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区作品】与社会学同游
社会学子入门必读之书。深度探索社会学奥秘,与社会学同游'脑图指南,涵盖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针对那些希望深入了解社会学核心理论框架的用户,表明脑图中包含了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编辑于2024-08-28 16:41:58社会学子入门必读之书。深度探索社会学奥秘,与社会学同游'脑图指南,涵盖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针对那些希望深入了解社会学核心理论框架的用户,表明脑图中包含了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思维导图意在对知识进行体系化的建构,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逻辑安排之后才能建立出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本导图前面是作者自己的思考与逻辑,可参考,后面是书本原文与粗体重点。友友们在看此导图时一定要自己进行增补删改。使用此导图可以减少自己的机械劳动,缩短复习时间提高效率,制作不易,尊重作者知识劳动。
制作不易,求求不要白嫖呀,计算机系统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概述,Internet基础应用,局域网系统的组成,信息安全基础,计算机基础。帮助小伙伴快速了解计算机系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社会学子入门必读之书。深度探索社会学奥秘,与社会学同游'脑图指南,涵盖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针对那些希望深入了解社会学核心理论框架的用户,表明脑图中包含了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思维导图意在对知识进行体系化的建构,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逻辑安排之后才能建立出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本导图前面是作者自己的思考与逻辑,可参考,后面是书本原文与粗体重点。友友们在看此导图时一定要自己进行增补删改。使用此导图可以减少自己的机械劳动,缩短复习时间提高效率,制作不易,尊重作者知识劳动。
制作不易,求求不要白嫖呀,计算机系统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概述,Internet基础应用,局域网系统的组成,信息安全基础,计算机基础。帮助小伙伴快速了解计算机系统!
与社会学同游
0 译者前言
0.1书名玩味
有浓烈的“游戏色彩”
书中两次提及赫伊津哈《游戏的人》,并赞同其中对游戏的定位“除非把人当做游戏的物种,除非研究人游戏和娱乐的一面,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把握人类文化”。
0.2伯格其人与成就
其社会学思想具有人本主义和现象学的特征。视知识社会学为社会学理论的根本,认为其使命是对现实的社会建构进行分析,即对社会的双重属性进行分析。
把现实的建构理论与现象学方法用于宗教社会学研究,提出“方法论的无神论”研究准则,其宗教对人类建构和维系世界的作用理论及宗教世俗化的分析,对宗教学和社会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0.3 对各章提要的 提要
12345678
第一章:作为个人消遣的社会学
六个偏见形象
社会学家爱和人打交道:
社会工作领域的理论家:
社会改良者:
行为统计数字的采集人:
求科学方法论以便对人类现象进行解释的人
超然的、冷嘲热讽的观察者,以冷漠的态度与人打交道:
六个理想类型
社会学家关注的是以严谨的治学方式去理解社会
社会学家以科学家的身份工作,他尽力做到客观,控制个人的喜好和偏见,尽量获得清楚的感知,而不是去做规定性的评判
社会学家的目的是理解社会
社会学家的兴趣首先是对理论的兴趣
社会学家(我们真心想要邀请与我们同游的人)是对人的所作所为感兴趣的人,他不耻下问,他的兴趣非常强烈、永无止境
社会学家注意的焦点不是人们所作所为的终极意义,而是行为本身,他把某人的某一行为看做人类无比丰富的行为的又一例证
一封充满诱惑的邀请信
不错,社会学是个人的消遣,这就是说,它使一些人感兴趣,使另一些人觉得无聊......社会学更像是一种激情。社会学视角颇像使人着魔的精灵,无情地驱使我们不断地考问它自身的问题。由此可见,一本社会学入门书是对一种特殊的激情的邀请书。任何激情都是存在风险的。社会学家在兜售自己的看家本领时,一开始就要向顾客交代清楚:货物出门,责任自负。
客官不可以!
