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学-旅游目的地管理-考研就业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考研学生有一定帮助,本思维导图结合教材及考试重点进行整理,内容详实,重点突出,能够帮助您在短期内学习!
编辑于2024-07-27 16:29:07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考研学生有一定帮助,本思维导图结合教材及考试重点进行整理,内容详实,重点突出,能够帮助您在短期内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运用资源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培育与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利用*(用人)和流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管理活动。针对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结合历年考试重点内容进行整理。
这是一篇关于亚朵VS希尔顿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六、PC端和手机端对比,五、信息技术支持工具,四、客户个性化沟通管理,三、客户奖励兑换体系,二、客户成长体系,一、客户账户体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考研学生有一定帮助,本思维导图结合教材及考试重点进行整理,内容详实,重点突出,能够帮助您在短期内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运用资源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培育与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利用*(用人)和流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管理活动。针对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结合历年考试重点内容进行整理。
这是一篇关于亚朵VS希尔顿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六、PC端和手机端对比,五、信息技术支持工具,四、客户个性化沟通管理,三、客户奖励兑换体系,二、客户成长体系,一、客户账户体系。
旅游目的地管理
一、旅游目的地导论
(一)旅游目的地概念
旅游目的地是指能够对一定规模旅游者形成旅游吸引力,并能够满足其特定旅游目的的各种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服务体系的空间集合
1、对应概念
旅游目的地有别于常住性的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所对应的是客源地
2、系列概念
1、常住地
2、出发地
3、过境地
4、集散地
(二)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
1、坎恩的五要素理论(需求供给)
2、库伯的“4A”观点和哈里斯的“6A”观点
1、吸引物
自然风景、人造景观、主题公园、特殊事件、遗产
2、康乐设施
住宿、餐饮、零售业
3、进入设施
交通系统
4、辅助性服务
银行、通信、邮政、报纸、医院
5、包价服务
旅游中间商和旅游服务商、旅游者
6、活动
在旅游目的地开展的活动
3、魏小安和历新建的三要素说
1、吸引要素
第一产品
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直接的基本吸引力
2、服务要素
第二产品
旅游目的地其他设施及服务
3、环境要素
附加产品
基础设施
医院、银行、治安管理系统
4、邹
1、旅游吸引物
2、留宿
5、雷柏旅游体系模型
6、双性要素分析体系(无先后之分)
1、显性要素
吸引物、设施、交通(可进入设施)
2、隐形要素
服务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社区)
7、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中的相关要素体系
1、旅游目的地供给要素
1、旅游吸引物
旅游资源
2、旅游餐饮
食
3、旅游住宿
住
4、旅游娱乐
游
5、旅游购物
购
6、融合产业
娱
2、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要素
1、外部交通
2、公路服务区
3、旅游集散中心
4、内部交通
5、停车场
6、旅游交通服务
行
7、旅游标识系统
8、游客服务中心
9、旅游厕所
10、智慧旅游设施
3、旅游目的地环境要素体系
1、资源环境质量
2、城乡建设水平
3、全域环境整治
4、社会环境优化
4、旅游目的地保障要素体系
1、目的地秩序与安全
2、政策保障
3、机制体制
4、品牌影响
8、旅游目的地要素的核心内容
1、有独特的旅游吸引物
2、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市场规模支持
3、能提供系统、完备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
4、要有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的认同、参与并提供各种支持保障
9、旅游目的地的特性
1、地域性
体现当地的地方性
2、吸引性
当地的属性,当地的旅游资源
3、综合性
是多部门之间协调的关系
4、友好型
环境友好,对旅游者友好
(三)旅游目的地分类
1、行政区域
1、国家型
2、区域型
3、城市型
4、乡镇型
5、村庄型
6、景区型
2、吸引物资源类型
1、山地
2、水域
3、森林
4、都市商务
5、乡野田园
6、宗教历史
7、民族民俗
8、古镇古村
9、主题公园
3、提供的旅游产品类型
1、观光型
2、休闲型
3、商务型
4、特殊需求型
4、其他分类标准
(四)研究理论
1、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
巴特勒(1980)
六个阶段
1、探索
2、参与
3、发展
4、巩固
5、停滞
6、衰落或复苏
影响因素
评定、评估
2、地方理论
(1)空间演化过程
极核型>点轴型>网络型
(2)核心概念(定义***)
1)地方
