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1节:《短歌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他以文韬武略著称于世,更以诗词歌赋抒发胸中豪情。《短歌行》便是东汉末年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本知识汇总将带您深入探索《短歌行》的文学魅力,解析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思想情感与艺术特色,共同领略这位一代枭雄的壮志与情怀。
编辑于2024-08-08 22:21:32
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上 第三单元第7-1节 《短歌行》
了解作者 知人论世,识英雄其人功过
任务一:了解曹操及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辩证分析曹操其人。
曹操(155年-220年)
基本介绍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政治生涯
曹操在黄巾之乱中自告奋勇,最终帮助汉朝和人民度过了这场危机。此后,他逐步在政坛崭露头角,历任多个职位,如洛阳北部尉、顿丘县令、议郎、骑都尉、济南相、典军校尉等。在这些职位上,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和军事经验。
在汉末乱世中,曹操自成一方霸业,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他推行一系列政策,如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使得北方社会逐渐恢复稳定和发展。
军事才能
曹操在军事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他善于运用兵法,善于奇袭、火攻等战术手段,能够在战争中迅速把握战机,取得胜利。他的军队以纪律严明、战斗力强而著称,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文学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情感丰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胸怀天下的大志。
诗作继承《诗经》及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充分体现现实主义精神。
反映当时动乱的现实,代表作有《苦寒行》《薤露行》《蒿里行》等;
表现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
人物评价
曹操被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既能在和平时期治理国家、安定民生,又能在战乱时期统帅军队、保卫国家。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使得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地位。同时,他的文学成就也为中国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文学成就以及精神财富都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他的故事和精神财富也激励着后世的年轻人不断努力、追求真理、克服困难,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曹操在政治斗争中手段较为狠辣,有时甚至不惜使用阴谋诡计。他的这种行为在当时就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批评,也使得他在历史上的形象有些复杂。其次,曹操在军事行动中有时过于急躁,缺乏耐心。这种性格使得他在一些关键时刻犯下了错误,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思考: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穿越历史,你想对曹操说什么?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
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诵读诗歌 读出诗情,体诗人复杂情感
任务二:读准节奏、把握情感基调,注意声音的长短、断续、轻重、疾徐、抑扬,声情并茂。
前半部分感情基调:沉郁苍凉 后半部分感情基调:慷慨激昂
把握诗意 读懂诗歌,感诗人忧之为何
任务三:寻找“诗眼”,感受诗人的忧愁与志向。
诗 眼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忧从中来”
忧
一忧: 人生短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设问:以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用典:引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借姑娘的相思之情比喻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同时含而不露地表达出“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的用心,可谓深细婉转。 比兴:借女子思念情人比喻君主渴望人才,表达了诗人的求贤若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用典:语出《诗经·小雅·鹿鸣》,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表达对宾客的尊重。诗人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贤才如果愿意主动前来投奔,他也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们。
二忧: 贤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比喻: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即比喻贤才之难得。诗人因求贤才不得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比喻: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三忧: 功业未成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用典:借《管子·形势解》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表达希望贤才多多益善。 比兴:以山高水深比喻招纳贤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说明诗人以开阔的胸襟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典:以周公自比,说明自己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表明诗人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思考:“诗言志”,曹操的“忧”抒写了什么“志”?
忧
“忧人生苦短”
“忧贤才难得”
“忧功业未成”
领悟诗情 思考人生,悟诗人进取之志
求贤才以定天下的人才观体现了他积极进取的入世态度。
人才观
选人之法
重用亲人 贤不避亲
夏侯敦、夏侯渊:曹操的同族兄弟。曹操平定河北后,夏侯惇为曹操镇守后方,立下功劳,升伏波将军,仍兼任河南尹。曹操平定冀州后,派夏侯渊与于禁合兵征讨,大败昌豨,收降其千余屯,夏侯渊被封为典军校尉。
唯才是举 不念旧恶
张绣:曹操南征时,张绣向曹操投降,但得知曹操有杀自己的打算,便带部队偷袭曹操,曹操大败。后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张绣带领部队向曹操投降被拜为扬武将军。官渡之战时,力战有功,升为破羌将军。
大胆用降 量功必赏
张辽:曹操破吕布后受到张辽的辱骂,曹操不仅没杀张辽,反而“亲解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归曹后,成为曹操的一员上将,官至征东将军。
拔于卒伍 不拘一格
乐进本为曹操帐下史,后提拔到折冲将军;于禁本为鲍信部从,归曹后提拔至左将军。
用人之术
用人不疑
其用人思想核心为“推诚取信、用人不疑”。欧阳修曾概括为:“夫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才而可共成事。”曹操善于“洞察人性,洞悉人心”,深知部将跟着他出生入死是为了什么,懂得在关键时刻大胆任用部将,不听谗言,非常难得。
司马懿:曹操曾经察觉其“有雄豪志”,又发现其有“狼顾之相”,一度心里很忌讳,但还是重用与己见相左的司马懿,最终实现统一中原的目的。
任贤使能
曹操在用人上能坚持贯彻“仁者用其仁、智者用其智、武将任其勇、文职尽其能”的理念, 既善用人力又善纳人言,择人任势,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岗匹配
枣祗、任峻:二人的特点是“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操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
崔琰、毛玠:二人的特点是“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让他们去主持人才选拔的工作,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都是德才兼备之人。
御人之术
集众智
曹操在建安十一年曾发出一道《求言令》,旨在敞开言路,鼓励大家建言献策。开明的曹操自己不搞一言堂,也坚决反对僚属的“面从”。
荀彧、郭嘉、荀攸、贾诩、许攸等在关键时刻,都提出过重要建议,贡献尤著。每当战胜克捷、论功行赏时,曹操对于麾下多谋善断、积极建言献策的荀彧、郭嘉等谋臣一再突出“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并给予重奖。
奉上宾
许攸:在讨伐袁绍的过程中,作为统帅的曹操,听说许攸来投,连鞋也没穿就到帐外当作上宾迎接,并且平起平坐,面对面地一起讨论大事,谈笑欢声。
讲团结
曹操常能做到以己度人,且赏功罚过非常严明,能够起到稳定军心、巩固内部队伍的作用。
流传千古的名句体现了乱世英雄的进取人生。
名句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
忧国忧民之心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兼爱尚同,疏者为戚。(《度关山》)
太平盛世之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锐意进取之志
志
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