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注册营养师
注册营养师考试大纲及知识框架,2024考生必备。涵盖营养学基础、膳食指导与疾病管理。清晰呈现学习路径,守护公众营养健康。
编辑于2024-08-24 09:02:03注册营养师
基础营养
蛋白质
氨基酸分类
必需氨基酸
苯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笨蛋来宿舍晾一晾鞋
酸性氨基酸
天冬氨酸、谷氨酸
冬天的谷子是酸的
碱性氨基酸
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捡来精煮
条件必需氨基酸
半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半个蛋、烙个饼
支链氨基酸
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晾一晾鞋
芳香族
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老色本,芳香族
含硫氨基酸
半胱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苏氨酸
一本老色书
生酮氨基酸
亮氨酸、赖氨酸
同样(亮)来(赖)
生糖氨基酸
甘氨酸、丝氨酸、缬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甲硫氨酸
一碳单位氨基酸
甘氨酸、丝氨酸、组氨酸、色氨酸
一滩(碳)干尸阻塞
非极性脂肪族
异亮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缬氨酸
一两假饼干腹泻
极性中性
谷氨酰胺、天冬酰胺、半胱氨酸、丝氨酸、苏氨酸
谷天冬酰胺办事熟
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酸
粮谷类第一限制氨基酸
赖氨酸
大豆类第一限制氨基酸
蛋氨酸
蛋白质生化性质
鸟氨酸、瓜氨酸不参与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消化
从胃开始,主要在小肠
蛋白质→小分子多肽、游离氨基酸→氨基酸
胃蛋白酶对乳中的酪蛋白有凝乳作用,对婴儿有重要意义
氮平衡
B=I-(U+F+S)
B
氮平衡
I
摄入量
U
尿氮
F
粪氮
S
皮肤等氮损失
负氮平衡
饥饿、疾病及老年时期
零氮平衡
健康成人
正氮平衡
妇女怀孕、儿童生长发育、疾病恢复期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
凯氏定氮法
蛋白质含量=氮含量×6.25
蛋白质消化率与吸收率
吸收氮=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
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性氮)
真消化率=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食物氮×100%
表观消化率=(食物氮-粪氮)/食物氮×100%
生物价(BV)=储留氮/吸收氮×100%
蛋白质净利用率(NPU)=消化率×生物价=储留氮/食物氮×100%
蛋白质功效比(PER)=动物体重增加(g)/摄入食物蛋白质(g)
氨基酸评分(AAS)=被测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mg)/参考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mg)
经消化率校正的氨基酸评分=氨基酸评分×真消化率
蛋白质营养不良及营养学状况评价
人体蛋白质的营养状况评价
生化检验
血液指标
总蛋白
白蛋白
前白蛋白
早期
转铁蛋白
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
纤维结合蛋白
尿液指标
尿肌酐
是肌肉肌酸的代谢产物
直接反映
肌肉的数量和活动
间接反映
体内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
肌酐身高指数CHI
3-甲基组氨酸
羟脯氨酸
反映儿童体内胶原蛋白的合成及代谢情况
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
人群
1.4-5岁
8%-20%
6-17岁
10%-20%
18-64岁
10%-20%
65岁以上
15%-20%
EAR
0.91g/(kg·d)
RNI
1.17g/(kg·d)
结合体重
男性
EAR
60g/d
RNI
72g/d
女性
EAR
50g/d
RNI
62g/d
优质蛋白
≥50%
孕妇和乳母
10%-20%
蛋白质适宜供能占比
10%-20%
优质蛋白主要食物来源
肉、蛋、奶、豆
1g蛋白质在体内产生约4kcal能量
氨基酸代谢库概述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维生素B6作为辅酶参与氨基酸的代谢过程
芳香族氨基酸
肝脏
支链氨基酸
骨骼肌
尿肌酐是肌肉肌酸代谢的产物, 间接反映体内肌肉蛋白质的含量
胺的代谢
丙氨酸
谷氨酰胺
氨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胺的转运
胺的去路
氨基酸的脱羧作用
谷氨酸
生成的胺
γ-氨基丁酸
生理作用
抑制性神经递质
半胱氨酸
生成的胺
牛磺酸
生理作用
结合胆汁酸
组氨酸
生成的胺
组胺
生理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过敏反应
色氨酸
生成的胺
5-羟色胺
生理作用
抑制性神经递质
氨基酸的特殊代谢-甲硫氨酸代谢
氨基酸的特殊代谢-芳香族代谢
部位
肝
脂类
脂类概述
脂肪及其功能
脂肪酸的命名
脂类的分类
脂肪酸
碳链长短
长链脂肪酸
14~24
中链脂肪酸
8~12
快速功能、酮体、恶心、面部潮红等
短链脂肪酸
6碳以下
膳食纤维、抗性淀粉、低聚糖、糖醇等
极长链脂肪酸
视网膜、精子
空间结构
顺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自然界中存在
氢化植物油
最高摄入量
1%E≈2g
TC↑、TG↑、LDL-C↑、HDL-C↓
饱和程度
饱和脂肪酸
肉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棕榈酸
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α-亚麻酸
双键位置
n-9
油酸
n-7
棕榈油酸
n-6
亚油酸、花生四烯酸
n-3
α-亚麻酸、EPA、DHA
常见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与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EFA)
亚油酸、α-亚麻酸
EFA
能量的3%
n-6多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花生四烯酸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α-亚麻酸→EPA(20碳5烯酸)→DHA(22碳6烯酸)
花生四烯酸
合成前列腺素、白三烯、血栓素的前体
膳食脂肪的营养评价
脂肪的消化率
熔点低于体温
97%-98%
熔点高于体温
90%
熔点高于50℃
较难消化,多见于动物脂肪
必需脂肪酸的含量
椰子油中α-亚麻酸含量低
各种脂肪酸的比例
饱和(SFA)、单不饱和(MUFA)、多不饱和(PUFA) 1:1:1
脂溶性维生素含量
植物油富含维生素E
食用油的营养型分类
饱和度
高饱和脂肪酸
代表性油脂
黄油、牛油、猪油、椰子油、棕榈油、可可脂
特征脂肪酸
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
富含n-9系列脂肪酸
代表性油脂
橄榄油、茶油、菜籽油
特征脂肪酸
高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
富含n-6系列脂肪酸
代表性油脂
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
特征脂肪酸
高亚油酸型多不饱和脂肪酸
富含n-3系列脂肪酸
代表性油脂
鱼油、亚麻籽油、紫苏油
特征脂肪酸
DHA、EPA、α-亚麻酸
名称
油酸-亚油酸类
玉米油、花生油、棉籽油、橄榄油、芝麻油
亚麻酸类
亚麻籽油、紫苏籽油
月桂酸类
椰子油、棕榈仁油、巴巴苏油
芥酸类
菜籽油、芥子油
类脂分类
类脂5%
磷脂
磷酸甘油酯
卵磷脂
乳化剂
脑磷脂
神经鞘磷脂
固醇类
胆固醇
自身合成、7-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3
植物固醇
脂肪酸的参考摄入量
成年人、老年人适宜供能比
20%~30%
成年人
亚油酸
AI
4%
α-亚麻酸
0.6%E
DHA
视网膜光受体中最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维持视紫红质正常功能所必需的
促进胎儿大脑发育
婴幼儿
DHA
100mg/d
孕妇、乳母
DHA+EPA
AI
250mg/d
DHA
200mg/d
主要食物来源
动物脂肪组织、肉类、植物种子
1g脂肪在体内产能约9kcal
亚油酸降低LDL-C、HDL-C也会降低。油酸无此类情况
脂肪不能直接给脑和神经细胞以及血细胞提供能量
必须脂肪酸最好的食物来源是植物油,植物油脂肪不低于总脂肪量50%
含磷脂较多的食物
蛋黄、肝脏、大豆、麦胚、花生
胆固醇只存在动物性食物中
脑>内脏>肥肉>瘦肉
脂类生化代谢(脂蛋白代谢)
CM
乳糜微粒
合成部位
小肠粘膜细胞
主要成分
TG(甘油三酯)
功能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
V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合成部位
肝细胞
主要成分
TG
功能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
LDL
低密度脂蛋白
合成部位
血浆
主要成分
胆固醇
功能
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坏蛋白
HDL
高密度脂蛋白
合成部位
肝、小肠
主要成分
磷脂、胆固醇
功能
逆向转运胆固醇
好蛋白
脂类的消化、吸收
消化
位置
小肠上端
条件
乳化剂
胆汁酸盐
酶
胰脂酶
脯酯酶
磷酸酯酶A2
胆固醇酯酶
吸收
位置
十二直肠下端和空肠上端
甘油三酯代谢
脂肪酸的氧化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脂肪酸的合成
合成部位
肝(主要)、脂肪等组织
合成原料
乙酰CoA(糖的有氧氧化)、ATP(糖的有氧氧化)、NADPH(磷酸戊糖途径)
关键酶
乙酰CoA羧化酶
限速酶
脂肪酸的合成是还原反应,NADPH作为主要氢供体
甘油磷脂的代谢
胆固醇的合成
合成部位
肝、小肠等组织、光面内质网
合成原料
乙酰CoA(糖的有氧氧化)、ATP(糖的有氧氧化)、NADPH(磷酸戊糖途径)
关键酶
HMG CoA还原酶
胆固醇转化
转变成胆汁酸(肝)
转变成类固醇激素
转变成维生素D3(皮肤)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糖(1-2)
单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双糖
蔗糖
葡萄糖+果糖
无还原性
麦芽糖
葡萄糖+葡萄糖
有还原性
乳糖
葡萄糖+半乳糖
有还原性
海藻糖
糖醇
山梨醇、甘露糖醇、木糖醇
寡糖(3-9)
异麦芽低聚糖
麦芽糊精
其他寡糖
棉籽糖、水苏糖、低聚果糖
低聚糖甜度只有蔗糖的30%-60%
糖苷键可以是α型或β型
多糖(≥10)
淀粉
直链淀粉、直链淀粉、抗性淀粉
非淀粉多糖
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卡拉胶、瓜尔豆胶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
溶于热水,粘性小,老不胡,升糖慢,没有还原性
难溶于水,粘性大,糊不老,升糖快,有还原性
淀粉老化
含水量在30%-60%,易老化
含水量低于10%或高于60%,不易老化
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
老化
凝结
糊化
溶胀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GI
糖耐量曲线在基线内面积与葡萄糖耐量面积之比
=某食物在食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相当含量葡萄糖在食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100%
>70
高升糖指数食物
70-55
中升糖指数食物
<55
低升糖指数食物
常见食物
馒头
88.1
米饭
83.2
西瓜
72
荞麦
54
香蕉
52
可乐
40.3
藕粉
32.6
牛奶
27.6
GL血糖负荷
=摄入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重量×食品的GI值/100
>20
高GL食物
10-20
中GL食物
<10
低GL食物
血糖调节
益生元
举例
菊粉、低聚果糖、聚葡萄糖、乳果糖
益生元不一定属于碳水化合物,如可可粉
糖的消化、吸收
部位
小肠消化、结肠发酵
肠腔内消化、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上消化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
适宜供能比
50-65%
主要食物来源
面粉、大米、土豆、红薯等食物
含量
粮谷类
60-80%
豆类
40-60%
薯类
15-29%
1g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产能约4kcal
乳糖不耐受
