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这是一篇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部分材料本文由资料整理整合,内容来源于网络。出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这是一篇关于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元朝统治,辽夏金的统治。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篇关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中外关系,隋唐文化和科技,隋唐经济,隋唐政治,五代十国,唐朝,隋朝。本文提炼本书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涵盖本书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
历史进程
三国与西晋
三国
东汉末年
公元220年 曹丕称帝,定都洛阳(东汉灭亡)
公元221年 刘备称帝,定都成都
公元229年 孙权称帝,定都建业
西晋
西晋统一
公元263年,司马昭出兵灭蜀;266年司马炎称帝,国号晋;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少数民族内迁,逐渐形成北方民族大交融
西晋灭亡
八王之乱
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中国进入了政权分立的时期: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对峙局面
东晋与南朝
东晋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进晋朝,史称“东晋”
三国、西晋以来世家大族家族世代把持官位,形成了特殊的阶层“士族”
逃到南方的世家大族先后把持朝政,成为东晋政治的支柱,后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南朝
公元420年,武将刘裕夺取皇位,定国号“宋”
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
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相继建立了十几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学习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典章制度;各族间差异逐渐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存在
北朝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
隋朝又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
政治
中枢机构和地方行政制度
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决策、形式权力
州、郡、县三级制
官员选拔考核
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
委托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分为九等,以此中央授予官职
最初看重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至西晋主要看重家世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选出了一定的人才,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形成了“门阀士族”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法律与赋税
律令的儒家化发展,维护儒家三纲五常
魏晋开始实行租调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
迁都洛阳
说汉语
改汉姓
穿汉服
通婚姻
均田制、三长制、俸禄制
意义
积极
缓解民族矛盾,促进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消极
全面汉化丧失鲜卑民族特色;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加剧
经济
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翻车的更新;手工业的蓬勃发展
文化思想与科技艺术
文化思想
佛教在中国盛行,但同时吸收道教和儒家思想,逐渐本土化;佛教盛行后,寺庙大肆修建,消耗大量钱财,不断有人反佛,统治者几度灭佛,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其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科技艺术
文学发展: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
艺术发展:书圣王羲之;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
科技发展:南朝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西晋图学家裴秀《禹贡地域图》;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中外文化交流
有来自天竺、中亚的高僧传播佛教和翻译佛经,有东晋高僧法显,到达天竺收集佛经
3-5世纪,儒学在东亚、南亚传播流行;约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佛教在各个国家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