地方是“在世界活动的人的反映,通过人的活动、空间被赋予意义。地方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在提供所有人类生活背景的同时,给予个人或集体以安全感或身份感”。
2)地方感
人的情感与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反响,与人的记忆、感受、价值等情感因素与景观环境之间产生情感意义的互动。
3)地方性
一个地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性,地方本身具有的各类客观特征(自然、历史、民俗文化)
1、自然条件
2、地方文化
3、活动节庆
4、上层设施
4)地方依恋
因人在与所处的环境产生互动,其记忆、感受、价值、情感等因素与旅游环境、资源产生互动,而产生的依附行为。
1、地方依靠
功能性依赖
2、地方认同
精神性依赖
产生类型
1、故乡
2、宗教圣地
3、自然风景
4、文化底蕴
如何营造一个地方的地方性?(以海陵岛为例)
1、自然资源
地方性的基础,决定了地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突出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生物多样性。为游客提供舒适和美丽的体验。
海陵岛:拥有12处天然海滩,海水清澈,沙滩细软,四季如春,理想的滨海度假胜地
2、人文景观
地方性的表现,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沉淀、文化传承、民俗风情。
展现地方的历史文化魅力,为游客提供丰富和深刻的人文体验。
阳江海陵岛有被誉为“海上敦煌”的“南海一号”,明清时期海防古炮台,有着非常丰富且神秘的历史文化色彩。
3、特色产品
地方性的延申,体现了地方的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创新能力
旅游目的地应开发并推广其特色产品,满足游客的需求和喜好,为游客提供优质和独特的消费体验。
特色海鲜小吃
1、闸坡小吃三题
鱼丸、鱼面、马鲛鱼饭
2、海鲜三玛
鱼玛、虾玛、蚝玛
4、品牌形象
地方性的诠释,涉及一个地方的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创新能力。
一个旅游目的地应建立和提升其品牌形象,塑造其独特个性和风格,为游客提供良好和专业的服务体验。
中国最美十大海岛、海上丝绸之路、国际风筝节、马拉松、5A级景区
3、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
1、概念
旅游目的地能够持续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体验,并且能够不断提高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以及旅游目的地其他利益相关者福利的能力。
表现形式
1、市场占有率大小
2、旅游收入高低
2、开展阶段
1、开发阶段
发挥自身优势
自然开发(有什么开发什么)
无特色
模仿开发
2、开展阶段
比较优势
挖掘自身特色,形成重点开发
3、成熟阶段
竞争优势
关键在于把握市场需求
3、竞争力影响因素
4、竞争力模型概述
1、比较优势理论
土地、劳动力、天然资源等初级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是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
2、竞争优势理论
一国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该产业的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公司战略、结构与竞争、相关产业与辅助产业、机遇和政府行为这六个要素之间的组合和相互作用。(钻石模型)
3、C-R模型
在钻石模型基础上提出,应用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的综合模型
核心资源与吸引物、支持性因素与资源、目的地管理、限制性核心因素
4、D-K模型
5、TDC核心因素模型
1、简约性
2、多视角
6、I-O模型
二、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 (选择)
(一)利益相关者构成
1、当地政府
旅游目的地管理
1、定义
旅游目的地作为对象的管理活动,是在旅游目的地现有的约束条件下,利用好各种资源和管理手段来实现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的过程。
领导协调、调研规划、产品开发、营销推广、合作与团队建设、社区关系
2、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1、市场失灵现象
2、旅游业的公共事业属性
3、无政府干涉形成垄断
4、避免出现公地悲剧
3、行政管理的手段
1、政策法规
2、规划和预算
3、指导和引导
4、沟通和协调
5、检查和制裁手段
6、扶持和服务手段
2、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基础)
旅游目的地游客
1、游客管理
1、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游客管理
2、缺乏科学规划,服务设施不完善
3、培训服务不到位,缺乏管理意识和方法
4、景区管理混乱,相关服务系统缺乏
2、建议
1、制定
2、加强
3、社区居民(当地社区活动的主体)
1、社区、社区发展、社区参与
1、社区
居住于旅游目的地的人,与临近的地缘关系的关联性、共同感
2、社区发展
①思维模式的转变
②宁静革命,进而营造人地和谐、生态平衡的社会
③人性化的追求,注重人的感性,创造寂静、干净、舒适和愉悦的旅游环境
3、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方面
1、决策
2、经济活动
3、参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
4、限制因素
1、参与机制
2、思想观念
3、利益冲突
4、信息渠道制约
5、经济水平制约
5、建议
1、健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决策体系
1、建立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规划二队决策体系
2、建立旅游发展具体方式的合作机制
3、建立对旅游引发问题的协商机制
2、建立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
1、形成多元化的补偿机制
2、鼓励引导社区居民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直接的经济行为直接获益