第二章 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
“society”指的是一套互动的体系。
社会性,社会的:
人们的行为以彼此的关系来定向。由这种相互定向产生的由意义、企盼和行为举止构成的网络就是社会分析的对象。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活动 "就在其中,与其同在,处于其下"。
越是动乱的时代,越利于社会学的发展
社会学的视野、视角、本质:“看穿”(seeing through)。
①大城市的一排排宅院背后各种各样的活动
②社区的政治组织背后非正式的权力运作
③美国教会管理体制:和神学意义上的体制毫无关系的官僚体制
④工厂色彩鲜明的图表所显性的组织流程,与组织蓝图之上的隐性的群体网络。
⑤爱情吸引的模式,哈哈哈这块真的太逗了。
⑥贫民窟社会工作者、警察和帮派头头不同视角的区别。
社会学意识、母题
揭露真相
1.社会学意识里有一个揭露真相的母题。受社会学固有逻辑的驱使,社会学家有时要揭露社会体系的假象。
社会学揭露真相的母题就是穿透言词的烟幕,深入到行为背后去发现人们不会承认的,而且常常使人不愉快的行为动机。
不敬的态度
凡是有思想的地方,凡是思想摆脱了虔敬目光的地方, 我们都可以更加清楚地观察社会现实。
中性化的趋势
自己的文化,包括基本的价值观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相对性。
社会学的认识本身就敌视革命的意识形态,这并不是因为社会学有一种保守的偏向,而是因为它不仅看穿了对现状的幻灭感,而且看穿了对未来的虚幻的期待
世界眼光
能够欣赏奇乡异土,他的内心向无限丰富的人类潜力开放,他热情追求新的视野,追求人类意义的新世界。
第三章 补记:选择与生平叙事(如何获得预制的过去)
社会学意识不仅是迷人的历史幽灵,可以让你从中受益;它还是一种对生存的选择,你可以借此整理人生阅历,并使之井井有条、富有意义。
世界观的变化
相互竞争的世界观全都植根于社会。略微变换一下方式就可以说,每一种世界观都是一种密谋。密谋者构建一种社会情景,使他那种世界观成为此情此景中理所当然的世界观。身处其中的人越来越容易分享其中的基本预设。换句话说,当我们从一种社会情景进入另一种社会情景时,我们的世界观会发生变化(这样我们会对人生阅历进行新的解释)。
人的过去是可变的、易变的、不断变化的,这是因为我们回忆过去的经历时往往反复进行新的解释。
社会学提出“谁说的”这样一个恼人的问题,社会学视角引进了少量令人清醒的怀疑要素,这种怀疑态度立竿见影,给人提供保护,使人不至于立即改变自己的信仰。社会学意识的参考框架使人能够以这样的态度去感受自己的经历:人的生活阅历是在若干具体的社会环境里流动的,所有的社会环境都附带着具体的意义体系。这样的社会学意识当然不能够解决何为真理的问题,但它使我们不那么容易掉进人生旅途中遭遇的每一个传教团设置的陷阱。
第四章 人在社会
内容简略
本章基本都在讲人生活的社会以及其背后的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对人的控制,简单说就是社会对人的控制,而在最后一幅大大的社会的牢的画面被构建了出来,人变成了社会的囚。
四个概念
社会控制
它指的是社会迫使桀骜不驯的人回归既定轨道的各种手段。
社会分层
任何社会都分为互相统属和隶属的层次,无论是在权力、权利或声望方面都有分层。更加简单地说,分层的意思是,每一个社会都有一个等级体系。有些层次排位高,有些层次排位低。所有的层次构成一个特定社会的分层体系。
社会情景
社会情景是由情景参与者界定的。换句话说,对社会学家而言,社会是一个定义问题。(定义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高尚,什么是鄙夷......)
我们所处的每一个社会情景不仅由当代人决定,而且是由先行者预先决定的......逝者比生者强大。
制度
制度:一套特色鲜明的社会行为。制度是一种调控机制,像本能引导动物行为一样疏导人的行为。换句话说,制度提供程序,通过这种程序人的行为模式化,被迫沿着令社会满意的渠道前进。制度的诀窍是使这些渠道看上去是人能够掌握的全部选择。
自欺
当我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别无选择的必然时,我们就是在自欺欺人(更加准确地说,他被社会欺骗了)。这就是说,一切制度结构都必然依赖欺骗,社会上的一切存在物都带有一点自欺的成分。这个闪光的洞见乍一看令人十分压抑,但正如我们所见,它实际上使我们管窥到另一个观点:社会的决定力量并不像我们所料的那样强大。
第五章 社会在人
本章主旨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社会枷锁似乎是容易忍受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指望正是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我们想要服从社会。我们想要得到社会指派给我们的身份和角色。社会不仅决定我们的所作所为,而且决定我们为何人。换言之,社会定位决定我们的行为举止和社会存在。
三个理论
角色理论
色是对典型期待的典型回应。社会已经给角色的类型做了基本的划分。角色的概念是从戏剧演绎出来的;借用戏剧语言我们就可以说,社会为一切剧中人提供剧本。 角色提供模式,个人则根据这一模式在具体的情景中演出。
知识社会学
研究思想的社会定位的学科 它告诉我们,人和思想都要在社会中定位。
一切思想都在仔细的考察之中,而考察的目的是确定思想在思想者的社会存在里如何定位。 考察每一个社会时,既可以看它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机制,也可以看它的世界观,这一世界观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
