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筋经第十三(一)
这是一篇关于筋经第十三(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在中医经络理论中,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是两条重要的经脉,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循行路径和与之相关的“筋”系统。
这是一篇关于杂病第二十六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厥,挟脊而痛者,至顶。描述了一种病症的表现及其可能的病理机制。
这是一篇关于厥病第二十四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休息,肝心痛也,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
这是一篇关于热病第二十三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筋经第十三(一)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
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
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著于脊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
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下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秋痹也
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
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
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
病在此者,主痫瘛及痉,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
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在内者熨引饮药
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
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
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
治在行水,清阴气
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秋痹也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
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组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
其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
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
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
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
其病小指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
上结于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
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
其直者,上乘眇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
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
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
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
后引尻,即上乘眇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
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跷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春痹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
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
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
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
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㿉疝,腹筋急
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
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
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啖美炙肉
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春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