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贤行愿品》008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普贤行愿品》008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解释经义,释名,流通缘起。
编辑于2024-08-22 22:27:26《普贤行愿品》008思维导图
流通缘起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释名
释经名
释品名
解释经义
序分
结前广偈
结说不尽
正宗分
总述
十大愿王
为何要修
分述
第一愿王礼敬诸佛
标释愿名
何为礼敬
礼敬作用
明十种礼
我慢礼
唱和礼
恭敬礼
无相礼
起用礼
内观礼
实相礼
释定义
若内若外,同一实相
不住任何法,自然常冥法界,常礼诸佛
关键点
以空性见如来,见到法身佛
智慧与诸佛相应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不入三际,不离三际;不住五蕴,不离五蕴;乃至云非相非无相,非取非舍,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界,我以此相而观如来。
怎么做
下手处,恭敬礼
内心常怀恭敬
深知诸佛功德
身语意与诸佛相应
礼敬诸佛之核心,也是诀窍
师父说:礼敬诸佛核心是什么?你真实的去认识到佛陀悲智力种种非常了不起的伟大功德以后,你发自内心的这种礼敬,那这一拜下去相应了啊,所以这点很重要!
师父的经验分享
我们学佛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因为你没有真实的了解他们,你没有真实的跟他相应
补天赋,增智慧
礼佛见佛有层次,怎么提高?
净罪集资,靠十大愿王
师父说:十大愿王是净罪集资的所有的扼要全部浓缩在内。所以当你不断的这样去认真去做这些十大愿王的时候,那你肯定是越来越提升你的门槛,就你的条件就越来越好。那你能接受的法就越来越好。所以这点是很重要!
不邪观,废事相
修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如是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执理废事
一定要清楚每一个法的关键要点
如果做任何事,不思考,随着自己的习气业力去做,那是很难。所以这是一个关键。
大悲礼
释定义
一一礼拜,普代众生
一一礼敬,普代一切众生,同体大悲,人我无二。我在礼佛,即一切众生在礼佛;我离骄慢,即一切众生离骄慢。
关键点
同体大悲,普代一切众生礼敬
发心与诸佛相应
怎么做
拓心量,力践行
要把心量打开,落实到行动上
普贤行愿就是要把心量
无量广大
无量贤善
菩提心,恒不失
发心为上首
做任何事以菩提心摄持,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
供养龙王
正能量,当自强
对到任何境界永远是要正能量,永远想的都是正面
师父说,那你就会越来越强大。你的能量,你的磁场就会越来越强大,那你周围就会越来越好。所以这一点很重要!
总摄礼
释定义
摄前六门,以为一观
五体投地,接足殷重,恭敬而礼;深入法性,远离能礼所礼之相,无相而礼;虽离能所,不妨普运身心,礼不可礼,起用而礼;但礼内佛,不向外求,内观而礼;若内若外,同一实相,实相而礼;一一礼拜,普代众生,大悲而礼
关键点
总摄前六,融为一观之礼
由浅至深,串在一起
排除我慢礼、唱和礼
怎么做
串诸礼,总摄行
都放在一起来去做礼拜总摄
方称普贤行愿礼也
一礼总摄所有礼敬的意义、境界,在一拜中含摄同现
彰显事事无碍境界
弃邪思,勿偏执
不是说只要最高的,其他不要修行,一定不是这样!
无尽礼
释定义
普为法界,无尽无尽
观入帝网境界,能礼之自身,与所礼之佛,皆重重无尽。若依此礼,则一一礼,皆有无尽的功德。倘若不修此种观想,虽终日礼佛,实徒自疲耳!
关键点
能礼所礼都变成无穷无尽
如帝网境界,重重无尽
注意站在华严经高度
怎么做
四个无尽
心量无尽
一念心性无不包摄,广大周遍,十方三世的一切佛都现前
所礼无尽
观想遍礼十方三世极微尘数诸佛,诸佛身无量
观想无量诸佛身中还有无量诸佛,重重无尽
能礼无尽
观想自己能礼的身体也不是一个身体
而是变成无量身体,周遍显现在十方每一个极微尘,在对无尽的诸佛顶礼
功德无尽,日日增长
戒体
如果拜佛的时候,如果是能够这样的拜,从恭敬礼,然后包括这个实相礼、大悲礼、无相礼等等,这些我们都一一的含摄,能够无尽之礼,让我们这个心量无尽,所礼无尽,能礼无尽,重重无尽,那你的功德就变得无有限量。
愿王之相
所礼之境
关键点
知对镜
我们所礼的境是什么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
懂窍诀
要明现资粮田
请观想:右边是父亲,左边是母亲,前后冤亲债主,以外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如母有情,从无始生死以来为无明所覆,长夜沉沦生死苦海之中,身心逼恼,痛苦无量,唯一皈依只有上师、三宝。因此,一心至诚皈投礼敬,上面对方虚空之中,我们本师释迦世尊,坐金刚宝座,百宝莲花,日、月宝垫之上,披出家三衣,身金黄色,体如琉璃,光明莹彻,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无量光明,遍照十方。余外四方四隅上下十方三十四佛,一一皆如本师,以大慈悲眼观视于我,放甘露光明,从我们顶门而入,涤除我等无始以来所积一切罪垢。我与等虚空一切众生恒常
能礼之因
关键点
要做的:修两力
以普贤行愿力故(法力)
不依行愿不能周遍故
深心信解(自力)
印持诸佛,遍于时处
深信诸佛皆充满
你能深心信解,如对目前,十方三世诸佛就在这一刻显现。
如对目前
窍诀点
如对目前
如对圣容,这很重要!
