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5、课依不善业论业果轻重
佛法,《宝蕴经》如果菩萨不离菩提心,在菩提心引导下修习善行,哪怕善行很小,仅仅佛前供朵花,得到福报比起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每人都造须弥山一样高大佛塔,建塔后以恒河沙数劫时间行四事供养。两者福德比,还是前者。
编辑于2024-08-07 17:34:19这是一篇关于51课 思惟轮回之苦 .先说苦谛的密意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二、思维轮回总苦,一、先说苦谛的密意。
这是一篇关于58课、修何道而为灭除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结束语,戒是修行之本,不能很好持戒的原因,末法时代能依戒修行,功德无量,毁戒的过患,持咒和持戒的关系,声闻戒和菩萨戒的不同,怎样才能持好戒,持戒有什么殊胜利益,以什么方法修习解脱道。
这是一篇关于55、思惟流转次第(集谛)—烦恼发生之相、业积集增长之相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业积集增长之相,以上从烦恼相 生起次第和过患讲,烦恼的过患,烦恼生起的次第。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51课 思惟轮回之苦 .先说苦谛的密意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二、思维轮回总苦,一、先说苦谛的密意。
这是一篇关于58课、修何道而为灭除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结束语,戒是修行之本,不能很好持戒的原因,末法时代能依戒修行,功德无量,毁戒的过患,持咒和持戒的关系,声闻戒和菩萨戒的不同,怎样才能持好戒,持戒有什么殊胜利益,以什么方法修习解脱道。
这是一篇关于55、思惟流转次第(集谛)—烦恼发生之相、业积集增长之相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业积集增长之相,以上从烦恼相 生起次第和过患讲,烦恼的过患,烦恼生起的次第。
45课依不善业论业果轻重
依《本地分》说六种业果轻重
一、现行者
以三毒或极猛利无彼三毒发起业。
原理
业的本质就是心念。
业的潜力很大,也就是心的潜力大。心得力量有多大,业的力量就有多大
整个世界都是我们心念的显现
二、串习者
长时亲近修习,若多修习善不善业
原理
不断的做,心行会不断积累,念头的力量强大无比。比如贪的人经常贪 嗔的人经常起嗔心。
做每一件事,首先是起心动念,动了不善念,做的过程不断强化这种念头,这种业行力量不断重复壮大,果报巨大无比
怎么解决不良串习
通过持戒帮助我们止息不善行,对做过的忏悔,不让它延续,业的力量就不会增长
三、自性者
身语七支前前重于后后,意之三业后后重于前前。
原理
身业和语业七支,是前前重于后后。杀生比偷盗重,偷盗比邪淫重,邪淫比妄语重,都是前一种重于后一种。
贪嗔邪见三种意业中,后后重于前前,,邪见最重,嗔心其次,贪心最轻。
人有邪知邪见会断善根,永远沉沦,遇不到佛法
嗔恨心也厉害,生中具极大破坏力的心理,可以一下摧毁所修功德
相对说贪的果报更小
四、事者
于佛法僧师长等处为损为益,名重事业
原理
造业的所缘境不同,业的轻重也不同
比如说不善心行伤害的是三宝,是师长业报会更重
五无间业
即杀父 杀母 杀阿罗汉 破和合僧 出佛身血
相比五无间业之外排列
看不见的动物 看得见的动物 小动物 大动物 普通人
五、所治一类者
一向受行诸不善业,乃至寿尽而无一善
原理
如果一直造不善业,不修善业也不忏悔,很执著的做而且很得意,最终感得果报也很重。反之造不少不善业,经常忏悔,诵经拜佛,不善业多少可对治
六、所治损害者
断所对治诸不善业,远离贪等,令诸善业离欲清净
原理
举例:比如阿罗汉,通过戒定慧的修行远离贪嗔痴,断除所有不善业,使修习的善业圆满清净,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善业力量是纯粹的,很强大,不受凡夫心任何干扰
《亲友书》
《亲友书》这个偈颂,包含前面说的六种情况,长期坚持并以猛利意乐发起,且未加对治的行为中,能感召大果报,针对是三宝和父母这五种所缘境。
也就是对三宝和父母行善感得极大乐果,作恶感无量苦果。
我们要精进不懈对三宝和父母修习善业
以佛法僧三宝作为功德的所依,父母作为恩德所依。佛法僧父母也就是”五大端“
依四门力大说业果轻重
1、田门力大
田,就是我们造罪和种福的所缘境,这是招感痛苦、长养福报的土壤
土壤不同,我们在田里播下种子,将来感得的果实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培植福田。
福田有 悲田 敬田 恩田三种。
三宝属于敬田,恭敬三宝获得无量福报。
父母属于恩田,有恩于我们,理应报恩,因此获得福报
敬田恩田等培植福德或犯下罪过,效果都是加倍的。
生起猛烈的的意乐去供养三宝和父母或者对他们犯下过错,福报和罪过都是无量无边的。
三宝的福田 父母的恩田都是肥沃的土地,如果修供养或犯罪,产生的力量将非常大。
三宝的物品
很微小的三宝物,不与而取,即使归还会怎样?
