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线》学习笔记-结构化思维的20条军规
冯唐《金线》读书笔记-结构化思维的20条军规,主要讲述了他在麦肯锡十年间修炼的方法和模板,为读者提供了解决一切难题的思维方式。学好金线,走到哪都能解难,做能成事的人。
编辑于2024-08-19 21:38:51【高效沟通不费劲!五点工作交流法帮你轻松搞定上下级协作】这套方法通过五个关键环节实现高效闭环:明确任务起点和目标终点,聚焦重点事项,提前预判卡点,把控关键节点。无论是向下布置任务还是向上汇报,都能快速对齐信息、同步进度,推动问题高效解决。掌握起点、终点、重点、卡点、节点的核心要领,让你的工作沟通既清晰又省力!
公开演讲几个诀窍,掌握快速提升演讲能力,主要涵盖了角色塑造、议题确定、关系定位、公开发言技巧以及如何利用注意力曲线提升演讲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想要成为中年后取得成就的“晚熟者”,需要从六个方面入手:积累经验、补充新知、准备经历、培养品格、选择环境和发挥天赋。晚熟者之所以能抓住机会,是因为他们一直在积累成功的经验,持续创作并坚持不懈。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而在于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并做到极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高效沟通不费劲!五点工作交流法帮你轻松搞定上下级协作】这套方法通过五个关键环节实现高效闭环:明确任务起点和目标终点,聚焦重点事项,提前预判卡点,把控关键节点。无论是向下布置任务还是向上汇报,都能快速对齐信息、同步进度,推动问题高效解决。掌握起点、终点、重点、卡点、节点的核心要领,让你的工作沟通既清晰又省力!
公开演讲几个诀窍,掌握快速提升演讲能力,主要涵盖了角色塑造、议题确定、关系定位、公开发言技巧以及如何利用注意力曲线提升演讲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想要成为中年后取得成就的“晚熟者”,需要从六个方面入手:积累经验、补充新知、准备经历、培养品格、选择环境和发挥天赋。晚熟者之所以能抓住机会,是因为他们一直在积累成功的经验,持续创作并坚持不懈。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而在于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并做到极致。
结构化思维的20条军规
1. 假设驱动
必须要有第一天假设,必须要有第一天答案
基本要求,逼自己完成:哪怕问题都还没界定清楚,先在脑海里建立第一天隐约可见的金线
上个台阶,身经百战后:在第一天沿着这条隐约的金线看到闪烁真知灼见的各个金字塔
高手:再想出三到九个金字塔的支柱,那就更好啦
为什么要有第一天假设,第一天答案
万事开头难,没有第一天答案,可能一直不能真正出发
这可能不是最佳答案,但有时请相信直觉的力量
有了第一天答案,方便全面应用二八原则,可以大大提高解难的效率
有了第一天答案,山头耸立,远远可见,方便领导团队、团队成员分工协作
有了第一天答案,不怕在洗手间或电梯偶遇领导,可以清晰说明现阶段的想法
2. 确立常规
确立沿着金线拿到最终真知灼见的机制和流程
个人作战
先管理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适合做什么,效率等,定好计划并坚决执行
需要一两个听众,防止自嗨,一条错误的路走到黑
这一两个听众,一定要有扫你兴的勇气和挑你错的脑力
团队作战
在最开始的时候说清楚在解难的过程中每个团队成员的工作习惯和成长诉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团队整体的工作常规
3. 界定问题
审题,审题,还是审题
审题时问的基本问题
何出此问
所涉何人
正解若何
一句话陈述
谁是决策者
谁是利益相关方
成事/成功标准
时间限制
其他重大限制条件
解决方案精度
潜在重大风险
涉及重大行动
一层层打深,往根儿上刨
5Why提问法
SMART原则
Specific:具体而有针对性,不空泛,不扯淡
Measurable:可衡量
Action Oriented:行动导向
Relevant:切身相关
Timely:及时
及时沟通
问题界定好之后,最好和老板或客户确认,这样界定问题是否有重大不妥
反馈修改,坦然面对
界定问题很可能不能一蹴而就,解难进行一段时间之后,信息和数据多了一些之后,还需要回来,甚至再回来看,还需要判断问题界定时是否需要修改或者进一步细化
多操心
挣着买白面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多以老板视角想问题,看看自己和老板的差距在哪,及时查缺补漏,你就是下一个老板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界定问题时,尽量站在高处,站在CEO的视角,以全局观审题。不要盲人摸象,你要心中有只完整的大象。 全局思维,更高维度的看问题
4. 分而治之
搭建金字塔
把要解决的难题分解成下一层三到九个一级驱动因素/主要根源
再把这三到九个一级驱动因素/主要根源,每个分解成下一层三到九个二级驱动因素/主要根源,如此再往下
通常,每层的支柱(子议题/驱动因素/主要根源)最少三个,最多九个
分解问题常用方法
逻辑树
要素逻辑树
解难早期,你和团队面对难题所知甚少时,这类逻辑树最好用
归纳法逻辑树
从个别情况推衍到通用结论,这类逻辑树在你对于事实有相当掌握、对于结论有所判断的时候,比较好用
演绎法逻辑树
从通用结论推衍到个别情况。在你对于通用结论基本掌握、公式或者内在逻辑非常清晰时,可以用演绎法逻辑树
假设逻辑树
在假设非常清晰和内在逻辑相对清晰时,可以用假设逻辑树
决策逻辑树
如果你相对确定你要提供的问题解决方案是一系列连续的决策,就考虑用“如果—那就”的决策逻辑树
5. 去繁就简
砍树推塔
利用逻辑树和金字塔原理,梳理出来的各级议题,要在一开始砍掉部分,怎么砍?
