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近代初期的欧洲
世界史考研名词解释、知识点整理、复旦大学,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编辑于2024-07-25 22:12:38古代埃及文学知识点整理,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外国古代文学 ,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世界史考研、名词解释 一战开始,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古代埃及文学知识点整理,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外国古代文学 ,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世界史考研、名词解释 一战开始,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近代初期的欧洲
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新航路的开辟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和主要方式
圈地运动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圈占的形式大规模掠夺农民土地的过程
15c-19c 起因:毛纺织业繁荣,羊毛价格上涨--养羊业变得有利可图 过程:圈占农民土地,将耕地变为牧羊场 结果:许多农民破产流离,被迫成为雇佣劳动者 (多次暴动但均被镇压)
是资本主义理论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 消除了独立的农民,使土地合并于资本,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市场
血腥立法
议会通过的“至尊法案”(1534年)确认 了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从而确定了世俗君主对宗教的绝对统治权
“至尊法”
血腥的玛利
殖民掠夺
教皇子午线
教皇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划定的争夺殖民地的分界线。1493 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亚速尔群岛和佛的角群岛以西 100 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归为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1494 年西葡两国缔结《托得希拉斯条约》,将此线西移 270 里格。教皇子午线开近代殖民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
东印度公司
17-19c 英国政府特许设立的特权贸易公司,荷兰法国瑞典也成立过
1600年伊丽莎白一世授予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皇家许可证,给予特权,标志成立
不仅有贸易独立权,还有代表政府订立通商条约的权力
洗劫印度财富,使印度成为英国的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但对印度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制约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葡萄牙殖民帝国建立 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征服
印度等地事务委员会
国债制度、近代课税制度、商业战争和保护关税制度
马尼拉大帆船
16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初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和墨西哥的阿尔普尔科之间的货运木船。
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上述两大殖民地之间进行。
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产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自 1571 年航线开通,平均每年有 150 吨白银运往马尼拉,这些白银又基本流入中国。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也逐渐形成。
原始积累和殖民制度、原始积累和新的社会阶级形成的因果关系
简述地理大发现的主要经过和意义
经过:
葡萄牙:在亨利亲王策划下,15 世纪 80 年代到达西南非的克罗斯角,为开辟新航路做了必要准备。1487 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98 年,达伽马发现印度。
西班牙:1492 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建立殖民地;1519-1522,葡萄牙人麦哲伦环球航行。
意义
(1)引起了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亚非美之间的贸易不断扩大,美洲的黄金,烟草,马铃薯,亚洲的香料,茶叶,非洲的象牙,奴隶等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世界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广阔和清晰,西方商人通过不平等贸易获得了高额利润;
(2)引起了价格革命,通过殖民掠多,西班牙和葡萄牙从殖民地运回廉价黄金,使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加速阶级分化,农村贫民和城市贫民日益破产,而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则得到成本低廉的劳动力,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使西欧从此超越其他地区和国家。
(3)引起了西欧殖民者的早期殖民扩张。西欧资产阶级要发展资本主义,必须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内容即资本的积累,正是借助殖民扩张而完成的。西方殖民者以暴力为手段,通过开发新大陆的殖民地,为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供应地。殖民扩张作为手段,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
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历史条件
对黄金的追求,过去只是关注贸易消费的终端(香料战争,胡椒战争),其实资本才是最大驱动力
东方贸易的传统线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碍
向海外传播基督教的精神动力,渗透着普救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
航海技术-罗盘,星盘,船只制造技术
商业进步-银行和信贷业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集中资金,借贷观念的变化
专制政府的支持-eg.伊丽莎白女王支持海盗事业,投资利凡特公司
影响
正面: 1、人口增长:消费群体扩大,价格上涨,利润增加 2、新式银行:存贷款,汇兑,发布与市场有关的消息 3、股份公司:集中资金,实现高额利润,分担风险 4、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 5、重商主义:支持私产、特许公司 6、价格革命:通货膨胀
负面:奴隶贸易猖獗
商业战争: 英西战争(无敌舰队,攻占牙买加,《乌特勒支条约》) 英荷战争(荷兰垄断世界贸易《航海条例》) 英法战争(圣奥格斯堡同盟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
商业革命
因为商品上附着的丰富信息,包括商品中的奇特性能,质料新异,服务便捷,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深刻地辐射到经济和政治的制度层面。
总:表现为世界市场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贸易中心转移
分:亚欧非商业贸易扩大且开始和美洲有了商业联系 亚非美洲许多商品逐渐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欧洲的商路和商业中心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商业城市逐渐衰落,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逐渐兴起
促进欧洲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
价格革命
16c 由于金银流入欧洲而引发商品价格急剧上涨的变化, 新航路的经济后果之一。
表现为--货币的贬值和物价的上涨—其中粮食和日用品上涨幅度大
导致--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增长, 封建地主地位削弱—加剧阶级分化
推动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发展
思考:中国也是美洲白银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吸收国,但是中国并未发生类似于欧洲的严重通货膨胀,如何理解?
