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学
总结主编钟赣生的《中药学》知识点,包含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等21个章节的内容,由于考虑文件太大的缘故,只展示前两章药物的图片。希望对大家学习《中药学》这一课程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07-23 12:19:39中药学
11止血药
12活血化瘀药
13化痰止咳平喘药
14安神药
15平肝息风药
16开窍药
17补虚药
18收涩药
19涌吐药
20攻毒杀虫止痒药
21拔毒化腐生肌药
思维导图
10驱虫药
09消食药
08理气药
07温里药
06利水渗湿药
05化湿药
04祛风湿药
03泻下药
02清热药
01解表药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麻 黄
【药物读音】
Máhuáng
【产 地】
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
【药 性】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 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 用】
风寒感冒
胸闷喘咳
风水浮肿
【用法用量】
煎服,2~10g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又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血压上升,故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运动员禁用
香 薷
【药物读音】
Xiāngrú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香薷主产于江西
【药 性】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 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应 用】
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
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
【用法用量】
煎服,3 ~ 10g
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桂 枝
【药物读音】
Guìzhī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
【药 性】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 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应 用】
风寒感冒
脘腹冷痛、经闭痛经、关节痹痛等寒凝血滞诸痛证
痰饮,水肿
心悸,奔豚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 苏
【药物读音】
Zǐsū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
【药 性】
辛,温。归肺、脾经
【功 效】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应 用】
风寒感冒,咳嗽呕恶
脾胃气滞,妊娠呕吐
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
煎服,5~10g,不宜久煎
生 姜
【药物读音】
Shēngjiāng
【产 地】
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广东、广西
【药 性】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 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应 用】
风寒感冒
脾胃寒证
胃寒呕吐
寒痰咳嗽
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荆 芥
【药物读音】
Jīngjiè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北
【药 性】
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 效】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应 用】
感冒,头痛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疮疡初起
【用法用量】
煎服,5~10g,不宜久煎
防 风
【药物读音】
Fángfēng
【产 地】
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
【药 性】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 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 用】
感冒,头痛
风湿痹痛
风疹瘙痒
破伤风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及热盛动风者不宜使用
羌 活
【药物读音】
Qiānghuó
【产 地】
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
【药 性】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 效】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应 用】
风寒感冒,头痛项强
风寒湿痹,肩背酸痛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者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藁 本
【药物读音】
Gǎoběn
【产 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辽藁本主产于辽宁
【药 性】
辛,温。归膀胱经
【功 效】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应 用】
风寒感冒,巅顶疼痛
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香燥,凡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之头痛者忌服
辛 夷
【药物读音】
Xīnyí
【产 地】
主产于河南、四川、陕西、湖北、安徽
【药 性】
辛,温。归肺、胃经
【功 效】
散风寒,通鼻窍
【应 用】
风寒感冒,头痛鼻塞
鼻渊,鼻鼽,鼻塞流涕
【用法用量】
煎服,3 ~ 10g ;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内服时宜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苍耳子
【药物读音】
Cāng′ěrzǐ
【产 地】
主产于山东、江苏、湖北
【药 性】
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功 效】
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应 用】
风寒感冒,头痛鼻塞
鼻渊,鼻鼽,鼻塞流涕
风疹瘙痒
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细 辛
【药物读音】
Xìxīn
【产 地】
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后一种习称华细辛,主产于陕西
【药 性】
辛,温。归心、肺、肾经
【功 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应 用】
风寒感冒
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鼻鼽,鼻渊,鼻塞流涕
寒痰停饮,气逆咳喘
【用法用量】
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燥咳或肺热咳嗽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用量不宜过大
白 芷
【药物读音】
Báizhǐ
【产 地】
主产于浙江、四川、河南、河北
【药 性】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 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应 用】
风寒感冒
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风湿痹痛
鼻鼽,鼻渊,鼻塞流涕
带下
疮疡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葱 白
【药物读音】
Cōngbái
【产 地】
我国各地均有种植
【药 性】
辛,温。归肺、胃经
【功 效】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应 用】
风寒感冒
阴盛格阳
葱白外敷有散结通络下乳之功,可治乳汁郁滞不下,乳房胀痛;治疮痈肿毒,兼有解毒散结之功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胡 荽
【药物读音】
Húsuī
【产 地】
我国各地均有种植
【药 性】
辛,温。归肺、胃经
【功 效】
发表透疹,开胃消食
【应 用】
麻疹不透
饮食不消,纳食不佳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热毒壅盛而疹出不畅者忌服
西河柳
【药物读音】
Xīhéliǔ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辛,平。归肺、胃、心经
【功 效】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应 用】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煎汤擦洗
【使用注意】
麻疹已透者不宜使用。用量过大易致心烦、呕吐
辛凉解表药
薄 荷
【药物读音】
Bòhe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
【药 性】
辛,凉。归肺、肝经
【功 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 用】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风热上攻,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肝郁气滞,胸胁胀闷
【用法用量】
煎服,3 ~ 6g ;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理气和中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牛蒡子
【药物读音】
Niúbàngzǐ
【产 地】
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浙江
【药 性】
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 效】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应 用】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咳嗽痰多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蝉 蜕
【药物读音】
Chántuì
【产 地】
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
【药 性】
甘,寒。归肺、肝经
【功 效】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应 用】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目赤翳障
惊风抽搐,破伤风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使用注意】
《名医别录》有“ 主妇人生子不下 的记载,故孕妇慎用
桑 叶
【药物读音】
Sāngyè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 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应 用】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目赤肿痛,目暗昏花
本品尚能凉血止血,还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宜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 ~ 10g 。桑叶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宜蜜制用
菊 花
【药物读音】
Júhuā
【产 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
【药 性】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 效】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 用】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煎服,5 ~ 10g 。黄菊花偏于疏散风热,白菊花偏于平肝、清肝明目
葛 根
【药物读音】
Gěgēn
【产 地】
主产于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甘葛藤主产于广西、广东
【药 性】
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功 效】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应 用】
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
热病口渴,消渴
麻疹不透
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眩晕头痛
酒毒伤中
【用法用量】
煎服,10 ~ 15g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通经活络、解酒毒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柴 胡
【药物读音】
Cháihú
【产 地】
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南柴胡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
【药 性】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 效】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 用】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气虚下陷,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
本品还可退热截疟,又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常与黄芩、常山、草果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 ~ 10g 。疏散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升举阳气可生用或酒炙
【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 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升 麻
【药物读音】
Shēngmá
【产 地】
主产于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四川
【药 性】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 效】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应 用】
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麻疹不透
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阳毒发斑
气虚下陷,胃下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
煎服,3 ~ 10g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蔓荆子
【药物读音】
Mànjīngzǐ
【产 地】
主产于山东、浙江、福建、江西
【药 性】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 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应 用】
风热感冒头痛
目赤多泪,目暗不明,齿龈肿痛
头晕目眩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淡豆豉
【药物读音】
Dàndòuchǐ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 效】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应 用】
感冒,寒热头痛
热病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用法用量】
煎服,6 ~ 12g 。传统认为,本品以桑叶、青蒿发酵者多用治风热感冒,热病胸中烦闷之证;以麻黄、紫苏发酵者,多用治风寒感冒头痛
浮 萍
【药物读音】
Fúpíng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辛,寒。归肺、膀胱经
【功 效】
宣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应 用】
风热感冒
麻疹不透
风疹瘙痒
水肿尿少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使用注意】
表虚自汗者不宜使用
木 贼
【药物读音】
Mùzéi
【产 地】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湖北
【药 性】
甘、苦,平。归肺、肝经
【功 效】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应 用】
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
出血证
【用法用量】
煎服,3~9g
谷精草
【药物读音】
Gǔjīngcǎo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
【药 性】
辛、甘,平。归肝、肺经
【功 效】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应 用】
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目生翳膜
风热头痛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阴虚血亏之眼疾者不宜用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石 膏
【药物读音】
Shígāo
【产 地】
主产于湖北、安徽、山东,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
【药 性】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 效】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应 用】
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肺热喘咳
胃火亢盛,头痛牙痛,内热消渴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生石膏煎服,15 ~ 60g ,宜打碎先煎。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寒水石
【药物读音】
Hánshuǐshí
【产 地】
南寒水石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北寒水石主产于辽宁、吉林、内蒙古
【药 性】
辛、咸,寒。归心、胃、肾经
【功 效】
清热泻火
【应 用】
热病烦渴,癫狂
口舌生疮,热毒疮肿,丹毒,烧烫伤
【用法用量】
煎服,9 ~ 15g 。打碎先煎。外用适量,研细粉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知 母
【药物读音】
Zhīmǔ
【产 地】
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
【药 性】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 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 用】
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骨蒸潮热
内热消渴
阴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6 ~ 12g 。本品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质润,能滑肠通便,故脾虚便溏者慎用
天花粉
【药物读音】
Tiānhuāfěn
【产 地】
主产于山东、河南、安徽、四川
【药 性】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 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 用】
热病烦渴
肺热燥咳
内热消渴
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芦 根
【药物读音】
Lúgēn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寒。归肺、胃经
【功 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应 用】
热病烦渴
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胃热呕哕
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淡竹叶
【药物读音】
Dànzhúyè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
【药 性】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 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应 用】
热病烦渴
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不宜使用
竹 叶
【药物读音】
Zhúyè
【产 地】
主产于长江流域各省
【药 性】
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 效】
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应 用】
热病烦渴
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
【用法用量】
煎服,6~15g;鲜品15~30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不宜使用
鸭跖草
【药物读音】
Yāzhícǎo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功 效】
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应 用】
热病烦渴,风热感冒
咽喉肿痛,痈肿疔毒
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小
枙 子
【药物读音】
Zhīzǐ
【产 地】
产于江西、湖南、湖北、浙江
【药 性】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 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应 用】
热病烦闷
湿热黄疸
淋证涩痛
血热吐衄
目赤肿痛
热毒疮疡
扭挫伤痛
【用法用量】
煎服,6 ~ 10g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生栀子走气分而清热泻火,焦栀子及栀子炭入血分而凉血止血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慎用
夏枯草
【药物读音】
Xiàkūcǎo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
【药 性】
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 效】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 用】
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
瘿瘤,瘰疬
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用
决明子
【药物读音】
Juémíngzǐ
【产 地】
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
【药 性】
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 效】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应 用】
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头痛眩晕
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9~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密蒙花
【药物读音】
Mìménghuā
【产 地】
主产于湖北、四川、陕西、河南
【药 性】
甘,微寒。归肝经
【功 效】
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应 用】
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生翳膜
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
煎服,3~9g
青葙子
【药物读音】
Qīngxiāngzǐ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微寒。归肝经
【功 效】
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应 用】
肝热目赤,目生翳膜,视物昏花
肝火眩晕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本品有扩散瞳孔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清热燥湿药
黄 芩
【药物读音】
Huángqín
【产 地】
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
【药 性】
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 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 用】
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
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痈肿疮毒
血热出血
胎热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煎服,3 ~ 10g 。清热泻火、解毒宜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酒炙用,止血宜炒炭用。又传统将黄芩分为枯芩与子芩,枯芩(片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子芩(条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降,善清大肠之火、泻下焦湿热,主治湿热泻痢、黄疸尿赤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 连
【药物读音】
Huánglián
【产 地】
味连、雅连主产于四川、湖北
云连主产于云南
【药 性】
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 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 用】
湿热痞满,呕吐,泻痢
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
血热吐衄
胃热呕吐吞酸、消渴,胃火牙痛
痈肿疔疮,目赤肿痛,口舌生疮
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用法用量】
煎服,2 ~ 5g 。外用适量。黄连生用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多用于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姜黄连善清胃和胃止呕,多用治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功善舒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过量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 柏
【药物读音】
Huángbò
【产 地】
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关黄柏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
【药 性】
苦,寒。归肾、膀胱经
【功 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应 用】
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躄
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用法用量】
煎服,3 ~ 12g
外用适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炙用,止血多炒炭用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龙 胆
【药物读音】
Lóngdǎn
【产 地】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
【药 性】
苦,寒。归肝、胆经
【功 效】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应 用】
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
肝火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阴虚津伤者慎用
苦 参
【药物读音】
Kǔshēn
【产 地】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 效】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应 用】
湿热泻痢,便血,黄疸,赤白带下,阴肿阴痒
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滴虫性阴道炎
湿热淋痛,尿闭不通
【用法用量】
煎服,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者忌用或慎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白鲜皮
【药物读音】
Báixiānpí
【产 地】
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
【药 性】
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 效】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应 用】
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
湿热黄疸尿赤,风湿热痹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秦 皮
【药物读音】
Qínpí
【产 地】
主产于陕西、河北、吉林、辽宁
【药 性】
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功 效】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应 用】
