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3价值评估基础
注会笔记-财务成本管理-价值评估基础,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编辑于2024-08-03 20:22:16价值评估基础
利率
利率概念
一段时间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基准利率
含义
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
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特征
市场化
基础性
传递性
公式
利率r=纯粹利率r*+风险溢价RP
纯粹利率r*
无风险无通胀时,资金市场的平均利率。又称真实无风险利率
风险溢价RP=IP+DRP+LRP+MRP
IP:通货膨胀溢价(Inflation Premium)
DRP:违约风险溢价(Default Risk Premium)
LRP:流动性风险溢价(Liquidity Risk Premium)
MRP:期限风险溢价(Maturity Risk Premium)
夜长梦多
(名义)无风险利率=r*+IP
利率的期限结构
客观题
在任意时点,均可以用横坐标表示不同的到期期限,纵坐标表示到期收益率,从而画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画出的这条曲线就是“收益率曲线”,它展示了该时点的“利率的期限结构”,反映出长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
收益率曲线的种类
上斜
下斜
水平
峰型
相关理论分类
无偏预期理论
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因素:完全取决于预期
纯粹预期理论、预期理论
市场分割理论
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因素:预期和偏好选择等
流动性溢价理论
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因素:预期和市场流动性等
有偏预期理论 先有一个预期,在预期的基础上调整
报价利率和有效年利率
复利的计息期间可以是年、季度、月、日
报价利率
又称名义利率
以“年利率+每年复利次数(或计息期的天数)”为利息报价的方式
计息期利率
指给定“计息期间”的利率
计息期利率=报价利率/每年复利次数
有效年利率
将计息期利率折算成每年复利一次的年利率,又称等价年利率
假设每年复利次数为m, 有效年利率=(1+报价利率/m)^m-1
连续复利
当报价利率的计息期间越来越短、复利次数m越来越大,趋向正无穷大时,得到的利率叫做连续复利
连续复利的有效年利率i=e^报价利率-1
货币时间价值
凡是计算货币时间价值的题,都要先画时间轴
基本概念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提示1
货币的时间价值通常用相对数表示,即纯粹利率
提示2
因为存在利息,所以在不同时间点,单位货币的价值不相等
终值和现值
终值
又称将来值,是现在一定量资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俗称本利和,通常记作F
现值
又称本金,是指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资金折合到现在的价值,通常记作P
计息期的划分
计息期一般为1年
注意需要把报价年利率转换为计息期利率
假设报价年利率12%
计息期1年
计息期利率12%
计息期半年
计息期利率12%/2=6%
复利终值和现值
复利终值
现在的一笔资金,按复利计算在将来某一时间的本利和
F=P×(1+i)^n=P×(F/P,i,n)
复利现值
指未来某一时点的特定资金按复利计算方法,折算到现在的价值,或者说是为取得将来一定本利和,现在所需要的本金
P=F·(1+i)^(-n)=F×(P/F,i,n)
年金
定义
等额、定期的一系列现金流叫做年金
普通年金
普通年金终值
F=A×(F/A,i,n)
F=A*((1+i)^n-1)/i
普通年金终值系数和偿债基金系数互为倒数
普通年金现值
是指将来收付的一组等额、定期(每期期末)的现金流,等效成现在就收付的款项金额,也是这组现金流的复利现值之和
P=A×(P/A,i,n)
A*((1-1/(1+i)^n)/i)
年金现值系数是“本金”,年金终值系数是“本利和”