3、建立有效的旅游技能和知识培训
4、企业经营者
旅游企业
1、定义
以盈利为目的,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满足其需求的单位和集体
2、双刃剑
3、分类
4、重视旅游的意义
5、企业管理对策
5、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
1、非盈利性、发挥人道主义作用
(二)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
1、当地政府与旅游经营者
合作
2、政府与居民
信任
3、政府与旅游者
服务
4、旅游经营者与居民
回馈
5、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
诚信
6、旅游者与当地居民
文明
(三)中山大学阿者科计划
1、调研
1、旅游资源调研
1、自然环境
2、历史文化
3、民俗风情
4、旅游资源
2、当地村民的意愿想法、需求和期望
2、与当地政府和村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不断创新完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4、阿者科计划的一个模式、两方参与、三个目标、四条底线
1、一个模式
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
村民自己成立旅游公司,收入归全村所有,不引入外来资本
2、两方参与
1、中山大学保继刚团队+元阳县政府
3、三个目标
1、遗产保护
2、旅游开发
3、脱贫攻坚
4、四条底线
1、传统民居不出售、不破坏
2、严控商业化,不放任农户无序经营,力保村落原真性
3、旅游开发以传统村落保护为首要前提,不破坏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
4、旅游收入以村民增收为主要目的,不追求过分利润
三、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规划
(一)旅游目的地资源调查与分类
1、相关概念
1、旅游资源
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实物现象和因素
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基础
2、旅游资源开发
以旅游资源开发为核心,促进旅游业全面发展对的各项社会经济活动:①调查评价、②可行性研究、③规划与设计、④目标市场的选择和营销、⑤景区建设经营和管理、⑥企业文化建设、⑦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与推广、⑧设施建设、⑨社会氛围营造
3、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目标
1、保护旅游资源
2、满足旅游者需求
3、获得经济效益
4、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原则
1、立足长远规划,明确阶段目标
2、凸显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品牌
3、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原则
4、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2、资源分类
1、基于资源成因
(1)二分法
自然、人文
1、自然
1、地质
2、地貌
3、水体
4、气象气候与天象
5、动植物
6、综合景观
2、人文
1、历史古迹
2、古建筑
3、陵墓
4、园林
5、宗教文化
6、城镇
7、社会风情
8、文学艺术
(2)三分法
自然、人文、社会
2、基于资源性状
8个主类、23个亚类、110个基本类型
1、地文景观
2、水域景观
3、生物景观
4、天象与气候景观
5、建筑与设施
6、历史遗迹
7、旅游购品
8、人文活动
3、其他
1、资源等级及范围
1、世界级
2、国家级
3、省市级
4、县级以下
2、资源功能
1、观光
2、文化
3、参与
4、购物
5、情感
6、休闲度假
3、资源利用现状
1、已开发利用
2、正在开发利用
3、未开发利用
3、资源调查
1、内容
1、旅游资源背景状况
1、自然环境
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动植物
2、人文环境
历史沿革、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策法规环境
2、资源赋存状况
资源规模、分布、组合结构
3、资源开发状况
已开发、待开发、潜在)、交通、住宿、餐饮、其他
4、资源周边状况
周边地区旅游发展情况
2、方法
1、资料收集调查
2、实地调查
3、座谈访问
4、现代科学技术
GPS、RS、GIS、航拍
4、评价
1、评价内容
1、价值
1、美学观赏性
2、历史文化性
3、科学性
4、奇特性
5、规模组合情况
6、旅游功能
7、旅游环境容量
2、开发条件
1、区位条件
2、自然环境
3、客源条件
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5、社会文化水平
6、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2、评价方法
1、卢云婷“三三六”
1、三大价值
1、历史文化价值
2、艺术欣赏价值
3、科学考察价值
2、三大效益
1、经济
2、社会
3、环境
3、六大条件
1、地理位置及交通
2、景观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
3、景区游客容量条件
4、施工难易程度
5、投资能力条件
6、客源市场条件
2、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方法
5、开发
1、基本目标
1、满足游客的需求
2、为当地居民带来福利
3、获得经济效益
4、实现旅游目的地所在区域整体发展目标
2、基本内容
1、核心要素
旅游产品和活动
2、住宿
3、其他服务设施
餐饮、纪念品
4、交通设施
5、其他基础设施
供水供电
6、吸引力
1、定义
能够激发旅游者动机、满足旅游者动态变化需要,促进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
2、核心要素
1、自然条件
2、文化
3、系列活动
4、特殊事件
5、娱乐活动
6、旅游设施
7、联系纽带
3、辅助要素
1、居民好客程度
2、政治意愿
3、企业家精神
4、促进性资源
5、可进入性
6、基础设施
4、提高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措施