商品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货币需求,从而抵消了白银流通量增加对于物价上涨的压力。
美洲白银的流入适应了清朝赋税征收、财政运行和官僚系统运作的需要,很快地进入了国家的贡赋体系,并有很大一部分为国库、皇帝和权贵所囤积,所以,18世纪大规模的白银输入
重商主义
15c-18c 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经济理论。
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从商业资本角度出发考察经济生活
主要内容:获取金银货币作为积累财富的主要形式;政府干预管制;发展对外贸易垄断;提高关税或者贸易限制保护国内市场;利用殖民地提供原料市场。在原始积累时期促进了货币资本的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自由主义兴起后逐渐衰落
哥伦布
哥伦布大交换
是一场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西半球之间一场引人注目的大交换。
由美国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1492 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中提出
1492 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交流的开始,这种生态学上的变革就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大量交换引入的农作物成为人们的主食并且为种植更多的农作物而开发新的种植区 (也可以从生态文化两个角度回答
生态上,哥伦布从美洲带回了胡椒、玉米、甘薯,豆类和非洲的香蕉;欧洲的小麦葡萄酒也传入美洲。旧大陆的牲畜也使得新大陆的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但旧大陆带来的动植物优势种群也破坏了美洲的生态系统,病毒细菌造成的天花,麻疹更是让大批土著居民死亡
文化上,以旧大陆为主要地位。生物和疫病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了印第安人社会组织和原始宗教的崩溃,加快了基督教的传播,同时,新大陆的发现也对旧大陆原有的认识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从人的角度
印第安人的灾难
贫民生计
消费文化变迁
美国种植园制度的来源与奴隶贸易
模型:圣多美岛种植园制度
奴隶贸易的扩大:需求的扩大、利润的提高
封建专制时期的英法
西欧的绝对君主制产生
绝对主义absolutism统治实质是近代早期欧洲国家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封建贵族的统治
英国
都铎王朝 亨利七世(与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结婚,解决两大家族对立;镇压三次大叛乱,设置 “星室法庭”-不受一般法律束缚,惩治叛乱贵族;选择亲信当顾问;重用新贵族“乡绅”—资产阶级化的中小贵族,大多出任地方治安官)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行政改革:宗教上《至尊法案》—国王是教会的最高首脑; 解散修道院,没收土地赏赐给贵族;/行政上,设置枢密院,任命地方官,掌管星室法庭,最高司法权) →伊丽莎白(重申《至尊法案》) 至此,都铎王朝的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亨利七世
王权的强化:选任亲信组成枢密院掌握司法权,扶持平民出身的新贵族,改变政府和议会中的等级结构,王室财政收入稳定增加,国王在教会中的地位提高
星室法庭
在英国法律中,是由法官和枢密顾问组成的法庭,它源于中世纪国王议会,作为对普通法法院正义的补充。
更加灵活地处理一些传统法庭难以解决的案件
都铎王朝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是英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15 世纪末至 17 世纪初统治英国的专制王朝。因建立者为亨利·都铎,故名。
都铎王朝结束了英国长达三十年的王位争夺战,实行专制统治,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策。后为斯图亚特王朝取代
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和圈地运动
都铎王朝的专制统治与宗教改革
清教运动
16 世纪中期英国国教内部的改革运动。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的简朴生活得名。发动者为卡特赖特,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采用长老制,简化仪式,放弃偶像崇拜,政治上提倡共和制。都铎王朝末期,清教徒开始遭受专制政府的迫害,大批清教徒迁往荷兰和北美。清教运动推动了英国革命。
贸易的发展与反对西班牙的斗争