湿热泻痢,赤白带下
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药物读音】
Jīnyínhuā
【产 地】
主产于河南、山东
【药 性】
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 效】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 用】
痈肿疔疮,喉痹,丹毒
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热毒血痢
【用法用量】
煎服,6 ~ 15g 。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连 翘
【药物读音】
Liánqiào
【产 地】
主产于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山东
【药 性】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 用】
痈疽,瘰疬,乳痈,丹毒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热入营血、高热烦渴、神昏发斑
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
煎服,6 ~ 15g 。青翘清热解毒之力较强;老翘长于透热达表,疏散风热;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常用治邪入心包之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
板蓝根
【药物读音】
Bǎnlángēn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河北
【药 性】
苦,寒。归心、胃经
【功 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 用】
温疫时毒,发热咽痛
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大青叶
【药物读音】
Dàqīngyè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河北、安徽、河南
【药 性】
苦、寒。归心、胃经
【功 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 用】
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
痄腮,喉痹,口疮,丹毒,痈肿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
青 黛
【药物读音】
Qīngdài
【产 地】
主产于福建、广东、江苏、河北
【药 性】
咸,寒。归肝经
【功 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
【应 用】
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喉痹口疮,痄腮,火毒疮疡
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小儿惊痫
【用法用量】
1~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胃寒者慎用
穿心莲
【药物读音】
Chuānxīnlián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
【药 性】
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功 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应 用】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顿咳劳嗽,肺痈吐脓
痈肿疮疡,蛇虫咬伤
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
煎服,6 ~ 9g 。因其味甚苦,入煎剂易致恶心呕吐,故多作丸、片剂服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贯 众
【药物读音】
Guànzhòng
【产 地】
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
【药 性】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 效】
清热解毒,驱虫,止血
【应 用】
时疫感冒,风热头痛,温毒发斑
痄腮,疮疡肿毒
虫积腹痛
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
煎服,5 ~ 10g 。清热解毒、驱虫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蒲公英
【药物读音】
Púgōngyīng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 用】
痈肿疔疮,乳痈,肺痈,肠痈,瘰疬
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
煎服,10 ~ 15g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
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紫花 地丁
【药物读音】
Zǐhuādìdīng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
【药 性】
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 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应 用】
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乳痈,肠痈
毒蛇咬伤
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外感热病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使用注意】
体质虚寒者忌服
鱼腥草
【药物读音】
Yúxīngcǎo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
【药 性】
辛,微寒。归肺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 用】
肺痈吐脓,痰热喘咳
疮痈肿毒
热淋,热痢
【用法用量】
煎服,15 ~ 25g ,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
虚寒证及阴性疮疡忌服
野菊花
【药物读音】
Yějúhuā
【产 地】
主产于广西、湖南、江苏
【药 性】
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应 用】
疔疮痈肿,咽喉肿痛
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拳 参
【药物读音】
Quánshēn
【产 地】
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江苏
【药 性】
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消肿,息风定惊,止血
【应 用】
痈肿瘰疬,蛇虫咬伤,口舌生疮
热病神昏,惊痫抽搐
赤痢热泻
血热出血,痔疮出血
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无实火热毒者不宜用
败酱草
【药物读音】
Bàijiàngcǎo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应 用】
肠痈肺痈,痈肿疮毒
产后瘀阻腹痛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不宜服用
土茯苓
【药物读音】
Tǔfúílng
【产 地】
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安徽
【药 性】
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 效】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应 用】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湿热淋浊,带下,疥癣,湿疹瘙痒
痈肿,瘰疬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肝肾阴虚者慎服。服药时忌饮茶
重 楼
【药物读音】
Chónglóu
【产 地】
主产于云南、广西
【药 性】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 效】
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
跌扑伤痛
惊风抽搐
【应 用】
煎服,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用法用量】
体虚、无实火热毒者、孕妇及患阴证疮疡者均不宜服用
金荞麦
【药物读音】
Jīnqiáomài
【产 地】
主产于陕西、江苏、江西、浙江
【药 性】
微辛、涩,凉。归肺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应 用】
肺痈吐脓,肺热喘咳
瘰疬疮疖,乳蛾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15~45g,用水或黄酒隔水密闭炖服
射 干
【药物读音】
Shègān
【产 地】
主产于湖北、江苏、河南、安徽
【药 性】
苦,寒。归肺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 用】
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
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
漏 芦
【药物读音】
Lòulú
【产 地】
主产于河北、山东、陕西
【药 性】
苦,寒。归胃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应 用】
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
乳汁不通
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
煎服,5~9g。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山豆根
【药物读音】
Shāndòugēn
【产 地】
主产于广西
【药 性】
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应 用】
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
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还可用于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副作用,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马 勃
【药物读音】
Mǎbó
【产 地】
主产于内蒙古、甘肃、吉林、湖北
【药 性】
辛,平。归肺经
【功 效】
清肺,解毒利咽,止血
【应 用】
风热郁肺,咽痛音哑,咳嗽
衄血,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煎服,2~6g。外用适量,敷患处
【使用注意】
风寒袭肺之咳嗽、失音者不宜使用
青 果
【药物读音】
Qīngguǒ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四川
【药 性】
甘、酸,平。归肺、胃经
【功 效】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应 用】
咽喉肿痛,咳嗽痰稠,烦热口渴
鱼蟹中毒
本品有一定的醒酒作用,《本草汇言》单用青果十枚,煎汤饮服,用于饮酒过度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木蝴蝶
【药物读音】
Múhúdié
【产 地】
主产于云南、贵州
【药 性】
苦、甘,凉。归肺、肝、胃经
【功 效】
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应 用】
肺热咳嗽,喉痹音哑
肝胃气痛
【用法用量】
煎服,1~3g
白头翁
【药物读音】
Báitóuwēng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 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 用】
热毒血痢
阴痒带下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虚寒泻痢者忌服
马齿苋
【药物读音】
Mǎchǐxiàn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酸,寒。归肝、大肠经
【功 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应 用】
热毒血痢
痈肿疔疮,丹毒,蛇虫咬伤,湿疹
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也可用治湿热淋证、带下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忌服
鸦胆子
【药物读音】
Yādǎnzǐ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
【药 性】
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止痢,截疟;外用腐蚀赘疣
【应 用】
热毒血痢,冷积久痢
疟疾
赘疣鸡眼
【用法用量】
内服,0.5 ~ 2g ,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不宜使用
地锦草
【药物读音】
Dìjǐncǎo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辛,平。归肝、大肠经
【功 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
【应 用】
热泻热痢
血热出血
湿热黄疸
疮疖痈肿,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煎服,9~2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半边莲
【药物读音】
Bànbiānlián
【产 地】
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
【药 性】
辛,平。归心、小肠、肺经
【功 效】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应 用】
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鼓胀水肿,湿热黄疸
湿疹湿疮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水肿属阴水者忌用
白花 蛇舌草
【药物读音】
Báihuāshéshécǎo
【产 地】
主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福建
【药 性】
微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经
【功 效】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应 用】
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大血藤
【药物读音】
Dàxuèténg
【产 地】
主产于江西、湖北、湖南、江苏
【药 性】
苦,平。归大肠、肝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应 用】
肠痈腹痛,热毒疮疡
血滞经闭痛经,跌扑肿痛
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山慈菇
【药物读音】
Shāncígū
【产 地】
主产于四川、贵州
【药 性】
甘、微辛,凉。归肝、脾经
【功 效】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应 用】
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
癥瘕痞块
有化痰作用,可用治风痰癫痫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体虚者慎用
熊胆粉
【药物读音】
Xióngdǎnfěn
【产 地】
主产于东北、云南、福建、四川
【药 性】
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应 用】
热毒疮痈,痔疮,咽喉肿痛
热极生风,惊痫抽搐
肝热目赤,目生翳膜
【用法用量】
内服,0.25 ~ 0.5g ,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或水调涂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
千里光
【药物读音】
Qiānlǐguāng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广西、四川
【药 性】
苦,寒。归肺、肝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利湿
【应 用】
痈肿疮毒
感冒发热
目赤肿痛
湿热泻痢
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白 蔹
【药物读音】
Báiliǎn
【产 地】
主产于河南、湖北
【药 性】
苦,微寒。归心、胃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应 用】
痈疽发背,疔疮,瘰疬
烧烫伤,手足皲裂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成极细粉敷患处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四季青
【药物读音】
Sìjìqīng
【产 地】
主产于安徽、贵州
【药 性】
苦、涩,凉。归肺、大肠、膀胱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消肿祛瘀,凉血止血,敛疮
【应 用】
烧烫伤,皮肤溃疡
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热淋,胁痛
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外用适量,水煎外涂
绿豆
【药物读音】
Lǜdòu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寒。归心,胃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应 用】
痈肿疮毒
药食中毒
暑热烦渴
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肠滑泄泻者不宜使用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药物读音】
Shēngdìhuáng
【产 地】
主产于河南
【药 性】
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 效】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 用】
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血热出血
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内热消渴
阴虚发热,骨蒸劳热
津伤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玄 参
【药物读音】
Xuánshēn
【产 地】
主产于浙江
【药 性】
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 效】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应 用】
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
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牡丹皮
【药物读音】
Mǔdānpí
【产 地】
主产于安徽、四川、湖南、湖北、陕西
【药 性】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 效】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应 用】
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温邪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血滞经闭痛经,跌扑伤痛
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化瘀宜酒炙用,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
血虚有寒、月经过多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
赤 芍
【药物读音】
Chìsháo
【产 地】
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河北、四川
【药 性】
苦、微寒。归肝经
【功 效】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 用】
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血寒经闭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紫 草
【药物读音】
Zǐcǎo
【产 地】
主产于新疆、内蒙古
【药 性】
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 效】
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
【应 用】
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
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擦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而滑利,有轻泻作用,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水牛角
【药物读音】
Shuǐníujiǎo
【产 地】
主产于华南、华东地区
【药 性】
苦,寒。归心、肝经
【功 效】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应 用】
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癫狂
血热毒盛,发斑发疹,吐血衄血
痈肿疮疡,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
清虚热药
青 蒿
【药物读音】
Qīnghāo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 效】
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
【应 用】
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阴虚发热,骨蒸劳热
外感暑热,发热烦渴
疟疾寒热
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后下。或鲜用绞汁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用
白 薇
【药物读音】
Báiwēi
【产 地】
主产于安徽、河北、辽宁
【药 性】
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功 效】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应 用】
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温邪伤营发热
热淋,血淋
痈疽肿毒,蛇虫咬伤,咽喉肿痛
阴虚外感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地骨皮
【药物读音】
Dìgǔpí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 效】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应 用】
阴虚潮热,骨蒸盗汗
肺热咳嗽
血热咳血衄血
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外感风寒发热或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银柴胡
【药物读音】
Yíncháihú
【产 地】
主产于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
【药 性】
甘,微寒。归肝、胃经
【功 效】
清虚热,除疳热
【应 用】
阴虚发热,骨蒸劳热
小儿疳积发热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外感风寒、血虚无热者不宜使用
胡黄连
【药物读音】
Húhuánglián
【产 地】
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
【药 性】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 效】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应 用】
阴虚发热,骨蒸潮热
小儿疳积发热
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泻下药
攻下药
大 黄
【药物读音】
Dàhuáng
【产 地】
主产于四川
【药 性】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 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血,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应 用】
实热积滞便秘
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牙龈肿痛
痈肿疔疮,肠痈腹痛
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
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
烧烫伤
大黄可“ 破痰实 ,通脏腑,降湿浊,用于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大便秘结者,如礞石滚痰丸
【用法用量】
煎服,3 ~ 15g 。外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不宜久煎,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证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又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亦应慎用
芒 硝
【药物读音】
Mángxiāo
【产 地】
主产于沿海各产盐区及四川、内蒙古、新疆等内陆盐湖
【药 性】
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 效】
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应 用】
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
肠痈腹痛
乳痈,痔疮肿痛,咽痛口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6~ 12g ,一般不入煎剂,待汤剂煎好后,溶入汤液中服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哺乳期慎用;不宜与硫黄、三棱同用
番泻叶
【药物读音】
Fānxièyè
【产 地】
主产于印度,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药 性】
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 效】
泻热行滞,通便,利水
【应 用】
实热积滞,便秘腹痛
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
煎服,2~6g,后下,或开水泡服
【使用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月经期慎用。剂量过大,可异致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芦 荟
【药物读音】
Lúhuì
【产 地】
主产于南美洲北岸附近的库拉索,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有栽培;后者主产于南非的开普州,我国海南等地亦有栽培
【药 性】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 效】
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
【应 用】
热结便秘
惊痫抽搐
小儿疳积
癣疮
【用法用量】
2~5g,宜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
孕妇、哺乳期及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润下药
火麻仁
【药物读音】
Huǒmárén
【产 地】
主产于山东、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
【药 性】
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 效】
润肠通便
【应 用】
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郁李仁
【药物读音】
Yùlǐrén
【产 地】
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
【药 性】
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功 效】
润肠通便,下气利水
【应 用】
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松子仁
【药物读音】
Sōngzǐrén
【产 地】
主产于东北
【药 性】
甘,温。归大肠、肺经
【功 效】
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应 用】
肠燥便秘
肺燥干咳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痰湿壅盛者不宜使用
峻下逐水药
甘 遂
【药物读音】
Gānsuí
【产 地】
主产于陕西、河南、山西
【药 性】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 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 用】
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
风痰癫痫
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0.5~1.5g。炮制(醋炙减低毒性)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京大戟
【药物读音】
Jīngdàjǐ
【产 地】
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江苏
【药 性】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 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 用】
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
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
煎服,1.5 ~ 3g ;入丸散服,每次 1g ;内服醋炙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芫 花
【药物读音】
Yuánhuā
【产 地】
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福建
【药 性】
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 效】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应 用】