1、场景化打造
2、主题化
3、极致化
(二)旅游目的地规划
1、定义
以旅游目的地各类旅游资源为对象进行编制的规划
1、旅游规划的必要性
1、提高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必要手段
2、形成良好旅游目的地的有效途径
3、促进旅游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4、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
2、旅游规划的目标
1、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区域特色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各地的旅游资源
3、配置相应的旅游企业
4、形成合理的旅游分工体系
3、旅游规划的原则
整体性
中心地
多级划分
(三)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规划
1、定义
旅游活动过程
2、理论
1、旅游区位理论
区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1、旅游
2、交通
3、地理
2、点轴开发理论
发展较好的点,连成的产业带
3、中心—外围理论
4、圈层结构理论
(四)旅游目的地规划程序及方法
1、程序
1、任务确定
2、前期准备
3、规划编制
4、征求意见
5、规划评审
6、评审修改
7、审批实施、监控与修编
2、九点法则
1、发现“弱点”
2、找出“亮点”
3、突破痛点
4、寻找卖点
5、引发爆点
6、注重落点
7、抓住重点
8、做好节点
9、制造兴奋点
四、旅游目的地人力资源管理
(一)旅游目的地人力资源概念
1、定义、特点
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特点
1、生物性
2、能动性
3、动态性
4、智力性
5、再生性
6、社会性
2、人力资源体系
1、面向旅游目的地
2、面向旅游业
3、面向旅游者
4、面向旅游资源
3、旅游目的地人力资源规划
1、旅游目的地所需人力资源分析
子主题
2、旅游目的地所需人力资源构成
3、旅游从业人员需求预测
(二)旅游目的地人力资源开发
1、原则
1、以人为本
2、保障员工长期利益
3、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4、确保人力资源保障
5、立足本地
2、过程
1、收集和整理相关基础资料
2、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
3、调查和预测人力资源供给情况
4、确定岗位需求和质量
5、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6、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7、评估规划的实施情况
8、完善人力资源规划
(三)旅游目的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方法
1、旅游目的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成
定义
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即对人力资源进行计划、获取、整合、开发、利用和控制的管理体系,它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个子体系。
内容
1、职务分析体系
2、招聘选拔体系
3、绩效管理体系
4、薪酬福利体系
5、培训与发展体系
6、反馈评估体系
2、旅游目的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3、加强校企合作
4、形成人力资源开发新理念
5、注重旅游人才培养
五、旅游目的地服务管理 (选择)
(一)旅游目的地服务
1、概念
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过程
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
旅游目的地为更好为旅游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提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组织序列服务的系统。在空间上,旅游目的地服务表现为旅游地域经济综合体。
2、构成
1、旅游服务提供性质不同
1、旅游核心服务体系
食住行游购娱
2、旅游保障服务体系
信息、安全、环境、保障、行政管理、政策法规
3、旅游支撑服务体系
商业、邮政、医疗、金融、农副业、教育培训
2、旅游服务提供形式不同
1、旅游硬件配套服务体系
交通网络、建筑、食材商品、电子设备、服务设施、基础设施
2、旅游软件管理服务体系
规章管理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社会公共治理约定、行业服务规范与标准、行业规划
3、特征
1、综合性
2、系统性
3、需求导向
4、统筹规划
4、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
1、基础设施
2、服务设施
3、城市管理水平
4、社会生活水平
2、旅游消费需求
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反作用于需求
3、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核心产业
旅游支柱产业
(二)旅游目的地接待服务体系
1、概念
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而凭借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所提供的一切劳务的总和
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一线服务,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基本要求
旅游企业
带有营利性
2、构成
1、旅游交通服务
2、旅游景区接待服务
3、旅游酒店接待服务
4、旅行社接待服务
5、旅游餐饮接待服务
6、其他场所旅游服务
3、特征
1、细节化
精品化
2、人性化
3、满意程度最大化
4、复杂性
关乎旅游相关企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合作
4、管理
1、人性化与标准化相结合
why?