即:(P/A,i,n)×(1+i^n=(F/A,i,n),或 (P/A,i,n)×(F/P,i,n)=(F/A,i,n)
项目 终值 现值 单利 F=P×(1+i×n) P=F/(1+i×n) 复利 F=P×(F/P,i,n) P=F×(P/F,i,n) 普通年金 F=A×(F/A,i,n) P=A×(P/A,i,n) 偿债基金 A=F/(F/A,i,n) 投资回收额 A=P/(P/A,i,n)
预付年金
n期预付年金的终值系数=(n+1)期普通年金的终值系数-1
记忆方法:年终假期(加期)
n期预付年金的终值系数=n期普通年金的终值系数×(1+i)
n期预付年金的现值系数=(n-1)期普通年金的现值系数+1
n期预付年金的现值系数=n期普通年金的现值系数×(1+i)
递延年金
永续年金
永续年金没有终值
现值P=A/i
总结
复利终值系数×复利现值系数=1
年金终值系数=年金现值系数×复利终值系数
各种年金之间的判断,关键是画出时间轴,定位现金流,逐个现金流分析向前/向后复利的次数。
风险与报酬
难点
难点一
公式繁杂
应对策略
只记一个方差公式,其余利用“名称记忆法”掌握
难点二
习惯从坐标中获取风险与收益的信息,掌握“向上、向左、向左上”的思想
风险的含义
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
风险即不确定性,用离散程度表示,可用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来计量离散程度
风险如何计量
概率已知
期望报酬率
方差σ2
先求差,再平方,再乘以概率
标准差σ
方差开根号
概率未知
期望报酬率
总体方差/样本方差
先求差,再平方,除以样本数
标准差σ
变异系数
标准差σ/预期值
理性人应选择变异系数(=标准差/预期值)小的方案
单项投资的风险与报酬公式
预期值
对报酬率求平均(用概率加权),又称期望报酬率
方差
标准差
1. 用离散程度(报酬率的各种可能性偏离预期值的程度)衡量全部风险 2.是绝对数,只有预期值一致才能比较风险高低,方差、标准差越大风险越高
变异系数
用相对数衡量全部风险
变异系数越大,风险越大
多项投资(即投资组合)的公式
期望报酬率和风险
假设投资组合中共有m种证券,Aj是第j种证券的投资占比,rj是第j种证券的期望报酬率,组合收益是各证券收益的加权平均
投资组合理论
组合收益是各证券收益的加权平均
协方差
两只证券相同时,协方差变为方差
差(报酬率-期望报酬率)的乘积再加总
相关系数
提示:不直接记忆复杂的相关系数公式,记忆最基础的方差公式,标准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的公式从方差公式开始变换。这是教材第一个需要记忆的公式,参见下表“名称记忆法”
方差
分子:差(报酬率-期望报酬率)的平方,再加总 分母:总体取N,样本取N-1
协方差
分子:差(报酬率-期望报酬率)相乘,再加总 分母:总体取N,样本取N-1
标准差
方差开根号
相关系数
协方差除以“方差”(即两个标准差相乘),得到“协”,即相关性
特征
r总是在-1~+1间取值,正负与协方差的正负相同。r=±1时的公式可由(*)推出
选择题常考
用坐标轴画出风险与报酬
只投资于一只证券
1.用证券在不同情况下收益率(回报率)的平均值,即期望报酬率来衡量该证券的“报酬”水平
2.用证券在不同情况下收益率(回报率)的离散程度,即该证券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衡量该证券的“风险”程度
用纵坐标表示期望报酬率,用横坐标表示标准差
单只证券的风险与报酬是坐标轴图像中的一个点
投资于两只证券的投资组合
相关系数会影响投资组合的标准差
当相关系数=1时,一半组合资金投资于证券A,另一半投资于证券B,将该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标准差画在坐标轴上恰是AB连线的中点
当相关系数<1时,一半组合资金投资于证券A,另一半投资于证券B,将该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标准差画在坐标轴上将位于AB连线中点的正左侧
期望报酬率与相关系数=1时相同, 所以是正左侧,有风险分散效应
向左平移的越多,风险分散效应越大,直至相关系数r=-1
投资组合的有效集
投资于两只证券
如果相关系数=1,则部分资金(Q)投资于证券A,剩余资金(1-Q)投资于证券B的投资组件,随着Q取值的变化(介于0、1之间),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和标准差构成连接AB的一条直线
