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
这是一篇关于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元朝统治,辽夏金的统治。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这是一篇关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中外关系,隋唐文化和科技,隋唐经济,隋唐政治,五代十国,唐朝,隋朝。本文提炼本书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涵盖本书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
这是一篇关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伟大的改革开放。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
辽夏金的统治
辽的建立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后版图扩大,改国号辽
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和四时捺钵
南、北面官制
南面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四时捺钵制
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西夏的建立及政治制度
建立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除了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金朝的建立及“猛安谋克”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女真族的管理制度---猛安谋克
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
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迁都意义
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巩固统治
有利于民族交融和社会经济发展
12世纪后期,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金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
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制度日益腐败,统治逐渐衰弱
元朝统治
蒙古统一和灭夏灭金
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尊为“成吉思汗”
建立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各部,兼并云南大理政权,远征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蒙古三次西征
元朝建立与统一
1260年,忽必烈即位,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便是元世祖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残部,完成统一
元朝政治与社会治理
中央
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地方
行省制度(行中书省)
全国设10个行省(除个别地区直辖)
意义
军政大权集中,提高行政效率,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我国省制的开端
后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
边疆管理
吐蕃地区由宣政院进行管理;设立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文书邮递
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沿途的驿站提供生活、交通服务,负责传递公文
户籍制度
按职业划分类型多样复杂,定籍后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法律和赋税制度
整体上对唐宋法律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赋税制度基本沿袭唐朝租庸调和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
官员的选拔、监察
保留了部分蒙古传统方式,1313年颁科举诏,宣布次年开考,恢复了科举制,但时断时续,录取人数不多且科举出身者在官员中的比例也不高
御史台、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元朝的民族关系
不断融合其他民族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四等人制
为维护自己统治利益,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西夏、畏兀儿、回回等)、汉人(北方的汉族)、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元朝的灭亡
民族矛盾随着时间推移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加重
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元朝灭亡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农业
稻麦复种制
宋朝农业发展,南方出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经济作物发展
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例如宋朝的棉花种植
边疆农业发展
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有显著进步
手工业
制瓷业
宋朝制瓷业蓬勃发展,出现以五大名窑为首、风格各异的瓷器,元朝的青花瓷也驰名中外,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矿治业
宋朝煤的开采量很大,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炭作为燃料
印刷业
宋元时期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造纸业发展
商业
城市商业发展和基层市场
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宋朝达到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涌现
边境榷场贸易活跃
宋与辽夏金各个政权经济来往密切,官方设立榷场进行互市贸易,民间贸易也很活跃
海外贸易繁荣,港口城市发展
外贸税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主要贸易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宋代在东南沿海设置市舶司;在宋元时期就能建造承载数百人的巨舟
大型城市发展与繁荣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和杭州
纸币的出现和流通
商品流通规模扩大,对于货币的需求量剧增,出现纸币---交子
经济中心的南移
唐朝中期以来,南方经济实力增长迅速,北宋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明显,人口分布也出现南多北少的格局,出现俗语“苏湖熟,天下足”
大运河的重新开通
社会变化
门第观念的淡化:科举制度完善,更加公平公正,不少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以当下的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在关心祖上的名望“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出现雇佣关系,减少人身束缚
国家对社会控制松弛
文化与科技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还提倡“格物致知”影响深远,得到官方推崇,进入教育、科举、家规、族规等
文学:宋词:代表人物: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元曲代表人物:关汉卿、王实甫
话本(白话小说)、书法、绘画也蓬勃发展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朝技术成熟,北宋工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郭守敬《授时历》王祯《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