多部门之间的协同
提供有序、高效的旅游服务
2、多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活动形式多元化
3、推进法制化管理
子主题
4、服务质量管理
全要素、全过程、全领域
(三)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
1、概念
1、公共服务
政府及公共组织提供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1、特性
1、非排他性
2、非竞争性
2、类型
1、维护性公共服务
确保社会秩序、国家安全
2、经济性公共服务
公共生产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公共服务
3、社会性公共服务
教育、医疗、社保、就业
2、旅游公共服务
为满足海内外旅游者的公共需求所提供的基础性、公益性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本书
以满足旅游者共同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企业、社会组织等第三部门为辅,服务对象以旅游者为主,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旅游目的地社会成员都是公共服务的对象和受益者。
1、供给对象
政府为主、社会组织、企业
2、服务对象(对象、受益者)
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社会成员
特征
1、供给主体
政府
2、需求主体不确定
3、具有地域性、时代性
4、突出社会公益的性质
2、构成
1、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1、旅游网站
2、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城市必备的三大旅游设施:旅游交通、旅游公厕)
1、作用功能
1、信息制作
2、咨询服务
3、宣传展示
4、反馈沟通
2、存在问题
1、公众认知程度低
2、服务品质差
3、选址不科学
4、数量不足
5、资源闲置
3、旅游标识和解说系统
1、功能
1、识别引导
2、认识旅游资源功能
3、保护和管理旅游资源
4、安全
2、旅游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1、安全保障措施
2、安全设施建设
3、安全措施
3、旅游公共交通便捷服务体系
1、交通通道
2、交通节点
3、交通服务
4、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
1、风景道
2、游步道
3、便民设施
4、游憩场所
5、政策
5、旅游公共行政服务体系
子主题
3、特征
1、基础性
2、公益性
4、管理
子主题
(四)旅游集散地服务
1、概念
旅游集散地是旅游目的地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起到中转、集散的作用。
旅游目的地构成的三大要素
1、旅游吸引物
2、旅游设施
3、旅游服务支撑型企业
游客不是直接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其中须要经过之间的城镇,这些也就是集散地
服务综合体
交通、信息、营销、咨询、接待、行政
2、类型
1、一级
国外旅游者进入国内的口岸城市、交通枢纽、覆盖全国——一线城市
2、二级
中心城市、省会城市
3、三级
县级旅游城镇
3、特征
1、中转性
2、集散性
3、服务性
4、综合性
4、管理
1、选址
1、市场需求
2、资源禀赋
3、政策
4、基础设施
5、人力资源
6、集聚效益
2、演化
子主题
3、管理
(五)游客服务中心
1、概念
景区内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等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属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所提供的服务是公益性、免费的。
2、类型
(1)大型
5A级景区中,年服务游客量60万(含)建筑面积>150平方米
(2)中型
4A\3A 年服务游客量30万(含)-60万人次的游客中心的建筑面积应不少于>=100平方米
(3)小型
2A/1A 年服务游客量小于30万人次,不少于60平方米
3、功能
4、管理
(六)旅游目的地行政管理体制
1、概念
2、模式
3、组织机构设置
六、旅游目的地营销 (选择)
(一)旅游目的地市场
1、概念
1、传统
旅游者与旅游产品提供方买卖交易的场所
2、经济学
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反映出的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3、市场营销
旅游组织或企业通过满足消费需求实现自身盈利和发展的目标。
市场组成要素
1、人口
2、购买旅游愿望
3、购买能力
4、购买权利
2、旅游市场特征
1、全球性
2、波动性和敏感性
3、时空性
3、旅游市场分类
1、国境
2、地域
3、目的地
4、消费
5、组织方式
1、散客
个人、家庭及15人以下的自行结伴的旅游活动
(二)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结合海陵岛或者其他地点进行设计)
1、概念含义
1、基本认识
1、具有时间持续性
1、出发前、过程中、完成后
2、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1、主体
2、客体
3、想象本体
2、意义
3、设计模式
1、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
1、地方性分析
2、文化分析
3、替代性分析
竞争情况
其他海岛有哪些类似的资源优势,应该如何发展出不同的优势
4、受众分析
2、形象设计
1、理念形象设计
1、突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理念
