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六版,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既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也研究动物的心理和行为,而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个思维导图是稍微精简版。
编辑于2024-07-24 21:41:47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既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也研究动物的心理和行为,而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
什么是心理
认知
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动机和情绪
人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动机
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征及其关系,而且会形成对事物的态度,产生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
心理特征
人在需要和动机的驱使下,在获得和应用知识、与外部环境交互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人的心理特征有些是暂时的、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的、经常出现的。那些稳固且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叫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包括智力(intelligence)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
三者的关系
认知、动机和情绪、心理特征是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的。
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行为定义
行为是指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关系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发挥作用。
心理和行为密切相关还表现在: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以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它研究行为,主要为了研究支配行为的心理现象,而不是为了研究行为本身。
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意识的特点
人与动物心理的异同点
人和动物都有心理。但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特点。
意识是一个连续体,它的一端是注意,即清晰的意识,而另一端是无意识。
意识与无意识的心理现象和行为都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人的心理、行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
人是社会的实体,作为社会的成员,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中,并与其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
团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团体心理及其个体心理的关系,也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探索心理现象和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通过几个方面的研究来实现的
描述心理现象和行为
心理学家不仅要收集和整理这些心理现象,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分类,而且要揭示每种心理现象的特点,把一种心理现象和另一种心理现象区别开来,形成心理学的科学概念,建立起本学科特有的概念系统·。
解释心理现象和行为
心理学家要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说明某种心理现象为什么会发生,一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受到哪些内外因素的影响,心理现象发生的内在机制是什么等。
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和行为
心理学家的工作就是透过心理现象发现支配这些现象的规律,这是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心理规律就是心理现象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它包括心理和脑的关系,心理和内外刺激(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心理和行为的关系等。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普通心理学
在心理学中,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它研究心理现象发生的最一般的规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的一般规律,认知、动机和情绪、各种心理特征的最一般规律。研究心理学的最一般的理论问题,研究心理现象的最一般的方法。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指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
生理心理学有两种不同的取向,一种取向是以脑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为自变量,观察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心理活动或行为的变化。在这种取向上,产生了神经心理学。另一种取向是研究心理和行为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的心理学叫比较心理学,它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动物的心理和人的心理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它们的联系和差别。比较心理学还研究动物的心理和行为的具体形式,如狗的听觉、嗅觉和蜜蜂的视觉等,这些研究促进了一门新兴科学——仿生学的产生和发展。
毕生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科学,是发展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毕生发展心理学按照人生的阶段,分为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毕生发展心理学探讨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揭示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与教育心理学关系密切的一门学科是学校心理学(school psychology)它研究儿童、青少年及各阶段学生与教学过程有关的心理学问题,特别关心学生的各种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研究心理与病理关系的的科学,就是心身医学和身心医学,前者研究致病的心理因素,后者研究疾病和身体残疾对心理的影响。
医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临床心理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变态心理和变态行为的矫正和治疗。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healthy psychology)是在行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医学心理学有着密切关系。
健康心理学侧重人类健康的维护,而不是疾病的治疗。
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咨询心理学,它和临床心理学存在交叉,面对的通常是具有一定心理问题的正常人群。
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研究工业劳动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可分为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等
有利于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匹配,保障生产安全,发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它对改善企业的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军事心理学
将心理学应用于军事的一个重要分支,即军事心理学(military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中间学科
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处在交叉或中间的位置,因而可以叫做交叉学科或中间学科。在国外出版的教材中,也有人称心理学是介于社会科学和医学之间的“枢纽学科”(夏克特等,2016)
心理学的相关职业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个职业领域。心理学有广阔的研究领域,因而也有广泛的职业选择机会。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斯滕伯格在其主编的著作(心理学职业生涯)中对心理学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这样的描述。
如何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一位心理学家常常需要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的知识和素养。
冯特(Wilhelm Wundt)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同时又是一位民族心理学家。西蒙(H.A.Simon)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在心理学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因此,知识面宽一些对学好心理学、当好一位心理学家是非常重要的(潘菽,1984)
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假定你们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这对你们来说也还是不够的,科学要求每个人都有极大的热情。
对于从事不同领域职业的心理学家来说,所需要的心理品质是有区别的(斯滕伯格2008)。因此,每一位选择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都应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培养这些品质和能力。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科学性和方法的客观性
科学心理学采用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也叫实证方法。
如何进行科学的心理学研究
发现问题
提出研究假设
审慎进行研究设计和方法选择
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研究结论
撰写和发表论文
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也叫自然观察法。
什么时候采用
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进行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会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优点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由于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象的真实情况。
缺点
1、在自然条件下,研究的现象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因此,对某种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而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
2、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
3、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不能控制条件,出现不需要的现象,需要的没出现)
4、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实验法
定义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系统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分类
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进行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
优点
由于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严格控制,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间的因果联系,并允许人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
缺点
由于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被试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又意识到自己在接受实验,可能会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
自然实验
也叫现场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
自然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它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情境中进行的。