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
疥癣秃疮,痈肿,冻疮
【用法用量】
煎服,1.5 ~ 3g ;研末吞服, 1 次 0.6 ~ 0.9g 1 日 1 次;内服醋炙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商 陆
【药物读音】
Shānglù
【产 地】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河南、安徽、湖北
【药 性】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
【功 效】
逐水消肿,通利二便;外用解毒散结
【应 用】
水肿胀满,二便不利
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
牵牛子
【药物读音】
Qiānniúzǐ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 效】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应 用】
水肿胀满,二便不通
痰饮积聚,气逆喘咳
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 ~ 6g 。入丸散服,每次 1.5 ~ 3g 。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巴豆霜
【药物读音】
Bādòushuāng
【产 地】
主产于四川、广西、云南
【药 性】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 效】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
【应 用】
寒积便秘
小儿乳食停积
腹水鼓胀,二便不通
喉风,喉痹
痈肿脓成未溃,疥癣恶疮,疣痣
【用法用量】
0.1~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千金子
【药物读音】
Qiānjīnzǐ
【产 地】
主产于河北、浙江、四川
【药 性】
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
【功 效】
泻下逐水,破血消癥;外用疗癣蚀疣
【应 用】
二便不通,水肿,痰饮,积滞胀满
【用法用量】
生千金子,1~2g,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千金子霜0.5~1g,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
祛风湿药
祛风寒湿药
独 活
【药物读音】
Dúhuó
【产 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
【药 性】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 效】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解表
【应 用】
风寒湿痹,腰膝疼痛
风寒夹湿头痛
少阴伏风头痛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威灵仙
【药物读音】
Wēiílngxiān
【产 地】
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
【药 性】
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 效】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骨骾
【应 用】
风湿痹痛
骨骾咽喉
【用法用量】
煎服,6~10g。消骨骾可用30~50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
徐长卿
【药物读音】
xúchángqīng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辛,温。归肝、胃经
【功 效】
祛风除湿,止痛,止痒
【应 用】
风湿痹痛
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伤痛,痛经
风疹,湿疹
【用法用量】
煎服,3~12g,后下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川 乌
【药物读音】
Chuānwū
【产 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
【药 性】
辛、苦,热。归心、肝、肾、脾经。生川乌有大毒,制川乌有毒
【功 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应 用】
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跌扑伤痛,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
制川乌煎服,1.5 ~ 3g ,宜先煎、久煎。生品宜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生品内服宜慎,孕妇忌用。制川乌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白及、白蔹同用
蕲 蛇
【药物读音】
Qíshé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药 性】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 效】
祛风,通络,止痉
【应 用】
风湿顽痹,麻木拘挛
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
小儿惊风,破伤风,抽搐痉挛
麻风,疥癣
本品有毒,能以毒攻毒,可用治瘰疬、梅毒、恶疮
【用法用量】
煎服,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或酒浸、熬膏,或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血虚生风者慎服
乌梢蛇
【药物读音】
Wūshāoshé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
【药 性】
甘,平。归肝经
【功 效】
祛风,通络,止痉
【应 用】
风湿顽痹,麻木拘挛
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
小儿惊风,破伤风,痉挛抽搐
麻风,疥癣
【用法用量】
煎服,6 ~ 12g ;研末,每次 2 ~ 3g ;或入丸剂、酒浸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血虚生风者慎服
木 瓜
【药物读音】
Mùguā
【产 地】
主产于安徽、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安徽宣城产者称“宣木瓜” ,质量较好
【药 性】
酸,温。归肝、脾经
【功 效】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应 用】
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
脚气浮肿
暑湿吐泻,转筋挛痛
本品尚有消食作用,用于消化不良;并能生津止渴,可治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
煎服,6~9g
【使用注意】
胃酸过多者不宜服用
蚕 沙
【药物读音】
Cánshā
【产 地】
育蚕地区皆产,以江苏、浙江、四川等地产量最多
【药 性】
甘、辛,温。归肝、脾、胃经
【功 效】
祛风除湿,和胃化湿
【应 用】
风湿痹证
吐泻转筋
风疹、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外用适量
伸筋草
【药物读音】
Shēnjīncǎo
【产 地】
主产于湖北
【药 性】
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 效】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应 用】
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煎服,3~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油松节
【药物读音】
Yóusōngjié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药 性】
苦、辛,温。归肝、肾经
【功 效】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应 用】
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转筋挛急
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服
海风藤
【药物读音】
Hǎifēngténg
【产 地】
主产于福建、海南、浙江
【药 性】
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 效】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应 用】
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青风藤
【药物读音】
Qīngfēngténg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湖南
【药 性】
苦、辛,平。归肝、脾经
【功 效】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应 用】
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木不仁,皮肤瘙痒
水肿,脚气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丁公藤
【药物读音】
Dīnggōngténg
【产 地】
主产于广东
【药 性】
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功 效】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应 用】
风湿痹痛,半身不遂
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
3~6g,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使用注意】
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昆明山海棠
【药物读音】
Kūnmíngshānhǎitáng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药 性】
苦、辛,微温;有大毒。归肝、脾、肾经
【功 效】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续筋接骨
【应 用】
风湿痹证
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煎服,6 ~ 15g ,宜先煎;或酒浸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涂,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
体弱者不宜使用。孕妇禁用。小儿及育龄期妇女慎服。不宜过量或久服
路路通
【药物读音】
Lùlùtōng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药 性】
苦,平。归肝、肾经
【功 效】
祛风活络,利水,通经
【应 用】
风湿痹痛,麻木拘挛,中风半身不遂
水肿胀满
跌打损伤
经行不畅,经闭
乳少,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月经过多者不宜;孕妇慎用
穿山龙
【药物读音】
Chuānshānlóng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苦,温。归肝、肾、肺经
【功 效】
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止咳平喘
【应 用】
风湿痹病,关节肿胀,疼痛麻木
跌扑损伤,闪腰岔气
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
煎服,9~15g;也可制成酒剂用
【使用注意】
粉碎加工时,注意防护,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祛风湿热药
秦 艽
【药物读音】
Qínjiāo
【产 地】
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陕西、山西
【药 性】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 效】
祛风湿,清湿热,舒筋络,止痹痛,退虚热
【应 用】
风湿痹证,筋脉拘挛,骨节酸痛
中风半身不遂
湿热黄疸
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防 己
【药物读音】
Fángjǐ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北
【药 性】
苦,寒。归膀胱、肺经
【功 效】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应 用】
风湿痹痛
水肿,脚气肿痛,小便不利
湿疹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
豨莶草
【药物读音】
Xīxiāncǎo
【产 地】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辛、苦,寒。归肝、肾经
【功 效】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应 用】
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木
中风半身不遂
风疹,湿疮,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9 ~ 12g 。外用适量。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宜制用,治风疹湿疮、痈肿疮毒宜生用
臭梧桐
【药物读音】
Chòuwútóng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江西
【药 性】
辛、苦、甘,凉。归肝经
【功 效】
祛风湿,通经络,平肝
【应 用】
风湿痹证
中风半身不遂
风疹,湿疮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
煎服,5 ~ 15g ;用于高血压病不宜久煎。研末服,每次3g。外用适量
海桐皮
【药物读音】
Hǎitóngpí
【产 地】
刺桐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乔木刺桐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
【药 性】
苦、辛,平。归肝经
【功 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应 用】
风湿痹证
疥癣,湿疹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或酒浸服。外用适量
络石藤
【药物读音】
Luòshíténg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安徽
【药 性】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 效】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应 用】
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
喉痹,痈肿
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桑 枝
【药物读音】
Sāngzhī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
【药 性】
微苦,平。归肝经
【功 效】
祛风湿,利关节
【应 用】
风湿痹证,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
雷公藤
【药物读音】
Léigōngténg
【产 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福建、湖南
【药 性】
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
【功 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应 用】
风湿顽痹
麻风病,顽癣,湿疹,疥疮
也用治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病
【用法用量】
煎服,1 ~ 3g ,先煎。外用适量,研粉或捣烂敷;或制成酊剂、软膏涂擦
【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外敷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泡。凡有心、肝、肾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孕妇禁服
老鹳草
【药物读音】
Lǎoguàncǎo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辛、苦,平。归肝、肾、脾经
【功 效】
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清热解毒
【应 用】
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
泄泻痢疾
疮疡
【用法用量】
煎服,9~15g;或熬膏、酒浸服。外用适量
丝瓜络
【药物读音】
Sīguāluò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
【药 性】
甘,平。归肺、胃、肝经
【功 效】
祛风,通络,活血,下乳
【应 用】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胸胁胀痛
乳汁不通,乳痈肿痛
能治跌打损伤、胸痹等
【用法用量】
煎服,5~12g。外用适量
去风湿 强筋骨药
五加皮
【药物读音】
Wǔjiāpí
【产 地】
主产于湖北、湖南、浙江、四川
【药 性】
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 效】
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
【应 用】
风湿痹病
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
水肿,脚气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或酒浸、入丸散服
桑寄生
【药物读音】
Sāngìjshēng
【产 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
【药 性】
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 效】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应 用】
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
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头晕目眩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狗 脊
【药物读音】
Gǒujǐ
【产 地】
产于四川、浙江、福建、江西
【药 性】
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 效】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应 用】
风湿痹痛
腰膝酸软,下肢无力
肾虚不固,遗尿尿频,带下清稀
狗脊的绒毛有止血作用,外敷可用于金疮出血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肾虚有热,小便不利或短涩黄赤者慎服
千年健
【药物读音】
Qiānniánjiàn
【产 地】
主产于广西、云南
【药 性】
苦、辛,温。归肝、肾经
【功 效】
祛风湿,强筋骨
【应 用】
风寒湿痹,腰膝冷痛,拘挛麻木,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或酒浸服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者慎服
雪莲花
【药物读音】
Xuěliánhuā
【产 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甘肃、青海
【药 性】
甘、微苦,温。归肝、肾经
【功 效】
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调冲任
【应 用】
风湿痹证
肾虚阳痿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化湿药
广霍香
【药物读音】
Guǎnghuòxiāng
【产 地】
主产于广东
【药 性】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 效】
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应 用】
湿浊中阻,脘腹痞闷
呕吐
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佩兰
【药物读音】
Pèilán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
【药 性】
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 效】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
【应 用】
湿浊中阻,脘痞呕恶
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口臭,多涎
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苍术
【药物读音】
Cāngzhú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
【药 性】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 效】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应 用】
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
风湿痹痛,脚气痿躄
风寒感冒
夜盲,眼目昏涩
【用法用量】
煎服,3~9g
厚朴
【药物读音】
Hòupò
【产 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
【药 性】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 效】
燥湿,行气,消积,消痰平喘
【应 用】
湿滞伤中,脘痞吐泻
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辛苦温燥,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砂仁
【药物读音】
Shārén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
【药 性】
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 效】
化湿开胃,温中止泻,理气安胎
【应 用】
湿浊中阻,脾胃气滞,脘痞不饥
脾胃虚寒,呕吐泄泻
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煎服,3~6g,后下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用
豆 蔻
【药物读音】
Dòukòu
【产 地】
原豆蔻主产于泰国、柬埔寨;印尼白蔻主产于印度尼西亚爪哇,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有栽培
【药 性】
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 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
【应 用】
湿浊中阻,脾胃气滞,不思饮食,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湿温初起,胸闷不饥
寒湿呕逆
【用法用量】
煎服,3~6g,后下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用
草豆蔻
【药物读音】
Cǎodòukòu
【产 地】
主产于云南、广西
【药 性】
辛,温。归脾、胃经
【功 效】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应 用】
寒湿内阻,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冷痛,不思饮食
嗳气呕逆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用
草果
【药物读音】
Cǎoguǒ
【产 地】
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
【药 性】
辛,温。归脾、胃经
【功 效】
燥湿温中,截疟除痰
【应 用】
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
疟疾寒热,瘟疫发热
【用法用量】
煎服,3~6g
阴虚血燥者慎用
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
茯 苓
【药物读音】
Fúílng
【产 地】
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
【药 性】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 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应 用】
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
脾虚食少,便溏泄泻
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意以仁
【药物读音】
Yìyǐrén
【产 地】
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
【药 性】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 效】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应 用】
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脾虚泄泻
湿痹拘挛
肺痈,肠痈
赘疣,癌肿
【用法用量】
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使用注意】
本品性质滑利,孕妇慎用
猪 苓
【药物读音】
Zhūlíng
【产 地】
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云南、河南
【药 性】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 效】
利水渗湿
【应 用】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泽 泻
【药物读音】
Zéxiè
【产 地】
主产于福建、四川
【药 性】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 效】
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应 用】
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泄泻尿少,痰饮眩晕
热淋涩痛,遗精
高脂血症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使用注意】
冬瓜皮
【药物读音】
Dōngguāpí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凉。归脾、小肠经
【功 效】
利尿消肿,清热解暑
【应 用】
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
煎服,9~30g
玉米须
【药物读音】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平。归膀胱、肝、胆经
【功 效】
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应 用】
水肿
黄疸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鲜品加倍
葫 芦
【药物读音】
Húlu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平。归肺、肾经
【功 效】
利水消肿
【应 用】
水肿胀满
淋证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
香加皮
【药物读音】
Xiāngjiāpí
【产 地】
主产于山西、河北、河南
【药 性】
辛、苦,温;有毒。归肝、肾、心经
【功 效】
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应 用】
下肢浮肿,心悸气短
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长期或过量服用
枳椇子
【药物读音】
Zhǐjǔzǐ
【产 地】
主产于陕西、广东、湖北
【药 性】
甘,平。归胃经
【功 效】
利水消肿,解酒毒
【应 用】
水肿
醉酒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药物读音】
Chēqiánzǐ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 效】
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应 用】
热淋涩痛,水肿胀满
暑湿泄泻
目赤肿痛,目暗昏花
痰热咳嗽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宜包煎
【使用注意】
孕妇及肾虚精滑者慎用
滑 石
【药物读音】
Huáshí
【产 地】
主产于山东、辽宁、广西
【药 性】
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
【功 效】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
【应 用】
热淋,石淋,尿热涩痛
暑湿烦渴,湿温初起
湿热水泻
湿疮,湿疹,痱子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滑石块先煎,滑石粉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慎用
木 通
【药物读音】
Mùtōng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湖南、湖北
【药 性】
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 效】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应 用】
淋证,水肿
心烦尿赤,口舌生疮
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不宜长期或大量服用
通 草
【药物读音】
Tōngcǎo
【产 地】
主产于广西、四川
【药 性】
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功 效】
清热利尿,通气下乳
【应 用】
湿热淋证,水肿尿少
产后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
煎服,3~5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瞿 麦
【药物读音】
Qúmài
【产 地】
主产于河北、辽宁
【药 性】
苦,寒。归心、小肠经
【功 效】
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应 用】
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
瘀阻经闭,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萹 蓄
【药物读音】
Biǎnxù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微寒。归膀胱经
【功 效】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应 用】
热淋涩痛,小便短赤
虫积腹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地肤子
【药物读音】
Dìfūzǐ
【产 地】
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
【药 性】
辛、苦,寒。归肾、膀胱经
【功 效】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应 用】
小便不利,淋沥涩痛