机体不能或只能少量分解吸收乳糖,大量乳糖进入大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酸产气,引起胃肠不适、胀气、痉挛和腹泻等症状
无氧氧化
反应
葡萄糖→丙酮酸→乳酸
糖酵解
葡萄糖→丙酮酸
乳酸发酵
丙酮酸→乳酸
部位
细胞液或胞浆
生理意义
及时、迅速提供能量(骨骼肌)
成熟红细胞获取能量的唯一途径
糖酵解
神经细胞、白细胞、骨髓细胞获能常用途径
有氧氧化
反应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水
第一阶段
糖酵解
葡萄糖→丙酮酸
第二阶段
丙酮酸氧化脱羧
丙酮酸→乙酰CoA
第三阶段
三羧酸循环
乙酰CoA→CO2、H2O
TCA生理意义
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产能的共同通路
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
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为呼吸链提供还原能量
糖原的合成
糖原的分解
糖异生
概念
非糖化合物→葡萄糖
部位
肝、肾、胞浆、线粒体
原料
乳酸、丙酮酸、甘油、生糖氨基酸
关键酶
丙酮酸羧化酶、PEP羧基酶、果糖二磷酸酶-1、葡萄糖-6-磷酸酶
磷酸戊糖途径
概念
葡萄糖氧化分解
G-6-P→磷酸戊糖、NADPH+、H+
部位
胞液
反应过程
氧化反应阶段
生成磷酸戊糖和NADPH、H+
基团转移反应
通过转变进入糖酵解
关键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生理意义
磷酸核糖是核苷酸的合成原料
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合成代谢、羟化反应、G-S-S-G(谷胱甘肽)还原反应
常见生化反应
尿素的合成
分布
细胞液、线粒体
关键酶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CPS-I)
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脂肪酸β-氧化
分布
细胞液、线粒体
关键酶
肉碱脂酰转移酶
酮体的合成
分布
线粒体
关键酶
HMG-CoA合酶
脂肪酸合成
分布
细胞液
关键酶
乙酰CoA羧化酶
胆固醇合成
分布
内质网、细胞液
关键酶
HMG-CoA还原酶
糖酵解
分布
细胞液
关键酶
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有氧氧化
分布
细胞液、线粒体
关键酶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三羧酸循环
分布
线粒体
关键酶
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糖原合成
分布
细胞液
关键酶
糖原合酶
糖异生
分布
细胞液、线粒体
关键酶
丙酮酸羧化酶、PEP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1、葡萄糖-6-磷酸酶
磷酸戊糖途径
分布
细胞液
关键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线粒体
合成尿素、脂肪酸β氧化、合成酮体、有氧氧化、三羧酸循环、糖异生
矿物质
矿物质分类
常量元素
>体重0.01%
磷、钾、钠、硫、钙、镁、氯
邻家那(有)(个)美(女)
微量元素
<体重0.01%
必须微量元素
硒、碘、锰、钼、钴、铬、铁、铜、锌
可能必须微量元素
硅、镍、硼、钒
具有潜在毒性微量元素
氟、铅、镉、躬、砷、铝、锂、锡
矿物质特点
体内不能合成,需从外界摄取
可通过食物及天然水获取,体内分布不均匀
互相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
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的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
钙
概述
约99%的钙集中在牙齿和骨骼,1%分布于混溶钙池(软组织、细胞外液、血液)
血浆中离子化钙是生理活性形式
甲状旁腺苏
生理功能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羟磷灰石、磷酸钙
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手足抽搐、惊厥
血液凝固:钙离子是凝血因子IV
促进细胞信息传递(第二信使)
调节机体酶活性:腺苷酸环化酶
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
参与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因素
增加吸收
维生素D状态适宜
增加粘膜接触面积
钙缺乏
磷缺乏
妊娠
黏膜渗透性大
降低吸收
维生素D缺乏
降低黏膜接触面积
绝经
老年
胃酸降低
通过肠道时间快
物质
增加吸收
维生素D
乳糖
赖、组、精、亮氨酸
低磷
降低吸收
植酸
草酸
膳食纤维
脂肪酸
钙缺乏与过量
缺乏
儿童生长发育缓慢、骨软化、骨骼变形,严重者佝偻病(O/X形腿、肋骨串珠、鸡胸)
老年骨质疏松
过量
奶碱综合征、高钙血症、高钙尿、血管和组织钙化、肾结石
拮抗作用
抑制镁、铁、锌离子、磷吸收
钙的营养学评价
膳食调查
生化指标
血清总钙浓度
血清碱性磷酸酶↑
血清钙离子浓度
血清钙磷乘积需
24小时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
钙平衡
估值测量
反应长期,滞后性,近期不灵敏,缺乏6个月后才可反映
骨矿物质含量
儿童、成人
骨矿物质密度
成人
钙的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成人
RNI
800mg/d
孕妇及乳母
+0
UL
2000mg/d
食物来源
奶及奶制品、虾皮、黑芝麻、绿色蔬菜、花生、紫菜、黑木耳
磷
85-90%以羟磷灰石存在于骨骼和牙齿,其余10-15%与蛋白质、脂肪、糖及其他有机物结合,分布于细胞膜、骨骼肌、皮肤、神经组织
生理功能
(1)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羟磷灰石
(2) 参与能量代谢:ATP
(3) 构成细胞成分:磷脂
(4) 组成细胞内第二信使:IP3、cAMP、cGMP
(5) 酶的重要成分:TPP、NAD (辅酶I)、NADPH (辅酶II)
(6) 调节细胞因子活性
(7) 调节酸碱平衡:磷酸盐缓冲体系
缺乏
长期使用大量抗酸药、肾小管吸收障碍、禁食
成人
RNI
720mg/d
18-29岁
710mg/d
30-64岁
UL
3500mg/d
18-64岁
食物来源
瘦肉、禽、蛋、鱼、坚果、海带、紫菜、油料种子、豆类
谷类食物中的磷主要以植酸磷形式存在,与钙结合,不易吸收
镁
存在
60-65%存在于骨骼,27%存在于肌肉、肝脏、心脏等
镁只要分布在细胞内,细胞外液的镁不超过1%
生理功能
多种酶的激活剂
Na-K-ATP酶、糖酵解中激酶
钾、钙离子通道
组织钾外流、钙内流
促进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影响胃肠道功能
硫酸镁溶液可使奥迪括约肌松弛,促使胆囊排空
碱性镁盐可中和胃酸
影响甲状旁腺激素分泌
增加可抑制甲状旁腺激素
减低可促进甲状旁腺激素
与高血压呈负相关、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
铁
分类
功能性铁
2/3
65-70%在血红蛋白、3%存在于肌红蛋白、1%在含铁酶类
储存铁
1/3
25-30%主要以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于肝、脾和骨髓的网状内皮系统中
生理功能
参与体内氧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
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抗感染
催化β-胡萝卜素转换为维生素A
嘌呤与胶原蛋白结合
药物在肝脏解毒
脂类在血液中运输
铁与抗纸质氧化有关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铁的缺乏与过量
阶段
第一阶段
铁减少期
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无临床症状
第二阶段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
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血清铁降低,铁结合力上升,游离原卟啉浓度上升
第三阶段
缺铁性贫血期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容积比下降
缺铁性贫血铁代谢指标
血清铁
↓
总铁结合力
↑
运铁蛋白饱和度
↓
血清铁蛋白
↓
血清可溶性运铁蛋白受体
↑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
铁的营养学评价、参考食物摄入量、食物来源
血清铁蛋白
诊断运行缺铁性贫血最好、最可靠指标
血清运铁蛋白受体
灵敏度高、精准反应铁营养状态的指标,诊断早期缺铁的敏感指标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评估人群铁缺乏的患病率
血红蛋白
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缺铁晚期指标
平均红细胞容量和血细胞分布宽度
有助于缺铁性贫血的筛查及鉴别诊断
铁缺乏的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唇、口腔黏膜、甲床
头发枯黄、倦怠乏力、不爱活动或烦躁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商多较同龄儿低
食欲缺乏、少数有异食癖(吃泥土、煤渣)
成人
RNI
男性
12mg/d
女性(有月经)
18mg/d
女性(无月经)
10mg/d
UL
42mg/d
食物来源
动物肝脏、动物血、肉,植物中比较差
牛奶是贫铁食物,并且铁的利用率<10%
锌
生理功能
金属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苹果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
促进生长发育
参与蛋白质合成、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等过程
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分裂
维持细胞膜结构
膜稳定性和抗氧自由基能力
增进食欲
与唾液蛋白结合成味觉素
保护皮肤和视力
促进创伤愈合
吸收与代谢
蛋白质
↑
铁
↓
钙和磷
↓
植酸和膳食纤维
植酸抑制锌的吸收
单纯的膳食纤维对锌的吸收无影响
低分子量配体和螯合物
↑
EDTA、氨基酸(组氨酸 、甲硫氨酸)、有机酸(柠檬酸盐)
葡萄糖
↑
缺乏
肠病性肢皮端炎
发育迟缓异食癖、性成熟推迟免疫低、伤口不愈合易感染、精子减少粗糙皮
学龄前儿童
生长迟缓、食欲不佳、腹泻
评价指标
血浆碱性磷酸酶
常用
缺乏特异性受限制
单核细胞金属硫蛋白mRNA
反应边缘性锌缺乏的良好指标,事项对金标准
食物来源
贝壳类海产品(牡蛎、扇贝、蛏干)
硒
抗氧化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的成分
增强免疫
保护心血管和心肌
克山病、大骨节病
良好来源
海产品(鱼子酱、海参、牡蛎)、动物内脏
铬
增强胰岛素作用
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烟酸、GSH、铬)的组成部分
碘
70-80%存在于甲状腺组织
缺乏
甲状腺肿大
胎儿与婴幼儿
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呆小症(克汀病,矮小且智力落后)
碘强化是防治碘缺乏的重要措施(1995年开始)
过量
高碘性甲状腺肿
群体碘营养评价
50或100例以上的一次性随机尿碘中位数
食物来源
海带、海藻、鱼虾、贝类等
铜
生理功能
维持正常造血功能:铜蓝蛋白催化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对生成运铁蛋白、促进铁的吸收和转运具有重要作用、铜蓝蛋白还能促进血红素和血红蛋白的合成,缺铜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完整性:神经髓鞘和儿茶酚胺合成
促进骨骼、血管和皮肤的健康:含铜的赖酰氧化酶能促进骨髓、皮肤和血管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交联
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成分
与胆固醇代谢、心脏功能、机体免疫功能、激素分泌有关
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及维护毛发的正常结构
食物中大量的铁、锌、植酸盐均可干扰铜的吸收和利用
钠
钾
锰
膳食纤维、钙、磷浓度增高可促进锰的吸收
植酸盐、铁浓度增高可抑制锰的吸收
氟
防治龋齿
缺乏
龋齿发生率增高、老年人骨质疏松
过量
氟骨症
腰腿关节痛、脊柱畸形、骨软化、骨质疏松
氟斑牙
牙齿变脆、失去光泽、出现白垩色、黄色、棕褐色或黑色斑点、易于碎落
钴
维生素B12(钴胺素)的组成成分
钼
作为酶的辅助因子发挥作用
黄素依赖酶(黄嘌呤氧化/脱氢酶、醛氧化酶、亚硫酸氧化酶)的组成成分
黄嘌呤氧化/脱氢酶只要催化组织内的飘零化合物的氧化代谢及尿酸的形成
矿物质消化与代谢
能量
能量的基本概念
能量系数
碳水化合物
4kcal
脂肪
9
蛋白质
4
膳食纤维
2
可利用碳水化合物
4
酒精
7
糖醇
2
赤藓糖醇
0
1kcal=4.184kJ
人体能量消耗
途径
基础代谢
60~70%
