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这是一个关于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的思维导图,包含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等,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个关于第五章补体系统的思维导图,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和组织液中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不耐热蛋白质,是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分子,补体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这是一个关于第四章抗体的思维导图,定义: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这是一个关于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的思维导图,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够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免疫器官与组织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
免疫组织
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下的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
结构
黄骨髓
红骨髓
造血组织
造血细胞
基质细胞
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窦内皮细胞、巨噬细胞
血窦
细胞组成
造血干细胞HSC
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能分化潜能的造血前体细胞
造血器官
卵黄囊:2-3周胚胎早期
肝和脾:3-7个月
骨髓:胚胎末期直到出生后
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髓样干细胞
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淋巴样干细胞
祖B细胞
祖T细胞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
被膜
实质
皮质
浅皮质区
85%-90%为胸腺细胞
深皮质区
髓质
胸腺小体(哈索尔小体)
由聚集的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包绕排列而成, 是胸腺结构的重要特征
发生炎症或肿瘤时消失
胸腺细胞
处于不同分化状态的T细胞
胸腺基质细胞TSC
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成纤维细胞
胸腺微环境
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局部活性因子组成
是决定T细胞分化、增殖、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
分泌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
胸腺素、胸腺肽、胸腺生成素
细胞-细胞间相互接触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90%胸腺细胞凋亡
免疫调节作用
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
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淋巴结
外膜
B细胞定居的场所,非胸腺依赖区
初级淋巴滤泡/淋巴小结
受抗原刺激后,淋巴滤泡内出现生发中心
次级淋巴滤泡
深/副皮质区
T细胞定居的场所,胸腺依赖区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高内皮微静脉
是沟通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重要通道,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由此部位可进入淋巴结实质
髓索
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
髓窦
富含巨噬细胞
T细胞(75%)和B细胞(25%)定居的场所
免疫应答场所
接受抗原刺激、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
过滤作用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脾
白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T细胞区)
淋巴滤泡(B细胞区)
红髓
脾索
脾血窦
充满血液
汇入小梁静脉→脾门汇合→脾静脉出脾
T细胞(40%)和B细胞(60%)定居的场所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脾:血源性抗原
淋巴结:引流淋巴液
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补体成分和细胞因子
体内90%的血液循环流经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人体黏膜表面积约400m²,机体近50%的淋巴组织分布于黏膜系统
组成
肠相关淋巴组织
派尔集合淋巴结PP
微皱褶细胞(M细胞)
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
内有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
上皮内淋巴细胞IEL
40%的胸腺依赖性T细胞(αβT细胞)
60%的胸腺非依赖性T细胞(γδT细胞)
鼻相关淋巴组织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淋巴细胞归巢
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淋巴细胞再循环
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免疫应答
获得形式
先天性 无需抗原激发
获得性 需接触抗原
发挥作用时间
早期、快速
4~5天后
免疫原识别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免疫记忆
无
有,产生记忆细胞
举例
抑菌、杀菌物质;补体; 吞噬细胞;NK细胞
T细胞(效应T细胞) B细胞(浆细胞)
特点
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免疫系统三大功能
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
超敏反应(过高) 免疫缺陷病(过低)
免疫自稳
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
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
清除突变细胞、病毒感染细胞
发生肿瘤、病毒持续性感染
树突状细胞来自髓样干细胞和淋巴样干细胞
造血诱导微环境:基质细胞、造血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