烯烃的反应
二碘甲烷与锌反应生成类卡宾
后与卡宾加成反应类似
有机金属化合物
格氏试剂
一卤代烃与金属镁在无水醚的条件下生成格氏试剂
与活泼氢的反应
生成烷烃
故用格氏试剂时严格无水
金属交换反应
与硅烷、三氯化铝等反应制备其它有机金属试剂
与活泼卤代烃反应
偶联反应
格氏试剂碱性也强,故与三级卤代烃反应会得到消除产物
与环氧、CO2反应生成多两个碳的醇、多一个碳的羧酸
烷基锂试剂
一卤代烃与锂发生反应(锂卤交换)
与钠(钾)反应
制备对称烷烃(武兹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