身体活动
15~30%
食物热效应
5%~10%
蛋白质
20~30%
碳水化合物
5~10%
脂类
0~5%
基础代谢
体表面积越大,基础代谢越高
一般情况下,男性基础代谢比女性高
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异常、应激等情况,能量代谢增强
寒冷、大量摄食可提高基础机体代谢水平;禁食、饥饿或少食可降低基础代谢消耗
静息代谢
静息代谢是一种与基础代谢很接近的代谢状态, 在测定中仅省略摄入食物这个条件。测定过程要求全身处于休息状态, 与测定基础代谢相同, 但不是空腹, 而是在进食的2 、4 小时后测量。此时机体仍在进行着若干正常的消化活动, 这种状态比较接近于人们正常生活中处于休息的状态在这种条件下测出的代谢率称为静息代谢率( restingtabolic rate , RMR ) RMR 与BMR 相差小于10 % 。
代谢当量
1MET相当于能量消耗1kcal/(kg·h)或消耗3.5mlO2/(kg·min)的活动强度
能量消耗的测定
直接测热法
封闭隔热装置
间接测热法
呼吸商
双标水法
(2H218O)同位素
最有效、可靠、安全、样本收集容易、活动自由、适用人群
心率监测联合运动感应器法
3-7天心率
行为记录法
24h专人跟踪观察
标准人能量需要量
数据表
能量摄入的调节
神经生理对摄食的调节
感官器官→下丘脑摄食中枢→消化过程(唾液、胃酸、胆汁等分泌)
营养素及其代谢产物对摄食的调节
血糖低于某一阈值,食欲、饥饿感增加,激发摄食行为;高血糖产生饱腹感,摄食停止
脂肪酸及其代谢产物对食物的摄入具有负反馈调节
摄食调节
促进食欲和能量代谢的因子
生长素释放肽、胰多肽、神经肽Y、食欲肽A/B
抑制食欲和能量代谢的因子
瘦素、胆囊收缩素、胰高血糖素、饱腹因子、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5-羟色胺
中国居民成年人膳食宏量营养素供能比适宜范围
维生素
维生素概述
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包含
A D E K
溶解性
溶于脂肪及脂溶剂
化学组成
仅含C H O
吸收、排泄
随脂肪经淋巴系统吸收,从胆汁少量排泄
积存性
易积存在体内(肝脏),但VK除外
出现症状时间
缓慢
是否容易中毒
易
水溶性维生素
包含
VC
VB
B1(硫胺素)
B2(核黄素)
B3(烟酸、抗赖皮病因子PP)
B5(泛酸)
B6(吡哆醇PN、吡哆醛PL、吡哆胺PM)
B7(生物素)
B9(叶酸)
B12(钴胺素)
溶解性
溶于水
化学组成
除C H O 外,有的尚有N S Co等元素
吸收、排泄
经血液吸收过量时,很快从尿中排出
积存性
易从尿排出
出现症状时间
较快
是否容易中毒
不易
维生素活性性质
维生素当量
A
膳食或食物中总视黄醇活性当量(ugRAE)=全反式视黄醇(ug) +1/2补充剂纯品全反式β-胡萝卜素(ug)+1/12膳食全反式β-胡萝卜素(ug)+1/24其他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ug)
E
膳食中总α-TE当量(mg) =[1×α-生育酚(mg) +0.5×β-生育酚(mg) +0.1 ×γ-生育酚(mg) +0.02 ×δ-生育酚(mg) +0.3×α-三烯生育酚]
烟酸
烟酸当量(mgNE)=烟酸(mg) +1/60色氨酸(mg)
叶酸
叶酸当量(ug)=膳食叶酸(ug)+ 1.7X叶酸补充剂(pg
维生素A
维生素A原
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β-隐黄素、γ-胡萝卜素
玉米黄素、辣椒红素、叶黄素、番茄红素不能分解形成维生素A,不具有维生素A活性
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对酸碱稳定;避免与氧、高温、光接触
生理功能
(1) 视觉: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暗适应 视杆细胞II-顺式视黄醛的醛基与视蛋白内赖氨酸的氨基通过形成schiff键缩合而成视紫红质
(2) 细胞生长和分化:儿童缺乏则生长停滞、发育迟缓、骨骼发育不良
(3) 维持上皮组织细胞的健康
(4) 免疫功能
(5) 抗氧化作用
(6) 抑制肿瘤生长
(7) 参与软骨内成骨
缺乏与过量
缺乏
多发于婴幼儿
症状
暗适应下降、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失明、上皮细胞干燥、增生及角化、免于功能低下、发育迟缓、比奥斑(眼睛中间出现白点)
过量
急性中毒早期
恶心、呕吐、头痛
大剂量
嗜睡、厌食
慢性中毒
头痛、脱发、肝大、复视、皮肤瘙痒、呕吐昏迷、胚胎吸收、流产、婴儿缺陷、致畸、高胡萝卜素血症
大量摄入类胡萝卜素一般不会引起毒性作用,类胡萝卜素转变视黄醇速度慢
大剂量摄入类胡萝卜素可导致高胡萝卜血症(类似黄疸)
营养评价
血清维生素A水平
相对剂量反应实验
间接估计肝脏储备
RDR(%)=(5h视黄醇浓度-基础视黄醇浓度)/5h视黄醇浓度×100%
人群异常率
≥20%
中、重度缺乏
异常值
20%-30%
中度缺乏
>30%
重度缺乏
视觉暗适应功能测定
早起指标
适用于人群现场调查
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
较好反应
稳定同位素法
眼结膜印迹细胞学法
杯状细胞消失、上皮细胞变大、角化
眼部症状检查
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摄入量
RNI
男
770ugRAE/d
18-49岁
女
660ugRAE/d
18-64岁
孕中晚期
+70ugRAE/d
乳母
+600ugRAE/d
UL
3000ugRAE/d
食物来源
视黄醇
动物肝脏、鱼肝油(一般是VA、VD合剂)、鱼卵、全奶、奶油、禽蛋
类胡萝卜素
深绿/红黄橙色蔬菜和水果
西蓝花、菠菜、苜蓿、空心菜、莴笋叶、芹菜叶、胡萝卜、豌豆苗、红心红薯、辣椒、芒果、杏子、柿子
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安全来源
吃动物肝脏比吃胡萝卜更有利于预防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D
基本考点
由存储于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
1 -25-(OH)2-D3合成后由肾脏释放入血至各个靶器官
l-25-(OH)2-D3 (或D2)是维D的活性形式
生理功能
1.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
2.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3.对骨细胞呈现多种作用:血钙,动员骨钙和磷释放入血
4.通过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调节血钙平衡
5.激素功能:调节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免疫、炎性反应等
6.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部分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低水平的炎性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
代谢调节
缺乏与过量
缺乏
佝偻病
婴幼儿出现X/O形腿、鸡胸、肋骨串珠、囟门闭合延迟、骨盆变窄、脊柱侧弯、出牙推迟、恒齿稀疏、龋齿、腹部膨出
骨质软化症
成人,尤其孕妇、乳母和老人在缺乏维D以及钙磷可使己成熟的骨骼脱钙而发生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症,孕妇骨盆变形可致难产
手足痉挛症
维D缺乏导致钙吸收不足可引起手足痉挛症,肌肉痉挛、小腿抽筋、惊厥
过量
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多尿发热、血清钙磷増多、器官组织钙化、肾结石、死亡
营养状况评价、参考摄入量、食物来源
25-(OH)-D3是维生素D在血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依赖于皮肤产生和膳食摄入。作为VD状况的首选指标
1gg=40IU 维生素 D
晒太阳是人体廉价获得充足有效的维生素D的最好来源
海鱼(如沙丁鱼)、肝脏、蛋黄、鱼肝油
牛奶和人奶是维生素D较差的来源;牛奶贫铁、贫维生素D、高钙
维生素E
基本考点
四种生育酚
α-T、β-T、γ-T、δ-T
四种生育三烯酚
α-TT、β-TT、γ-TT、δ-TT
α-生育酚活性最高
油脂酸败加速维生素E的破坏,一般烹调损失不大,油炸活性明显降低
生理功能
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维持膜稳定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锌、铜)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硒)
预防衰老
减少脂褐质形成(俗称老年斑);改善皮肤弹性、提高免疫力;使性腺萎缩减轻
与动物生殖功能和精子生成有关
治疗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调节血小板的黏附力和聚集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抗肿瘤
降低血降胆固醇
缺乏与过量
缺乏
溶血性贫血、视网膜退行性病变、蜡样质色素积聚、肌无力、神经退行性病变、小脑共济失调
过量
肌无力、视觉模糊、复视、恶心、腹泻、维生素K的吸收和利用障碍
营养状况评价、参考摄入量、食物来源
血清/浆维生素E水平
直接反映
红细胞溶血实验
红细胞与H2O2溶液
成人(包括孕妇)
AI:14mg α-TE/d
乳母
AI:17mg α-TE/d
UL:700mg α-TE/d
含量丰富
植物油、麦胚、坚果、种子类、豆类、其他谷物胚芽
维生素K
理化性质
K1 叶绿醌
植物提取
K2 甲萘醌
肠道菌群合成
K4 K4
人工合成
吸收与代谢
吸收
小肠 肠内细菌可合成
储存
储存期短,肝脏、细胞膜、肾上腺、肾脏、淋巴结
排泄
尿液
脂溶性维生素中唯一不易留在体内的,易排除
生理功能
(1) 调节凝血蛋白合成:凝血因子2、7、9、10
(2) 调节骨组织的钙化
(3) 抑制血管及尿路的钙化
(4) 维生素K对认知的作用
缺乏与过量
缺乏
低凝血酶原血症:凝血缺陷,出血
新生儿:对维生素K有特殊需求,缺乏导致新生儿出血病
过量
毒性很低
营养学评价
(1) 血清(浆)维生素K浓度
(2) 凝血实验:凝血酶原时间(PT)等
(3) 脱羧性血清维生素K依赖蛋白
(4) 尿谷氨酸
参考摄入量食物来源
成人AI: 80 ug/d
UL未制定
食物来源:豆类、麦麸、绿色蔬菜、动物肝脏、鱼类等
维生素B1硫胺素
基本考点
VB1
酸性稳定;中性、碱性不稳定,易氧化和受热破坏
活性形式
焦磷酸硫胺素TPP
主要形式
三磷酸硫胺素TTP、单硫酸硫胺素TMP
在能量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VB1、VB2、VB3)
硫胺素缺乏又称脚气病,主要损害神经-血管系统,多发生在以加工精细面为主食的人群,分为成人、婴儿
婴儿脚气病
症状
青紫、吮吸无力、嗜睡,发病突然、病情急,常在症状出现1-2天后突然死亡
初期
食欲缺乏、呕吐、兴奋、心跳快、呼吸急促和困难
晚期
发绀、水肿、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强制性痉挛
Wernicke-Korsakoff(韦尼克)综合征
长期酗酒的人
临床表现:精神错乱、共济失调、假记忆、逆行性遗忘、昏迷(脑型脚气病)
营养状况评价
尿负荷试验
尿中维生素B1和肌酐含量比值
红细胞转酮醇酶活性系数或红细胞转酮醇酶焦磷酸硫胺素效应
参考摄入量、食物来源
成人RNI
男性1.4mg/d
女性1.2mg/d
丰富
谷类、豆类、干果类
较多
动物内脏(心、肝、肾)、瘦肉、禽蛋
谷物精加工,食物过分水洗,弃去食物汤液、加碱、高温可不同程度损失维生素B1
维生素B2核黄素
基本考点
酸性、中性环境中对热稳定,碱性中易被热和紫外线破坏
辅酶形式:黄素单核苷酸FMN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生理功能
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参与烟酸和维生素B6的代谢:色氨酸转变为烟酸,维生素B6转变为磷酸吡哆醛
参与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
提高机体对环境应急适应能力
缺乏
口腔生殖系统综合征
1.眼:眼睑炎、畏光、视物模糊
2. 口腔:地图舌、口角炎、唇炎、色炎
3. 皮肤:脂溢性皮炎
营养状况评价
1. 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
2. 尿负荷实验
3. 尿中维生素B2和肌酐含量比值
4. 红细胞维生素B2类物质含量:反应体内储存
参考摄入量食物来源
成人 RNI:男性 1.4mg/d,女性 1.2mg/d
特殊环境或特殊作业,维生素B2的需要量也有不同的增加,如髙原环境、寒冷或井下作业
食物中尤为丰富:动物心肝肾、乳汁、蛋类
植物食物中较高的:绿色蔬菜、豆类
谷类含量较少
维生素B3 烟酸、维生素PP、抗癞皮病因子
基本考点
碱性、酸性、中性环境中对热稳定,维生素中最稳定的一种
辅酶形式:辅酶I NAD,辅酶II NADPH
生理功能
1. 参与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辅酶I、辅酶II参与生物氧化
2. 与核酸的合成有关:氢的传递者
3. 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4. 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葡萄糖耐量因子(三价铬、烟酸、谷胱甘肽)
缺乏
癞皮病、“三D”症状:皮炎、腹泻、痴呆“猩红舌”