推荐大家还是能够接受传承灌顶
师父分享的相应故事:善知识的重要
如理思维,如理观想
我们好多没做到位
师父发出灵魂拷问:你能不能感觉到佛陀就在你身边?
礼敬之相
师父三种教授
怎样学法才能受用
法是什么(定义)
学习佛法最主要的第一点就是定义,我们不要自己理解,而是经典所说的原文是什么,这个原文的定义要弄清楚
核心点(关键点)
下一步就也很重要,就是善知识的指点窍诀,就是这一段法的定义弄清楚之后,这个定义所产生的背后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下手处,还有下一步次第
根据这个内涵,我当下的下手处是什么,然后下一步次第是什么
这个下手处是能够解决我当下现有的问题,这个很重要!
每一个法无论它多高深,你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下手处
听完这个法要解决我当下的问题,不用很远。不要觉得,要去找某一个佛法才能解决我的问题。当下的每一段法都能够解决我现实的问题,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信心!
那这个信心来源于什么呢?是有经典依据的。因为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否则,听法跟你的生活割裂,慢慢的我们跟佛法就是离得越来越远,感觉没有用
同参道友如何相见
以法相见
东北组
深圳组
很温暖,满满正能量
如何才能获得加持
靠两力
普贤行愿力(他力)100
甚深信解力(自力)100
=100
关键点
自己加持自己
师曰:大家一定要记住,佛菩萨一直在加持你,但你能得到多少加持,关键还是在你自己的净信力!你自己的信心!
下手处
就是净罪集资
为什么
当你净罪集资得力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更多的加持,就会越来越好。
发力点
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因为十大愿王摄尽净罪集资的诸扼要处,总摄
七支供
所以要好好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简别迷信智信
迷信
什么都是佛菩萨的加持吧,自己不努力,懒懒散散
智信
相信诸佛的加持,但是关键是什么?我自己也要努力!
总明
释定义
要以什么样的一个形相行为去礼敬诸佛
悉以以清净身语意,常修礼敬
关键点
悉以清净身语意
明法义
什么是清净身语意
清净三业,简别染污业
身无杀盗淫,口离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不起贪嗔痴。
知重要
清净身语意,非常重要
三业清净,才能感通佛心
当你自己清净身语意的时候,你自然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所以这点很重要!
清净身语意,你才能达到相应状态
我们为什么看不到诸佛呢?
就是你自己的业力不清净
无著菩萨的公案
你自己心地清净,那诸佛才会现身。
三业不清净,不能成就如来功德
仅仅种下远的善根
师曰:如果没有清净身语意的话,你这个就是一个远的善根。
难以得到殊胜功德
师父告诫:不要流于形式化
我们念佛学佛,很多时候都是流于形式化,好像就拜就怎么样,不是。要“清净身语意”,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常常又忽略。我们可能身体就外在的形象都容易做得好,但是语业还有意业,很难清净的,就是你烦烦恼恼拜佛,你能得到多大的功德呢?是很难的。
师曰:如果你当下以清净身语意来念这个佛,拜这个佛的话,你当下受益,所以这点很重要,非常重要!
常修不间断
为何要常修礼敬
诸佛无处不在
佛是常恒、周遍的,何时没有、何处没有呢?一毛一尘中都有无尽佛身,所以应常修礼敬。
以自性佛而言,“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所以常应内观,礼敬身内法身真佛。
因为你要成佛
你要成佛,成佛要累积无量的功德
无量的功德从哪里做起?从礼敬诸佛开始
为什么十大愿王第一个先放礼敬诸佛?
礼敬诸佛,内涵之一就是皈依
而皈依,标志着开始以佛为导师,是生命方向的翻转,人生转变的开始
师曰:皈依,就是我们方向的一种翻转,就是你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反转。我们现在很羡慕别人有钱的,干嘛?我们并不羡慕别人学佛,我们并不羡慕佛佛陀的功德。为什么你的价值观导向不同?因为我们现在都被染污了。
师曰:现在我们看到佛陀的功德,它具有智悲力的功德。智悲力的功德浓缩成一句话,就是远离一切过失,证得一切功德,也就是说远离了一切苦,得到了一切快乐。那这样是你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的时候,你发自内心礼敬他的时候,这样念念礼敬,你就以他作为你人生的导师,你就开始进入佛门了。所以礼敬诸佛也是进入内道之门的唯一之因。
师曰:当你不断发现真正的功德只有佛陀具备的时候,那你想想你的人生是不是转变了?所以这是很关键的!
要诀
质正量圆次第无误
质正
身语意清净
质不正,修一百万遍都是有染污的
量圆
常修礼敬
次第无误
净化自己的烦恼,净化自己的语业,净化自己的身业,再常修礼敬
别显
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
以普贤行愿力与甚深信解力,在每尊佛的前面都顿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身体,每一身体都周遍敬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如来。
总结无尽
发愿
普贤菩萨发无尽愿
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普贤礼敬愿是无尽愿,以下诸愿都是如此!
我们应该怎么行持
效法发愿,领纳戒体
要点
戒,就是一种发愿
三皈依
这就是领纳戒体
要把普贤行愿的体,领会在我们的身心之上
而这种体为什么我们能领纳在身心之上呢?