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
法国
法国王权伸张的起点:15世纪30年代英法百年战争最后阶段,法国开始奠定统一的主权国家基础,王权在战争中获巩固。
专制制度开始于路易十一时期,到弗朗西斯一世正式形成 弗朗西斯一世(停止三级会议,召开御前会议—他本人和近臣决策;剥夺男爵的司法审判权,取消自治城市的独立地位,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力量;设置常备军,《波伦亚条约》 ) →胡格诺战争(圣巴托罗缪惨案,南胡格诺联邦,北天主教神圣同盟) →波旁王朝·亨利四世(通过和解结束战争,放弃新教,皈依旧教--《南特赦令》:以天主教为国教,但新教教徒也可以有一定的权利,胡格诺信仰自由) →路易十三(红衣主教黎塞留对君主专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阿莱思恩典敕令》—限制胡格诺;主计官监督地方) 法国专制主义已然确立
法国的专制制度及对意大利的战争
中小贵族成为法国专制王权的重要支柱
查理八世
法国侵略意大利的战争演变为法国和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对抗
结局:与西班牙签订《卡托——康布雷济条约》讲和:法国放弃对意大利的一切领土要求:作为补偿获得梅斯、土尔和凡尔登三个主教区
国王家族因战败等因素荣誉受损,贵族分裂倾向抬头,并借
宗教改革和雨格诺战争
1438年查理七世颁发国务诏书,法国教会开始转变为民族教会的象征。
亨利四世
由于亨利父系出自波旁家族,法国由此进入波旁王朝,一直延续至法国大革命。
“南特敕令”实际是交战双方的和约,它标志着法国内战的终结。
南特敕令
1598 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颁布的宗教法令。
内容:宣布天主教为国教,胡格诺教徒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并且有权担任国家官职,保证胡格诺贵族的权利
巴黎高等法院法官—天主教徒胡格诺教徒共同担任,使得胡格诺教徒在法国获得了合法地位
但没有完全消弭隔阂,后南特敕令被取消又引起法国动乱,路易十四时期废除
黎塞留和专制政权的加强
路易十四的专制统治
法国波旁王朝国王 太阳王
限制贵族势力 王权和国家机器在未受贵族激烈反抗的情况下进一步集中化和合理化
强化君权神授观念
推行重商主义,扩大海外贸易,参加掠夺海外殖民地
废除《南特敕令》,迫害新教徒,对外扩张。
君主专制顶峰
对欧洲的影响:至17世纪的最后几十年,法国绝对主义发展到巅峰。在路易十四时代完成的法国国家体制和统治文化成为欧洲其他国家的典范,直接影响西班牙、葡萄牙、皮埃蒙特、普鲁士等国家
中古西欧文化和文艺复兴
中古西欧文化和早期文艺复兴
基督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经院哲学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
主张以人为中心;个性解放,人的价值;文化科学;世俗享受
从历史上,人文主义和神文主义相对 反神文主义是人文主义的崛起之源
从现实上,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相对 它们相辅相成 人文主义引导社科自科发展
为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诞生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奠基
文艺复兴
意大利是当时欧洲工商业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地区
意大利现实主义的政治环境
富裕市民阶层的出现
拥有丰富的古典文化遗产
14c-17c 欧洲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运动,表面复兴古希罗文化开始,故名;实质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反封建斗争
发源于意大利,逐渐到西欧各国,16c 鼎盛,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以人为中心,个性解放,肯定人的价值;文化科学;追求世俗享受。渗透各领域;
文艺复兴为古典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但由于过分强调自我,后期甚至造成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
为资革做了舆论准备
中古前期的文学
民间文学
英国的史诗《皮奥沃尔夫》和民谣《罗宾汉》
骑士文学
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布龙根之歌》,西班牙的 《希德之歌》和英国的《亚瑟王传奇》
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实质
早期文学艺术
彼得拉克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早的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之父” 多年从事古希腊罗马的文献研究,后成为宫廷诗人 ,首次提出了人学和神学的对立强调对人的研究。