常与维生素B1、B2同时缺乏
营养学评价
(1) 尿中2-吡啶酮/N1-甲基烟酰胺的比值
(2) N-甲基烟酰胺与肌酐比值
(3) 尿负荷实验
(4) 红细胞NAD含量
(5) 红细胞NAD与NADP的比值
参考摄入量食物来源
成人:男性 RNI 15mgNE/d,女性 RNI 12mgNE/d
烟酸的参考摄入量应考虑能量的消耗和蛋白质的摄入情况
烟酸来源:食物摄取+色氨酸转化,60mg色氨酸转化为lmg烟酸
烟酸当量NE(mg)=烟酸+1/60色氨酸
维生素B5 泛酸、遍多酸
基本考点
辅酶A、酰基载体蛋白
生理功能
参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
提供乙酰胆碱的合成原料:乙酰基
参与血红素的合成
参与脂肪酸的合成
减少应激反应消耗
抗应激维生素
营养学评价
血液泛酸浓度
相关性一般
尿液泛酸浓度
排出量<1mg/d代表摄入不足
维生素B6、吡哆醇PN 、吡哆醛PL 、吡哆酸PM
生理功能
1.参与氨基酸代谢(转氨、脱氢、转硫)
2.参与脂肪代谢:与维生素C协同作用,参与不饱和脂肪酸代谢
3. 促进体内烟酸合成
4. 参与造血:PLP参与琥珀酰辅酶A和氨基酸血红素
5. 促进抗体形成
6. 促进维生素B12、铁、锌的吸收
7. 参与神经系统酶促反应
8.参与一碳单位和同型半胱筑酸代谢
缺乏
1. 眼、择、口腔、周围皮肤脂溢性皮炎
2. 体液和细胞介导免疫功能受损
3. 高半胱氨酸血症、黄尿酸血症
4. 小细胞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
营养状况评价
1. 色氨酸负荷实验:黄尿酸指数
2. 血浆PLP含量:反应储存量
3. 尿中4-吡哆酸含量:维生素B6代谢的最终产物,反映近期摄入水平
口服避孕药或用异烟肼治疗结核时,应增加维生素B6摄入量
维生素B7 生物素、维生素H、辅酶R
缺乏原因
(1)生吃或开水冲鸡蛋,生蛋清含抗生物素蛋白
(2) 长期服用抗生素
(3) 长期全静脉营养,忽略添加生物素
(4) 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苯妥因、苯巴比妥
维生素B9 叶酸、维生素M、维生素Bc、蝶酰谷氨酸
四氢叶酸
一碳单元
缺乏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胎儿发育迟缓、体重低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孕妇和胎儿
孕妇先兆子痫(中风)、胎盘早剥、自发性流产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神经管畸形,脊柱裂和无脑畸形
营养学评价
血淸和红细胞叶酸含量
①血清叶酸:近期
② 红细胞叶酸:储存、长期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敏感和特异性指标
组氨酸负荷试验
叶酸摄入量用叶酸当量DFE表示:DFE=B食叶酸+1.7x叶酸补充剂(pg)
良好来源:肝、肾、蛋、梨、蚕豆、芹菜、花椰菜、莴苣、柑橘、香蕉、坚果类
维生素B12 钴胺素
基本考点
吸收:回肠,依赖于胃黏膜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内因(IF)
胃酸
生理功能
两种辅酶形式:甲基B12 (甲基钴胺素)、辅酶B12 (5-脱氧腺苷钴胺素)
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转变为蛋氨酸的反应,缺乏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时使组织中游离的四氢叶酸含量减少,产生巨幼红细胞贫血(恶性贫血)
参与甲基丙二酸-琥珀酸的异构化反应,缺乏影响脂肪酸的正常合成
缺乏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神经系统损害
斑状、弥漫性神经脱髓鞘、抑郁、记忆力下降、四肢震颤
营养状况评价
1. 体现储存:血清维生素B12浓度
2. 早期指标:血清全钴胺传递蛋白II
3. 第二期指标:血清全结合咕啉(维生素B12结合咕啉)
4. 第三期指标:脱氧尿嘧啶抑制实验
维生素C 抗坏血酸
基本考点
其水溶液极易氧化,空气、热、光、碱、氧化酶、铜、铁加速氧化
含量最高:垂体
葡萄糖合成
生理功能
1.抗氧化:谷胱甘肽(氧化-还原)
2. 羟化过程底物和酶的辅助因子:影响胶原蛋白合成;对创伤愈合有好处
3. 促进钙、铁、叶酸的利用
4.促进类固醇的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
5. 清除自由基:抗衰老
6. 参与合成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5-羟色胺
7. 其他:促进抗体形成,増加抵抗力
营养学评价
1. 尿负荷试验
2. 血浆中维生素C含量:反映近期
3. 白细胞中维生素C浓度:反应储存水平
参考摄入量食物来源
RNI: 100mg/d
高温、寒冷、缺氧下劳动或生活;经常接触铅、苯、汞的有毒作业工种;孕妇和乳母
主要来源:新鲜蔬菜和水果
含量丰富的蔬菜:辣椒、西红柿、油菜、卷心菜、菜花、芥菜
含量丰富的水果:樱桃、石榴、柑橘、拧檬、柚子、草莓
含量丰富的野菜野果:苋菜、苜蓿、刺梨、沙棘、猕猴桃、酸枣
急火快炒
营养素与功能对应汇总
参与成骨作用(骨骼形成)的维生素
A D K
与能量増加相关的维生素
B1 B2 B3
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维生素
B1 B2 B3 B5 B7
与蛋白质増加相关的维生素
B6
抗氧化相关
A C E 铜 锌 硒
高同型半胱氨酸相关的维生素
B6 B9 B12
皮肤相关
A B2 B3 B6 锌
需要胆汁酸盐参与吸收
A D E K 脂类
尿负荷实验相关的维生素
B1 B2 B3 C
构成骨骼的矿物质
钙 磷 镁 氟
溶血性贫血的维生素
E
缺铁性贫血
铁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相关的维生素
B6
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维生素
B9 B12
维生素对光、氧、热、酸碱等稳定性汇总
疾病与营养素总结
人体必需营养素
缺乏营养素的临床症状
可以由肠道合成的维生素
常见的营养素缺乏
维生素活性
与贫血有关的营养素缺乏
维生素、矿物质营养状况评价
维生素A
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
维生素B1
红细胞转酮醇酶活性
维生素B2
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
烟酸
红细胞NAD含量
维生素B6
红细胞转氨酶指数
黄尿酸水平
硒
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钙
碱性磷酸酶
水与其他膳食成分
水
基本考点
含量最多
60-70%
新生儿
80%
婴幼儿
70%
12岁后
成人水平
男59%
女50-55%
50岁以上
男56%
女47%
脂肪组织
含水10%
肌肉组织
含水75-80%
细胞内液水
2/3
细胞外液
1/3
组织液、血浆淋巴、脑脊液
血液中水最多,脂肪中较少
机体饮水调节
机体水代谢平衡
来源
饮水或饮料
1200ml
食物
1000ml
内生水
300ml
排除途径
肾脏(尿)
1500ml
皮肤(蒸发)
500ml
肺(呼吸)
350ml
大肠(粪便)
150ml
集机体缺水分级
体液丢失占体重
1%
口渴感,且体能开始受到影响
2-4%
轻度脱水
口渴、尿少、尿呈深黄色、尿比重增高及工作效率降低等
4-8%
中度脱水
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见极度口渴、皮肤干燥、口舌干裂、声音嘶哑及全身软弱等现象、心率加快、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干燥失去弹性、眼窝下陷, 常有烦躁不安
8%以上
重度脱水
精神及神经系统异常,可见皮肤黏膜干燥、高热、烦躁、精神恍惚、神志不清等
10%
烦躁、全身无力、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皮肤失去弹性,甚至危及生命
膳食纤维
生理作用
(1) 预防便秘
(2) 促进益生菌生长
(3) 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性
(4) 血糖调节和2型糖尿病预防
(5) 饱腹感和体重调节的作用
(6) 预防脂代谢紊乱
(7) 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8) 预防某些癌症作用
缺乏与过量
缺乏
(1) 短期:便秘
(2) 长期:增加心血管疾患、肠道疾患、2型糖尿病发生的风险
过量
(1) 胃肠不适
(2) 对其他营养素的影响:可减少对脂肪、糖类的吸收利用;降低某些矿物质在小肠的吸收等
适宜摄入量、食物来源
摄入量
25〜30g/d,相当于能量为8g/1000kcal〜12g/1000kcal
1/3全谷物,蔬菜水果500g/d
食物来源
植物性食物
水果、蔬菜、坚果、豆类、谷物
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是谷物
全谷粒和麦麸等富含膳食纤维,而精加工的谷类食品则含量较少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大多数
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
麸皮、全谷粒、干豆类
可溶性膳食纤维
燕麦、大麦、水果、一些豆类
植物化学物
定义
植物能量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种中间或末端低分子量次级代谢产物
多酚、类胡萝卜素、有机硫化物、皂苷、植物雌激素、植酸、植物固醇
水果中的涩味有单宁产生
叶黄素在黄斑区域(视觉最敏锐地区)内高度聚集,是视网膜黄斑的主要色素。增加叶黄素,可预防和改善老年性眼部退行性病变
大蒜
蒜氨酸
组织破损
大蒜素
大蒜素保留
微波>水煮>蒸>炸
总结
多酚
原儿茶酸、绿原酸、白藜芦醇、黄酮、花色苷
深色水果、蔬菜、谷物
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调节毛细血管
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玉米黄素
玉米、绿叶菜、黄色蔬菜及水果
抗氧化、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眼病
萜类化合物
单帖、倍半萜、二萜、三萜、四萜、多萜
异硫氰酸盐、烯丙基硫化合物
柑橘类水果
杀菌、防腐、镇静、抗肿瘤
有机硫化物
十字花科和葱蒜类蔬菜
杀菌、抗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皂苷
甾体皂苷、三萜皂苷
酸枣、枇杷、豆类
抗菌及抗病毒、增强免疫力
植物雌激素
异黄酮、木酚素
大豆、葛根、亚麻籽
雌激素样作用
植酸
肌醇六磷酸
植物种子
抗氧化、抑制淀粉和脂肪的消化吸收
植物固醇
β-谷固醇、豆固醇
豆类、坚果、植物油
抗炎和退热、抑制胆固醇吸收
食物营养与卫生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概述
营养素质量
营养素密度=某营养素的含量/该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能量密度=某食物所产生的能量/能量推荐摄入量
营养质量指数INQ=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
INQ>1
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提供能量的能力
INQ=1
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提供能量的能力
INQ<1
食物提供营养素的能力<提供能量的能力
举例
INQ=3.2
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及常用指标
谷薯&杂豆
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结构
谷壳
谷皮
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
糊粉层
蛋白质、不饱和脂肪、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
胚乳
大量淀粉、一定量蛋白质、少量脂肪
谷胚
B族维生素、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活性多糖、蛋白质
营养素
蛋白质
7.5%-15%
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
第一限制氨基酸
赖氨酸
碳水化合物
淀粉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脂肪
玉米胚芽油、亚油酸、油酸
矿物质
钙磷、植酸盐
谷皮和糊粉层
维生素
B族维生素、玉米中烟酸为结合型
加碱 游离型
玉米和小麦胚芽中富含维生素E
大豆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
35-40%
富含赖氨酸、优质蛋白
碳水化合物
棉子糖、水苏糖
其他成分
大豆异黄酮(类雌激素)、大豆低聚糖(益生元)、植酸(钙、锌、镁、铁)、蛋白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豆腥味(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的醇、醛、酮)、植物红细胞凝集素(加热可破坏)
50g大豆(蛋白质含量)=
145g北豆腐
280g南豆腐
730g豆浆
110g豆腐干
350g内酯豆腐
80g豆腐丝
105g素鸡
果蔬类的营养价值
蔬菜
蛋白质
大部分蔬菜蛋白含量很低,1-2%