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海金沙
【药物读音】
Hǎijīnshā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南
【药 性】
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
【功 效】
清热利湿,通淋止痛
【应 用】
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包煎
石 韦
【药物读音】
Shíwéi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
【功 效】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应 用】
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
肺热喘咳
血热出血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冬葵子
【药物读音】
Dōngkuízǐ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涩,凉。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 效】
清热利尿,下乳,润肠
【应 用】
淋证,水肿,尿闭
乳汁不通,乳房胀痛
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本品寒润滑利,脾虚便溏及孕妇慎用
灯心草
【药物读音】
Dēngxīncǎo
【产 地】
主产于江苏、福建、四川、贵州、云南
【药 性】
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功 效】
利小便,清心火
【应 用】
热淋,尿少涩痛
心烦失眠,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煎服,1~3g
萆 薢
【药物读音】
Bìxiè
【产 地】
苦,平。归肾、胃经
【药 性】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功 效】
膏淋,白浊,白带过多
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应 用】
煎服,9~15g
【用法用量】
肾阴亏虚、遗精滑精者慎用
利水退黄药
茵 陈
【药物读音】
Yīnchén
【产 地】
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
【药 性】
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 效】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应 用】
黄疸尿少
湿温暑湿
湿疮瘙痒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
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金钱草
【药物读音】
Jīnqiáncǎo
【产 地】
主产于四川
【药 性】
甘、淡、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 效】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应 用】
湿热黄疸,胆胀胁痛
石淋,热淋,小便涩痛
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
虎 杖
【药物读音】
Hǔzhàng
【产 地】
主产于华东、西南
【药 性】
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 效】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
【应 用】
湿热黄疸,淋浊,带下
痈肿疮毒,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经闭,癥瘕,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地耳草
【药物读音】
Dìěrcǎo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四川
【药 性】
苦,凉。归肝、胆经
【功 效】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应 用】
湿热黄疸
肺痈,肠痈,痈肿疮毒
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适量
垂盆草
【药物读音】
Chuípéncǎo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
【药 性】
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
【功 效】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应 用】
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痈肿疮疡,咽痛,毒蛇咬伤,烧烫伤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
鸡骨草
【药物读音】
Jīgǔcǎo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
【药 性】
甘、微苦,凉。归肝、胃经
【功 效】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
【应 用】
湿热黄疸
乳痈肿痛
胁肋不舒,胃脘胀痛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
珍珠草
【药物读音】
Zhēnzhūcǎo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四川
【药 性】
甘、苦,凉。归肝、肺经
【功 效】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应 用】
湿热黄疸,泄痢,淋证
疮疡肿毒,蛇犬咬伤
目赤肿痛
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苦凉之品,阳虚体弱者慎用
温里药
附 子
【药物读音】
Fùzǐ
【产 地】
主产于四川
【药 性】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 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 用】
亡阳虚脱,肢冷脉微
肾阳虚衰、阳痿宫冷,虚寒吐泻、脘腹冷痛,阴寒水肿,心阳不足、胸痹冷痛,阳虚外感
寒湿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15g;先煎,久煎,口尝至无麻辣感为度
干 姜
【药物读音】
Gānjiāng
【产 地】
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广东、广西
【药 性】
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 效】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 用】
脾胃寒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亡阳证,肢冷脉微
寒饮喘咳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肉 桂
【药物读音】
Ròuguì
【产 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
【药 性】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 效】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
【应 用】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宫冷,腰膝冷痛
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
冲任虚寒、寒凝血滞之痛经经闭,寒湿痹痛,阴疽流注
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
【用法用量】
煎服,1~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吴茱萸
【药物读音】
Wúzhūyú
【产 地】
主产于贵州、湖南、四川、云南、陕西
【药 性】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 效】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应 用】
寒滞肝脉,厥阴头痛,经行腹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肿痛
脘腹胀痛,呕吐吞酸
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以本品为末醋调敷足心(涌泉穴),可治口疮,现代临床并用以治疗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煎服,2~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孕妇慎用
小茴香
【药物读音】
Xiǎohuíxiāng
【产 地】
主产于内蒙古、山西
【药 性】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 效】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应 用】
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痛经,少腹冷痛
脾胃虚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吐泻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用
丁 香
【药物读音】
Dīngxiāng
【产 地】
主产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海南也产
【药 性】
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 效】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应 用】
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
心腹冷痛
肾虚阳痿,宫冷
【用法用量】
煎服,1~3g,或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
不宜与郁金同用
高良姜
【药物读音】
Gāoliángjiāng
【产 地】
主产于广东、海南
【药 性】
辛,热。归脾、胃经
【功 效】
温中止呕,散寒止痛
【应 用】
胃寒脘腹冷痛
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
煎服,3~6g
花 椒
【药物读音】
Huājiāo
【产 地】
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传统以四川产者为佳,又名川椒、蜀椒
【药 性】
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 效】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应 用】
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虫积腹痛
湿疹,阴痒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胡 椒
【药物读音】
Hújiāo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
【药 性】
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 效】
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应 用】
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食欲不振
癫痫痰多
【用法用量】
每次0.6~1.5g,研粉吞服。外用适量
荜 茇
【药物读音】
Bìbó
【产 地】
国内主产于云南、广东,国外主产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
【药 性】
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 效】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应 用】
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寒凝气滞,胸痹心痛,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
煎服,1~3g。外用适量,研末塞龋齿孔中
荜澄茄
【药物读音】
Bìchéngqié
【产 地】
主产于广西、浙江、四川、福建
【药 性】
辛,温。归脾、胃、肾、膀胱经
【功 效】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应 用】
胃寒呕逆,脘腹冷痛
寒疝腹痛
寒湿郁滞,小便浑浊
【用法用量】
煎服,1~3g
理气药
陈 皮
【药物读音】
Chénpí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江西
【药 性】
苦、辛,温。归脾、肺经
【功 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 用】
脾胃气滞、湿阻之脘腹胀满、食少吐泻
呕吐,呃逆
湿痰寒痰,咳嗽痰多
胸痹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苦燥,温能助热,故内有实热、舌赤少津者慎用
青 皮
【药物读音】
Qīngpí
【产 地】
主产于福建、浙江
【药 性】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 效】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应 用】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
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癥瘕积聚,久疟痞块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醋炙用增强疏肝止痛之力
【使用注意】
本品性烈耗气,气虚者慎用
枳 实
【药物读音】
Zhǐshí
【产 地】
主产于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江苏
【药 性】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功 效】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应 用】
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
痰阻气滞,胸痹,结胸
脏器下垂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炒后性较平和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木 香
【药物读音】
Mùxiāng
【产 地】
原产于印度、缅甸、巴基斯坦,从广州进口,称为广木香
【药 性】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功 效】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应 用】
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泻痢后重
胸胁胀痛,黄疸,疝气疼痛
【用法用量】
煎服,3 ~ 6g 。生用行气力强;煨用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香燥,凡阴虚火旺者慎用
沉 香
【药物读音】
Chénxiāng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
【药 性】
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
【功 效】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应 用】
寒凝气滞,胸腹胀闷疼痛
胃寒呕吐呃逆
肾虚气逆喘息
【用法用量】
煎服,1~5g,后下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阴虚火旺者慎用
檀 香
【药物读音】
Tánxiāng
【产 地】
国外主产于印度、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我国海南、广东、云南等地亦产
【药 性】
辛,温。归脾、胃、心、肺经
【功 效】
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应 用】
寒凝气滞,胸膈不舒,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呕吐食少
【用法用量】
煎服,2~5g,宜后下
川楝子
【药物读音】
Chuānliànzǐ
【产 地】
主产于四川
【药 性】
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 效】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
【应 用】
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
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炒用寒性减弱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乌 药
【药物读音】
Wūyào
【产 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湖北
【药 性】
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 效】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应 用】
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疝气疼痛,经寒腹痛
肾阳不足,膀胱虚冷,遗尿尿频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荔枝核
【药物读音】
Lìzhīhé
【产 地】
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
【药 性】
甘、微苦,温。归肝、肾经
【功 效】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应 用】
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胃脘胀痛,痛经,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香 附
【药物读音】
Xiāngfù
【产 地】
主产于山东、浙江、福建、湖南
【药 性】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 效】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应 用】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
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乳房胀痛
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
煎服,6~10g。醋炙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佛 手
【药物读音】
Fóshǒu
【产 地】
主产于四川、广东
【药 性】
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 效】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
【应 用】
肝胃气滞,胸胁胀痛
脾胃气滞,胃脘痞满,食少呕吐
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香 橼
【药物读音】
Xiāngyuán
【产 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福建、江苏、浙江
【药 性】
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
【功 效】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应 用】
肝胃气滞,胸胁胀痛
脾胃气滞,脘腹痞满,呕吐噫气
痰多咳嗽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玫瑰花
【药物读音】
Méiguīhuā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
【药 性】
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 效】
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应 用】
肝胃气痛,食少呕恶
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
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
煎服,3~6g
梅 花
【药物读音】
Méihuā
【产 地】
白梅花主产于江苏、浙江,红梅花主产于四川、湖北。入药以白梅花为主
【药 性】
微酸,平。归肝、胃、肺经
【功 效】
疏肝和中,化痰散结
【应 用】
肝胃气痛,郁闷心烦
梅核气
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3~5g
娑罗子
【药物读音】
Suōluózǐ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河南
【药 性】
甘,温。归肝、胃经
【功 效】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应 用】
肝胃气滞,胸腹胀闷,胃脘疼痛
【用法用量】
煎服,3~9g
薤 白
【药物读音】
Xièbái
【产 地】
主产于东北、河北、江苏、湖北
【药 性】
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
【功 效】
通阳散结,行气异滞
【应 用】
胸痹心痛
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大腹皮
【药物读音】
Dàfùpí
【产 地】
国外主产于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国内主产于海南、广东、云南、台湾
【药 性】
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 效】
行气宽中,行水消肿
【应 用】
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
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甘 松
【药物读音】
Gānsōng
【产 地】
主产于四川
【药 性】
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 效】
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
【应 用】
寒郁气滞,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
脚气肿痛,牙痛
【用法用量】
煎服,3 ~ 6g 。外用适量,泡汤漱口或煎汤洗脚或研末敷患处
九香虫
【药物读音】
Jiǔxiāngchóng
【产 地】
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
【药 性】
咸,温。归肝、脾、肾经
【功 效】
理气止痛,温肾助阳
【应 用】
胃寒胀痛,肝胃气痛
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
煎服,3~9g
刀 豆
【药物读音】
Dāodòu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湖北、安徽
【药 性】
甘,温。归胃、肾经
【功 效】
温中,下气止呃,温肾助阳
【应 用】
虚寒呃逆,呕吐
肾虚腰痛
【用法用量】
煎服,6~9g
柿 蒂
【药物读音】
Shìdì
【产 地】
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
【药 性】
苦、涩,平。归胃经
【功 效】
降气止呃
【应 用】
呃逆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消食药
山 楂
【药物读音】
Shānzhā
【产 地】
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辽宁
【药 性】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 效】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应 用】
肉食积滞,胃脘胀满,腹痛泄泻
泻痢腹痛,疝气疼痛
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心腹刺痛,胸痹心痛
高脂血症
【用法用量】
煎服,9 ~ 12g 。生山楂、炒山楂偏于消食散瘀;焦山楂消食异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而无积滞、胃酸分泌过多者慎用
六神曲
【药物读音】
Liùshénqū
【产 地】
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药 性】
甘、辛,温。归脾、胃经
【功 效】
消食和胃
【应 用】
饮食积滞
【用法用量】
煎服,6~15g。消食宜炒焦用
麦 芽
【药物读音】
Màiyá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平。归脾、胃经
【功 效】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应 用】
食积不化,脘腹胀满,脾虚食少
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肝郁胁痛,肝胃气痛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回乳炒用60g
【使用注意】
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稻 芽
【药物读音】
Dàoyá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温。归脾、胃经
【功 效】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应 用】
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
【用法用量】
煎服,9 ~ 15g 。炒稻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稻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化
莱菔子
【药物读音】
Láifúzǐ
【产 地】
全国各地均产
【药 性】
辛、甘,平。归脾、胃、肺经
【功 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应 用】
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
痰壅气逆,喘咳痰多,胸闷食少
【用法用量】
煎服,5~12g。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
鸡内金
【药物读音】
Jīnèijīn
【产 地】
全国各地均产
【药 性】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 效】
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应 用】
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
遗精,遗尿
石淋涩痛,胆胀胁痛
【用法用量】
煎服,3 ~ 10g ;研末服,每次 1.5 ~ 3g 。研末服效果优于煎剂
【使用注意】
脾虚无积滞者慎用
驱虫药
使君子
【药物读音】
Shǐjūnzǐ
【产 地】
主产于四川
【药 性】
甘,温。归脾、胃经
【功 效】
杀虫消积
【应 用】
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
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使君子9 ~ 12g ,捣碎入煎剂;使君子仁 6 ~ 9g ,多入丸散或单用,作1 ~ 2 次分服。小儿每岁 1 ~ 1.5 粒,炒香嚼服, 1 日总量不超过 20粒
【使用注意】
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若与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忌饮浓茶
苦楝皮
【药物读音】
Kǔliànpí
【产 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
【药 性】
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 效】
杀虫,疗癣
【应 用】
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
疥癣瘙痒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久服;孕妇慎用;肝肾功能不正常者禁用
槟 榔
【药物读音】
Bīngláng
【产 地】
我国主产于广东、云南
【药 性】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 效】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应 用】
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
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泻痢后重
水肿,脚气肿痛
疟疾
【用法用量】
煎服,3 ~ 10g ;驱绦虫、姜片虫 30 ~ 60g 。生用力佳,炒用力缓;焦槟榔功能消食异滞,用于食积不消,泻痢后重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气虚下陷者忌用;孕妇慎用
南瓜子
【药物读音】
Nánguāzǐ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西、河北、山东
【药 性】
甘,平。归胃、大肠经
【功 效】
杀虫
【应 用】
绦虫病
【用法用量】
研粉,60~120g。冷开水调服
鹤草芽
【药物读音】
Hècǎoyá
【产 地】
全国各地均产
【药 性】
苦、涩,凉。归肝、小肠、大肠经
【功 效】
杀虫
【应 用】
绦虫病
【用法用量】
研粉吞服,每次30 ~ 45g ,小儿 0.7 ~ 0.8g/kg 。每日 1 次,早起空腹服
【使用注意】
不宜入煎剂,因有效成分(鹤草酚)几乎不溶于水
雷 丸
【药物读音】
Léiwán
【产 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
【药 性】
微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 效】
杀虫消积
【应 用】
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虫积腹痛
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15~ 21g ,不宜入煎剂,一般研粉服, 1 次 5 ~ 7g ,饭后用温开水调服,1 日 3 次,连服 3 天
【使用注意】
因本品主要成分为一种蛋白水解酶(雷丸素),加热60℃ 左右即易于破坏而失效,故不宜入煎剂,宜入丸散服
鹤 虱
【药物读音】
Hèshī
【产 地】
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或伞形科植物野胡萝 卜Daucus carot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主产于河南、山西、陕西、甘 肃、贵州,称北鹤虱,为本草书籍所记载的正品;后者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称南鹤虱
【药 性】
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经
【功 效】
杀虫消积
【应 用】
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
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榧 子
【药物读音】
Fěizi
【产 地】
主产于浙江、福建
【药 性】
甘,平。归肺、胃、大肠经
