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毒的基本性状
该导图严格根据人卫第9版归纳,并且详细阐述了病毒的基本性状,包括病毒的大小、形态和化学组成等,帮助小伙伴们更加有效学习病毒的基本性状
该病理学导图严格按照人卫版出品,分章节详细描述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炎症、肿瘤以及各系统疾病的病理等,重点突出,加以图片理解和表格归纳,无论是考研党,还是正在准备期末的同学,亦或是预习的同学提供高效学习病理学的方该病理学导图严格按照人卫版出品,分章节详细描述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炎症、肿瘤以及各系统疾病的病理等,重点突出,加以图片理解和表格归纳,无论是考研党,还是正在准备期末的同学,亦或是预习的同学提供高效学习病理学的方法。(有问题欢迎叨扰木~木)
医学免疫学思维导图。该导图分章节详细介绍了其概论、抗原、抗体以及补体系统,细胞因子(CK),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B、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B、T介导的免疫应答等内容,可供您参考学习。
该导图纤细阐述了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病毒的基本性状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
测量单位:纳米(nanometer nm)
小
Small virus èLess than 50nm
Median virusè 50-200nm
Large virus èLarger than 200nm
形态
多数为球形,少数为子弹状、砖块状、蝌蚪状、杆状或丝状
对人致病的病毒多为球形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结构

裸露病毒 Naked Virus
核心
DNA或RNA,病毒的基因组决定病毒的感染、增殖、遗传与变异
衣壳
蛋白质,由一定数量的壳粒组成,形成特定的立体空间结构,决定病毒形态
衣壳对称类型
螺旋对称型 :杆状或弹状病毒
亚单位相互作用,形成棒状结构,核酸盘绕在中心
20面体立体对称型:球形病毒
复合对称型:痘病毒或噬菌体
核衣壳
包膜病毒 Enveloped Virus
包膜
脂质双层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表面有病毒编码的糖蛋白, 称包膜子粒或刺突,与病毒的感染性有关
化学组成与功能
核酸
病毒核酸的大小差别悬殊 微小病毒(parvovirus) e5000个核苷酸组成 痘类病毒 (poxvirus) e4000000个核苷酸组成
功能
①指导病毒复制(以核酸为模板,复制子代病毒)
②决定病毒各种特性(病毒结构特点、致病性、抗原性等)
③有些核酸具有感染性---感染性核酸
蛋白质
结构蛋白(VAP è 病毒吸附蛋白)
衣壳蛋白、刺突蛋白、基质蛋白
保护病毒核酸
参于病毒的感染---选择性吸附
抗原性
非结构蛋白
功能蛋白 特殊酶蛋白,为病毒复制过程中需要的酶类
脂类和糖
主要存在于包膜中,脂质对干燥、热、酸、脂溶剂敏感,破坏病毒包膜后失去感染性。可用于病毒的鉴定
辅助感染
构成包膜、维护完整性
鉴定、分型
病毒的增殖
病毒复制周期的概念
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与释放这一过程称为一个复制周期。
步骤
吸附 Adsorption
病毒与细胞的静电结合-可逆
受体-配体(VAP)结合
包膜病毒:刺突
裸露病毒:蛋白衣壳
细胞表面受体特异结合
穿入 Penetration
裸病毒è吞饮
包膜病毒è融合
噬菌体è注入
脱壳 Uncoating
在细胞的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并释放出的基因组
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
子代病毒核酸复制
mRNA 转录
子代病毒衣壳翻译
组装、成熟和释放
配部装位
DNA病毒:核内
RNA病毒:胞浆内
释放方式
破胞释放:无包膜病毒
出芽释放:包膜病毒的核衣壳以出芽方式释放时,包有核膜或细胞膜
细胞间传播:通过细胞间桥或细胞融合,在细胞之间传播
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
顿挫感染
因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和原料等,病毒虽可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顿挫感染。这类不能为病毒复制提供必要条件的细胞称非容纳细胞。
缺损病毒
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复制出不完整、无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缺损病毒。缺损病毒可干扰成熟病毒进入细胞,称为缺损干扰颗粒。
病毒的干扰现象
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 时,可发生一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干扰的机制
病毒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干扰素
竞争干扰
改变宿主细胞代谢途径
干扰类型
同种病毒
异种病毒
自身干扰
活、死病毒
缺陷干扰颗粒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而失去感染性 称为病毒的灭活
物理因素
温度
加热50-60℃30min或100℃几秒钟即可灭活
在-70℃或-196℃条件下,可存活数月至数年
pH
多数病毒在pH5-9范围内稳定,强酸强碱可灭活病毒
射线、紫外线
X射线、γ射线和紫外线都能灭活病毒。射线可使病毒核酸链发生断裂,核苷酸结构形式改变,影响病毒复制
化学因素
脂溶剂、消毒剂(氧化剂、酚类、醇类)
脂溶剂: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阴离子去污剂等能使病毒包膜溶解
化学消毒剂:酚类、氧化剂、卤类、醇类对病毒均有灭活作用
抗生素与中草药: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中草药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病 毒 的 分 类
根据核酸分为
DNA病毒
RNA病毒
RNA逆转录病毒
根据病毒感染途径、临床特征分为
呼吸道病毒
肠道病毒
肝炎病毒
亚病毒
一类比病毒还小、结构更简单的微生物
类病毒
植物病毒,单链杆状RNA
卫星病毒
植物病毒,单链RNA
朊粒
引起动物或人疾病,具有感染性的蛋白因子,不含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