过程
以自己本具之佛,呼应外在普贤行愿力,然后纳为己身而发愿
发愿像普贤菩萨一样,他的行愿无有穷尽,我的行愿也无有穷尽
这样发愿之后,你就领纳这个戒体。
结果
你所做的一切普贤行愿的十大愿王的功德都变成无有穷尽
无尽
为什么是无尽?
就经名
大方广其实就讲我们心性本具;外在的果:佛华严;趣入这个大方广和佛华严的主要的行境是什么呢?普贤行愿!
所以叫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就义理
自性本具之佛,而佛是无量功德;外在佛华严也是无量功德,而自性无尽和佛的果德无尽,怎么彰显呢?靠行愿的无尽。所以是三方的配合。
如何才能与无尽相应?
自力
发心一定要广大,你果报上感得的才会广大
就是一个是自性本具无尽,一个是外在的佛的果德的无尽。那你这个两个都无尽的时候,你如何彰显呢?你不可能说佛家广大啊,佛是无量的,然后做事呢小小气气的,然后你说佛是广大的,这不是骗人吗?
因地上无穷无尽,果地上才能无穷无尽
发心一定要量化。发心广大,你一定要有一个行为做支撑
供龙王
因地当中我们哪怕做的一点点,也要发心广大,而且要配合着当下的这个事项的一种无穷无尽。这个很重要。就我们目前来讲能够做到最圆满,因地上一直是这样做,我们肯定果地上越来越好。
他力
圭峰大师开示
若不以普贤观行之力,如何能念念不断呢?愿智者审思此文,不应以生灭之心,取相之礼而为礼。以此为例,下面九门也不应以生灭取相的赞叹、供养乃至回向等,作为普贤行愿
靠佛菩萨的行愿力
我们自力做到最大,但是我们的自力跟佛菩萨比不上。但是我们自力一旦做到以后,就要靠佛菩萨的行愿力了。就是100+100。
现在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有生灭心去做,因为我们现在的能力就是这样,但是我们生灭心做,对不对呢?要做,但是不圆满,这时候怎么样?我们以生灭之心做到最大量化的时候,剩下的交给普贤菩萨,就是以普贤行愿,这时候再以普贤行愿来统摄,那你这个功德就变得圆满。
师父告诫
珍惜当下的法
当下的法就是最适合你的,最好的。你当下的学好了,你才能够更多的高深大法来的时候,你才能接得住啊。
普贤行与文殊智需要双运
文殊智如目,普贤行如足
要以智慧作为前导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第二愿王称赞如来
标释愿名
标释定义
何为称赞
“称”是称述,“赞”是赞扬。称述功德,赞扬其美
何为如来
就法身释
《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法身无来无去,不生不灭)
法身常在,真理常在
就报身释
《涅槃经》云:“如过去佛所说不变,从六波罗蜜来,至大涅槃,故名如来。”(如常轨,诸佛从六度圆满而来)
就化身释
《成实论》说:“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诸佛从真如法身中示现而来)
称赞作用
赞佛功德能消除恶口障,得无碍辩才
口才不好咋办?
多赞扬如来功德
不念佛界,便念九界
不要讲是非
愿王之相
所赞之境
明对境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
知三重
第一重无尽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的所有极微尘
第二重无尽
每个极微尘中都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的佛陀
第三重无尽
每一尊佛都有无量菩萨海会围绕
能赞之因
关键点
以甚深胜解心
何为胜解
你对于这件事有坚定不移的定解
简别正邪
思维邪的,那是错误的胜解;以正理,思维佛法得到的,这胜解是善法
关键所在
教理证力,就是圣言量,佛说的你相信。
胜解哪里来?
从闻思教理。这样才产生胜解。
以普贤行愿力
现前知见一切诸佛菩萨海会围绕
这里有个关键点,我能不能见到啊?
看不到,你并没有看到诸佛菩萨海会围绕,但是你相信佛所说的
以胜解力(信许比量)而现前知见
三量:圣言量、比量、现量。还有一种信许比量
信许比量:你相信圣言量所许的量,它不是现量。它是强有力的信心达到的胜解力
关键在于
你相信佛所说的这样一个胜解力,这点贯穿整个修行
称赞之相(1)
释相状
经文
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消文
能赞之相
对每尊佛的功德,一一以胜过辩才天女的微妙舌根,一一舌根流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流出一切言辞海
所赞
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
时间
穷未来际,相续不断
空间
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随喜功德
关键点
一定要记住,随喜功德,不是说只是随喜别人的
下手处
先随喜自己
为什么
你对于自己所做的善业,你都不随喜。也就是说,你对善业就没有感觉,你会对别人造善业有感觉吗?
如何修
不是以我们这个嘴巴来去赞叹,你要观想成什么?
辩才天女微妙舌根
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
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
而且要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下手处
先了解佛的功德,从一尊佛称赞起
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居然佛陀的功德说不出来什么,那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连佛的功德,你细致一些的你都不知道,然后你说我对佛很有感觉,你觉得这是不是很荒唐?