【功 效】
杀虫消积,润肺止咳,润燥通便
【应 用】
钩虫病,蛔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
小儿疳积
肺燥咳嗽
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大便溏薄者不宜用
芜 荑
【药物读音】
Wúyí
【产 地】
主产于河北、山西
【药 性】
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 效】
杀虫消积
【应 用】
虫积腹痛
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煎服,3 ~ 10g ;入丸散,每次 2 ~ 3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用
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
小 蓟
【药物读音】
Xiǎojì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 效】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 用】
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5~12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大 蓟
【药物读音】
Dàjì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 效】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 用】
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9 ~ 15g ,鲜品可用 30 ~ 60g ;外用适量,捣敷患处。大蓟炭性味苦、涩、凉,作用偏于凉血止血,主治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地 榆
【药物读音】
Dìyú
【产 地】
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 L.var. longifolia(Bert.)YüetLi的干燥根。前者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后者习称“绵地榆”,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
【药 性】
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 效】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 用】
血热便血,痔血,血痢,崩漏
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湿疹
【用法用量】
煎服,9 ~ 15g 。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出血或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烫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槐 花
【药物读音】
Huáihuā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 效】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应 用】
血热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
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
煎服,5 ~ 10g 。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侧柏叶
【药物读音】
Cèbǎiyè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涩,寒。归肺、肝、脾经
【功 效】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应 用】
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崩漏下血
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
煎服,6 ~ 12g 。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白茅根
【药物读音】
Báimáogēn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 效】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应 用】
血热咳血,吐血,衄血,尿血
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
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
煎服,9 ~ 30g 。鲜品加倍。止血多炒炭用,清热利尿宜生用
苎麻根
【药物读音】
Zhùmágēn
【产 地】
我国中部、南部、西南均有产,主产于江苏、山东、山西
【药 性】
甘,寒。归心、肝经
【功 效】
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应 用】
血热出血
热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捣敷
羊 蹄
【药物读音】
Yángtí
【产 地】
主产于河北
【药 性】
苦、涩,寒。归心、肝、大肠经
【功 效】
凉血止血,解毒杀虫,泻下通便
【应 用】
血热出血
疥癣,疮疡,烧烫伤
热结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10 ~ 15g ;鲜品 30 ~ 50g ,也可绞汁去渣服用;外用适量
化瘀止血药
三 七
【药物读音】
Sānqī
【产 地】
主产于云南、广西
【药 性】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 效】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应 用】
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
血滞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3~9g;研末吞服,1次1~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阴虚血热之出血不宜单用
茜 草
【药物读音】
Qiàncǎo
【产 地】
主产于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
【药 性】
苦,寒。归肝经
【功 效】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应 用】
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瘀阻经闭,风湿痹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6~10g。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蒲 黄
【药物读音】
Púhuáng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湖北
【药 性】
甘,平。归肝、心包经
【功 效】
止血,化瘀,利尿通淋
【应 用】
吐血,衄血,咳血,崩漏,外伤出血
血滞经闭痛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血淋涩痛
【用法用量】
煎服,5 ~ 10g ,包煎。外用适量,敷患处。止血多炒炭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花蕊石
【药物读音】
Huāruǐshí
【产 地】
主产于陕西、河南、河北、江苏
【药 性】
酸、涩,平。归肝经
【功 效】
化瘀止血
【应 用】
咳血,吐血,外伤出血
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
4.5~9g,多研末吞服。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收敛止血药
白 及
【药物读音】
Báijí
【产 地】
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
【药 性】
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
【功 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应 用】
咳血,吐血,外伤出血
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烧烫伤
【用法用量】
煎服,6~15g;研末吞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仙鹤草
【药物读音】
Xiānhècǎo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
【药 性】
苦、涩,平。归心、肝经
【功 效】
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
【应 用】
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
疟疾寒热
血痢,久泻久痢
痈肿疮毒
阴痒带下
脱力劳伤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紫珠叶
【药物读音】
Zǐzhūyè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
【药 性】
苦、涩,凉。归肝、肺、胃经
【功 效】
凉血收敛止血,散瘀解毒消肿
【应 用】
衄血,咳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热毒疮疡,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煎服,3 ~ 15g ;研末吞服 1.5 ~ 3g 。外用适量,敷于患处
棕榈炭
【药物读音】
Zōnglǚtàn
【产 地】
主产于湖南、四川、江苏、浙江
【药 性】
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
【功 效】
收敛止血
【应 用】
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使用
血余炭
【药物读音】
Xuěyútàn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平。归肝、胃经
【功 效】
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应 用】
吐血,咳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
藕 节
【药物读音】
Oujié
【产 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
【药 性】
甘、涩,平。归肝、肺、胃经
【功 效】
收敛止血,化瘀
【应 用】
吐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温经止血药
艾 叶
【药物读音】
àiyè
【产 地】
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河北
【药 性】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 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外用祛湿止痒
【应 用】
虚寒性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
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脘腹冷痛
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煎服,3 ~ 9g 。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其余生用
炮 姜
【药物读音】
Páojiāng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加工炮制
【药 性】
辛,热。归脾、胃、肾经
【功 效】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应 用】
阳虚失血,吐衄崩漏
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用法用量】
煎服,3~9g
灶心土
【药物读音】
Zàoxīntǔ
【产 地】
全国农村均有
【药 性】
辛,温。归脾、胃经
【功 效】
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应 用】
虚寒性出血
胃寒呕吐
脾虚久泻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60~120g,煎汤代水
活血化瘀药
活血止痛药
川 芎
【药物读音】
Chuānxiōng
【产 地】
主产于四川
【药 性】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 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 用】
血瘀气滞,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之头痛,阴虚火旺、舌红口干,多汗,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
延胡索
【药物读音】
Yánhúsuǒ
【产 地】
主产于浙江
【药 性】
辛、苦,温。归肝、脾、心经
【功 效】
活血,行气,止痛
【应 用】
气血瘀滞,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3 ~ 10g ;研末服,每次 1.5 ~ 3g 。醋制可加强止痛之功
郁 金
【药物读音】
Yùjīn
【产 地】
主产于四川、浙江、广西、云南
【药 性】
辛、苦,寒;归肝、胆、心、肺经
【功 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应 用】
气滞血瘀,胸胁刺痛,胸痹心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乳房胀痛
热病神昏,癫痫发狂
血热吐衄,妇女倒经
肝胆湿热,黄疸尿赤,胆胀胁痛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
姜 黄
【药物读音】
Jiānghuáng
【产 地】
主产于四川
【药 性】
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 效】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应 用】
气滞血瘀,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癥瘕,跌扑肿痛
风湿肩臂疼痛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乳 香
【药物读音】
Rǔxiāng
【产 地】
主产于埃塞俄比亚、索马里
【药 性】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 效】
活血定痛,消肿生肌
【应 用】
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气滞血瘀,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用法用量】
煎汤或入丸、散,3~5g,宜炮制去油。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及胃弱者慎用
没 药
【药物读音】
Mòyào
【产 地】
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
【药 性】
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功 效】
散瘀定痛,消肿生肌
【应 用】
没药的功效主治与乳香相似,常与乳香相须为用,治疗跌打损伤、瘀滞疼痛,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以及多种瘀滞痛证
【用法用量】
3~5g,炮制去油,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胃弱者慎用
五灵脂
【药物读音】
Wǔlíngzhī
【产 地】
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
【药 性】
苦、咸、甘,温。归肝经
【功 效】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应 用】
瘀血阻滞诸痛证
瘀滞出血证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包煎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降 香
【药物读音】
Jiàngxiāng
【产 地】
主产于海南
【药 性】
辛,温。归肝、脾经
【功 效】
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应 用】
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伤痛
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秽浊内阻,呕吐腹痛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后下。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
活血调经药
丹 参
【药物读音】
Dānshēn
【产 地】
主产于四川、山东、河北
【药 性】
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 效】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应 用】
瘀血阻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
血瘀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热痹疼痛
疮痈肿痛
心烦不眠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红 花
【药物读音】
Hónghuā
【产 地】
主产于河南、新疆、四川
【药 性】
辛,温。归心、肝经
【功 效】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应 用】
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恶露不行
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胸胁刺痛,癥瘕痞块
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热郁血瘀,斑疹色暗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有出血倾向者不宜多用
桃 仁
【药物读音】
Táorén
【产 地】
主产于北京、山东、陕西、河南、辽宁
【药 性】
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功 效】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应 用】
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癥瘕痞块,跌扑损伤
肺痈,肠痈
肠燥便秘
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孕妇及便溏者慎用
益母草
【药物读音】
Yìmǔcǎo
【产 地】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辛,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
【功 效】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应 用】
瘀滞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
水肿尿少
跌打损伤,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煎服,9~30g;鲜品12~40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泽 兰
【药物读音】
Zélán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功 效】
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
【应 用】
血瘀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
跌打伤痛,疮痈肿毒
水肿,腹水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牛 膝
【药物读音】
Niúxī
【产 地】
主产于河南
【药 性】
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功 效】
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应 用】
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胞衣不下
跌扑伤痛
腰膝酸痛,筋骨无力
淋证,水肿,小便不利
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牙痛口疮,阴虚阳亢之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
煎服,5~12g。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鸡血藤
【药物读音】
Jīxuèténg
【产 地】
主产于广西
【药 性】
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 效】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应 用】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王不留行
【药物读音】
Wěngbùliúxíng
【产 地】
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
【药 性】
苦、平。归肝、胃经
【功 效】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应 用】
血瘀经闭,痛经,难产
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
淋证涩痛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月季花
【药物读音】
Yuèjìhuā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温。归肝经
【功 效】
活血调经,疏肝解郁
【应 用】
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胸胁胀痛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使用注意】
用量不宜过大,多服久服可引起腹痛腹泻及便溏。孕妇慎用
凌霄花
【药物读音】
Língxiāohuā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酸,寒。归肝、心包经
【功 效】
活血通经,凉血祛风
【应 用】
血滞经闭,月经不调,癥瘕,产后乳肿,跌打损伤
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
【用法用量】
煎服,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
【药物读音】
Tǔbiēchóng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河北、河南
【药 性】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 效】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应 用】
跌打损伤,筋伤骨折
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痞块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
马钱子
【药物读音】
Mǎqiánzǐ
【产 地】
主产于印度、越南、缅甸,现我国云南、广东、海南亦产
【药 性】
苦,温;有大毒。归肝、脾经
【功 效】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应 用】
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风湿顽痹,麻木瘫痪
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不宜多服久服及生用;运动员慎用;有毒成分能经皮肤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
自然铜
【药物读音】
Zìrántóng
【产 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广东、湖南
【药 性】
辛,平。归肝经
【功 效】
散瘀止痛,续筋接骨
【应 用】
跌打损伤,筋骨折伤,瘀肿疼痛
【用法用量】
3~9g,多入丸散服,若入煎剂宜先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不宜久服
苏 木
【药物读音】
Sūmù
【产 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台湾、云南、四川
【药 性】
甘、咸,平。归心、肝、脾经
【功 效】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应 用】
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滞肿痛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痈疽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骨碎补
【药物读音】
Gǔsuìbǔ
【产 地】
主产于湖北、江西、四川
【药 性】
苦,温。归肝、肾经
【功 效】
活血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外用消风祛斑
【应 用】
跌扑闪挫,筋骨折伤
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久泻
斑秃,白癜风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亦可浸酒擦患处
【使用注意】
孕妇及阴虚火旺、血虚风燥者慎用
血 竭
【药物读音】
Xuèjié
【产 地】
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我国广东、台湾亦产
【药 性】
甘、咸,平。归心、肝经
【功 效】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
【应 用】
跌打损伤,心腹瘀痛
外伤出血
疮疡不敛
【用法用量】
研末服,1~2g,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入膏药用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月经期不宜服用
儿 茶
【药物读音】
Erchá
【产 地】
主产于云南
【药 性】
苦、涩,微寒。归心、肺经
【功 效】
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
【应 用】
跌扑伤痛
外伤出血,吐血衄血
疮疡不敛,湿疹,湿疮,牙疳,下疳,痔疮
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
煎服,1~3g,包煎;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刘寄奴
【药物读音】
Liújìnú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
【药 性】
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 效】
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
【应 用】
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外伤出血
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
食积腹痛,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煎服,3 ~ 10g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亦可鲜品捣烂外敷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破血消癥药
莪 术
【药物读音】
ézhú
【产 地】
主产于四川、广西、浙江
【药 性】
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 效】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应 用】
癥瘕痞块,瘀血经闭,胸痹心痛
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
煎服,6~9g。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
三 棱
【药物读音】
Sānléng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河南、山东、江西
【药 性】
辛、苦,平。归肝、脾经
【功 效】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应 用】
三棱所主治的病证与莪术相同,二者常相须为用。但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不宜与芒硝、玄明粉同用
水 蛭
【药物读音】
Shuǐzhì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功 效】
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应 用】
血瘀经闭,癥瘕痞块
中风偏瘫,跌打损伤,瘀滞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
煎服,1~3g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
虻 虫
【药物读音】
Méngchóng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畜牧区为多
【药 性】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 效】
破血逐瘀,消癥散积
【应 用】
血瘀经闭,癥瘕痞块
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1~1.5g;研末服,0.3g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体虚无瘀、腹泻者不宜使用
斑 蝥
【药物读音】
Bānmáo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辛,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
【功 效】
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
【应 用】
癥瘕,瘀滞经闭
顽癣,赘疣,瘰疬,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用法用量】
内服,0.03 ~ 0.06g ,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用
【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孕妇禁用。外用对皮肤、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甚至腐烂,故不宜久敷和大面积使用
穿山甲
【药物读音】
Chuānshānjiǎ
【产 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贵州、云南
【药 性】
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 效】
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
【应 用】
血滞经闭,癥瘕
产后乳汁不通
痈肿疮毒,瘰疬
风湿痹痛,中风瘫痪,麻木拘挛
【用法用量】