如果两者的相关系数小于1且固定,则部分资金(Q)投资于证券A, 剩余部分资金(1-Q)投资于证券B的投资组合,随着Q取值的变化 (介于0、1之间),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和标准差构成连接AB的 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投资于证券A和B的投资组合的机会集
机会集和有效集
曲线1~6叫做“机会集”
理性人的选择
水平向左,即相同收益(水平)风险更低(向左); 垂直向上,即相同风险(垂直)收益更高(向上)。
几个关键之处
曲线1~6最左端的点标准差最小,这个点对应的投资组合叫做“最小方差组合”。 “最小方差组合”点以下的曲线叫做“无效集”。因为可以垂直向上,找到曲线上拥有相同标准差,但期望报酬率更高的另一个点。 “最小方差组合”点以上的曲线叫做“有效集”,有效集对投资者而言风险收益比更佳。
相关系数对机会集的影响
相关系数为1,机会集是直线;相关系数小于1,机会集开始弯曲,相关系数越小,机会集曲线越弯曲,表明风险分散程度越高(即标准差小于加权平均值越多,即从AB连线上的点水平向左移动越多)。只有相关系数足够小,才会出现“无效集”。这是用图形展示了前序“相关系数r的特征”处列示的表格
投资于多只证券
机会集是一个平面(下图阴影部分)
不在“曲线SR”上的任意一点A,可以垂直向上,找到曲线SR上拥有相同标准差但期望报酬率更高的点B;或者水平向左,找到曲线SR上拥有相同期望报酬率但标准差更低的点C;或者向左上方,找到曲线SR上拥有更高期望报酬率且标准差更低的点D。因此,对投资者而言,风险收益比更佳的有效集或有效边界SR位于机会集顶部,从最小方差组合点S到最高期望报酬率点R。有效集上的每一点,都是一种投资于各种证券的投资组合。由于证券属于风险资产,因此有效集是“风险组合”的有效集
资本市场线
思考:如果只能投资于风险资产,那么有效集是曲线SR(从最小方差组合点S到最高期望报酬率点R);如果在投资于风险资产的同时,也可以投资无风险资产(例如国债),那么有效集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假设
对无风险资产的使用没有限制,可以借入或贷出,报酬率都是Rf,标准差为0;投资于风险资产的组合,期望报酬率为rp,标准差为σp
计算总期望报酬率和总风险
对于包含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组合的新投资组合,投资于风险资产组合P的资金占比为Q,投资于无风险资产的资金占比为1-Q,套用组合包含两只证券的相关公式,解得
总期望报酬率=
总标准差=
【注】无风险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为0,即没有风险
从无风险报酬率点Rf,做有效边界的切线,切点为M,则直线RfM是资本市场线。资本市场线位置由截距、切点决定
直线RfM优于原有效边界(曲线SMN),是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最佳选择,所以叫做“资本市场线”
切点M
相较于有效边界上其他点,切点M是最有效的证券组合(风险资产组合),叫做“市场组合”
资本市场线的斜率=(Rm-Rf)/σm,反映出市场对风险的定价,即如何权衡风险与期望报酬率 斜率越大(越陡峭)越厌恶风险,风险补偿(Rm)越大
风险偏好
切点M是现时条件下,市场的最佳选择,即市场整体自发的均衡点,与个人的效用偏好(或风险偏好)无关
如何在资本市场线上选择具体的点,反映出投资者个人的风险偏好。每个点代表不同的Q,即投资于风险资产组合的比重,剩余1-Q部分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Q越小,越厌恶风险;Q越大,越偏好风险。
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
一项资产的必要报酬率高低取决于该资产的系统风险大小
系统风险
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风险,也称市场风险
没有有效的方法消除
不可分散风险
整体风险用标准差计量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系统风险的度量
研究对象
充分组合情况下风险与必要报酬率之间的均衡关系
公式
贝塔系数β=
第i种证券与市场组合M报酬率之间的协方差用cov(Ki,Km)或σim表示
β值的含义
贝塔系数反映出某资产的系统风险与市场组合的系统风险的关系
投资组合的贝塔系数
证券市场线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公式