要对于每尊佛的功德,先要了解之后(下手处),你才会用这种胜过辩才天女的微妙舌根来去赞叹诸佛
实际的去练,这点很重要
师父示例
十大愿王每天也练一练。今天我练礼敬诸佛,明天我练称赞如来,做个稿子,坐在这个电脑前也好,或者自己拿个本子也好,写一写佛陀的功德,然后写完之后读一下:佛陀,你好伟大啊!你从因地当中修六度万行,难行能行,难舍能舍,舍去头目脑足。如果不是您的出现,我不知道会有三宝的成立;如果没有三宝的成立,我不知道有解脱成佛这条路等等。那这些都是你赞叹的点。
课前教授
如何把学法学扎实
问题点
现在学佛大家有没有发现,就是很虚,学的一点都不具体
比如说要赞叹佛陀功德啊,无量无边无量无边佛陀功德啊,但是具体什么,你就说不出来
核心处
你做任何事,我们一定要慢慢做成一个细致的量化的可操作的
比如学法,先这个法是什么?它的核心是什么?然后我们现在能下手的地方是什么?
要不然就是你说十大愿王,我们学了这么久,有多少人去实践?你找不到下手处
功课怎么做
目前
从十大愿望来做起
初机入门
早晨起来八供:水、水、花、香、灯、涂(香)、果(食子)、乐(器)
开始做功课,念二十一度母赞,拜三十五佛
念诵相应经典
比如说求老人的健康,那你就诵一下《药师经》。 如果你什么都想、祈求事业顺利的,那你每天把《观音菩萨普门品》作为定课。
定课时间
每个人的定课一一到两个小时就可以,不要超太多。
我们修行一定要分为止住修和观察修
止住修,就我们说的念经,这个过程就是祈求诸佛菩萨的加持
观察修,就是你要去思维听闻法义的部分也很重要。
所以
那你一个,就是做功课做定课;另外一个部分,要听,可以听一下我们上课录音,做一下自己的笔记。
定课目前来讲是这样,就是一个念经,再一个拜佛,现在很多人也在坚持拜三十五佛。如果这样下来,你有一个小时的定课就已经很好了。
关键
要以十大愿王来统摄
这一个小时当中,供养,还有念经,就是称赞如来,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都有了。然后四者这个忏悔业障,就是在拜佛也有,然后随起喜,然后请佛住世,请转法论,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等等,它都有在里面,所以就是要以十大愿望来统摄
善巧
可以放一些梵呗赞颂,配合韵律来念,也会很相应
要有传承去念诵。如拉卜楞寺的《二十一度母赞》,按照它这个频率去念诵它,是非常相应
念经,如果配合着这种梵呗赞颂的这个美妙音声再来去念,这个当下就在赞叹诸佛。
所以不要觉得,好像我们念经就只是念经,其实念经的过程当中,就是在称赞如来。
以后
如果能够遇到好的善知识传授灌顶的话,我们至少要授某一个灌顶。授了之后,这样有一个定课,那这个就非常好。
称赞之相(2)
第七讲主题
今天来学的这一讲,很重要,就是佛陀的功德要了知
或者说就是如何了知佛陀的功德
经文
【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消文
能赞之相(1)
对每尊佛的功德,一一以胜过辩才天女的微妙舌根,一一舌根流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流出一切言辞海。
为什么胜过辩才天女?
天女舌根有何微妙
《出现品》上讲到自在天王的采女善口,口中出一音声,与百千音乐共同相应,每一乐声中又有百千种差别音声。
为何胜过辩才天女
胜过辩才天女的微妙舌根,是指善口天女舌根所发的妙音,只是与百千乐声相合,而普贤称赞如来,以胜解力故,所出音声周遍契合法界,所以超过前者。
关键
以胜解力故
就是你以闻思佛陀功德的这种极其有力的信许比量的圣言量啊,你相信圣言所说的这个量去念诵
当你去读佛经,佛经就是圣言量,然后你以极强的信心去读诵这个佛经, 那这个所出的音声就是周遍契合法界,所以它是超过前者。
为什么念经有功德?
因为当你念经的当下,就是在称赞如来
念经他就可以对治恶口的障碍,可以感得无尽的辩才,包括开智慧。
辩才有哪四种
法无碍
【一法无碍,名句文能诠之教法名为法,于教法无滞,名为法无碍。】
就是你要先把这个定义(名相)讲清楚,与教法无滞,就你把它讲的很清楚,没有滞碍,这个就是法无碍了。就是对于佛陀所说的法理无碍。
义无碍
【二义无碍,知教法所诠之义理而无滞,名为义无碍。】
就是这个名相弄清楚之后,这个名相背后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它的义理是什么。知义理而讲得清楚,这就叫义无碍。
词无碍
【三辞无碍,又云词无碍。于诸方言辞通达自在,名为辞无碍。】
你不但是名相弄清楚了,义理也弄清楚了,还你还能用各种的语言讲清楚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语言
几个重要的佛经所传的语系,你都能够把它通了,就变成一个词无碍
语言的壁垒突破以后,你就能够更了解佛陀在说这法背后的那个含义
乐说无碍
【四乐说无碍,又云辩说无碍。以前三种之智为众生乐说自在,名为乐说无碍。又契于正理起无滞之言说,名为辩无碍。无滞之言说即辩也。】
你有了这三种智慧,你也愿意为众生说法。
怎样提高辩才
破除一个邪执
认为辩才好像就是乱说一气,反正我只要口才好,我就可以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不是!