煎服,5~10g,一般炮制后用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痈肿已溃者忌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
半 夏
【药物读音】
Bànxià
【产 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贵州
【药 性】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 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应 用】
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胃气上逆,呕吐反胃
胸脘痞闷,梅核气
痈疽肿毒,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一般炮制后用,3 ~ 9g 。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本品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天南星
【药物读音】
Tiānnánxīng
【产 地】
天南星主产于河南、河北、四川
异叶天南星主产于江苏、浙江;东北天南星主产于辽宁、吉林
【药 性】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 效】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应 用】
顽痰咳喘,胸膈胀闷
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
痈肿,瘰疬痰核,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制用,3 ~ 9g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白附子
【药物读音】
Báifùzǐ
【产 地】
主产于河南、甘肃、湖北
【药 性】
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 效】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应 用】
中风痰壅,口眼㖞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
痰厥头痛,偏正头痛
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煎服,3 ~ 6g ,一般宜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芥 子
【药物读音】
Jièzǐ
【产 地】
主产于河南、安徽
【药 性】
辛,温。归肺经
【功 效】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应 用】
寒痰咳喘,悬饮胸胁胀痛
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腹泻。不宜久煎
皂 荚
【药物读音】
Zàojiá
【产 地】
主产于四川、山东、陕西、湖北、河南
【药 性】
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 效】
祛痰开窍,散结消肿
【应 用】
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痰阻喉痹
顽痰喘咳,咳痰不爽
大便燥结
痈肿
【用法用量】
1~ 1.5g ,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走窜之性极强,非顽痰实证体壮者不宜轻投。内服剂量不宜过大,过量易引起呕吐、腹泻。孕妇及咳血、吐血者忌服
旋覆花
【药物读音】
Xuánfùhuā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 效】
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应 用】
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
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用法用量】
煎服,3~9g,包煎
【使用注意】
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者慎用
白 前
【药物读音】
Báiqián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
【药 性】
辛、苦,微温。归肺经
【功 效】
降气,祛痰,止咳
【应 用】
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猫爪草
【药物读音】
Māozhǎocǎo
【产 地】
主产于河南
【药 性】
甘、辛,温。归肝、肺经
【功 效】
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应 用】
瘰疬痰核
疔疮肿毒,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单味药可用至12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
【药物读音】
Chuānbèimǔ
【产 地】
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西藏
【药 性】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 效】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应 用】
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
瘰疬,疮毒,乳痈,肺痈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粉冲服,1次1~2g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浙贝母
【药物读音】
Zhèbèimǔ
【产 地】
主产于浙江
【药 性】
苦,寒。归肺、心经
【功 效】
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应 用】
风热咳嗽,痰火咳嗽
瘰疬,瘿瘤,疮毒,肺痈,乳痈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瓜 蒌
【药物读音】
Guālóu
【产 地】
主产于山东、浙江、河南
【药 性】
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 效】
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应 用】
肺热咳嗽,痰浊黄稠
胸痹心痛,结胸痞满
肺痈,肠痈,乳痈
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竹 茹
【药物读音】
Zhúrú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四川
【药 性】
甘,微寒。归肺、胃、心、胆经
【功 效】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应 用】
痰热咳嗽,胆火夹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
中风痰迷,舌强不语
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煎服,5~10g。生用偏于清化热痰,姜汁炙用偏于和胃止呕
竹 沥
【药物读音】
Zhúlì
【产 地】
本品来源同竹茹
【药 性】
甘,寒。归心、肺、肝经
【功 效】
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应 用】
痰热咳喘
中风痰迷,惊痫癫狂
【用法用量】
30~50mL,冲服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利,寒痰及便溏者忌用
天竺黄
【药物读音】
Tiānzhúhuáng
【产 地】
主产于云南、广东、广西
【药 性】
甘,寒。归心、肝经
【功 效】
清热豁痰,清心定惊
【应 用】
热病神昏,中风痰迷
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用法用量】
煎服,3~9g
前 胡
【药物读音】
Qiánhú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湖南、四川
【药 性】
苦、辛,微寒。归肺经
【功 效】
降气化痰,散风清热
【应 用】
痰热咳喘,咯痰黄稠
风热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桔 梗
【药物读音】
Jiégěng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辛,平。归肺经
【功 效】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应 用】
咳嗽痰多,咯痰不爽,胸闷不畅
咽痛音哑
肺痈吐脓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胖大海
【药物读音】
Pàngdàhǎi
【产 地】
主产于泰国、越南、柬埔寨
【药 性】
甘,寒。归肺、大肠经
【功 效】
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应 用】
肺热声哑,咽喉干痛,干咳无痰
热结便秘,头痛目赤
【用法用量】
2~3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海 藻
【药物读音】
Hǎizǎo
【产 地】
主产于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
【药 性】
苦、咸,寒。归肝、胃、肾经
【功 效】
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应 用】
瘿瘤,瘰疬,睾丸肿痛
痰饮水肿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不宜与甘草同用
昆 布
【药物读音】
Kūnbù
【产 地】
主产于辽宁、山东、浙江、福建
【药 性】
咸,寒。归肝、胃、肾经
【功 效】
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应 用】
瘿瘤,瘰疬,睾丸肿痛
痰饮水肿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黄药子
【药物读音】
Huángyàozǐ
【产 地】
主产于湖南、湖北、江苏
【药 性】
苦,寒;有毒。归肺、肝、心经
【功 效】
化痰散结消瘿,清热凉血解毒
【应 用】
瘿瘤
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煎服,5 ~ 15g ;研末服, 1 ~ 2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久服。多服、久服可引起吐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并对肝肾有一定损害,故脾胃虚弱及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海蛤壳
【药物读音】
Hǎigěqiào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广东
【药 性】
苦、咸,寒。归肺、肾、胃经
【功 效】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外用收湿敛疮
【应 用】
痰火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
瘰疬,瘿瘤,痰核
胃痛吞酸
湿疹,烧烫伤
【用法用量】
煎服,6 ~ 15g ,先煎,蛤粉包煎。外用适量,研极细粉撒布或油调后敷患处
海浮石
【药物读音】
Hǎifúshí
【产 地】
石花:主产于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地区
浮海石:主产于辽宁、山东、福建等沿海地区
【药 性】
咸,寒。归肺、肾经
【功 效】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
【应 用】
痰热咳喘
瘰疬,瘿瘤
血淋,石淋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打碎先煎
瓦楞子
【药物读音】
Wǎlèngzǐ
【产 地】
主产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
【药 性】
咸,平。归肺、胃、肝经
【功 效】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应 用】
顽痰胶结,黏稠难咯
瘿瘤,瘰疬
癥瘕痞块
胃痛泛酸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先煎。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宜生用,制酸止痛宜煅用
礞 石
【药物读音】
Méngshí
【产 地】
青礞石,主产于江苏、湖南、湖北、四川
金礞石,主产于河南、河北
【药 性】
甘、咸,平。归肺、心、肝经
【功 效】
坠痰下气,平肝镇惊
【应 用】
顽痰胶结,咳逆喘急
癫痫发狂,烦躁胸闷,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
多入丸散服,3~6g;煎汤10~15g,布包先煎
【使用注意】
本品重坠性猛,非痰热内结不化之实证不宜使用。脾虚胃弱,小儿慢惊忌用。孕妇慎用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药物读音】
Kǔxìngrén
【产 地】
主产于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
【药 性】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 效】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 用】
咳嗽气喘,胸满痰多
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5~10g。生品入煎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
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大便溏泻者慎用。婴儿慎用
紫苏子
【药物读音】
Zǐsūzǐ
【产 地】
主产于湖北、江苏、河南、浙江、河北
【药 性】
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 效】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 用】
痰壅气逆,咳嗽气喘
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者慎用
百 部
【药物读音】
Bǎibù
【产 地】
主产于安徽、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四川
【药 性】
甘、苦,微温。归肺经
【功 效】
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
【应 用】
新久咳嗽,肺痨咳嗽,顿咳
头虱,体虱,疥癣,蛲虫病,阴痒
【用法用量】
煎服,3 ~ 9g 。外用适量,水煎或酒浸。久咳宜蜜炙用,杀虫灭虱宜生用
紫 菀
【药物读音】
Zǐwǎn
【产 地】
主产于河北、安徽
【药 性】
辛、苦,温。归肺经
【功 效】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应 用】
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感暴咳宜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
款冬花
【药物读音】
Kuǎndōnghuā
【产 地】
主产于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山西
【药 性】
辛、微苦,温。归肺经
【功 效】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应 用】
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感暴咳宜生用,内伤久咳蜜炙用
马兜铃
【药物读音】
Mǎdōulíng
【产 地】
主产于河北、山东、陕西
【药 性】
苦,微寒。归肺、大肠经
【功 效】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应 用】
肺热咳喘,痰中带血
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3 ~ 9g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肺虚久咳蜜炙用,其余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含马兜铃酸,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枇杷叶
【药物读音】
Pípáyè
【产 地】
主产于广东、浙江
【药 性】
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 效】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应 用】
肺热咳嗽,气逆喘急
胃热呕吐,哕逆,烦热口渴
【用法用量】
煎服,6~10g。止咳宜蜜炙用,止呕宜生用
桑白皮
【药物读音】
Sāngbáipí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寒。归肺经
【功 效】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 用】
肺热喘咳
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用法用量】
煎服,6~12g。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喘宜蜜炙用
葶苈子
【药物读音】
Tíngìlzǐ
【产 地】
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江西、安徽
【药 性】
辛、苦,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 效】
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应 用】
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
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包煎
白 果
【药物读音】
Báiguǒ
【产 地】
主产于河南、四川、广西、山东
【药 性】
甘、苦、涩,平;有毒。归肺、肾经
【功 效】
敛肺定喘,收涩止带,缩尿
【应 用】
喘咳气逆,痰多
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本品生食有毒。不可多用,小儿尤当注意
矮地茶
【药物读音】
ǎidìchá
【产 地】
主产于福建、江西、湖南
【药 性】
辛、微苦,平。归肺、肝经
【功 效】
化痰止咳,清利湿热,活血化瘀
【应 用】
新久咳嗽,喘满痰多
湿热黄疸
瘀阻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
洋金花
【药物读音】
Yángjīnhuā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辛,温;有毒。归肺、肝经
【功 效】
平喘止咳,解痉定痛
【应 用】
哮喘咳嗽
小儿慢惊风,癫痫
脘腹冷痛,风湿痹痛
外科麻醉
【用法用量】
内服,0.3 ~ 0.6g ,宜入丸、散;亦可作卷烟分次燃吸( 1日用量不超过1.5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外感及痰热咳喘、青光眼、高血压、心动过速者禁用
安神药
重镇安神药
朱 砂
【药物读音】
Zhūshā
【产 地】
主产于贵州、湖南、四川
【药 性】
甘,微寒;有毒。归心经
【功 效】
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
【应 用】
心神不宁,心悸易惊,失眠多梦
癫痫发狂,小儿惊风
视物昏花
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0.1~0.5g,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忌火煅,宜水飞入药
磁 石
【药物读音】
Císhí
【产 地】
主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
【药 性】
咸,寒。归心、肝、肾经
【功 效】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应 用】
心神不宁,惊悸,失眠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视物昏花,耳鸣耳聋
肾虚气喘
【用法用量】
煎服,9 ~ 30g ,先煎。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宜生用,聪耳明目,纳气平喘宜醋淬后用
【使用注意】
因吞服后不易消化,如入丸散,不可多服。脾胃虚弱者慎用
龙 骨
【药物读音】
Lónggǔ
【产 地】
主产于山西、内蒙古、陕西
【药 性】
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功 效】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应 用】
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正虚滑脱诸证
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先煎。外用适量。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
【使用注意】
湿热积滞者不宜使用
琥 珀
【药物读音】
Hǔpò
【产 地】
主产于广西、云南、辽宁、河南
【药 性】
甘,平。归心、肝、膀胱经
【功 效】
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应 用】
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
血滞经闭痛经,心腹刺痛,癥瘕积聚
淋证,癃闭
【用法用量】
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不入煎剂。外用适量
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药物读音】
Suānzǎorén
【产 地】
主产于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
【药 性】
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功 效】
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应 用】
虚烦不眠,惊悸多梦
体虚多汗
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柏子仁
【药物读音】
Bǎizǐrén
【产 地】
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
【药 性】
甘,平。归心、肾、大肠经
【功 效】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
【应 用】
阴血不足,虚烦失眠,心悸怔忡
肠燥便秘
阴虚盗汗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质润,便溏及痰多者慎用
灵 芝
【药物读音】
Língzhī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功 效】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应 用】
心神不宁,失眠心悸
肺虚咳喘
虚劳短气,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首乌藤
【药物读音】
Shǒuwūténg
【产 地】
主产于河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
【药 性】
甘,平。归心、肝经
【功 效】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应 用】
失眠多梦
血虚身痛,风湿痹痛
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合欢皮
【药物读音】
Héhuānpí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平。归心、肝、肺经
【功 效】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应 用】
心神不安,忿怒忧郁,失眠多梦
肺痈,疮肿
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远 志
【药物读音】
Yuǎnzhì
【产 地】
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
【药 性】
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功 效】
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应 用】
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
癫痫惊狂
咳痰不爽
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胃溃疡及胃炎患者慎用
平肝息风药
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药物读音】
Shíjuémíng
【产 地】
我国主产于广东、山东、福建,进口澳洲鲍主产于澳洲、新西兰,耳鲍主产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
【药 性】
咸,寒。归肝经
【功 效】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应 用】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
【用法用量】
煎服,6~20g,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使用注意】
本品咸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珍珠母
【药物读音】
Zhēnzhūmǔ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海南
【药 性】
咸,寒。归肝、心经
【功 效】
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退翳
【应 用】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心神不宁,惊悸失眠
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
煎服,10~25g,先煎
【使用注意】
本品属性寒镇降之品,故脾胃虚寒及孕妇慎用
牡 蛎
【药物读音】
Mǔlì
【产 地】
主产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
【药 性】
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 效】
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应 用】
肝阳上亢,眩晕耳鸣
心神不宁,惊悸失眠
瘰疬痰核,癥瘕痞块
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崩漏带下
胃痛吞酸
【用法用量】
煎服,9~30g,先煎。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生用,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煅用
紫贝齿
【药物读音】
Zǐbèichǐ
【产 地】
主产于海南、福建、广东等地
【药 性】
咸,平。归肝经
【功 效】
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
【应 用】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惊悸失眠
目赤翳障,目昏眼花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先煎,或研末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用
代赭石
【药物读音】
Dàizhěshí
【产 地】
主产于山西、河北等地
【药 性】
苦,寒。归肝、心、肺、胃经
【功 效】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应 用】
肝阳上亢,眩晕耳鸣
呕吐,噫气,呃逆
气逆喘息
血热吐衄,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
煎服,9~30g,先煎。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孕妇慎用
刺蒺藜
【药物读音】
Cìjìlí
【产 地】
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药 性】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 效】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应 用】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乳闭胀痛
风热上攻,目赤翳障
风疹瘙痒,白癜风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罗布麻叶
【药物读音】
Luóbùmáyè
【产 地】
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
【药 性】
甘、苦,凉。归肝经
【功 效】
平肝安神,清热利水
【应 用】
肝阳眩晕,心悸失眠
浮肿尿少
【用法用量】
6~12g
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药物读音】
Língyángjiǎo
【产 地】
主产于俄罗斯
【药 性】
咸,寒。归肝、心经
【功 效】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 用】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热痉厥,癫痫发狂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肝火上炎,目赤翳障
温热病壮热神昏,温毒发斑
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1~3g,宜另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脾虚慢惊者忌用
牛 黄
【药物读音】
Niúhuáng
【产 地】
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
【药 性】
苦,凉。归心、肝经
【功 效】
凉肝息风,清心豁痰,开窍醒神,清热解毒
【应 用】
温热病及小儿急惊风,惊厥抽搐,癫痫发狂
热病神昏,中风痰迷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
非实热证不宜使用。孕妇慎用
珍 珠
【药物读音】
Zhēnzhū
【产 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海南,传统以广西合蒲产者最佳
【药 性】
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 效】
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润肤祛斑
【应 用】
惊悸失眠
惊风癫痫
目赤翳障
口舌生疮,咽喉溃烂,疮疡不敛
皮肤色斑
【用法用量】
0.1~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钩 藤
【药物读音】
Gōuténg
【产 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四川
【药 性】
甘,凉。归肝、心包经
【功 效】
息风定惊,清热平肝
【应 用】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
头痛眩晕
感冒夹惊,小儿惊啼
【用法用量】
煎服,3~12g,后下
天 麻
【药物读音】
Tiānmá
【产 地】
主产于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
【药 性】
甘,平。归肝经
【功 效】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应 用】
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地 龙
【药物读音】
Dìlóng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浙江