自然实验的结果比较合乎实际,但是,在自然实验中,由于条件的控制不够严格,因此难以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补充
在有些实验中,为了排除混淆变量的影响,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自变量是被怎样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double blind control)
测验法
含义
测验法(text method)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卷(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现象或心理品质的方法。
两个基本要求
信度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效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它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预测来表示。
个案法(case method)
个案法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
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因素。
个案法有时和其他方法(如观察法、测验法等)配合使用,这样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
由于个案法的使用限于少数案例,研究的结果可能只适合个别情况,因此,在推广运用这些结果或做出更概括的结论时,必须持谨慎态度。一般来说,个案法常用于提出理论或假设,要进一步检验理论或假设,则有赖于其他方法的辅助。
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因果关系是研究中要揭示的一种重要关系。
相关关系是事物间的另一种关系。两种事物(现象)的相关程度或强度可以用相关系数来表示。它是从-1到1之间的数值。相关本身不能提供因果的信息。
有人认为,实验法是揭示因果关系的唯一方法,或者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揭示因果关系的方法(如实验法)和相关关系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和个案法)。这种看法是不够准确的。
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特殊,主要以人类为被试。
使用被试要注意的内容
1、研究者要保证被试有充分的知情权,了解实验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并在被试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后才能进行实验。
2、被试还有随时退出实验的权利等
3、要保护被试的隐私权,不得泄露被试的私人信息。
4、要保护被试不会受到任何形式的伤害。
心理学研究中的另一类特殊被试是动物,在动物实验中也有许多伦理学要求,确保动物的舒适性,对动物的健康和人道待遇也要给予恰当考虑。
心理学家在研究的各个环节上还要恪守诚信的原则,杜绝学术欺诈行为。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欧洲,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哲学家,他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心理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心理学的诞生有两个重要历史渊源。
近代哲学的思潮的影响
近代哲学是指17—18世纪欧洲各国的哲学,其中主要指法国17世纪的唯理论(rationalism)和英国17—18世纪的经验论。
唯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s 1596—1650)
经验主义起源于英国哲学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和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前者被认为是经验主义的先驱,后者被认为是经验主义的奠基人。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近代哲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则直接源于实验生理学。
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
心理学诞生标志及冯特一些理论
1879年,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实验室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冯特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主张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或意识,其目标是对意识进行准确的描述。
冯特主张采用实验性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这是一种在控制条件下对个体自身经验进行主观观察的方法。冯特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过程,提出了统觉学说。根据内省观察提出了情绪三维说。他还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创办了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后被更名为《心理学研究》,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上,也做出来重要贡献,他的许多学生后来都成为不同心理学分支的创始人。
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奠基人是冯特,代表人物是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
铁钦纳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他把人的直接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情感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研究方法上,铁钦纳重视内省,主张将内省法(自我观察)与实验法结合起来,即实验性内省。构造心理学用实验的方法主要研究了感觉和知觉,特别是听觉、视觉、触觉,但是在更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社会心理问题上,则继续采用非实验的方法。
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和安吉尔(James Angell,1869—1949)等人。
机能主义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的概念是詹姆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詹姆斯相信,意识是自然选择赋予人类的一个重要特征,必然具有适应环境的作用。构造主义强调分析意识的结构成分,机能主义则强调研究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构造主义强调意识的静态结构,机能主义则重视意识的过程。机能主义的这一特点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
在研究方法上,机能主义和构造主义一样,也重视内省和实验。
詹姆斯的著作(心理学原理)系统论述了心理学各个领域的问题。
行为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界出现了另一种思潮:行为主义(behaviorism)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Waston,1878—1958)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特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法。3、主张研究环境决定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完全有环境控制和决定。在华生看来,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无法对它进行客观研究。
华生赞成还原论,在他看来,一切复杂的行为都可以还原为刺激——反应联结。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行为主义阵营中相继出现了以托尔曼(Tolman)和斯金纳(Skinner)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他们在传统的刺激——反应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
斯金纳将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并首次提出了操作性行为或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这种行为由机体主动发出,并用行为自身的结果来强化,因而不同于由刺激引起的应答性行为。斯金纳强调结果的强化作用,并系统研究了不同的强化类型和强化程序,如有效的强化时间、强化次数和强化间隔等。
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取向,仍活跃在心理学的某些应用研究领域中。例如,斯金纳基于动物的研究提出了程序学习(programmed learning)系统。
行为主义还推动了生物反馈技术的研究,出现了各种生物反馈仪。
格式塔心理学
德国涌现出了另一个心理学派别——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苛勒(Wolfgang kohler)考夫卡(Kurt Koffka)和勒温(Kurt Lewin)等
格式塔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代表这个学派的基本主张和宗旨。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格式塔心理学很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苛勒基于猩猩问题解决的研究提出了“顿悟”的概念。勒温基于对意识的整体性提出了“场论”。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创立的。它的理论主要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实践经验。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所谓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患者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得以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但是,他们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并且把它与意识的作用对立起来;他们的早期理论具有泛性欲主义的特点,把性欲夸大为支配人类一切行动的动机。这些都是不对的。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批后弗洛伊德主义者,如安娜▪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等,将精神分析的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他们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而不是像弗洛伊德那样主要以心理异常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他们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而不是只重视无意识的研究;他们把青年期看成力比多(性本能,ibido)活动的高潮时期,而不是过分强调它在儿童时期的作用。
总之,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派心理学在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以及对心理现象的理解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在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早期发展中,是一件好事,而不是一件坏事,对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现代心理学研究形成的几个基本特点
1、着重揭露心理和行为的客观规律并进而预测心理和行为的发生
2、特别重视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和社会行为的研究
3、广泛吸收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参与交叉学科的公关研究。
可以说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其基础已经形成,其研究领域也相对稳定下来。(荆其诚。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是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取向。采用这种取向的心理学家关心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把生理学看成描述和解释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临床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生物化学法等。认知神经科学属于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脑功能成像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等。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书中指出,认知是感觉输入得以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之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又把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结构的研究带回到了心理学中来,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新的转变,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