必须依据义理
是要按照佛所说的义理,包括菩萨所说的论典的义理来去辩论
根本还是要有智慧
你要把这个定义弄清楚,你不能超脱这个定义以外去辩论
这样说法无碍,然后义无碍,词无碍,辩无碍,这样层层递进
学会辩论工具
像摄类学、因类学、心类学,是让你学会这个辩论的工具
不要自我设限
你不要设定一个上限,辩论就是不要有极限。 你的心性是无量的,你的辩才也是无量。
不要觉得我们现在好像辩才很差劲,你一定要把你的心胸打开
祈求诸佛加持
我们学习佛法,处处都要祈求佛菩的加持,这点很重要啊!当你有了这一点的时候,可能莫名其妙的,你无量的辩才就出现了啊!
我们现在学佛也是一样,要祈求诸佛菩萨的加持,那你各方面一定会越来越好
怎样获得加持
信解力
你要相信诸佛菩萨的加持
净化能力
自己的净化身语意的这个能力
辩才何时圆满
九地以后,辩才就达到圆满
佛与大菩萨才是具足辩才
像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等等这些大菩萨,他的智慧与佛相齐,因为他们都是古佛再来
如何理解微妙舌根
原文
【如《华严经》所说,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舌,所谓:开示演说无尽众生行舌,开示演说无尽法门舌,赞叹诸佛无尽功德舌,演畅辞辩无尽舌,开阐大乘诸道舌,遍覆十方虚空舌,普照一切佛刹舌,普使众生悟解舌,悉令诸佛欢喜舌,降伏一切诸魔外道、除灭一切生死烦恼令到涅槃舌。如果菩萨成就此妙法,则获得如来遍覆一切国土舌相。像这样微妙的舌根,我们应发愿如是成就。】
消文
开示演说无尽众生行舌
你就是能够开示演说无尽,各种众生的行仪你都可以开示,他的修行方式你都能够讲。
开示演说无尽法门舌
要知道各种各样的法门
为什么不要用空性对治烦恼呢?
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对空性的这个内涵还没有掌握得非常的圆满善巧, 然后你用的时候可能就用错了。
你对空性的这个教义上掌握得比较清楚的娴熟的时候你是可以用的
因为众生根机不一
赞叹诸佛无尽功德舌
赞叹佛的功德也可以讲得无穷无尽,这也是一种功德
演畅辞辩无尽舌
辩才无碍
开阐大乘诸道舌
开阐大乘佛道
遍覆十方虚空舌
这个是广长舌相
普照一切佛刹舌
他可以照见一切诸佛刹土
普使众生悟解舌
他的讲法可以让众生悟解,就是能够开示悟入,能够解佛义理
悉令诸佛欢喜舌
所说法能够令诸佛欢喜
降伏一切诸魔外道、除灭一切生死烦恼令到涅槃舌
就是除障去烦恼的角度来讲
发愿
像这样微妙的舌根,我们应发愿如是成就。
就是当你读到这个的时候,就要随文作观,你要发愿成就
当你不知道如何赞叹诸佛的时候,那你就去读经
“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
你读过华严,你就清楚在《华严经》里面几乎大篇幅、所有的篇幅都在赞叹佛陀的境界。他就是在赞叹无量诸佛的功德,而且是非常量化的细致化,有多少多少陀罗尼,不是说无量无边三摩地,不是的,他是把三摩地三昧门陀罗尼门讲得非常清楚的啊,而这个也只是大海中的一少分啊,因为最广的版本没有流传到我们人间。当你了解这些,哇,原来诸佛确实有无量功德。
他为什么赞叹佛陀的境界?
其实这个境界就是显现我们未来要达到的果相
而这个果相你要想得到,是不是你要因地当中你要种下这样一个因?
读经时随文作观
读经就有这个好处,你要随文作观,就是这个我也要那个我也要,就慢慢地发愿发愿。当你这样如是发愿的时候,真的好事情就会发生,就是你的能量,用我们能理解的就是你的频率时时刻刻都是向着这种最好的最殊胜的功德去获取,那你是不是你都是正向的,而且不但是正向的,要的都是最好。
学会统摄:一一行皆成十大愿王
你在读这个佛经当下,你可以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同时具足。
当你念经的时候,是不是礼敬诸佛呀?你就是在由衷的赞叹,礼敬诸佛的功德
也在称赞如来,也在广修供养,就是边念的时候,这个音声供养,你这种至心的边念边随文做观的这种至心的供养就在
然后忏悔业障,就是在念的过程当中,就在忏悔的口业,包括在忏悔我自己的身语意三业的种种的不清净
然后随喜功德,当你边念就边随喜诸佛的功德
随喜功德之后怎么样?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就这样殊胜的佛陀,是不是要请他住世,请他转法轮啊?
然后普皆回向,恒顺众生,这些都在里面,就把这些所有的功德最后统一的回向十方三世一切众生都早成佛道,这不就是菩提心的意乐又摄持吗?
正辨称赞
【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
释义
就是你称赞什么呢?要赞叹佛陀的功德海,功德还是海,不是某一个功德,这个功德是如海一样的。
消文
明白为什么讲这些
我们为什么要详细的来介绍,我们不是要了解佛陀的功德来去赞叹佛陀功德吗?你要一一的找出佛陀的功德具体是哪些啊。这分类不同。
从果佛说,指称赞佛的无量身智功德——三身、四智
三身
法身
以法为身,也就是佛陀证得了诸法一切的真理,而且以这个为身叫法身
报身
就是他因地当中六度万行在果地当中获得了这种殊胜的果报身
化身
以悲愿力所化之身,就是度众生之身,这叫化身
四智
大圓鏡智
第八识就转为大圆镜智,这是佛陀的智慧
平等性智
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
妙觀察智
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
原来我们的意识是染污观察,现在是妙观察
成所作智
眼耳鼻舌身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
现在转成成所作,就真正能够成就我们所做的智
法界體性智
这就是无量无边的这个法界体性智
五眼
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
六通
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
漏尽通至少阿罗汉以上的圣者才有,漏尽就是断除烦恼而得的神通
十力
知是处非处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就是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然后他知道做善业得乐果,做恶业得苦果
世间有两个真正的法则:一个是业果的法则,一个是空性的法则
我们应该怎样去思维法义而付诸行动?