【药 性】
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 效】
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应 用】
高热神昏,惊痫抽搐,癫狂
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肺热喘咳
湿热水肿,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全 蝎
【药物读音】
Quánxiē
【产 地】
主产于河南、山东、湖北、安徽
【药 性】
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 效】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应 用】
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㖞,半身不遂,破伤风
风湿顽痹,偏正头痛
疮疡,瘰疬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禁用
蜈 蚣
【药物读音】
Wúgōng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苏
【药 性】
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 效】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应 用】
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㖞,半身不遂,破伤风
风湿顽痹,顽固性偏正头痛
疮疡,瘰疬,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煎服,3~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禁用
僵 蚕
【药物读音】
Jiāngcán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
【药 性】
咸、辛,平。归肝、肺、胃经
【功 效】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应 用】
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
中风口眼㖞斜
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
瘰疬痰核,发颐痄腮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散风热宜生用,其余多制用
16开窍药
麝 香
【药物读音】
Shèxiāng
【产 地】
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
【药 性】
辛,温。归心、脾经
【功 效】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应 用】
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
血瘀经闭,癥瘕,胸痹心痛,心腹暴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难产死胎
痈肿,瘰疬,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0.03~0.1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
冰 片
【药物读音】
Bīngpiàn
【产 地】
龙脑香主产于东南亚地区,我国台湾有引种
艾纳香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天然冰片主产于江西、湖南
【药 性】
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功 效】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应 用】
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
胸痹心痛
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疮疡肿痛,久溃不敛,烧烫伤
【用法用量】
0.15~0.3g,入丸散用。外用研粉点敷患处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苏合香
【药物读音】
Sūhéxiāng
【产 地】
主产于土耳其、埃及、叙利亚,我国广西、云南亦产
【药 性】
辛,温。归心、脾经
【功 效】
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应 用】
中风痰厥,猝然昏倒,惊痫
胸痹心痛,胸腹冷痛
【用法用量】
0.3~1g,宜入丸散服
石菖蒲
【药物读音】
Shíchāngpú
【产 地】
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
【药 性】
辛、苦,温。归心、胃经
【功 效】
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和胃
【应 用】
痰蒙清窍,神昏癫痫
健忘失眠,耳鸣耳聋
湿阻中焦,脘痞不饥,噤口下痢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鲜品加倍
17补虚药
补气药
人 参
【药物读音】
Rénshēn
【产 地】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
【药 性】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 效】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应 用】
气虚欲脱,肢冷脉微
脾虚食少,肺虚喘咳,阳痿宫冷
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气血亏虚,久病虚羸
心气不足,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
煎服,3~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文火另煎兑服。也可研粉吞服,1次2g,1日2次
【使用注意】
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西洋参
【药物读音】
Xīyángshēn
【产 地】
主产于美国、加拿大,我国亦有栽培
【药 性】
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功 效】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应 用】
气阴两脱证
气虚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
气虚津伤,口燥咽干,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煎服,3~6g,另煎兑服;入丸散剂,每次0.5~1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凉,能伤阳助湿,故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不宜服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党 参
【药物读音】
Dǎngshēn
【产 地】
素花党参主产于甘肃、四川
川党参主产于于四川、湖北、陕西
【药 性】
甘,平。归脾、肺经
【功 效】
补脾益肺,养血生津
【应 用】
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
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心悸气短
气津两伤,气短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煎服,9~30g
【使用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太子参
【药物读音】
Tàizǐshēn
【产 地】
主产于江苏、山东
【药 性】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 效】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应 用】
脾虚体倦,食欲不振
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
肺燥干咳
【用法用量】
煎服,9~30g
黄 芪
【药物读音】
Huángqí
【产 地】
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
【药 性】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 效】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应 用】
气虚乏力,食少便溏,水肿尿少,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
肺气虚弱,咳喘气短
表虚自汗
内热消渴
血虚萎黄,气血两虚
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痛麻木
气血亏虚,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
煎服,9~30g。益气补中宜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使用注意】
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用
白 术
【药物读音】
Báizhú
【产 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
【药 性】
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 效】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应 用】
脾气虚弱,食少倦怠,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带下
气虚自汗
脾虚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使用注意】
本品燥湿伤阴,故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不宜使用
山 药
【药物读音】
Shānyào
【产 地】
主产于河南、河北
【药 性】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 效】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
【应 用】
脾虚食少,大便溏泻,白带过多
肺虚喘咳
肾虚遗精,带下,尿频
虚热消渴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使用注意】
本品养阴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使用
白扁豆
【药物读音】
Báibiǎndòu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 效】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应 用】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
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健脾化湿、止泻止带宜炒用,和中消暑宜生用
甘 草
【药物读音】
Gāncǎo
【产 地】
主产于内蒙古、甘肃、黑龙江
【药 性】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 效】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应 用】
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心气不足,心悸气短,脉结代
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咳嗽痰多
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
煎服,2~10g。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益气复脉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异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大 枣
【药物读音】
Dàzǎo
【产 地】
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
【药 性】
甘,温。归脾、胃、心经
【功 效】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应 用】
脾虚食少,乏力便溏
妇人脏躁,失眠
【用法用量】
煎服,6~15g
【使用注意】
本品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痰热者不宜服用
刺五加
【药物读音】
Cìwǔjiā
【产 地】
主产于黑龙江
【药 性】
甘、微苦,温。归脾、肺、肾、心经
【功 效】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应 用】
脾肺气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
肺肾两虚,久咳虚喘
肾虚腰膝酸痛
心脾不足,失眠多梦
【用法用量】
煎服,9~27g
绞股蓝
【药物读音】
Jiǎogǔlán
【产 地】
主产于陕西、福建
【药 性】
甘、苦,寒。归脾、肺经
【功 效】
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应 用】
脾虚证
肺虚咳嗽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亦可泡服
红景天
【药物读音】
Hóngjǐngtiān
【产 地】
主产于云南、西藏、青海
【药 性】
甘、苦,平。归肺、脾、心经
【功 效】
益气活血,通脉平喘
【应 用】
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
脾肺气虚,倦怠气喘
【用法用量】
煎服,3~6g
沙 棘
【药物读音】
Shājí
【产 地】
主产于内蒙古、新疆
【药 性】
甘、酸、涩,温。归脾、胃、肺、心经
【功 效】
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
【应 用】
脾虚食少,食积腹痛
咳嗽痰多
瘀血经闭,胸痹心痛,跌扑瘀肿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饴 糖
【药物读音】
Yítáng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温。归脾、胃、肺经
【功 效】
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应 用】
脾胃虚寒,脘腹疼痛
肺虚燥咳
【用法用量】
入汤剂须烊化服,每次15~20g
【使用注意】
本品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热内郁、中满吐逆、痰热咳嗽、小儿疳积者不宜服用
蜂 蜜
【药物读音】
Fēngmì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平。归肺、脾、大肠经
【功 效】
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疮
【应 用】
脾气虚弱,脘腹挛急疼痛
肺燥干咳
肠燥便秘
解乌头类药毒
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入煎剂,15~30g,冲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助湿满中之弊,又能滑肠,故湿阻中满,湿热痰滞,便溏泄泻者慎用
补阳药
鹿 茸
【药物读音】
Lùrónɡ
【产 地】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
【药 性】
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 效】
补肾壮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应 用】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遗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
肾虚腰脊冷痛,筋骨痿软
冲任虚寒,崩漏带下
阴疽内陷不起,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
1~2g,研末冲服
【使用注意】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凡热证、阴虚阳亢者均当忌服
紫河车
【药物读音】
Zǐhéchē
【产 地】
健康人的干燥胎盘
【药 性】
甘、咸,温。归肺、肝、肾经
【功 效】
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应 用】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虚劳羸瘦,阳痿遗精,宫冷不孕
肺肾两虚,久咳虚喘,骨蒸劳嗽
气血两虚,产后乳少,面色萎黄,食少气短
【用法用量】
2~3g,研末吞服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独应用
淫羊藿
【药物读音】
Yínyánɡhuò
【产 地】
主产于山西、四川、湖北、吉林
【药 性】
辛、甘,温。归肝、肾经
【功 效】
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应 用】
肾阳虚衰,阳痿遗精,筋骨痿软
风寒湿痹,麻木拘挛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巴戟天
【药物读音】
Bājǐtiān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
【药 性】
甘、辛,微温。归肾、肝经
【功 效】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应 用】
肾阳不足,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
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仙 茅
【药物读音】
Xiānmáo
【产 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广西、贵州
【药 性】
辛,热;有毒。归肾、肝、脾经
【功 效】
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应 用】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精冷,小便频数
腰膝冷痛,筋骨痿软无力
阳虚冷泻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燥热有毒,不宜过量、久服,阴虚火旺者忌服
胡芦巴
【药物读音】
Húlúbā
【产 地】
主产于河南、甘肃、四川、安徽
【药 性】
苦,温。归肾经
【功 效】
温肾助阳,祛寒止痛
【应 用】
肾阳不足,下焦虚冷,阳痿滑泄,精冷囊湿
小腹冷痛,寒疝腹痛
寒湿脚气,足膝冷痛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用
杜 仲
【药物读音】
Dùzhòng
【产 地】
主产于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
【药 性】
甘,温。归肝、肾经
【功 效】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 用】
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
肝肾亏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使用注意】
炒用破坏其胶质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本品为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续 断
【药物读音】
Xùduàn
【产 地】
主产于湖北、四川、湖南、贵州
【药 性】
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功 效】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应 用】
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
跌扑损伤,筋伤骨折
肝肾不足,崩漏经多,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煎服,9~15g。止崩漏宜炒用
肉苁蓉
【药物读音】
Ròucōnɡróng
【产 地】
主产于内蒙古、新疆、甘肃
【药 性】
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 效】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应 用】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
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使用注意】
本品能助阳、滑肠,故阴虚火旺、热结便秘、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
锁 阳
【药物读音】
Suǒyáng
【产 地】
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
【药 性】
甘,温。归肝、肾、大肠经
【功 效】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应 用】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腰膝痿软,阳痿滑精
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本品能助阳、滑肠,故阴虚火旺、大便溏泻、热结便秘者不宜服用
补骨脂
【药物读音】
Bǔgǔzhī
【产 地】
主产于河南、四川、安徽、陕西
【药 性】
辛、苦,温。归肾、脾经
【功 效】
补肾壮阳,固精缩尿,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应 用】
肾阳不足,阳痿不孕,腰膝冷痛
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肾虚作喘
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白癜风,斑秃
【用法用量】
煎服,6~10g。外用20%~30%酊剂涂患处
【使用注意】
本品性质温燥,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大便秘结者忌服
益智仁
【药物读音】
Yìzhìrén
【产 地】
主产于海南、广东
【药 性】
辛,温。归脾、肾经
【功 效】
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
【应 用】
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遗精白浊
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菟丝子
【药物读音】
Tùsīzǐ
【产 地】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辛、甘,平。归肝、肾、脾经
【功 效】
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应 用】
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
肾虚胎漏,胎动不安
肝肾不足,目昏耳鸣
脾肾虚泻
白癜风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虽为平补之品,但偏于补阳,故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不宜服用
沙苑子
【药物读音】
Shāyuànzǐ
【产 地】
主产于陕西、河北
【药 性】
甘,温。归肝、肾经
【功 效】
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养肝明目
【应 用】
肾虚腰痛,遗精早泄,遗尿尿频,白浊带下
肝肾不足,头晕目眩,目暗昏花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本品为温补固涩之品,阴虚火旺、小便不利者不宜服用
蛤 蚧
【药物读音】
GéJiè
【产 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进口蛤蚧主产于越南
【药 性】
咸,平。归肺、肾经
【功 效】
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应 用】
肺肾不足,虚喘气促,劳嗽咳血
肾虚阳痿,遗精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多入丸散或酒剂
【使用注意】
咳喘实证不宜使用
核桃仁
【药物读音】
Hétáorén
【产 地】
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东北、内蒙古
【药 性】
甘,温。归肾、肺、大肠经
【功 效】
补肾,温肺,润肠
【应 用】
肾阳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频数
肺肾不足,虚寒喘嗽
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6 ~ 9g 。传统认为本品定喘嗽宜连皮用,润肠燥宜去皮用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痰热咳嗽及便溏者不宜服用
冬虫夏草
【药物读音】
Dōnɡchóngxiàcǎo
【产 地】
主产于四川、西藏、青海
【药 性】
甘,平。归肺、肾经
【功 效】
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应 用】
肾虚精亏,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用法用量】
煎汤或炖服,3~9g
【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不宜用
韭菜子
【药物读音】
Jiǔcàizǐ
【产 地】
全国各地均产
【药 性】
辛、甘,温。归肝、肾经
【功 效】
温补肝肾,壮阳固精
【应 用】
肝肾亏虚,腰膝酸痛
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阳起石
【药物读音】
Yángqǐshí
【产 地】
主产于湖北、河南、山西
【药 性】
咸,温。归肾经
【功 效】
温肾壮阳
【应 用】
肾阳亏虚,阳痿不举,宫冷不孕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用。不宜久服
紫石英
【药物读音】
Zǐshíyīng
【产 地】
山西、甘肃
【药 性】
甘,温。归肾、心、肺经
【功 效】
温肾暖宫,镇心安神,温肺平喘
【应 用】
肾阳亏虚,宫冷不孕,崩漏带下
惊悸不安,失眠多梦
惊悸不安,失眠多梦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先煎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肺热咳喘者忌用
海狗肾
【药物读音】
Hǎigǒushèn
【产 地】
北太平洋,偶见于我国的黄海及东海
【药 性】
咸,热。归肾经
【功 效】
暖肾壮阳,益精补髓
【应 用】
肾阳亏虚,阳痿精冷,精少不育
肾阳衰微,心腹冷痛
【用法用量】
研末服,每次1~3g,每日2~3次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及骨蒸劳嗽等忌用
海 马
【药物读音】
Hǎimǎ
【产 地】
主产于广东、福建、台湾
【药 性】
甘、咸,温。归肝、肾经
【功 效】
温肾壮阳,散结消肿
【应 用】
肾虚阳痿,遗精遗尿
肾虚作喘
癥瘕积聚,跌扑损伤
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
孕妇及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
哈蟆油
【药物读音】
Hāmáyóu
【产 地】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
【药 性】
甘、咸,平。归肺、肾经
【功 效】
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应 用】
病后体虚,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盗汗
痨嗽咳血
【用法用量】
5~15g,用水浸泡,炖服,或作丸剂服
补血药
当 归
【药物读音】
Dāngguī
【产 地】
主产于甘肃
【药 性】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 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应 用】
血虚萎黄,眩晕心悸
血虚、血瘀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血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湿盛中满、大便溏泻者忌服
熟地黄
【药物读音】
Shúdìhuáng
【药 性】
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 效】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应 用】
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
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
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湿盛中满、食少便溏者忌服。若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滋腻碍胃
白 芍
【药物读音】
Báisháo
【产 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
【药 性】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 效】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应 用】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
自汗,盗汗
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平抑肝阳、敛阴止汗多生用,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多炒用或酒炒用
【使用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阳衰虚寒之证不宜使用
阿 胶
【药物读音】
ē jiāo
【产 地】
主产于山东
【药 性】
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 效】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应 用】
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
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热病伤阴、心烦不眠,虚风内动、手足瘛疭
肺燥咳嗽,劳嗽咳血
【用法用量】
煎服,3~9g,烊化兑服。润肺宜蛤粉炒,止血宜蒲黄炒
【使用注意】
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故脾胃虚弱者慎用
何首乌
【药物读音】
Héshǒuwū
【产 地】
主产于河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
【药 性】
苦、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
【功 效】
制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生何首乌: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
【应 用】
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
高脂血症
疮痈,瘰疬,风疹瘙痒
久疟体虚
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制何首乌6~12g,生何首乌3~6g
【使用注意】
品制用偏于补益,且兼收敛之性,湿痰壅盛者忌用;生用滑肠通便,大便溏泄者忌用。何首乌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龙眼肉
【药物读音】
Lóngyǎnròu
