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热病第二十三
这是一篇关于热病第二十三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
编辑于2024-08-23 07:39:40热病第二十三
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
阳热甚,阴颇有寒者
热在髓,死不可治
热病头痛,颞颥目瘛脉痛,善衄,厥热病也
取之以第三针,视其有余不足
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第四针
于其腧及下诸指间,索气于胃络,得气也
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
取以第四针,针嗌里
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
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
汗出太甚,取内踝上横脉,以止之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
其得汗而脉静者,生
热病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
脉盛躁得汗静者,生
热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
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
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
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
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
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
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八曰:髓热者,死
九曰:热而痉者,死
腰折,瘛疭,齿噤齘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
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
头入发一寸傍三分各三,凡六痏
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
耳前后口下者各一,项中一,凡六痏
巅上一,卤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一,天柱二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
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
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
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
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
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
中有寒,取三里
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男子如蛊,女子如阻,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
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
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
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
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
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
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
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
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
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
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
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眩者,急刺之
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
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
脉代者,一日死
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
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三日中有汗
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
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脉,以第一针,五十九
苛轸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
火者心也
热病先身涩,倚而热,烦悗,干唇,口嗌,取之脉,以第一针,五十九
肤胀,口干,寒汗出,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
水者肾也
热病,嗌干多饮,善惊,卧不能安,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
目眦青,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
木者,肝也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于四逆
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
金者,肺也
热病数惊,瘛疭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
巅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
水者,肾也
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
病不食,啮齿,耳青,索骨于肾,不得索之土
土者,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