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国近现代教育史
法国近现代教育史 311/333外国教育史考研一表拿下,红色为主观题考点,紫色常考选择题教育学考研加油!
编辑于2024-08-21 22:21:04法国教育史
17~18世纪
初等教育
平民:宗教教育
富人:家庭教师
中等教育
耶稣会学校
高等教育
传统巴黎大学
技术专门学校
法国大革命
1789~1794的教育 1791《塔列兰教育法案》 1792《康多塞方案》 1793《雷佩尔提教育方案》
1.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塔列兰) 2.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雷佩尔提) 3.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康)
19世纪
教育管理 体制
中央集权教育体制
1.帝国大学是全国教育最高管理机构 2.下设总监和30人评议会 3.全国共划分为29个大学区, 下设1总长和10人学区评议会。
管理学校开办与教师任免
初等教育
法国王朝更替,但初等教育发展 1833《基佐法案》
1.政府与教会联手发展初等教育
2.乡区设立初等小学和高级小学 (6000人以上的城市)
3.地方有权征收教育税;学校收费制
4.各省设师范学校,教师接受训练持证上岗
1881~1882《费里法案》
1.义务:6-13岁为法定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的儿童须自第三年起每年到学校接受一次考试检查;对不送儿童入校学习的家长则予以罚款
2.免费:免除公立幼儿园及初等学校的学杂费, 免除师范学校的学与食宿费
3.世俗化:取消教会监督权、牧师教师权, 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设道德与公民课。
中等教育
古典中学、现代中学
高等教育
1.兴办期(1804-1814 年):
创办一批专科学校、军事学校及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合称“大学校”。
2 衰落期(1815-1870 年):
受到宗教势力的冲击,一些高等教育机构被迫停办,文理学院发展受阻。
3.复兴期(1871年一19 世纪末):
第三共和国初期颁布《国立大学组织法》,恢复创办大学。
20世纪前期 (二战前)
初等教育 + 中等教育
1902年中学课程改革
古典课程和现代课程并行互补
法国典型的“双轨制”教育作为一种不平等的形式,受到人们的抨击。 1919年统一学校运动
势力:“新大学同志会”
应当使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相互衔接, 高等教育向一切中学毕业生开放。
在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衔接上 采用方向指导策略
1923—1937学制改革 1937让·泽学制改革
①把中学的初级阶段改为独立的公立学校,与初等统一学校衔接,实现初级中等教育的统一; ②为那些已经通过考试并持有“初等教育证书”、升人中学第一阶段的学生设立“方向指导班”(11-12岁); ③据能力和表现分流, 分别进入古典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
职业教育
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919《阿斯蒂埃法》
内容: ①谁管理:国家设立相关部门负责职业教育的管理工作。 国家代替私人承担职业教育任务 ②谁付钱:规定全国每一市镇设立一所职业学校,经费由国家 和雇主各负担一半。私立职业技术学校如果想得到 国家的承认和补助金,必须接受教育部的有关规定。 ③谁学习:规定18岁以下的青年有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义务。 雇主必须保证青年每周4h学习 ④学什么:初等教育的普通教育、作为职业基础的各门学科、 劳动技能
评价:使法国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一种国家管理的事业。 法国“技术教育宪章”
高等教育
20世纪后期 (二战后)
初等教育 + 中等教育
战后恢复,推动教育民主化现代化 1945《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内容(六原则三阶段) 六原则:1.公正:社会公正,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2.平等:一切工作、任何学科的价值平等。 3.免费:各级教育实行免费。 4.完备:人人都有接受完备教育的权利 5.专普:加强专门教育,同时注意普通教育 6.教师: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地位。 三阶段:(1)基础教育:尽可能接受幼儿教育,6-11岁进入初等学校 (2)方向指导阶段:不参加考试升入中等教育机构。 在中等教育的前四年(12-15岁),对学生发展方向予以指导。 (3)决定阶段:分流进入学术型、技术型、艺徒制学校。 学术性学校结业生可进入一年制大学预科,然后进入高校。
评价:1.虽然未实施但促进了法国教育民主化、现代化 2.为法国教育带来实惠,恢复初等教育,促进了中等教育普及 基本实现了初等和中等教育的衔接。 3.被誉为法国”第二次教育革命“
郎未实施,为实现法国教育发展 1959 年的《教育改革法》
1.义务教育年限由战前的6-14岁延长到16岁, 法案规定6-11岁为初等教育,面向所有儿童提供。 2.儿童都可进入中等教育的第一阶段(11-13岁),即两年的观察期教育 3.之后学生进入中等教育的第二阶段(13-16岁),这个阶段分为四种类型, 短期职业型、长期职业型、短期普通型、长期普通型。
评价:1.促进了市立中学发展 2.不够灵活,难以操作,所以在实践中并未完全实施。 3.人们普遍指责两年制观察期太短
1959《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
国家采取“简单契约”或“协作契约”的形式,分别给予私立学校财政资助;但私立学校必须采用公立学校的生活规则和教学大纲,接受国家监督。
法国为保障其在世界工业生产和科技领域的优势地位 1975《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 《哈比法》
(1)教育管理体制:中学校长由教育部长任命,学校内成立各种组织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与教学工作。
(2)关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现代化,增强与生活的联系
(3)关于教学方法:用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开展各种教学实验。 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能力差异,加强个别化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
三分制教学法:工具课程(包括数学和法语)、 启蒙性课程(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工艺、艺术等) 体育课程 三分时间:上午安排工具课程,下午安排启蒙性课程和体育课程。
评价:方向正确,但要求太高。步子太大,难以实施
进入人20世纪90年代,为应对来自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多重挑战,在继承80年代教育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法国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改革举措。 1992年《课程宪章》
1.法国今后仍然坚持中央集权制的课程管理体制. 2.课程编制以学生为中心使全体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 3.对学科体系进行综合改革,既有从小学到高中课程融为一体的纵向综合改革,也有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的横向综合改革
高等教育
戴高乐政府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移至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 1968《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 《富尔法案》
1.自主自治:大学是享有教学、行政和财政自主权的国家机构 2.民主参与:大学各部门组成大学审议会,参与大学管理事务。 3.多科性结构:集合若干“教学与科研单位”为一所多科性大学(即综合性文理大学)
20世纪,战争结束后,法国又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新的教育改革方案。
20世纪初期,教育仍在很大的程度上受教会和传统势力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为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需求,法国开始了对教育的改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
19世纪的法国政局动荡不安 近代法国既确立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又建立了完整的学制,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也都获得了较大发展。
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从总体上看主要还是教会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