Ri=Rf+β*(Rm-Rf)
参数Ri是第i只股票的必要报酬率,Rf是无风险报酬率,Rm是市场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m-Rf是风险的价格,又称风险溢价率或风险补偿率
投资者承担了系统风险β,就会要求风险补偿,承担的系统风险β越高,要求的风险补偿就会越高
证券市场线
位置由截距、斜率确定
将上述公式在横坐标为贝塔系数、纵坐标为必要报酬率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就是证券市场线SML
投资者的必要报酬率取决于:承担的市场风险β、无风险报酬率(截距)、市场的风险补偿程度(斜率-)
比较两条线
提示
必要报酬率
最低要求报酬率
使用CAPM计算出来的
准确反映预期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的报酬率
等风险投资的机会成本
期望报酬率
使净现值为0的报酬率
两者之间的关系
期望报酬率>必要报酬率
投资有超额回报
期望报酬率=必要报酬率
理想状态下的资本市场,资产价格合理,投资获得与所承担风险相应的回报
期望报酬率<必要报酬率
无法获得应有回报
债券、股票价值评估
债券价值评估
债券是按约定时间支付利息(面值×票面利率),并在到期日偿还面值(本金)的有价证券
债券价值的评估方法
Vd是债券价值,It是第t期利息,M是面值(即本金),rd是折现率(等风险投资市场利率),n是债券的剩余期数
五种具体模型
原理:利息符合等额、定期的特征,因此可以使用年金现值公式,面值本金部分可以通过复利现值公式计算,债券价值就是加总未来支付的利息和面值本金的现值
基本债券
按年付息
平息债券
一年付息C次
零息债券
不付息,又称纯贴息债券
单利债券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单利计息
流通债券
距下次付息还有m年(m<1)
债券价值的影响因素
客观题
面值、票面利率、折现率对债券价值的影响
面值M
面值越大,债券价值越大
票面利率i
票面利率越大,债券价值越大
当票面利率大于/等于/小于折现率时,债券价值大于/等于/小于面值,因而分别叫做溢价/平价/折价债券
折现率r
折现率越大,债券价值越小
计息期利率
报价利率除以年内付息次数
计息期折现率
年折现率为有效年折现率,应计算出计息期折现率
报价年折现率不变时,付息频率、到期时间对债券的影响
付息频率加快、到期时间变长,都会加剧溢价或折价的趋势
到期时间缩短,债券价值向面值回归:连续付息债券是连续回归,分期付息债券是周期波动回归面值
有效年折现率不变时,付息频率加快债券价值上升
债券的期望报酬率
一般用到期收益率来衡量
是指投资者以特定价格买入债券并持有至到期所获得的报酬率
用该折现率计算投资者获得现金流量(利息、本金)的现值恰好等于债券买入价格
普通股价值评估
普通股价值的评估方法
评估普通股价值通常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和相对价值评估模型
原理
投资者购入股票是为了获取未来的现金流量(股利、卖出时的股价),股票为投资者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就是股票的价值
公式
股票价格P0=D1/(rs-g),所以rs=D1/P0+g
现在(0时点)以P0买入股票,一年后(1时点)获得股利D1,D1/P0恰好是股利收益率
g股利增长率
在有效市场,股价的增速与股利的增速一致,因此g是股价增长率或资本利得收益率
混合筹资工具价值评估
既有债务性质又有权益性质的筹资工具叫做混合筹资工具,例如优先股、永续债、附认股权证债券、可转换债券等
优先股的特殊性
与普通股相比
优先分配利润
在完全支付约定的股息之前,不得向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
优先分配剩余财产
表决权限制
除以下情况外,优先股股东不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股份没有表决权: (1)修改公司章程中与优先股相关的内容 (2)一次或累计减少公司注册资本超过10% (3)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变更公司形式 (4)发行优先股 (5)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价值评估方法和期望报酬率
当市场有效时,价值 = 价格,期望报酬率 = 必要报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