将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放在首位,凸显资源的重要性,营造当地独有的意境。
2、文化的诠释
尝试赋予当地富有特色的文化特点,让消费者能在其中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
3、旅游目的地理念的显现
不仅要突出当地所具备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还应该关注其对于旅游者的可触达性,既还要将其与旅游者的体验相结合并展现出来。
2、视觉形象设计
1、旅游目的地标志
设计与旅游目的地相关的标志性元素,如标志性建筑,或是周围的网红打卡点等,让游客能切身实地的感受到景点的独特性,位置的转移。
2、旅游商品
考虑其便携性、纪念意义、文化性、地方性
3、旅游目的地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的设计一致性、特色性
基本要素
标准色、标准字体、辅助图案
应用要素
宣传品、办公用品、工作服饰、礼品
4、旅游广告宣传
城镇景区网站、媒体宣传、道路标识
3、行为形象设计
1、景区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其他相关联服务行业
2、居民形象设计
3、政府形象设计
3、海陵岛旅游形象设计
1、理念
1、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2、多样化的海岛风情
3、绿色的生态环境
2、视觉设计
1、简介
2、统一
3、创新
3、行为形象设计
1、服务
2、活动
3、互动
(三)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
1、品牌定位
1、核心思想
1、资源状况
2、未来发展目标和趋势
3、深入挖掘游客最本质的需求
4、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综合定位
5、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表达
2、基本原则
1、区域性
2、资源性
3、系统性
4、竞争性
3、主要步骤
1、识别需求或利益
2、形成差异化的理由产品体系
3、塑造品牌核心价值和品牌形象
4、对品牌的价值和形象进行传递上的设计
2、旅游目的地品牌识别系统
1、旅游目的地品牌名称
1、名称概念内涵
2、命名策略
注重旅游者的情感、感受、体验、国际化
2、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设计
1、设计
文字与图案相结合,传达视觉语言,增进消费者品牌认同、品牌偏好和忠诚
2、设计要求
简洁、明了、适度的抽象;具体、美观、独特
3、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语
1、旅游目的地总体品牌的标识语
长久稳定性
2、旅游目的地开展阶段性的推广活动时的主题标识语
阶段性
3、海陵岛的品牌建设
1、确定品牌定位和理念
海丝文化、海岛风情、生态环境
2、设计标识和口号
海陵岛,一座弥漫着海丝文化的故事岛
3、实施品牌宣传和推广
线上线下相结合,相关的媒体平台及时发放相关信息;
海陵岛主题活动、节庆活动、体育赛事
吸引游客参与,提升游客体验感
与社会各方积极联动
联合推广,提升口碑和知名度
(四)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
1、营销思路
1、旅游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区别
1、异地性
旅游目的地信息的传递给消费者这一阶段非常重要
2、综合性
旅游消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消费者的满意度不好控制
3、精神层面的消费
口碑对出游决策的影响非常重要
旅游者大多数会规避风险
2、关键要素
1、广告
2、口碑
3、游客转化模型
1、主要影响因素
1、信息传递(广告)
旅游者的感知
2、口碑
3、美誉度
满意度>美誉度>转化率
4、相对优势
5、产品创新
6、满意度
七、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
(一)旅游目的地安全概念
1、定义
1、广义
旅游活动中各主体的一切相关安全现象总称
2、狭义
旅游者:人身、财产、心理安全
2、安全管理现状与问题
1、行业安全意识淡薄
2、管理失误
3、设施设备落后
3、安全事故表现
1、犯罪
2、疾病
3、交通
4、火灾与爆炸
5、自然灾害
6、其他
(二)旅游目的地安全预防
1、旅游安全法律法规
《旅游安全管理办法》
2、旅游安全事故等级划分
旅游突发事件
1、特别重大
死亡(失踪)含30人以上,重伤100人以上
2、重大
死亡(失踪)含10人以上、30人以下,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3、较大
死亡(失踪)含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
4、一般
死亡(失踪)3人以下,重伤10人以下
3、旅游目的地安全预防措施
1、加强各部门合作
2、提高预警,警告旅游危险行为
3、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4、改变观念,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5、加强景区管理
(三)旅游目的地安全应对
1、原则
1、迅速处理
2、属地处理
3、妥善处理善后
2、一般程序
1、立即报告
2、保护现场
3、协同有关部门进行抢救、侦察
4、有关单位负责人及时赶赴现场处理
3、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1、旅游环境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2、旅游者行为
3、管理不善
4、灾后恢复
1、旅游者心理
2、旅游目的地形象
(四)我国旅游目的地安全形势与管理措施
八、旅游目的地节事活动管理(资源丰富、匮乏应该如何进进行设计?)