如果你相信他的话,你思维这个他的功德的话,那你是不是就一定会对业果产生不疑的信心了?佛陀都是这样的,那我还对业果有什么怀疑吗?不可能怀疑,就会努力的去造善业。
像我们现在做善业,还吊儿郎当的啊,这个呃就是别人做,我才做,别人不做,我不做。你这样的一个心态,就证明什么?你对于善业感乐果、恶业感苦果就变得就动摇了啊!你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心啊!
如果有这个坚定的信心,哇,那能做善业,那拼命抢着去做,为什么?只有这个能给我带来真正的快乐。所以这样一一的去思维。
知过去未来现在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故名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
佛陀很了解我们所有众生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所做的善恶业
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故名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现在我们的下手处是什么?
佛陀他是对于修禅定非常的清楚。然后呢,他还开始我们要修戒,然后由戒修定由定入慧,他开设了一个戒定慧的思路。
现在我们的下手处是什么?好好持戒,不是直接什么修禅定。
当你了解佛陀这样的功德的时候,你就会反省,我们应该如何去修行
知诸根胜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故名知诸根胜劣智力。】
就是他知道你的根性,你到底是什么顿根,还是劣根?所以这点也很重要,就是因材施教,你如果不是这块料,你去练,你怎么也就练不出。
你要了解你的根性,坚定修净土法门
那这点很重要就是什么?知道佛陀有这样的一个功德以后,那我们是不是相信佛陀给我们开示,我们现在为什么修净土法门?就末法时代。就他很了解我们现在的根性啊。
知种种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解智力。】
他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习性非常清楚,你过去生喜好什么不喜好什么,知道你的习性,他会就因机施教,他会善于引导
你是贪欲众生,那你就要从先要断除贪上面烦恼下手
打好佛学基础很重要
你要想修学佛法是要怎么样?一对一的,要给你单独的来做一些开示的。
但是你要想单独的开示,你首先你要自己具备能力,你一问三不知,连佛法的基本知识都不懂,然后你说他怎么给你开示呢?所以还是要基础啊,所以这个还是很重要。
知种种界智力
【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界智力。】
要知道针对不的众生说不同的法
知一切至处道智力
【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故名一切至处道智力。】
哪些行为是有漏的行为,就是烦恼轮回的行为,哪些行为是能够通向解脱的涅槃的行为啊,这个中间的所有的次第非常清楚,所有的这些方法都清楚
知天眼无碍智力
【谓如来证知天眼清净,见诸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善恶业缘,皆悉无碍,故名知天眼无碍智力。】
佛陀观一切众生如掌中庵摩罗果,他就是很清楚我们人的一生的整个过程
知宿命无漏智力
【谓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故名知宿命无漏智力。】
要深知法的重要性
他了解你的这么清楚,他还是讲法证明什么?只有法能救我。你就更加会尊重佛所说的话。就是我们为什么不相信佛,因为你觉得他可能还有些东西不知道吧?透过十力,你就会发现佛陀把你看的清清楚楚,透透彻彻。也就是说他看的这么清楚的时候,他还给你开示法,证明什么?法的重要性。
千万不要看什么现代因果实录。
知永断习气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惑余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故名知永断习气智力。]
他知道我们的烦恼怎么来的,然后怎么去断除,他是完全清楚的
为什么佛菩萨才是要依止的善知识
他全方位的了解了一切,而且他也全方位了解如何从凡夫到成佛的过程方法。 也就是说你这个人我了解的清清楚楚,而且针对你这个人,我可以做出相应的什么针对你的私人定制的成佛套餐。
只要我们怎么样伸出我们的手,与阿弥陀佛与释迦佛的手一致,你就一定能被救化
思维佛功德的胜利
断除不信
你看称赞如来,你要了解如来的功德吧,当你了解了如来的功德的时候,你是不是你这个不信就去除了?
坚定行愿
当你的不信去除的时候,你是不是一者礼敬诸佛也能够坚定的起来了,称赞也能够称赞起来。哇,佛陀,你太了不起了,你把我了解的透透彻彻的,我愿意归依你。为什么呢?你把我的成佛之道也讲的非常清,就是想的非常清楚。你有这样的一个智慧,可以引导我趋向成佛解脱这条路。所以我可以完全放心交给你。
坚定皈依
为什么我们经常要思维,我们是诸佛的独一爱子?
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佛陀,一直在为你准备,你为什么不皈投依靠呢?
如果你能够天天的想到佛陀这样的一个功德,真的很感动的。
师父的经历:每天花一个小时,把经典中佛陀的功德,都会把它记下来,记下来之后,就每天照着这个所记的一点一点去思惟。
你如果照着佛陀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佛不共法去思维,你还会觉得孤单吗?