矛盾思想:一方面提倡人文主义,一方面又被禁欲主义思想束缚
代表作:《歌集》《阿非利加》 最早恢复了人是最宝贵的古典思想
《神曲》
《十日谈》
后期
中古后期的意大利
美第奇家族
佛罗伦萨的著名家族。早年经营工业商业,15c 欧洲最大的银行家之一 ,后夺得佛罗伦萨共和国政权,建立僭主政治。
16c 获得大公头衔,共和国成托斯卡纳大公国 统治佛罗伦萨到 18c 统治期间 艺术科学 upup 使佛罗伦萨成为中心之一
该家族曾有人当选教皇
反抗美第奇家族暴政的起义
后期文艺复兴
《君主论》、《佛罗伦萨史》 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论著。该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他主张争雄的方法是遵循法律和凭借暴力。声称一个君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使背信弃义也在所不惜。君主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拥有狐狸的狡猾和狮子的勇猛。他直言不讳地否认在政治上讲求道德,极力发挥强权政治。该书突破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从人和经验出发研究政治和法律问题,奠定了西方近代政治研究的基础。其中,政治权术理论成为后来法西斯分子实行独裁统治的理论依据。 作者主张的崇拜暴力、鄙夷道德、背信弃义等作风,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乔叟
法国
拉伯雷
拉伯雷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共5部,小说以法国民间故事中的高朗古杰、高康大和庞大固埃三代巨人国王为主角,通过描写他们游历的故事,用浪漫主义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三位巨人,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拉伯雷批判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抨击教会和僧侣,主张个性解放,通过教育解放人的力量,依靠知识巨人改造现实社会。
在一定意义上巨人传是教育史上一部重要著作,表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与原则。
英国
托马斯·莫尔
威廉·莎士比亚
西班牙
塞万提斯
中古后期的自然科学
新哲学的兴起
德国
伊拉斯谟把《圣经》和早期教父作品从希腊文翻译成拉丁文,并对原文作了解释;
《愚人颂》通过愚人的登台演说表现对教皇,僧侣,经院哲学家和封建贵族的讽刺咒骂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促德国宗教改革
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三十年战争
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天主教会在德国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众矢之的。这是实现德国统一、消灭封建制度的任务要求的反映;而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从其本阶级利益出发,力图实现这一任务的一种形式。
社会阶级矛盾的加深
马丁.路德和市民宗教改革
主张的意义在于,它否定了教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拆毁了罗马神权统治的理论基础和支柱,剥下了教皇最高统治权的神圣外衣,把基督徒从教皇的禁锢下解放出来,为路德的反对罗马、争取民族独立的政治纲领提供了神学的根据和武器
平民革命家
伟大的农民战争
宗教改革发展
瑞士卡尔文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率先能从德国破冰的原因:
1.内部四分五裂,皇帝没有足够统治力,新思想新教派出现并得到有权势贵族支持之后,就能够在地方立住。(哈布斯堡家族的选侯制度)
2.小诸侯之间也有联盟姻亲,教派思想也容易传播。
宗教改革背景:内部腐化/诸侯权利意识/古典文化复兴/从中世纪晚期出现的反教权 /经济,德国商业相当繁荣,是运输北欧的关卡
16-17世纪欧洲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改革运动。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宗教改革运动期间,德国爆发了1524-1525年的农民战争。
