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学》
这是一个关于《大学》思想的思维导图,系统梳理了古代儒家经典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深入解析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核心观念。启迪智慧,修身养性。整理自《论语、大学、中庸》中华书局(三全本) 作者:陈晓芬 徐儒宗 译注。
《命运》蔡崇达以中国东南沿海小村庄为背景,讲述阿太家族三代人的情感纠葛与命运抉择。阿月、阿星等人物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挣扎,阿婆阿公的智慧与坚守成为家族支柱。故事探讨个人成长与家族兴衰的羁绊,通过诗意的叙述和细腻刻画,展现改革开放下渔村生活的变迁。海的象征隐喻命运无常,方言与信仰交织出浓厚乡土气息。年轻一代对教育的追求、女性自我探索与家庭责任的平衡,折射出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希望。
对于幼儿来说,秋季是疾病多发期,了解秋季育儿小妙招,以期更好的照顾幼儿健康成长,内容实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大学》
三原则(三纲领)
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总纲领
明明德
即“内圣”范围内的“修己"之道
亲(新)民
即“外王”范围内的“安民”乃至“安百姓”的事业
二者最后成功,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达到了“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至善"之境
止于至善
最高目标
八项具体步骤(八条目)
是“三纲领”的具体措施、步骤和主要内容
格物
致知
修身的先务(知识修养范围)
1.首先明白事物的道理
2.其次对善恶、吉凶的因果关系有所认知
3.从而趋向于“至善”之境
4.最后认识到以达到至善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诚意
正心
道德工夫(道德修养范围)
追求道德、才智上的自我完善
是“大人”和常人修己的起点
修身的前提
知识和道德兼修并进,以期达到“修身”的目的
修身
是“三纲领”的中心任务
根本
“内圣”和“外王”的枢纽,总体目标在于达到道德和功业即“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至善”境界。
“修己”是向内“明明德”的功夫
齐家
是人人的希望和职责
治国
平天下
也是一国之人乃至普天下之人的共同愿望
修身的目的
长久保持“至善"之境而不失
经文
学好《大学》,用功久了,功夫纯熟了,自然就能成为知识渊博、道德理想高尚的“大人”,不因地位的高低、职业的尊卑而受影响。所以,这样的“大人”,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大学》是我国古代大学的教育路线(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的德才并重的教育)和方针(包括教育纲领、教育目标、教育任务、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措施和途径等内容)。旨在培养合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