属于佛和法的物品,只要归还,行为就算清净了。
属于僧众的物品,僧众受用前你就不与而取,即使归还后,行为也是不清净的
如果盗用十五将堕大有情地狱:如果其他物品,将堕落黑暗的近边地狱
菩萨
菩萨是世间最大的福田,不论生善还是生恶,都是最有力量。
《入生信力印经》
对菩萨起嗔恨心,说了不雅语言诽谤,造成罪过比起毁坏恒河沙数佛塔的罪过更严重
《入定不定印经》
如果以欢喜心亲近菩萨,清净心瞻仰菩萨,称扬赞叹菩萨功德,这么做的功德多大?比起以慈悲心为全世界眼睛被挖掉的有情装上眼睛,同时将他们从地狱解放出来,让他们当转轮圣王,或生到梵天享受快乐,相比之下更超胜,不可限量
《最极寂静神变经》
菩萨在行善时设置阻碍,哪怕很小善行,只要你障碍了,产生罪过比起杀死南赡部洲一切有情,或夺走他们全部财务,严重无数倍
2、依门力大
以不同身份修习善 不善行,产生的功德和罪过是不同的。
如果造罪及时发露忏悔,发愿以后再也不做,同时皈依三宝,以发心和修习善行来对治,叫做善巧。
有善巧,万吨轮能浮起来:不善巧小铁丸也会下沉。
再大的业通过有效忏悔,都可在不同程度得以化解
如果不懂得对治,造作恶业不当回事很得意,罪越来越重。
善巧不善巧关键在于是否懂得忏悔。这是佛法修行的前行和基础
《宝蕴经》
与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安住大乘具备转轮王身份,每个众生捧着灯供养佛塔,灯油像海水那么多,灯炷像须弥山那么大由此获得功德,出家菩萨点油灯供在塔前,百分之一都比不上。由此说明出家身份的尊贵。
为什么发心和供养对象没差别,出家人微小供养招感福德,远胜于在家人广大供养?
差别在于戒律,因为受持出家戒修习供养的福报就特别大。
有戒和没有戒,持一条和两条 三条 五条戒和八关斋戒,十戒,具足戒,后者比前者力量更大。
身份不同做的同一件善行,获得福报完全不同。身份是福报的载体,也是善行和不善行的土壤。因为土壤不同,同样播下一粒种子,结果完全不同。不是单纯身份问题,代表土壤的不同
在家人修布施等善行,有戒和没有戒,是否受五戒,是否受八关斋戒,招感功德也不一样,原因还是在于土壤不同。
心是业的土壤,土壤不同,果报不同
《治罚毁戒经》
破戒比丘以大仙幢相(即三衣)披在身上,一天一夜受用信施,由此形成的罪业,比起具足十不善行者在百年中不断干坏事犯下的罪过更多。
这个身份造善感果很大,造恶或破戒,果报也很重。
《戒经》
宁可吞燃烧热铁丸,也不能以破戒身接受他人供养。
仲敦巴尊者
有戒之身犯的罪比业罪重很多。以有戒身修行感得功德和福报也很大
3、物门力大
即根据所施物讨论罪业轻重
同样布施,法布施胜于财布施
4、意乐门力大
意乐就是发心,用什么样的发心修习布施,功德大小也不一样
《宝蕴经》
如果菩萨不离菩提心,在菩提心引导下修习善行,哪怕善行很小,仅仅佛前供朵花,得到福报比起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每人都造须弥山一样高大佛塔,建塔后以恒河沙数劫时间行四事供养。两者福德比,还是前者。
供养三宝比布施他人获功德更大,利他行善比为自利行善所获功德更大,以猛力发心行善比以微弱发心行善获功德更大,长期坚持行善比偶尔为之功德更大
不善行
猛力贪心或嗔恨心做,且长时间做,力量很大,尤其以嗔恨心造作不善行力量最大,果报更重。
《入行论》:千劫积施,及供如来等,凡其诸善行,一嗔皆能坏
对同修产生嗔恨心 尤其嗔恨菩萨行,罪过很重
《三昧王经》
对同梵行者起嗔心,哪怕持戒 闻法 修禅定 住阿兰若 广行布施并供养佛陀都没办法救。
业招感果报的原理
业的基础是心念:心念有巨大的力量。建立在心念上,一切都有可能
业果原理体现了佛教说的缘起。缘起很深奥,一个心念或行为能感得多大结果,一般人很难想象。
比如说在研究所闻法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这个因缘 缘起很深奥
十法界就是心造出来的。心创造一切,心创造的善业或不善将来都能招感巨大结果。
要知道业决定一切,业创造一一切
现在开始起心动念到所作所为,决定我们未来。
每个心念潜藏巨大能量。认识到心念力量及不良心念给生命带来祸患,对起心动念小心防范,调整消除不良心态,培养张扬良性心态,使生命摆脱负面心行,进入正面健康状态。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