发菜、干蘑菇、蘑菇蛋白质含量可达20%
碳水化合物
4%左右
单糖、双糖、膳食纤维
矿物质
钾、钙、镁、磷、钠、铜
草酸
菠菜、苋菜、竹笋
维生素
β胡萝卜素、VC、VB2、叶酸
深色蔬菜比浅色蔬菜含量高
日摄入量占蔬菜的一半
水果
碳水化合物
6-28%
葡萄糖、果糖、蔗糖
矿物质
钾、钙、镁、磷
维生素
VC、胡萝卜素较多
VB1、VB2含量较少
其他成分
柑橘类(柠檬酸)、仁果类及核果类(苹果酸)、葡萄(酒石酸)
畜、禽、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畜、禽
蛋白质
10-20%
脂肪
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碳水化合物
糖原
矿物质
血红素铁、硒(肾)、磷、硫等
维生素
B族、VA
水产品
蛋白质
15-25%
鱼汤冷冻凝胶
胶原蛋白和黏蛋白
脂肪
DHA、EPA
碳水化合物
糖原
矿物质
磷含量最高
维生素
肝脏(VA、VD、VB2)
乳制品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
2.8-3.3%
酪蛋白
脂类
乳脂肪呈高度乳化状态
碳水化合物
乳糖
促进钙吸收
促进肠道乳酸菌
矿物质
富钙贫铁
维生素
B族,VB2
VD含量低
蛋类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
10%
蛋黄>蛋清
参考蛋白
脂肪
蛋黄是磷脂的良好来源
胆固醇
碳水化合物
含量少
维生素
受季节、饲料的影响
坚果类的营养价值
合理加工烹饪与保藏
保留营养
先洗后切、急火快炒、现吃现做
快速冷冻、缓慢解冻
食品中营养成分测定
水分的测定
脂类的测定
蛋白质的测定
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概述
影响
安全性、营养性、感官形状
生物性污染
微生物
细菌与细菌毒素
真菌与真菌毒素
病毒
昆虫
螨类、蛾类、蝇、蛆
寄生虫
物理性污染
食物的杂物污染
食物的放射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
农药、兽药的不合理使用
工业“三废”
食品接触材料、运输工具
滥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加工、储存中产生的物质
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微生物污染
Aw<0.6
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生长
各类微生物生长所需
细菌
Aw>0.9
酵母菌
Aw>0.87
真菌
Aw>0.8
黄曲霉毒素
AFB1
玉米、黄生、棉籽油
肝癌
预防措施
食物防霉
去除毒素
挑选霉粒、辗轧加工法、加水搓洗法、植物油加碱去毒法、物理去除法、紫外光照射、氨气处理法
制定食品中AF限量标准
真菌及其毒素污染
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物腐败变质的鉴定指标
感官鉴定
视觉、触觉、嗅觉、味觉
物理指标
食物浸出物量、浸出液导电率、折光率、冰点、黏度
化学鉴定
挥发性盐基总氮
三甲胺(鱼虾等水产品的新鲜度)
组胺(组氨酸)
K值
20%,鱼体绝对新鲜
40%,说明鱼体开始有腐败的迹象
pH
过氧化值
酸价
微生物检验
CFU
大肠菌群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盐腌法
浓度>10%
糖腌法
浓度60-65%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
农药分类
化学污染
汞
甲基汞、“水俣病”
镉
水产品、动物性食物(尤其是肾脏)、“痛痛病”
铅
造血系统、神经系统、肾脏
砷
皮肤色素异常、手掌和足底皮肤过度角化
日本森永奶粉中毒事件
N-亚硝胺
间接致癌物
N-亚硝酰胺
直接致癌物
预防N-亚硝基化合物
预防食物被微生物污染
改进食品加工工艺
施用钼肥
阻断亚硝基反应
制定食品中国的允许标准
苯并芘
不完全燃烧
杂环胺
蛋白质含量高
美拉德反应
可以催化作用,糖与氨基酸
氯丙醇
盐酸水解法产生的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丙烯酰胺
淀粉类
高温油炸和烘焙
主要由天门冬酰胺与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在高温下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两者单独存在即使加热也不产生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概述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
基本要求
1.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2. 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3.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4. 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5. 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
GRAS
即一般认为是安全的物质,可以按照正常需要使用,不需要建立ADI值
A类
A1
经过JECFA安全性评价,毒理学性质已经清楚,可以使用并已制定出正式的ADI值
A2
目前毒理学资料不够完善,暂时制定ADI值
B类
B1
JECFA曾经进行过安全性评价,因毒理学资料不足未制定ADI
B2
JECFA尚未进行过安全性评价
C类
原则上禁止使用
C1
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
C2
只限于在某些食品中作特殊用途使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抗坏血酸类
漂白剂
二氧化硫、亚硫酸盐(不适用于肉、鱼等动物性食物,以免其残留的气味掩盖了肉、鱼的腐败气味并破坏其中的VB1)
着色剂
天然色素
红曲红、焦糖色、天彩虹、紫胶红、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
合成色素
苋菜红、柠檬黄、靛蓝
护色剂
(亚)硝酸盐
护色
肉毒梭菌芽孢抑制作用
提高腌肉的风味
增味剂
谷氨酸钠(味精)
防腐剂
苯甲酸、山梨酸、丙酸、酯型防腐剂
甜味剂
阿斯巴甜
含有苯丙氨酸,不能用于苯丙酮尿症
2B级致癌物
每公斤0~40mg
糖精钠
安赛蜜
木糖醇
糖尿病人、肥胖病人
防龋齿作用
麦芽糖醇
赤藓糖醇能量系数0kJ/g
其他糖醇能量系数10kJ/g
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
粮豆类的卫生问题
粮类的卫生问题
真菌及其毒素污染
农药残留
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
仓储害虫
其他问题
自然陈化、有毒植物种子的污染、无机夹杂物、掺假、掺杂
蔬菜、水果的卫生问题
畜禽鱼类的卫生问题
腐败变质
僵直、后熟、自溶、腐败
人畜共患传染病
炭疽、鼻疽、口蹄疫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囊虫病(“米猪肉”)、旋毛虫病
原因不明死畜肉
兽药残留
蛋类的卫生问题
鱼类的卫生问题
鱼类腐败变质表现
鱼鳞脱落
眼球凹陷
鳃呈褐色并伴有臭味
腹部膨胀
肛门钢管突出
鱼肌肉碎裂并与骨分裂
乳制品的消毒与杀菌
手上有化脓性伤口要避免挤奶,可能会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
巴氏消毒法
利用较低的温度来杀死致病菌,却又能保持乳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基本不变的消毒方法
传统巴氏消毒法
62-65℃
保持30min
高温短时巴氏消毒
72-75℃
15-16s
80-85℃
10-15s
超高温灭菌法
130-150℃
0.5-3s
食用油脂的卫生问题
酸价
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过氧化值
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形成过氧化物的量,以100g被测油脂使碘化钾析出碘的克数表示
羰基价
油脂酸败时所产生的含有醛基和酮基的脂肪酸或甘油酯及其聚合物的总量
丙二醛
油脂氧化的最终产物,通常用来反映动物油脂酸败的程度
油脂污染物
黄曲霉毒素B1、苯并芘、有害元素(砷、铅、镍)、农药残留、微生物
天然有害物质
棉酚(生殖系统、烧热病)、芥子油苷(甲状腺肿)、芥酸、反式脂肪酸
罐头食品的卫生检验
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热杀菌后,不含有致病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产品检验
感官检验
化学性胖听
酸性内容物腐蚀、氢气
生物性胖听
微生物繁殖
物理性胖听
装罐过满、真空度过低
微生物检验
平酸腐败
罐头内容物酸度增加,而外观正常
酒类的卫生问题
甲醇
神经毒性、视神经
杂醇油
头痛、醉酒
醛类
甲醛、乙醛、灼烧感和呕吐
氯化物
木薯、果核
铅
有机酸
锰
高锰酸钾-活性炭进行脱臭
盐的基本考点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概述
通过摄入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物中毒
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人兽共患传染病
食物过敏
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
人兽共患传染病
炭疽
无出血性处理、芽孢
布鲁氏菌病
羊、生殖器官、流产
口蹄疫
RNA病毒
疯牛病
朊病毒(朊蛋白)
食物过敏
概述
食物过敏
蛋白质
花生、牛奶、鸡蛋、贝类、大豆
食物不耐受
是不涉及免疫系统的、对食物的不良反应
婴幼儿及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人群中实际发病率较低
常见
口腔过敏综合征
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
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
食物蛋白诱导的肠病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乳糜泻
食物不耐受原因
缺乏消化某种食物的酶
食物成分的药理性反应
存在消化道功能异常的问题
食物中毒
定义
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不包括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
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有毒动物中毒
有毒植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特点
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
发病与食物有关
中毒病人临床症状表现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
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细菌性食物中毒
感染型
沙门氏菌、变形杆菌
毒素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
混合型
副溶血性弧菌
特征
发病率高、病死率则因致病菌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季节性:全年皆可发生,夏秋季高发
中毒食品种类:动物性食品
菌种
1. 沙门氏菌:动物性食品
2. 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神奈川试验、脐部阵发性绞痛
3. 李斯特氏菌:5℃低温条件下仍能生长冰箱
4. 大肠埃希氏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5. 金黄色葡萄球菌:人和动物的化脓性感染 肠毒素 呕吐、腹泻
6肉毒梭菌:肉毒毒素、自制植物性发酵品 抑制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 运动神经麻痹
7.志贺氏菌:凉拌菜
8蜡样芽孢杆菌:腹泻毒素、呕吐毒素(耐热肠毒素)、米饭
9.椰毒假单胞菌酵母面:臭米面
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
赤霉病变
醉谷病
镰刀菌
霉变甘蔗
3-硝基丙酸
嗜神经毒素
河豚中毒
卵巢、肝脏、肠
阻断细胞膜对钠的通透性,神经毒素
中毒后若超过8h未发生死亡,一般可恢复
毒蕈中毒
野生蘑菇
中小学幼儿园慎选食材
化学性食物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
血红蛋白中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
肠源性青紫病
亚甲蓝
有机磷农药中毒
碱性溶液容易分解失去毒性
敌百虫例外,其遇碱可生产毒物更大的敌敌畏
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
砷中毒
二巯基丙磺酸钠
二巯基丙醇
食品安全监督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各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GMP