【产 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
【药 性】
甘,温。归心、脾经
【功 效】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应 用】
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湿盛中满及有停饮、痰、火者忌服
补阴药
北沙参
【药物读音】
Běishāshēn
【产 地】
主产于山东、河北、辽宁
【药 性】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 效】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应 用】
肺热燥咳,阴虚劳嗽痰血
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用法用量】
煎服,5~12g
【使用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南沙参
【药物读音】
Nánshāshēn
【产 地】
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苏、贵州
【药 性】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 效】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
【应 用】
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
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百 合
【药物读音】
Bǎihé
【产 地】
主产于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
【药 性】
甘,微寒。归心、肺经
【功 效】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应 用】
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阴虚燥咳,劳嗽咳血
【用法用量】
煎服,6~12g。清心安神宜生用,润肺止咳宜蜜炙用
麦 冬
【药物读音】
Màidōng
【产 地】
主产于浙江、四川
【药 性】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 效】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应 用】
肺燥干咳,阴虚劳嗽,喉痹咽痛
胃阴不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心阴虚及温病热扰心营,心烦失眠
【用法用量】
煎服,6~12g。传统认为本品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大多连心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以及外感风寒、痰湿咳嗽者忌服
天 冬
【药物读音】
Tiāndōng
【产 地】
主产于贵州、四川、云南、广西
【药 性】
甘、苦,寒。归肺、肾经
【功 效】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应 用】
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劳嗽咳血
肾阴亏虚,腰膝酸痛,骨蒸潮热
内热消渴,热病伤津,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以及外感风寒、痰湿咳嗽者忌服
石 斛
【药物读音】
Shíhú
【产 地】
主产于广西、贵州、云南、湖北
【药 性】
甘,微寒。归胃、肾经
【功 效】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应 用】
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
肾阴亏虚、目暗不明、筋骨痿软,阴虚火旺、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
煎服,6~12g;鲜品15~30g
【使用注意】
本品能敛邪,故温热病不宜早用;又能助湿,若湿温热尚未化燥伤津者忌服
玉 竹
【药物读音】
Yùzhú
【产 地】
主产于湖南、湖北、江苏、浙江
【药 性】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 效】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应 用】
肺阴不足,燥热咳嗽
【用法用量】
胃阴不足,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使用注意】
煎服,6~12g
黄 精
【药物读音】
Huángjīng
【产 地】
主产于贵州、湖南、湖北、四川、安徽
【药 性】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 效】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应 用】
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
肺虚燥咳,劳嗽咳血
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本品性质黏腻,易助湿壅气,故脾虚湿阻、痰湿壅滞、气滞腹满者不宜使用
枸杞子
【药物读音】
Gǒuqǐzǐ
【产 地】
主产于宁夏
【药 性】
甘,平。归肝、肾经
【功 效】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应 用】
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墨旱莲
【药物读音】
Mòhànlián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
【药 性】
甘、酸,寒。归肾、肝经
【功 效】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应 用】
肝肾阴虚,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女贞子
【药物读音】
Nǚzhēnzǐ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
【药 性】
甘、苦,凉。归肝、肾经
【功 效】
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应 用】
肝肾阴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本品味甘性凉,功善滋补肝肾,又兼清虚热,补中有清
【用法用量】
煎服,6~12g。酒制后增强补肝肾作用
桑 椹
【药物读音】
Sāngshèn
【产 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南、四川
【药 性】
甘、酸,寒。归心、肝、肾经
【功 效】
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应 用】
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
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黑芝麻
【药物读音】
Hēizhīmá
【产 地】
主产于山东、河南、湖北、四川
【药 性】
甘,平。归肝、肾、大肠经
【功 效】
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应 用】
精血亏虚,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
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
龟 甲
【药物读音】
Guījiǎ
【产 地】
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
于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
【药 性】
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
【功 效】
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
【应 用】
阴虚潮热、骨蒸盗汗,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
肾虚筋骨痿软,囟门不合
阴血亏虚,惊悸、失眠、健忘
阴虚血热,崩漏经多
【用法用量】
煎服,9~24g,先煎。本品经砂烫醋淬后,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并除去腥气,便于服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孕妇慎用
鳖 甲
【药物读音】
Biējiǎ
【产 地】
主产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
【药 性】
咸,微寒。归肝、肾经
【功 效】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应 用】
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手足瘛疭
经闭,癥瘕,久疟疟母
【用法用量】
煎服,9~24g,先煎。本品经砂烫醋淬后,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并除去腥气,便于服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孕妇慎用
18收涩药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
【药物读音】
Máhuánggēn
【产 地】
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
【药 性】
甘、涩,平。归心、肺经
【功 效】
固表止汗
【应 用】
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研粉撒扑
【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忌用
浮小麦
【药物读音】
Fúxiǎomài
【产 地】
全国各地均产
【药 性】
甘,凉。归心经
【功 效】
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应 用】
自汗,盗汗
阴虚发热,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表邪汗出者忌用
糯稻根
【药物读音】
Nuòdàogēn
【产 地】
全国各地均产
【药 性】
甘,平。归肺、胃、肾经
【功 效】
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
【应 用】
自汗,盗汗
虚热不退,骨蒸潮热
【用法用量】
煎服,30~60g
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
【药物读音】
Wǔwèizǐ
【产 地】
主产于辽宁、吉林
【药 性】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 效】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应 用】
久咳虚喘
梦遗滑精,遗尿尿频
久泻不止
自汗,盗汗
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
煎服,2~6g
【使用注意】
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乌 梅
【药物读音】
Wūméi
【产 地】
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
【药 性】
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 效】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应 用】
肺虚久咳
久泻久痢
虚热消渴
蛔厥呕吐腹痛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
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五倍子
【药物读音】
Wǔbèizǐ
【产 地】
主产于四川、贵州、陕西、河南、湖北
【药 性】
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 效】
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固精止遗,止血,收湿敛疮
【应 用】
肺虚久咳,肺热痰嗽
久泻久痢
自汗,盗汗
遗精,滑精
崩漏,便血痔血,外伤出血
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者忌用
罂粟壳
【药物读音】
Yīngsùqiào
【产 地】
主产于甘肃
【药 性】
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
【功 效】
敛肺,涩肠,止痛
【应 用】
肺虚久咳
久泻久痢,脱肛
脘腹疼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煎服,3~6。止咳宜蜜炙用,止泻、止痛宜醋炒用
【使用注意】
本品易成瘾,不宜常服;孕妇及儿童禁用;运动员慎用;咳嗽或泻痢初起邪实者忌用
诃 子
【药物读音】
Hēzǐ
【产 地】
主产于云南
【药 性】
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功 效】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
【应 用】
久泻久痢,便血脱肛
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涩肠止泻宜煨用,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
【使用注意】
凡外有表邪、内有湿热积滞者忌用
石榴皮
【药物读音】
Shíliupí
【产 地】
主产于陕西、四川、湖南
【药 性】
酸、涩,温。归大肠经
【功 效】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
【应 用】
久泻,久痢,脱肛
便血,崩漏,带下
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9g。止血多炒炭用
【使用注意】
泻痢初起者忌服
肉豆蔻
【药物读音】
Ròudòukòu
【产 地】
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药 性】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 效】
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应 用】
脾胃虚寒,久泻不止
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内服须煨制去油用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者忌用
赤石脂
【药物读音】
Chìshízhī
【产 地】
主产于山西、河南、江苏、陕西
【药 性】
甘、酸、涩,温。归大肠、胃经
【功 效】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生肌敛疮
【应 用】
久泻久痢
大便出血,崩漏带下
疮疡久溃不敛,湿疮脓水浸淫
【用法用量】
煎服,9~12g,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
不宜与肉桂同用。孕妇慎用。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
禹余粮
【药物读音】
Yǔyúliáng
【产 地】
主产于河南、江苏
【药 性】
甘、涩,微寒。归胃、大肠经
【功 效】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
【应 用】
久泻,久痢
便血,崩漏
带下清稀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先煎;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
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
【药物读音】
Shānzhūyú
【产 地】
主产于河南、浙江
【药 性】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 效】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
【应 用】
肝肾亏虚,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月经过多,崩漏带下
大汗虚脱
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煎服,6~12g,急救固脱可用至20~30g
【使用注意】
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者不宜服用
覆盆子
【药物读音】
Fùpénzǐ
【产 地】
主产于浙江、福建、湖北
【药 性】
甘、酸,温。入肝、肾、膀胱经
【功 效】
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
【应 用】
肾虚不固,遗精滑精,遗尿尿频,阳痿早泄
肝肾不足,目暗昏花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膀胱蕴热而小便短涩者忌用
桑螵蛸
【药物读音】
Sāngpiāoxiāo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咸,平。归肝、肾经
【功 效】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应 用】
肾虚不固,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肾虚阳痿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膀胱蕴热而小便短涩者忌用
海螵蛸
【药物读音】
Hǎipiāoxiāo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广东、福建
【药 性】
咸、涩,温。归脾、肾经
【功 效】
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应 用】
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外伤出血
遗精滑精,赤白带下
胃痛吞酸
湿疹湿疮,溃疡不敛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金樱子
【药物读音】
Jīnyīngzǐ
【产 地】
主产于四川、湖南、广东、江西
【药 性】
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 效】
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
【应 用】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
久泻,久痢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本品功专收涩,故邪气实者不宜使用
莲 子
【药物读音】
Liánzǐ
【产 地】
主产于湖南、福建、江苏、浙江
【药 性】
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功 效】
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应 用】
脾虚泄泻
带下
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虚烦,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
煎服,6~15g
芡 实
【药物读音】
Qiànshí
【产 地】
主产于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四川
【药 性】
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 效】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应 用】
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脾虚久泻
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刺猬皮
【药物读音】
Cìweipí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苦、涩,平。归肾、胃、大肠经
【功 效】
固精缩尿,收敛止血,化瘀止痛
【应 用】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便血,痔血
胃痛,呕吐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1.5~3g
椿 皮
【药物读音】
Chūnpí
【产 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河北
【药 性】
苦、涩,寒。归大肠、胃、肝经
【功 效】
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
【应 用】
赤白带下
久泻久痢,湿热泻痢
崩漏经多,便血痔血
【用法用量】
煎服,6~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鸡冠花
【药物读音】
Jīguānhuā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涩,凉。归肝、大肠经
【功 效】
收敛止血,止带,止痢
【应 用】
吐血,崩漏,便血,痔血
赤白带下
久痢不止,赤白下痢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19涌吐药
常 山
【药物读音】
Chángshān
【产 地】
主产于四川、贵州
【药 性】
苦、辛,寒;有毒。归肺、肝、心经
【功 效】
涌吐痰涎,截疟
【应 用】
痰饮停聚,胸膈痞塞
疟疾
【用法用量】
煎服,5~9g。涌吐可生用,截疟宜酒制用。治疗疟疾宜在寒热发作前半天或2小时服用
【使用注意】
本品有催吐副作用,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及体虚者慎用
甜瓜蒂
【药物读音】
Tiánguādì
【产 地】
全国各地均产
【药 性】
苦,寒;有毒。归胃、胆经
【功 效】
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应 用】
风痰、宿食停滞,食物中毒
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
煎服,2.5~5g;入丸散服,每次0.3~1g。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待鼻中流出黄水即可停药
【使用注意】
孕妇、体虚、心脏病、吐血、咳血、胃弱及上部无实邪者忌用
胆 矾
【药物读音】
Dǎnfán
【产 地】
主产于云南、山西
【药 性】
酸、辛,寒;有毒。归肝、胆经
【功 效】
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
【应 用】
风痰壅塞,喉痹,癫痫,误食毒物
风眼赤烂,口疮,牙疳
胬肉,疮疡不溃
【用法用量】
温水化服,0.3~0.6g。外用适量,煅后研末撒或调敷,或以水溶化后外洗
【使用注意】
孕妇、体虚者忌服
藜 芦
【药物读音】
Lílú
【产 地】
主产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
【药 性】
苦、辛,寒;有毒。归肺、肝、胃经
【功 效】
涌吐风痰,杀虫
【应 用】
中风、癫痫、喉痹、误食毒物
疥癣,白秃,头虱,体虱
对蚊蝇及其幼虫有杀灭作用,也可作农作物杀虫剂使用
【用法用量】
内服0.3~0.6g,入丸散,温水送服以催吐;外用适量, 研末,油调涂
【使用注意】
本品体虚及孕妇禁服;不宜与人参、党参、西洋参、南 沙参、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同用;因其治疗量 与中毒量接近,内服易产生毒性反应,现代临床已不作为涌吐药使用,而 主要作为农作物及蚊蝇的杀虫剂
攻毒杀虫止痒药
雄 黄
【药物读音】
Xiónghuáng
【产 地】
主产于湖南、湖北、贵州
【药 性】
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
【功 效】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应 用】
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
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用法用量】
0.05~0.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使用注意】
本品应水飞入药,切忌火煅;内服宜慎;不可长期、大量使用;孕妇禁用
硫 黄
【药物读音】
Liúhuáng
【产 地】
主产于山西、河南、山东
【药 性】
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
【功 效】
外用解毒疗疮、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应 用】
疥癣,秃疮,湿疹,阴疽恶疮
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敷患处。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不宜与芒硝、玄明粉同用;阴虚火旺者忌服
白 矾
【药物读音】
Báifán
【产 地】
主产于甘肃、山西、湖北、安徽、浙江
【药 性】
酸、涩,寒。归肺、脾、肝、大肠经
【功 效】
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祛除风痰
【应 用】
湿疹,疥癣,脱肛,痔疮,疮疡,聤耳流脓
便血、衄血、崩漏
久泻久痢
癫痫发狂
【用法用量】
内服,0.6~1.5g,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化水洗患处
蛇床子
【药物读音】
Shéchuángzǐ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
【功 效】
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应 用】
阴痒,疥癣,湿疹瘙痒
寒湿带下,湿痹腰痛
肾虚阳痿,宫冷不孕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或下焦有湿热者不宜内服
土荆皮
【药物读音】
Tǔjīngpí
【产 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
【药 性】
辛,温;有毒。归肺、脾经
【功 效】
杀虫,疗癣,止痒
【应 用】
体癣,手足癣,头癣
疥疮,湿疹,皮炎,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醋或酒浸涂擦,或研末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
只供外用,不可内服
蜂 房
【药物读音】
Fēngfáng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 性】
甘,平。归胃经
【功 效】
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应 用】
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癌肿
皮肤顽癣,鹅掌风,牙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5g。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患处,或煎水漱口,或洗患处
樟 脑
【药物读音】
Zhāngnǎo
【产 地】
主产于长江以南地区及西南地区,以台湾产量最大、质量亦佳
【药 性】
辛,热;有毒。归心、脾经
【功 效】
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开窍辟秽
【应 用】
疥癣瘙痒,湿疮溃烂
跌打伤痛,牙痛
痧胀腹痛,吐泻神昏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内服0.1~0.2g,入散剂或用酒溶化服
【使用注意】
气虚阴亏、有热者及孕妇忌服
蟾 酥
【药物读音】
Chánsū
【产 地】
主产于山东、河北、江苏、浙江
【药 性】
辛,温;有毒。归心经
【功 效】
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应 用】
痈疽疔疮,瘰疬,咽喉肿痛,牙痛
中暑神昏,痧胀腹痛吐泻
【用法用量】
内服,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内服切勿过量;孕妇禁用;外用不可入目
大 蒜
【药物读音】
Dàsuàn
【产 地】
全国各地均有产
【药 性】
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 效】
解毒消肿,杀虫,止痢
【应 用】
痈肿疮疡,疥癣
肺痨,顿咳,痢疾,泄泻
蛲虫病,钩虫病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切片外擦,或隔蒜灸
【使用注意】
外用可引起皮肤发红、灼热甚至起泡,故不可敷之过久。阴虚火旺及有目、舌、喉、口齿诸疾不宜服用。孕妇忌灌肠用
21拔毒化腐生肌药
铅 丹
【药物读音】
Qiāndān
【产 地】
主产于河南、广东、福建
【药 性】
辛、咸,寒;有毒。归心、脾、肝经
【功 效】
外用拔毒生肌,杀虫止痒;内服坠痰镇惊
【应 用】
疮疡溃烂,湿疹瘙痒,疥癣
惊痫癫狂,心神不宁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熬膏贴敷。内服多入丸、散,0.3~0.6g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之不当可引起铅中毒,宜慎用;亦不可持续使用以防蓄积中毒。孕妇禁用
炉甘石
【药物读音】
Lúgānshí
【产 地】
主产于广西、湖南、四川
【药 性】
甘,平。归肝、脾经
【功 效】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应 用】
目赤肿痛,睑弦赤烂,翳膜遮睛,胬肉攀睛
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瘙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专供外用,不作内服
硼 砂
【药物读音】
Péngshā
【产 地】
主产于青海、西藏、云南、四川
【药 性】
甘、咸,凉。归肺、胃经
【功 效】
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应 用】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
痰热咳嗽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极细末干撒或调敷患处;或化水含漱。内服多入丸、散,1.5~3g服多入丸、散,1.5~3g
【使用注意】
本品以外用为主,内服宜慎
红 粉
【药物读音】
Hóngfěn
【产 地】
主产于河北、湖北、湖南、江苏
【药 性】
辛,热;有大毒。归肺、脾经
【功 效】
拔毒,除脓,去腐,生肌
【应 用】
痈疽疔疮,梅毒下疳,一切恶疮,肉暗紫黑,腐肉不去,窦道瘘管,脓水淋漓,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味配制成散剂或制成药捻
【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只可外用,不可内服;外用亦不宜久用;孕妇禁用
轻 粉
【药物读音】
Qīngfěn
【产 地】
主产于湖南、湖北、云南
【药 性】
辛,寒;有毒。归大肠、小肠经
【功 效】
外用杀虫,攻毒,敛疮;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
【应 用】
疥疮,顽癣,臁疮,梅毒,疮疡,湿疹
痰涎积滞,水肿鼓胀,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掺敷患处。内服每次0.1~0.2g,每日1~2次,多入丸剂或装胶囊服。服后及时漱口,以免口腔糜烂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可过量或久服;内服宜慎;孕妇禁服
砒 石
【药物读音】
Pīshí
【产 地】
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贵州
【药 性】
辛,大热;有大毒。归肺、脾、肝经
【功 效】
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攻毒抑癌
【应 用】
恶疮,瘰疬,顽癣,牙疳,痔疮
寒痰哮喘
癌肿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敷,宜作复方散剂或入膏药、药捻用。内服宜入丸、散,每次0.002~0.004g
【使用注意】
本品有剧毒,内服宜慎;外用亦应注意,以防局部吸收中毒。不可作酒剂服。体虚者及孕妇禁服。不宜与水银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