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媒介事件理论,分析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传播特点
“媒介事件”由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指的是一种经过提前策划的活动,与一般意义上的新闻不同,这种经过事先安排的事件和负责转播这种事件的电视或新媒体成了这种仪式演出中的中介,媒介事件则充当一种仪式性的展演主角。媒介事件的脚本被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即“3C”:竞赛(contest)、征服(conquest)和加冕(coronation)。巴黎奥运会作为典型的全球性媒介事件,其开幕式融贯了三个脚本,作为奥运比赛的序曲,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媒介奇观。
以“竞赛”为脚本的媒介事件是那些发生在竞技场、体育场、演播室中的,围绕“谁赢”而展开直播的事件。事实上,这一脚本的展开并不仅限于奥运会的具体赛事,在开幕式上,国家之间的“竞赛”已悄然发生。
各国代表队的运动员们在游船上以最佳的状态,向观众和镜头展示着运动活力和昂扬的精神面貌,争夺着观众们的注意力和欢呼声。就现场表现来看,作为东道主的法国和下届奥运会举办国美国,以及第一个出场的希腊较其他国家要受到更多欢迎。此外,各国运动员的服饰设计、体魄气质等也潜在地成为竞争因素,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诸多讨论和评比。
以“征服”为脚本的媒介事件是围绕那些人类历史巨大飞跃的事件的电视直播,这些媒介事件的中心或者说主旨是完成这一历史飞跃过程中的“英雄人物”。
在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式接近尾声之时,国际巨星席琳·迪翁身着银色礼服,为奥运会倾情演唱《爱的颂歌》,给予观众极大的感动与震撼。席琳·迪翁身患罕见病僵人综合征(SPS)多年,病痛严重损害了她的身体,也近乎阻断了她的歌手生涯。此次巴黎的献唱,正是席琳·迪翁用自己的坚持和意志力完成的精彩演出,也是体育精神的绝佳表达。
以“加冕”为脚本的媒介事件,是对各种庆典仪式的直播,在媒介事件中十分常见,比如就职典礼、皇室婚礼、葬礼,以及奥斯卡金像奖之类的颁奖典礼都属此类。
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中,塞纳河畔一一升起的10座镀金女性雕像牵引着人们的目光,这些女性的职业各异,有起草女性权利宣言的女政治家、有创办女子运动会的优秀女运动员、有维护女性合法权益的女律师……开幕式通过致敬世界历史上的优秀伟大的女性,表达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念,也彰显了女性平权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随着媒介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媒介事件”的原初概念也随之拓展,“破坏性媒介事件”被提出。媒介事件的“破坏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纯粹的“破坏性”事件,如暴力、冲突等。二是指在仪式性媒介事件期间,也充斥着冲突等负面报道,与媒介事件报道基调相悖,这些报道解构了仪式性媒介事件庆贺一套共享价值的社会意义。
在此次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播出后面临着不少批评性的报道和舆论。有不少声音质疑开幕式中的LGBT文化,而开幕式中挂反五环旗、第二天巴黎大范围停电等失误,更是让舆情朝着负面方向一路狂飙,前一天被很多人用以称赞的“松弛感”也成为了嘲讽与调侃。在这一全球瞩目的媒介事件中,赞美与批评、期待与幻灭交融并置。
作为大型媒介事件的奥运会,不仅是一种竞赛过程的呈现,更多的是对奥运这一世界级盛会的延续,开幕式环节综合了三个传统脚本,体现了一如既往的仪式性过程。然而收视环境的改变与社会文化的多元,似乎也注定了,今天的媒介事件虽然还能调动大量观众收看,但共享的社会体验却不再能轻易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