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HACCP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
7个基本原理和部分
危害分析
确定关键控制点
确定关键限值
确定监控措施
建立纠偏措施
建立审核措施
建立记录保存措施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
食品安全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效力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食品安全法律、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安全规章、食品安全标准、其他规范性文件
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概况
食品生产的监督管理
保健食品
基本考点
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食品
保健品属于食品
保健品不是药品
保健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
保健品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
保健品的注册备案
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以外原料的保健食品和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属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保健品除外)应当提出注册申请,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注册上市
保健食品注册时需注意:注册人申请人应当是在中国境内登记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产品声称的保健功能应当已经列入保健食品功能目录、进口保健食品的注册人,应当是上市保健食品境外生产厂商
保健食品名称不得含有以下内容
虚假、夸大或者绝对化的词语
明示或者暗示预防、治疗功能的词语
庸俗或者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
人体组织器官等词语
除“”以外的符号
其他误导消费者的词语
不得含有人名、地名、汉语拼音、字母及数字等,但注册商标作为商标名、通用名中含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字幕及数字的原料名除外
注册号格式
国产保健食品注册号格式
国食健注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进口保健食品注册号格式
国食健注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备案号格式
国产保健食品备案号格式
食健备G+4位年代号+2位省级行政区域代码+6位顺序编号
进口保健食品备案号格式
食健备J+4位年代号+00+6位顺序编号
保健品的功能
有助于増强免疫力
NK细胞活性测定
有助于抗氧化
辅助改善记忆
缓解视觉疲劳
清咽润喉
有助于改善睡眠
缓解体力疲劳
耐缺氧
有助于控制体内脂肪
有助于改善骨密度
改善缺铁性贫血
有助于改善痤疮
有助于改善黄褐斑
有助于改善皮肤水分状况
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
有助于消化
有助于润肠通便
便秘动物模型
辅助保护胃粘膜
有助于维持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健康水平
有助于维持血糖健康水平
有助于维持血压健康水平功能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对电离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
有助于排铅
食品标签与营养强化剂
GB14880-2012
GB28050-2011
特殊人群营养
孕期及乳母营养
特殊人群概述
孕妇
妊娠期的生理特点
内分泌系统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刺激母体黄体孕酮分泌
降低淋巴细胞活力,防止对胎体的排斥反应
孕酮
松弛子宫
便于胎儿着床
胃肠道平滑肌细胞
导致胃肠道功能改变
血浆甲状腺素T3、T4水平升高
适应孕期体内合成代谢的增加
孕晚期基础代谢率升高约15-20%
基础代谢耗能增加约150kcal/d
血液系统
生理性贫血
肾脏
孕期肾脏血流量(GFR)显著增加、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未相应增加
尿中葡萄糖、氨基酸和水溶性维生素(B2、叶酸、烟酸、吡哆醛)的代谢产物排出量增加
消化系统
胃贲门括约肌松弛
易发生痔疮或加重原有痔疮
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范围
孕期的营养需要
调整孕前体重至正常范围,保证孕期体重适宜增长
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合理补充叶酸和维生素D
孕吐严重者,可少量多餐,保证摄入含必需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孕中晚期适量增加奶、鱼、禽、蛋、瘦肉的摄入
经常户外活动,禁烟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愉快孕育新生命,积极准备母乳喂养
妊娠期营养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
母体
营养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叶酸、VB12
骨质软化症
VD、钙
营养不良性水肿
蛋白质、VB1
妊娠合并症
低蛋白血症、缺钙、贫血
胎儿
生长发育迟缓
能量、蛋白质、其他营养素等
先天性畸形
叶酸、VA
脑发育受损
脑发育在妊娠后期到出生后一年
低出生体重
2500g
巨大儿
4000g
妊娠期合理膳食原则
孕吐较明显或食欲不佳
不必过分强调平衡膳食和规律进餐
根据个人的饮食喜好和口味选用清淡适口、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尽可能多地摄入食物,特别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薯类食物(≥130g/d )
首选富含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食物,如烤馒头、烤面包、饼干或稠粥等,尝试晨起或睡觉前吃
避免煎炸和油腻的食物,或引起反胃恶心的食物
适当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等,根据个人口味,少量多次食用新鲜水果、酸奶等
乳母
母乳特点
第一周
初乳
淡黄色
富含免疫蛋白,尤其是分泌免疫球蛋白A和乳铁蛋白等
乳糖和脂肪较成熟乳少
第二周
过渡乳
逐渐变白
乳糖和脂肪逐渐增多
2周后
成熟乳
乳白色
富含蛋白质、乳糖和脂肪等多种营养素
成熟乳蛋白质含量1.2g/100ml
婴儿体重増长率作为奶量是否足够的指标
乳母的喂养姿势及婴儿表现
喂养姿势
衔接正确
1. 当衔接正确时可见婴儿的嘴及下颏部紧靠乳房;
2. 婴儿的嘴张得很大;
3. 在婴儿上唇上面可看到部分乳晕,但在下唇外较少见到;
4. 婴儿吸吮动作缓慢而有力;
5. 婴儿显得轻松偷快;
6. 母亲不感到乳头疼痛。
衔接错误
1. 如衔接不正确,婴儿的嘴及下颏不紧贴乳房:
2. 可看见较多的乳晕,尤其在下唇下面
3. 婴儿吸吮动作小而快
4. 婴儿因吸不到奶而烦躁不安
5. 母亲容易感到乳头痛
婴儿表现
喂养时机
1. 轻度烦躁
2. 张开嘴左右转头
3. 吐舌头
4. 吮吸手指或拳头
婴儿因饥饿而哭闹是过度饥饿的表现,此时错过了喂养时机,往往难以进行母乳喂养
乳母的营养需要
哺乳期的营养需求
能量
蛋白质
矿物质
钙、铁(不能通过乳腺输送到乳汁)、碘、锌(受膳食因素)
维生素
VA、VD(几乎不能通过乳腺)、水溶性维生素(可通过乳腺)
乳母营养需要
1. 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期营养
2. 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 ,选用碘盐
3. 愉悦心情,充足睡眠,促进乳汁分泌
4. 坚持哺乳,适度运动,逐步恢复到适宜体重
5. 忌烟酒,避免浓茶和咖啡
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
婴儿因素
婴儿吸吮和喂养行为
母婴接触
乳母因素
社会人口学特征
人身和分娩:顺产更好
膳食因素:能量、营养素、水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应激、情绪不稳定
其他因素:吸烟、喝酒、吸毒
婴幼儿、学龄(前)儿童、青少年营养
婴幼儿
生理特点
婴儿期是生命周期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
正常足月儿3月龄体重约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达到或超过出生时的3倍
婴儿期是身长增长最快的一年
生时身长平均50cm
第一年为出生后第一个生长高峰,1.5倍
3岁时身长是出生时的2倍
头胸围交叉
出生时
头围大于胸围
一岁左右
胸围与头围基本相等
之后
胸围超过头围
母乳喂养的优点
营养成分最适合婴儿的需要,消化利用率高
母乳(乳清蛋白)、牛磺酸含量高、含有必须脂肪酸、富含乳糖、矿物质含量低,比例合适
含有大量免疫物质,有利于增强婴儿的抗感染能力
分泌型IgA
不容易发生过敏
经济、卫生、方便
促进产后恢复,增进母婴交流
喂养指南
6月龄内
1.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2. 生后1小时内开奶,重视尽早吸吮;
3. 回应式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4. 适当补充维生素D (纯母乳10gg/d),母乳喂养无需补钙;
5. —旦有任何动摇母乳喂养的想法和举动,都必须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并由他们帮助作出决定;
6. 定期监测婴儿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7-24月龄
1. 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
2. 及时引入多样化食物,重视动物性食物的添加;
3. 尽量少加糖盐,油脂适当,保持食物原味;
4. 提倡回应式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5. 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6. 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母乳的保存
室温
20-25℃
4小时
冷藏
15℃
24小时
4℃以上(冰箱常开门)
24小时
4℃
48小时
冷冻
-15~-5℃
3-6个月
<-20℃
6-12个月
辅食添加原则
每次一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
新食物适应2-3天,密切观察是否呕吐、腹泻、皮疹等,适应后再添加新食物
体格评价
Z评分
=(实测值-参考人群中位数)/参考人群标准差
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判定的Z评分界值
中位数百分比
实测值/标准值(同性别、同年龄第50位百分数)
中位数百分比法评价营养不良的分级标准
半乳糖血症
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
避免半乳糖的摄入
白内障
启用母乳、牛奶等乳制品,选用豆浆、米粉
学龄前儿童
青少年
老年人群、素食人群营养
老年人群
生理特点
基础代谢率下降
20-90岁,每增加10岁,BMR下降2-3%
脂质代谢能力降低
TG、TC、LDL-C
↑
HDL-C
↓
消化系统功能减退
牙齿脱落
味、嗅觉功能减退
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
胃肠蠕动减慢,胃排空时间延长
肝功能下降,胆汁分泌减少
体成分改变
脂肪增加,肌肉萎缩
体水分减少
矿物质减少,骨质疏松
代谢功能降低
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
胰岛素分泌能力减弱,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体内氧化损伤加重
自由基、丙二醛(MDA)、脂褐素
免疫功能下降
胸腺萎缩、重量减轻,T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功能降低,易患各种疾病
营养需要
能量
蛋白质
15-20%
1.0-1.5g/(kg·d)
负氮平衡
优质蛋白供应占50%
脂类
20-30%
胆汁分泌减少
酶活性降低
EPA+DHA的AMDR为0.25-2.00g/d
碳水化合物
50-65%
降低单糖、二糖和甜食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
矿物质
钙(800mg/d)、铁(12mg/d吸收率降低、造血功能降低)、钠(1400mg/d 高血压、冠心病)
维生素
VA、VD、VE、VB1、VB2、叶酸、VB6、VB12、VC
老年人的肌肉减少症