16 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文献。1517 年 10 月马丁路德因质疑教皇兜售赎罪券,将此纲钉在教堂门上,要求辩论赎罪券问题。论纲反对用金钱赎罪的方法,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主张。后传遍德意志、西欧、南欧等地,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1536年,加尔文出版《基督教原理》,并在日内瓦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英王亨利八世于1534年通过《至尊法案》,于罗马教皇决裂。
宣布国王是英国议会的唯一最高首脑,有纠错,镇异,处理教事的权力, 不承认罗马教廷最高权力。 玛丽一世废止,伊丽莎白一世重申,与罗马教廷决裂,使教会置于王权控制之下,成为专制统治工具
1546 路德派诸侯国和天主教诸侯国发生战争—缔结《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和约】—教随国定原则 路德派新教得到了正式承认,世俗权力地位已经超越了宗教,认可了德意志内部的地方主义,加重了德意志分裂。
16世纪后期,天主教会展开了反宗教改革活动
1. 耶稣会成立(罗耀拉,反对宗教改革,保卫教皇,传播天主教;军队形式绝对服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海外传教-耶稣会与中国:利玛窦(意)、汤若望(德)、南怀仁(比利时) 2. 特兰托会议 3. 巴洛克艺术兴起
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承认了新教的合法和平等地位
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冲击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也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十年战争的发展 1618——1648
起因
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
封建王朝和诸侯的领土纷争
宗教意识的矛盾
经过
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捷克起义和巴拉丁被征服时期
1618年5月23日 掷出窗外事件 捷克人民起义和三十年战争的开端
第二阶段,丹麦时期
1626年,皇帝依靠天主教同盟的支持,打败新教诸侯和丹麦的联军。
第三阶段,瑞典时期
第四阶段,法国一瑞典时期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及后果
奠定德意志内部的政治格局
基本界定出欧洲近代以来的版图,若干领土分配问题为后世以民族或国家为单位爆发和冲突埋下隐患
三十年战争以法国和瑞典的胜利而告终。瑞典取得波罗的海的控制 权并成为欧洲强国之一。法国在国际事务中日渐占据主导地位。
中古后期的西班牙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中古后期的西班牙
查理一世的统治
绯力二世的国内外政策
十七世纪前期西班牙的衰落
殖民地贵金属涌入导致西班牙社会寄生性,阻碍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价格革命带来的通货膨胀客观上增加工业生产成本,断送西班牙产品在殖民地市场的销路。
母国与殖民地贸易逆转,破坏了西班牙本土产业与社会结构
美洲白银从1550年左右开始大量流入西班牙帝国,但西班牙不间断的战争产生巨额军费。
尼德兰革命
原因:资产阶级兴起;农民悲惨;西班牙高压统治(查五,绯二 血腥敕令)
过程: 贵族请愿(奥兰治亲王威廉-贵族同盟 布雷达集会 抨击西班牙统治 向菲二效忠) 革命开端--破坏圣像运动(1566 佛兰德斯等城市大规模起义 打击天主教会 捣毁圣象)
除暴委员会(屠杀起义者,高压课税令) 游击战争—贵族资产阶级的海上乞丐,森林乞丐 最终,海上乞丐攻占布里尔城, 北方各省起义
1573 年底,北方各省事实上脱离西班牙,成为独立的国家
根特和解协定》 南方也爆发起义 签订协定南北团结但不彻底—承认西班牙政权合法性—是南方贵族在革命压力下同北方贵族和解的产物
联省共和国诞生(阿尔图瓦和海诺特两省贵族撕毁《根特和解协定》,南方革命失败,北方革命胜利—“乌特勒支同盟” 奥兰治亲王在海牙宣布独立,荷兰共和国成立)
是历史上成功的第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以加尔文教为旗帜,城市平民和农民为主力,资产阶级为领袖
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 推翻了西班牙的专制统治,在欧洲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诞生使欧洲的封建统治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为尼德兰北部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尼德兰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西班牙的反动统治
革命的爆发
游击战争和北方起义
根特协定和南方各地起义
南北分裂和联省共和国的诞生
十七世纪前期的荷兰
教皇子午线
《波伦亚协定》
宗教改革前基督教的发展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