如果时间和资源充裕,可以砍去潜在价值小、改进可能性小的一切树枝。
如果时间和资源不充裕,直接只保留潜在价值大、改进可能性大的树枝
砍掉非常难的议题,或者先从容易些的议题开始
奥卡姆剃刀定律(Ockham’s Razor):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越简单,越有效
用较少的东西,在同样成本下,可以用更高质量的东西。思考较少的议题,在同样时间和脑力下,可以产生更高质量的分析。
“二八原则”
6. 工作计划
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工作流
责任人
协助人
交付物
Dead Line
工作计划确定之后,解难进行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在团队成员之间相对平衡地分配工作,避免忙的忙死,闲的闲死
结合工作需要和学习需要分配工作
7. 调查研究
带着问题去收集资料、带着假设去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分析议题、总结归纳新发现的同时,时时刻刻想着,这些新信息对于解难方案的假设意味着什么、我们还迫切地需要知道什么、我们距离拿到最佳解难方案还有多远
一个常用的随时总结当下解难方案的工具:福尔摩斯探案法
Who, what, where, when, how and why
另一个常用而且好用的随时总结当下解难方案的工具:标—本—药
标
如今的问题是什么?症状是什么?有哪些重要表象?机会是什么?
本
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药
如何去病根儿、消病症,开花结果,创造价值?
8. 集思广益
团队扁平,最好两层
头脑风暴
要脑子们参加,而不是“行尸走肉”
要在脑子们清醒灵动之时,必要时,微醺
不要超过两个小时,最好90分钟之内
别看手机
9. 数据说话
用数据说话,尽量用数据说话,尽量逼自己用数据说话
尊重客观数据,不能按自己意志篡改,得出对自己有利的数据
10. 依靠常识
增加常识
多读书,多行路,多逛博物馆,多接触社会/多做事/多成事/多挣钱,多接触有常识的人/多听有常识的人讲话
常有意识地记数字,读任何文章和书籍时,遇上任何数据,有意识地记记
11. 善用专家
保持清醒
在用专家的过程中不能失去自我,你的脑子、你团队的脑子,永远是金线原理的执行者。不能用别人的脑子代替自己的脑子,不能让你的脑子仅仅成为一个简单的汇总信息工具
如何判断专家
看他教育背景:本科所在学校、硕士/博士所在学校是哪所?导师是谁?他长期工作的所在机构是否够专业?
看他的著述和出版物,用你的脑子判断,他是否有料。
看他在行业中的口碑如何
他是否有足够的结构化思维和结构化表达的金线
如何善用专家
会提问,多少答案在等一个好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沿着金线原理多问好问题(和专家测试你的假设、数据/事实的质量、金字塔/逻辑树是否不重不漏、逻辑论证是否扎实等)
观察周围,看谁非常善于问问题,不容分说就拜他为师,多多观察他如何问问题。
12. 善于估算
大多数估算依仗的是常识、洞见以及司马光砸缸式的机智
13. 慎用杀器
复杂计算工具,慎用!
与其使用复杂计算工具,不如选择简单的计算工具,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梳理输入数据上
14. 狂开脑洞
避免思维定式
逼自己换个角度看一些核心议题,换个方法做一些核心分析
多见识,多结识
15. 耍滑偷懒
“偷懒”
授权给别人去做的勇气和担当
明白人力有限所以接受天命
16. 秉持公心
不被自己ego驱使
在事面前,人退后。在团队的利益面前,个人退后。事成了,人就成了。团队牛了,队长和团队成员也就牛了
没有私心。在做项目时,没有私心,把自己放在事后面
17. 实事求是
底线:不能指鹿为马
18. 鼓励异见
表达反对意见是一种责任
如果你不同意,你必须高声说出来。哪怕你是团队中级别最低、资历最浅的,你也有表达反对意见的责任
尽管你级别最低、资历最浅,但是你在某些议题的最前沿,最了解一手资料,对于这些议题,你比其他任何人都有发言权
团队里级别最高、资历最深的人应该是此原则的第一推动者,违背者应该被开除
表达反对的技巧
“如果假设能成立,我们需要相信什么?”
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事实和数据胜于雄辩,逻辑胜于情感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先用事实、数据、逻辑和金线原理说话,说完了,说不出来了,再谈感情,再动之以情
19. 提纲挈领
归纳总结
再复杂的问题,也能总结归纳成一段话,甚至一句话
应用金线原理和金字塔原理:用金字塔的结构,从下到上总结归纳所做的关键议题分析,一层一层往上得出结论(极少数情况下,金字塔原理不适用,那就继续应用金线原理,用非金字塔原理的逻辑推导出真知灼见)
20. 交流沟通
耐烦
找到疑难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远远不等于疑难问题的最终解决,甚至,找到疑难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之后,还不能马上付诸行动。必须和相关方进行深度有效沟通,获得理解和支持
不厌其烦地交流、交流、交流
沟通要有文件,要充分重视沟通文件
制订沟通计划并执行它。内部沟通,客户沟通,外界沟通,耐烦,耐烦,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