评估
筛查病例
小腿围界值为 男性<34cm,女性<33cm
SARC-F 评分≥4分 或 SARC-CalF 评分≥11分
肌肉质量评估
DXA法
男性肌肉质量<7.0kg/m2、女性<5.4kg/m2
BIA法
男性肌肉质量<7.0kg/m2、女性<5.7kg/m2
肌肉力量评估
测试时左右手分别测量3次,取最大值,男性<28kg,女性<18kg
躯体功能评估
用6m步速测量法
诊断界值:<1.0m/s
营养
蛋白质
推荐摄入量
1.0-1.5g/(kg·d)
优质蛋白
占50%
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
脂肪酸
控制总脂肪的前提下,摄入n-3
EPA+DHA的AMDR为0.25-2.00g/d
VD
增加户外运动,适当增加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等VD含量较高的食物
抗氧化营养素
VC、VE、类胡萝卜素、硒
口服营养补充剂
餐间/时或锻炼后额外补充2次营养制剂
每次摄入15-20g富含必须脂肪酸或亮氨酸的蛋白质及200kcal左右能量
运动
抗阻运动为基础的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
素食人群
容易缺乏
n-3脂肪酸
亚麻籽油、紫苏油、核桃油、大豆油、菜籽油、奇亚籽油、部分藻类
B12
发酵豆制品、菌菇类,必要时服用维生素B12补充剂
VD
强化VD的食物,多晒太阳
钙
大豆、芝麻、海带、黑木耳、绿色蔬菜;奶和奶制品(蛋奶素人群)
铁
黑木耳、黑芝麻、扁豆、大豆、坚果、苋菜、豌豆苗、菠菜等
锌
全谷物、大豆、坚果、菌菇类
运动员营养与特殊环境人群营养
运动员
公共营养
DRIs2023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平均需要量EAR
满足群体中50%个体营养需要
推荐摄入量RNI
满足群体中大多数个体(97-98%)营养需要
已知EAR与其标准差
RNI=EAR+2SD
SD未知
设EAR变异系数为10%
RNI=1.2×EAR
适宜摄入量AI
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婴幼儿的营养素全部来源于母乳,故母乳中的营养素就是婴儿所需各种营养素的A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安全上限
健康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都不 会产生毒副作用的最髙摄入量
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理想的摄入量范围
预防慢性病营养素参考摄入量PI-NCD或PI
PI-NCD是以非传染性慢性病的一级预防为目标,提出的微量营养素的每日建议摄入量。
维生素 C (200mg/d)、钾(3600mg/d)、钠(2000mg/d)
特定建议值
某些疾病易感人群膳食中某些生物活性成分的摄入量达到或接近这个建议水平时,有 利于维护人体健康
膳食结构域膳食指南
膳食指南修订指导思想和概况
膳食结构
东方膳食结构
植物性为主,动物性为辅
谷物消耗比较大,动物性食物消耗比较少
膳食纤维充足
易出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足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低
经济发达国家膳食结构
动物性为主
动物性食物及糖消耗大,粮谷物食物消耗最小
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低膳食纤维
高血压、冠心病、肥胖发病率高
日本膳食结构
动植物食物平衡,海产品比例高达50%
少盐、少油、多海产品
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
地中海膳食结构
富含植物性食物,食用油为橄榄油,大部分成年人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
饱和脂肪酸低,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高
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
食物多样,清淡少油
丰富蔬菜水果,多鱼虾海产品,多奶类和豆类
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低,预期寿命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首次1989
修订1997、2007、2016、2022
2022
包含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平衡餐盘、中国儿童平衡膳食餐盘
覆盖范围
以2岁以上健康人群为目标,鼓励尽早开始良好膳食行为的培养
补充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老年人、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南
由原来的6条核心推荐条目修订为8条膳食准则,新增关于规律进餐、会选会烹、公筷分餐、杜绝浪费、饮食卫生等内容
与2016相比,新增“高龄老年人”指导准则,突出了食物量化概念和营养的结合,更加强调膳食模式、食物分量、分餐、不浪费等启迪新饮食方式变革的倡导
与2016相比,增加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科学证据等级研究方法
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队列研究→有对照横断面研究→无对照横断面研究→个人经验(或专家意见、个例报告等)
8条膳食准则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
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每周2-3天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奶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
经常吃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g
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蛋类300-350g,畜禽肉300-500g
少吃深加工肉制品
鸡蛋营养丰富,吃鸡蛋不弃蛋黄
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反式脂肪酸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g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每天吃早餐
规律进餐、饮食适度,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
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
推荐喝白开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在生命的个阶段都应做好健康膳食规划。认识食物,选择新鲜的、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
学会烹饪、传承传统饮食,享受食物天然美味
在外就餐,不忘适量与平衡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不食用野生动物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讲究卫生,从分餐公筷做起。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做可持续食物系统发展的践行者
烹调工艺
营养调查与评价、监测、改善
科普文章、职业道德要求
营养调查
称重法
用于个人、家庭或集体单位。耗费人力、物力。“标准人”(轻体力劳动的60kg成年男子)
记账法
有详细账目的集体单位。节省人力、物力。
回顾法
对被调查者连续3天各种主副食食物摄入情况进行回顾调查分析。
食物频率法
收集被调查者过去一段时间(数周、数月或数年)内各种食物消费频率及消耗量,从而反映长期膳食行为。食物频率法不可以提供每天变异信息。
化学分析法
通过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测定营养素的含量。双份饭法、双份原料法。
人体测量
理想体重=身高-105cm
肥胖度(%)=[实际体重(kg)-身高标准体重(kg)]/身高标准体重(kg)×100%
≥10%
超重
20-29%
轻度肥胖
30-49%
中度肥胖
>50%
重度肥胖
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身高(m2)
18.5~23.9~28
腰围
男性90cm,女性85cm
腰臀比
男性0.9,女性0.8
皮褶厚度
皮下脂肪
肩胛下角、肱三头肌、脐旁
上臂围
测量左上臂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的臂周围
上臂肌围=上臂围-3.14×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男性25.3;女性23.2
营养监测
Engle指数
食物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
≥60%
贫困
50-59%
勉强度日
40-49%
小康水平
30-39%
富裕
<30%
最富裕
计算题专项
基础营养
公共营养&DRIs2023
食物营养
临床营养
临床营养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定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18岁以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糖尿病患病率11.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8.2%。
家庭烹调用盐摄入量平均每人每天为9.3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我国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不足30%。
儿童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问题已经凸显,18.9%的中小学生经常饮用含糖饮料,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饮料消费率在30%和25%以上,明显高于成人。
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油为43.2克。
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
学校食堂要实施分餐制度。
学校食堂要每周公示带量食谱和营养素供给量。
属于非强制性标准,适用于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营养与健康学校的建设。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建设营养与健康学校可参照执行。
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要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
营养筛查
营养风险评估法(NR2002)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于2002年在循证医药的基础上指定的针对住院患者的营养评定
微型营养评定(MNA)
专用于老年人的营养筛查和营养不良评定工具
主管整体评估(SGA)
目前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临床营养状况评价工具是营养评估的金标准,适用于门诊及住院不同疾病及不同年龄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
专门针对肿瘤患者设计的营养评价方法。
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
主要用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及其风险的筛查,包括三部分内容
BMI、体重下降程度、疾病所致的进食量减少
三项分数相加得到总评分
NRS2002
疾病评分
1分
髋骨骨折、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或有并发症、血液透析、肝硬化、一般恶性肿瘤患者、糖尿病
2分
腹部大手术、脑卒中、重度肺炎、血液恶性肿瘤
3分
颅脑损伤、骨髓移植、重症监护
营养状态
BMI<18.5
3分
体重下降>5%
3个月内
1分
2个月内
2分
1个月内
3分
一周内进食较从前减少
25-50%
1分
51-75%
2分
76-100%
3分
年龄评分
≥70岁
1分
<70岁
0分
营养干预
医院膳食概述
基本膳食
普通膳食、软食、半流质膳食、流质膳食
治疗膳食
高蛋白膳食、低蛋白膳食、低脂肪膳食、高热量膳食、无渣膳食
试验诊断膳食
胆囊造影膳食、肌酐试验膳食、潜血试验膳食、口服葡萄糖耐量膳食
医院基本膳食
普通膳食
平衡膳食
软食
质地软、少渣、易咀嚼
半流质向普食过度或普食向半流质过度
流质
入口融化成液体
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恢复最初阶段
冷流质