(一)节事活动概要
(二)节事活动与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目的地节事活动管理
(四)针对资源丰富、资源匮乏的旅游目的地应该如何设计解释活动?
1、资源匮乏的旅游目的地
1、创新活动主题内容,突出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性和优势
2、合理安排时间和地点,尽量避开活动高峰期
3、精简活动规模和预算,确定市场细分群体,控制活动成本和风险,提升活动的效益和质量
2、资源丰富的旅游目的地
1、综合利用旅游资源,展现旅游目的地资源及项目的多样性,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喜好
结合自然、历史、人文、等多方面资源设计多种类型和主题的节事活动
2、强化活动的品牌形象和传播力度
3、优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水平。
九、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管理与智慧旅游(略)
(一)旅游目的地信息化与智慧旅游概念
(二)智慧旅游在旅游目的地管理中的应用
十、新常态下的旅游目的地发展
(一)新常态下的旅游目的地
1、从品牌打造到服务标准化
2、从品牌营销到构建品牌营销体系
3、互联网+旅游
(二)新常态下的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
1、新常态下的旅游产品开发
1、细分市场
发现创新开发新产品
2、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功能创新
制造全新体验
3、旅游产品开发中的设计创新
产品创新之道
2、新常态下的旅游产品营销
1、进行市场调研,确定客源市场
2、运用整合营销
3、突破行业壁垒
4、积极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
5、实施“互联网+旅游”战略
(三)新常态下的旅游目的地建设
1、摆脱观光型旅游发展的路径依赖
2、重视旅游目的地建设理念的国际化
3、借鉴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国际优秀案例
4、重视旅游目的地度假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
5、全域化发展理念
(四)全域化旅游目的地发展
1、全域旅游
2、全域旅游目的地
3、全域旅游目的地形成
4、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总体要求
(五)旅游目的地创意城市塑造
1、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
2、旅游目的地创意城市塑造案例分析
十一、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影响
(一)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正面影响
1、经济
1、增加旅游目的地经济收入
2、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3、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调整当地的经济结构
4、改善收支平衡
5、增加税收
6、带动改革开放
7、加速建设资金周转
8、旅游扶贫
2、社会
1、改善当地社会结构
2、示范效应
3、推动乡村城市化
3、文化
1、增强民族自信,实现民族文化的良性变迁
2、为文化的传播提供平台,促进文化交流
3、为文化的保护提供动力,促进民族文化的复兴
4、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机遇,促进城市社会文化现代化
4、环境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2、保护生态脆弱的旅游目的地
3、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4、为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负面影响
1、经济
1、物价上涨
2、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
3、影响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
2、环境
1、地表、土壤环境的污染
2、对动植物的影响
3、水体环境
4、大气环境
5、文物古迹
3、社会
1、道德水准下降
有利可图,有可能会发展出更多的灰色产业
2、对语言产生影响
当地方言容易受外来旅游者的影响而冲淡语言多样性
3、宗教活动商业化
4、旅游居民态度的转变
从欣快到对立
一开始旅游者能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但是时间长了当地居民也认识到旅游者对当地的影响也加重了。
5、意识形态的冲击
对当地的社会观念造成冲击
4、文化
1、对旅游目的地风俗人情
2、旅游目的地工艺美术风格和形式上的变化
3、传统的节日及风俗习惯失去意义
(三)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决策,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经济、社会、环境
1、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
2、采用科学的旅游管理办法
3、提高人们对于旅游发展的认识
4、完善相关的旅游法律法规
5、开展生态旅游
6、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展文化旅游
7、实施科教兴旅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关键
十二、旅游目的地管理案例分析
(一)云南丽江
1、历史资源
1、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
2、成功经验
1、政府主导,政策支持
2、注重保护,持续发展
3、依托文化,互动发展
4、打造品牌,扩大声誉
5、完善配套,夯实基础
6、创新机制,规范管理
3、薄弱环节
4、建设国际精品旅游线路的措施
1、以解放思想引领丽江旅游发展
(二)
(三)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