信心是需要修的
真正的永恒是什么?佛陀!但这个我们为什么不认识呢?因为没有修信
对佛陀没感觉,这是很可怕的
哎呀,我学佛了,我天天念经,然后功课也满满的,但是真的对佛陀的功德了之吗?你对佛陀有感觉吗?是没有感觉的,大家一定要知道,这是很可怕的。
你说你要往生极乐世界,你对阿弥陀佛一点感觉没有,懂这个意思吗?就是比如说我天天想佛,天天你变成一种:我很想你啊,佛陀,我很想你啊,就像一个很熟很熟的老朋友,我们好久没见面了,我多想再见你一面那种心情。
大家不要想着啊,往生极乐世界那么容易。如果你不去修信,心净身语意,常赞佛圣德,那你绝对见不到佛陀,你不去这样做,你绝对你是不可能往生的。因为往生它是一种什么愿力呀?你真实的想去啊,你真实的觉得他好啊,所以你时时刻刻想的,就是你跟佛陀变成一个老朋友一样,天天跟他见面,你读佛经,就像他真的坐在那里给你讲。
我们应该怎么读经
读佛经的下手处,就是都是用一种发现佛陀的功德这样一个心去读,去了解佛陀的功德。
你要把这个变成代入感去读这个佛经,你就不会那么远了。然后当你代入进去,然后你不断的去思维佛陀的功德,尤其像我们的现在的所有的下手处都是这儿,就当你去读佛经,你都是用一种发现佛陀的功德这样一个心去读,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佛经,然后你都是用一种像佛陀就是坐在你面前亲自给你讲,你代入进去读,你都会痛哭流涕,泪流满面。所以学佛为什么会越来越幸福?你会发现,哇!你拥有全世界了。
然后真正把佛陀做朋友,他就是当面跟我说,所以叫如对圣容。你如果是这样去念经去学佛的话,你很肯定很幸福。
大家一定要有这种亲切感,就是这个佛经就是为了给你说的,所有人都是演员,都是陪伴你成长,一定要这样的一个觉悟
然后你十大愿望一定能做得起来的。
你也不用担心,你临终能不能往成极乐世界。你想想这么亲密的朋友,你会不想见他吗?做梦都想见。所以这点很重要。
四无畏
十八不共法
本堂课小结
称赞如来,你要了知佛的功德
那如何了知呢
两个路径
一是从多个角度不同分类的佛功德来了知
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
二是读经
你不知道如何赞叹诸佛的时候,那你就去读经
你念经的当下,就是在称赞如来
那如何读经呢
关键:以代入感来读
下手处:要以发现佛功德的心来读
把自己代入去读,如同佛当面在跟我说,就是为了给我说
这样才会产生亲切感,才会对佛有感觉
而对佛陀没感觉,这是很可怕的
你怎么往生呢?
要随文做观
思维忆持佛功德,发愿成就佛功德
以十大愿王统摄
一一行皆具足普贤行愿
读经当下可以把十大愿王同时具足
这样有什么殊胜利益呢
坚定信心
断除不信
信心是需要修的
增长辩才
具足行愿
往生极乐
清净身语意,常赞佛胜德。如是修心续,昼夜见世依。
所经时间
明其周遍
称赞之相(3)
能赞之相
对每尊佛的功德,一一以胜过辩才天女的微妙舌根,一一舌根流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流出一切言辞海。
要以辩才天女的微妙舌根去赞叹诸佛
我们的下手处,就是好好的多去闻思
当我们在学习这个教理的当下,其实就是在为了更好地能够去称赞如来
正辨称赞
【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
四无畏
释义
一切智无所畏
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
漏尽无所畏
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
说障道无所畏
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
说尽苦道无所畏
佛于大众中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
启示
你要相信佛陀,因为佛陀他已经完全的证得了这一切
十八不共法
释义
(1)诸佛身无失,佛自无量劫来,持戒清净,以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故于身无失。
(2)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机宜而使皆得证悟之谓。
(3)念无失。佛修诸甚深禅定,心不散乱,心于诸法无所著,得第一义之安稳。以上三法指身、口、意三业皆无过失。
(4)无异想,佛于一切众生平等普度,心无简择。
(5)无不定心,佛之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之胜定,摄心住善法中,于诸法实相中不退失。
(6)无不知己舍心,于苦等之受,佛念念之中觉知其生住灭等相,而住于寂静平等。
(7)欲无减,佛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
(8)精进无减,佛之身心精进满足,为度众生恒行种种方便,无有休息。
(9)念无减,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
(10) 慧无减,指佛具一切智慧,又三世之智慧无碍故,于慧无缺减。
(11)解脱无减,佛远离一切执着,具有为、无为二种解脱,一切烦恼之习悉尽无余,即于解脱无缺减。
(12)解脱知见无减,佛知见诸解脱相,了了无闇障。
(13)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14)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15)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以上三项,乃佛造作身、口、意三业时,先观察得失,后随智慧而行,故无过失,皆能利益众生。
(16)智慧知见过去世无阂无障。
(17)智慧知见未来世无阂无障。