咽喉部术后
治疗膳食
高能量膳食
烧伤、甲亢
高蛋白膳食
结核病、烧伤、溃疡性结肠炎
低蛋白膳食
急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肝性脑病
限脂肪膳食
一般限制
占总能量25%以下,≤50g/d,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
中等限制
占总能量20%以下,≤30g/d,适用胆囊炎恢复期、脂肪吸收不良等
严格限制
占总能量10%以下,≤15g/d,适用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
限钠膳食
低盐膳食
钠2000mg/d以内
无盐膳食
钠1000mg/d以内
不加食盐和酱油
低钠膳食
钠500mg/d以内
油菜、芹菜含钠100mg/100g
少渣膳食
食管静脉曲张
低嘌呤膳食
海参、乳制品、鸡蛋、海蜇皮
肠内营养
禁忌症
肠道梗阻、上消化道出血
肠内方式
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食管、胃、空肠造瘘
肠内营养制剂
非要素制剂
以未加工蛋白或水解蛋白为氮源。主要包括:混合奶、匀浆制剂
要素制剂
是一种营养素齐全、不需消化,或稍加消化即可吸收的少渣养剂
组件制剂
谷氨酰胺、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特殊治疗制剂
肝性脑病专用(支链氨基酸)、肺病适用型(髙脂肪)、糖尿病适用型(低GI型)
肠外营养
CPN、PPN
肠外营养配制
微量元素和电解质加入氨基酸溶液里
磷酸盐加入葡萄糖溶液里
将上述2液转入3L输液袋
将水溶和脂溶维生素混合后加入脂肪乳剂中
将脂肪乳剂、维生素转入3L输液袋
排气、轻轻摇匀
注意事项
钙剂和磷酸盐应分别加入不同溶液,以免发生磷酸钙沉积
电解质不能加入脂肪乳
一价阳离子浓度<159mmol/L
镁离子浓度<3.4mmol/L
钙离子浓度<1.7mmol/L
营养五阶梯疗法
饮食+营养教育
饮食+口服营养补充
全肠内营养(口服及管饲)
部分肠内营养+部分肠外营养
全肠外营养
当前阶梯不能满足60%目标能量需求3~5d(急危重症患者2~3d)时,应该选择上一阶梯
消化系统疾病与饮食营养
胃食管反流
消化性溃疡
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食物对黏膜的侵蚀作用
分类
胃溃疡(餐后)
十二指肠溃疡(餐前)
刺激胃酸分泌的食品
咖啡、浓茶、酒精、黑胡椒、大蒜、丁香、辣椒、肉汤和蛋白胨
脂肪影响胃排空,使食物在胃中停留过久,促进胃酸分泌,加剧胆汁反流,可诱发或加重溃疡
蔗糖可使胃酸分泌增加且易胀气
炎症性肠病IBD
肝硬化
肝功能严重受损者
避免食用含芳香族丰富的食物(带皮的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增加支链氨基酸的摄入(牛奶、黄豆、红枣等)
肝硬化伴腹水者
根据腹水采用低盐、无盐或少钠
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
膳食宜细软、易消化、少刺激、避免一切生、硬、粗糙食(禁食芹菜、韭菜、豆芽、藕、燕麦等)
肝硬化时
肝糖原储存减少,糖异生增加 髙糖血症和葡萄糖耐量异常
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后肝脏糖原储备耗竭糖异生能力下降低血糖
肝糖原储备下降 葡萄糖分解供能不足 脂肪及蛋白质分解代谢相应増加
肝性脑病
血氨、蛋白质
色氨酸 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 抑制性神经递质
昏迷 大脑供能物质:葡萄糖
肝性脑病蛋白质来源应以植物性蛋白质为主,因其富含支链氨基酸,且植物性食物所含膳食纤维经肠道菌群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可降低肠道pH值,利于氨的排出
脂肪肝
食物脂肪供应过多
碳水化合物或氨基酸转化为脂肪
低碳水化合物
避免简单糖的摄入
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
肝豆状核变性
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
铜代谢呈正平衡
铜蓝蛋白
低铜饮食
胆囊炎、胆石症
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饮食顺序
清流质-低脂肪
低胆固醇
高碳水-低脂半流质-低脂软饭
急性胰腺炎
急性期治疗
低脂膳食
脂肪
刺激胰腺分泌
高碳水膳食
糖
没有刺激
胃肠道功能
肠外营养过渡为肠内营养
肠粘膜细胞脱落
肠道细菌易位
膳食
全流质
易于消化的低脂、高碳水膳食
果汁、蜜糖、米粉、藕粉、糊精
慢性胰腺炎
短肠综合征
胃炎
分类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浅表性、萎缩性、特殊型
治疗原则
少量多餐
少用单双糖食物
増加优质蛋白质,促进胃黏膜修复
禁食粗纤维较多的食物
禁用产酸产气食物及辛辣食物
慢性胃炎膳食原则
发作期
流质和少渣半流质
缓解期
软食,并逐步过渡到普食
胃酸分泌过少(B12)可以用浓肉汤刺激胃酸分泌
牛乳有中和胃酸作用,但其中蛋白质会刺激胃酸分泌,适量食用
乳糜泻
肠易激综合征IBS
肾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与饮食营养
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过滤诊断分级
膳食原则
急性肾炎
低蛋白饮食、低盐饮食
负氮平衡
避免高钾食物(香蕉、土豆、鲜蘑菇)
慢性肾炎
麦淀粉饮食:粉皮
限制钠盐
慢性肾脏病
血管透析与腹膜透析的营养治疗原则
患者若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析,蛋白质最低用量为1.0g/kg,优质蛋白应占50%;腹膜透析的蛋白质宜使用1.2〜1.5g/kg,优质蛋白占60%〜70%
总能量每天一般按30〜35kcal/kg
成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能量供应推荐II为 35kcal/(kg·d)(<60岁),30kcal/(kg·d)(>60岁)
为预防高磷血症,磷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lg以下
钾(3.5~5.5mmol)见尿补钾
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衰竭ARF/急性肾损伤AKI
泌尿系统结石
肾结石
尿酸结石
低嘌呤
新鲜蔬菜、水果(碱性)
磷酸钙或磷酸镁铵结石
低钙
700mg
低磷
1300mg
草酸钙结石
低草酸
忌服大量VC
蔬菜焯水
胱氨酸结石
低蛋白饮食
限制动物性成酸食物,多食植物性碱性食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低碳水、高脂肪
蛋白质
1.0-1.5g/(kg·d)
供能比
15-20%
继发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等应急状况
1.6-2.0g/(kg·d)
供能比
30%
维生素、矿物质
VC、VA、B族、钾、镁、硒
水
2500-3000ml
NRS2002
疾病评分
1分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肺结核的营养治疗原则
代谢性疾病与饮食营养
超重和肥胖症
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
膳食能量控制
GL=摄入食品中碳水重量×GI÷100
枫糖尿病
限制支链氨基酸
蚕豆病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蚕豆
糖原贮积症
低血糖
葡萄糖
痛风
病因
核蛋白、核酸、嘌呤
尿酸、肥胖、长期使用利尿药、饮酒、肾功能不全
参考范围
男/女:≥420mol/L
低嘌呤膳食
蔬菜、水果、菠菜
影响因素
果糖能增加嘌呤分解生成尿酸
乳酸和尿酸竞争性排泄
铁摄入过多影响尿酸排泄
水
肥胖
减重目标
每周0.5-1kg
骨质疏松症
甲状腺肿大
病因
妊娠、缺碘(土盐、少海产品)、芥子油苷
甲亢
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
甲减
补碘
克汀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性疾病分类与举例
其他疾病与饮食营养
妊娠合并糖尿病
诊断
空腹血糖≥5.1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1小时血糖≥10.0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2小时血糖≥8.5mmol/L
符合一条即可
GMD高危因素
肥胖(尤其重度肥胖)
一级亲属患2型糖尿病
GMD史或巨大儿分娩史
多囊卵巢综合征
妊娠早期空腹尿糖反复阳性
吞咽障碍-洼田饮水试验
食物过敏
阿尔兹海默病AD
慢性心力衰竭CHF
控制水分摄入
1000ml/d
急性心力衰竭
肌少症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原则
缺铁性贫血
高血脂
分型
高TC血症
TC↑
高TG血症
TG↑
酗酒导致甘油三酯升高
混合型高血脂症
TC↑、TG↑
低HDL-C血症
HDL-C↓
冠心病CHD
控制总能量
增加运动,预防超重和肥胖
蛋白质
优质蛋白,大豆蛋白
保护因素
碳水化合物
限制单、双糖高的食品,选用复合型碳水化合物
脂类
控制饱和脂肪酸,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反式脂肪酸
B族维生素和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
矿物质
钾、钙、膳食纤维与冠心病发病负相关
保护因素
吃清淡少盐
限制钠
限制饮酒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心肌梗死
高血压
分级
膳食原则
DASH饮食
大量蔬菜、水果、低脂奶制品
地中海膳食
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
减少精致谷物、添加糖、加工肉制品等
脑卒中
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营养治疗原则
制能量摄入;
限制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适宜蛋白质摄入;
限制钠盐;
忌(少)用肥肉、动物油、动物内脏、油炸食物、烟酒、咖啡、辛辣调味品等
帕金森PD
营养学基本素养
营养学基本素养
健康中国2030
战略主题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
核心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成影响因素, 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健康中国2019-2030目标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17-2025
饮食文化
茶文化
绿茶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碧螺春
红茶
正山小种、祁门红茶
乌龙茶
铁观音、大红茶
黑茶
普洱茶
酒文化
女儿红
状元红
中国烹饪饮食思想
中国饮食书籍
礼记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甘受和,白受采
管子
民以食为天
尚书
食为八政之首
道德经
治大国若烹小鲜
论语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割不正不食
唯酒无量不及乱
吕氏春秋
有鼎中之变,精妙微纤
凡味之本,水最原始
火之为纪,时疾时徐
酉阳杂俎
唯在火候,善均五味
建国方略
是烹调者,亦美术之一道也
水浒
味外之美(苏轼)
美食应配以美名,美食不如美器
闲情偶寄
无情之物变有情
齐名要术
特异凡常
庄子
技精进乎道
黄帝内经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八大菜系
鲁菜:济南菜(九转肥肠)、胶东菜(油爆海螺)
川菜:三椒、麻婆豆腐、鱼香肉丝、夫妻肺片、东坡肘子、宫保鸡丁、回锅肉
粤菜:盐煽鸡、五蛇羹、文昌鸡
闽菜:佛跳墙、醉糟鸡
苏菜:苏州菜、扬州菜、镇江菜、松鼠桂鱼、盐水鸡
浙菜:西湖醋鱼、东坡肉
湘菜:麻辣子鸡、东安子鸡
徽菜:火腿炖甲鱼、符离集烧鸡
饮食、节日、习俗
立春:吃春饼、萝卜
春节:饺子(北)、鱼(南)
元宵:元宵
中和节:龙抬头、面条(龙须)、春饼(龙鳞)、水饺(龙耳)、米饭(龙子)、混沌(龙眼)
清明:寒食、青团
端午:粽子、雄黄酒
中秋:月饼
重阳:重阳糕
冬至:馄钝、饺子
腊八:腊八粥
营养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学
实验法
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人群实验
试验证据强度
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整群抽样>单纯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研究过去
RR=Ie/I0
RR<1
保护因素
RR>1
危险因素
区间包含0,则无意义
AR=Ie-I0
研究未来
OR=[a/(a+c)/c/(a+c)]/[b/(b+d)/d/(b+d)]=ad/bc
卫生统计学
定量资料
T检验
单样本t检验
两独立样本t检验
配对t检验(成组t检验)
方差分析
秩和检验
定性资料
卡方检验
独立样本四表格
配对设计四表格
秩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