(18)智慧知见现在世无阂无障。上三者谓佛之智慧照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所有一切之事,皆通达无碍。
师父教授
要多注意、多留心经论里面赞叹佛陀功德的这些点,你要记下来,然后把它深细的名相也要了解
跟前面的这个法无碍、词无碍、义无碍、辩无碍四无碍解,也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
你了解的越深刻,你对于称赞如来就会越来越近,就是越做得越来越好。所以这个很重要。
所经时间
【尽未来际,相续不断。】
时间尽未来际
明其周遍
【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空间遍于一切处
师父教授
我们学了佛法之后,要用在一切时处。当你因地当中用在一切时处的时候,故果地就会感得一切法是佛法。
子主题
总结无尽
经文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释义
一个是不要间断
一个是不要疲厌
补充内容
加行六法
概述
先要做加行,然后再正行,然后再完结,缺一不可
你如果不做到这个加行六法,你加行都没做到,你正行能修好吗?修不好。
一定要切记,就是“学佛”跟“学我”的差别。“学我”就是这样,我就认为应该这样修,念佛就去念吧,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念。不是的,你要按照佛陀所传下来的传承仪轨。
分述
谓善洒扫所住处所,庄严安布身语意像
你说你恭敬佛陀,你说你很想要修法,你连自己的房子都打扫不好,你的佛堂也没有安布得很好,你真的是恭敬吗?你连恭敬心都没有,你会修出什么法呢?所以这点很重要。
我们现在很多人是被一些错误的概念所引导,他一定要穿得破衣烂衫,然后什么也不用打扫了,什么都好像邋里邋遢的叫修行,那不叫修行,那叫懒,那叫脏。所以这点很重要。
由无谄诳求诸供具,端正陈设
次如声闻地中所说:“从昏睡盖,净治心时,须为经行。除此从余,贪欲等盖,净治心时,应于床座,或小座等,结跏趺坐。”
故于安乐卧具,端正其身,结跏趺坐,或半跏趺,随宜威仪。既安住已,归依发心,决定令与相续和合。
修行不是说越苦越好
其实修行最主要是这个质,有时候量先放一边,先要把质相应,就是先要与相续和合,皈依发心,这点很重要!
坐姿不是说一定要双盘单盘,你只要是你坐,因为我们的重心是放在你能够专心的去静下心来去坐
明现资粮田
于前虚空明现观想,广大行派及深见派,传承诸师。复有无量诸佛、菩萨、声闻、独觉及护法众为资粮田。
又自相续中,若无能生道之顺缘,积集资粮,及除逆缘净治业障二助缘者,唯励力修所缘行相之正因,亦难生起。
自心当中,如果说没有生起这个道的顺缘,你是没办法生起这个相续,这个觉受的。
那这个时候要怎么样?要积集资粮,净治罪障。你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唯励力修所缘行相之正因,亦难生起”
怎么知道你的资粮有没有积聚,业障有没有净除呢?
观想这个资粮田,你能不能观想起来
念佛你相不相应
你的住处也是很没办法,没有什么住处,然后也没有什么供具,什么都没有的话,你这些外相都没有达到,内心你就更不用说了,这些都是体现出你的资粮有没有积聚,业障有没有净除
修习七支,积资忏净
是故次应修习七支以治身心,摄尽集净诸扼要处
当我们净罪积资越来越做得越好的时候,我们在修行是不是越来越得力啊?所以这是一个关键点
真正的想要称赞好如来,一定要深入经藏,多闻多思
我们不都是想要念佛求生净土吗?那现在告诉我们一个下手处——十大愿王
十大愿王的每一愿王,都要找到我们当下的下手处
供曼陀罗,三事求加
次令所缘明了显现,供曼陀罗,应以猛力欲乐,多返祈祷。
唯愿加持,从不恭敬善知识起,乃至执著二种我相所有一切颠倒分别,速当灭除。从敬知识,乃至通达无我真实,所有一切无颠倒心,速当发起。及其内外一切障缘,悉当寂灭。
小结
我们修行,先要做前行,就是准备工作。你把这个做好了,就是低处修时高处到。那你这样做好了之后,你念佛一定得力!
本讲概括
主要讲了两大部分
如何称赞如来
一个是要得到四无碍辩去称赞;另外是要了知佛陀的功德去称赞。那时间尽未来际,空间遍于一切处。本讲侧重介绍了佛陀的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的殊胜功德
因地怎么做
找到下手处
为了更好地称赞如来,你要有无碍辩才,但这九地才能圆满,那你怎么办?
认真地学习,闻思经论,把这个佛所说的定义弄清楚,佛所说的义理弄清楚,然后你又能够了解各种语言之间,因为佛经的各种语言,它的壁垒你也能突破,那是不是你慢慢就能够达到这个四无碍辩?所以多闻思就是下手处。
了解佛功德,你才能更好地称赞如来,那你怎么办?
那你就要深入经藏,从各个维度去了解佛陀功德,如师父上讲讲的的佛陀果地功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这讲讲的四无畏、十八不共法都是称赞点。
一切向道上会
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一个果相,在因地当中的入手处是什么?入手处就是你学的这个法用在身心之上,在一切时处上用,你一切时处上都用法的时候,才能够一切法皆是佛法
当你看到一切,“青青山色,无非广长舌相,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实相。”如果你都是这样去看的话,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十大愿王去运转,这样就修行又有一个着落了。
六种加行
哪六种
1.洒扫净处,安布佛像;2.陈设供具;3.身具威仪,至诚修习皈依;4.明现资粮田;5.修习七支,集资忏净;6.供曼陀罗,三事求加
重要性
这是来自佛陀和历代祖师的传承仪轨:加行、正行、完结,缺一不可
没有加行的准备,你正行也无法修好
更重要的,十大愿王以治身心,摄尽集净诸扼要处
.........
流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