参考群体理论
有人区分两种参照群体,一种是你是其成员的参照群体,另一种是你以其为行为取向的参照群体。在第二种参照群体的意义上,群体的观点、信念和行动对我们个人的观点、信念和行动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内化
在研讨本章所指的社会现象时,社会学家所用的关键词是内化。社会化的结果就是外在的社会在儿童心里完成的内化。 由此可见,社会并不仅仅是迪尔凯姆所谓的“处在外部”的客观现象,而且还是“存在于内心”的现象,社会是在我们心灵最深处存在的一部分。
社会不仅控制着我们的行为,而且塑造着我们的身份、思想和情感。社会的结构成为我们意识的结构。社会不会止步于我们的肌肤表面。社会既包裹着我们,也深入到我们的内心。我们受制于社会的枷锁,这个枷锁不是我们被征服后套在我们身上的,而是我们和社会合谋打造的。诚然,有的时候,我们受到社会的压制而被迫屈服。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是被自己身上的社会性推入陷阱的。我们来到人世之前,禁锢我们的围墙就已经修好了,但却由我们自己来进行重建。我们与社会的合作就是对自己的背叛,我们自己纵身跳进了社会的陷阱。
第六章 社会如戏
自由
前两章作者将社会的囚牢生动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吗,我们不仅生活在囚牢中,而且外部的囚牢也溶解进自身的血肉与骨骼中。本章是作者提出解法的一章,即面对如此精密和强大的囚牢,我们有什么办法出逃。在讨论解法之前,我们需要阐述一个概念,一个与囚牢伴随而生的概念:自由
两种思路
第一,我们将继续把论述限定在社会学视角提供的人的生存境遇模式里,我们将尝试证明,内外控制机制或许并不像它们看起来的那样不会出错。
社会是客观事实,社会压制甚至制造我们。但我们有意义的行为支撑着社会大厦,有时还协助改变社会大厦。实际上,这两句话包含了关于社会存在的悖论:社会界定我们,又反过来被我们界定。
三种解法
1.变革(革命):在反抗旧秩序的外在行为出现之前,内在的顺从和忠诚就已经瓦解了。
2.超然:退出社会舞台,隐居到自己的宗教、思想和艺术领域里,进入自我流放的境界,但他们依然承载着起初在社会里获得的语言、身份和知识储备。
3.巧妙利用:个人并不尝试去改变社会结构,也不对社会结构采取超然的态度。相反,他用社会结构的合法守护者未曾预料到的方式去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社会结构,根据他自己的目的在社会丛莽中独辟蹊径。
其它的理论和思考
角色理论
戈夫曼的角色距离理论:不太认真地扮演角色,没有当真的意向,且另有秘而不宜的目的。“角色距离"标志着一个转折点,牵线木偶小丑变成了舞台上活生生的侏儒,木偶剧场变成了活生生的舞台。
游离
即置身局外或步出理所当然的日常社会时的那种感觉。 一旦个人不必用内心的投入去扮演角色,一旦他开始刻意和假装地扮演角色,粉演者就进入了“游离”的境界,就忘记了“理所当然的世界”。
社会如舞台
这个戏剧模式并不否认,演员在台上表演时受到剧场经理的外部控制和角色的内在控制。尽管如此,演员还是有选择的余地—-或积极投入,或沉闷应付,或用内心的信念诠释,或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拒绝登台演出。
社交理论
齐美尔指出,社交的世界是不牢靠的、人为的世界,一旦有人拒绝玩游戏,它立刻就被粉碎了。 参与纯社交情景的人至少会暂时忘记自己严肃的身份,暂时进入一个过渡性的假装的世界。游戏性的假装是这个世界的必要成分,相关的游戏人摆脱了平时在地位、财产和激情方面的负重。
第二,我们将步出狭窄的科学参考框架并假定自由的真实性,然后我们就从这个假设的有利角度来考察,社会学模式像什么样子。
自欺
然而,倘若他们采取这样的行动,他们可能就会遭遇令人不快的后果。人们甚至想都不去想把“不”付诸行动,因为他们把服从视为理所当然。他们在制度里生存的性质也许是他们唯一敢于想象的身份,其他的选择似乎是发疯。这并不改变一个事实:“我必须”几乎在每一个社会情景里都是欺骗自己的谎言。 简单地说,所谓“自欺”就是把事实上自愿的行为假装成必需的行为。“自欺”就是逃离自由,就是不诚实地逃避“选择的痛苦”(agony of choice)。"
存在主义
个人的个性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无与伦比的特性。与此相比,非本真的存在就是在匿名的“人”中失去自我,就是把自己独一无二的特性拱手出让给社会构建的抽象概念。在面对死亡的方式中,这一点尤其重要。事情的真相是,任何时候死亡的总是单一的、孤独的个体。 上文论述人的“自欺”的意义时,我们把社会当作给人提供逃避自由的借口的机制;在说到海德格尔的“人”的观念时,我们把社会当作防御恐惧的机制。
社会学模式下的自由
.社会既可能是逃避自由的借口,也可能是获得自由的机缘;同理,社会既可以埋葬我们的形而上求索,也可以提供形而上求索的形式......毫无疑问的是,社会为大多数人提供的是借口和波将金的村庄,作为自由之路的功能只向少数人开放。
呼吁
“游离”既有社会学的意义,也有形而上的意义。只有步出被人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会常规,我们才能够直面人的境遇而不必诉诸安慰人的神秘化的骗人把戏。这并不是说,唯独边缘人或叛逆者才是本真的。 但它的确意味着,自由以一定程度的意识解放为前提。无论我们有什么样的获得自由的可能性,倘若我们继续假定,“安然无虞的世界”是唯一可能的世界,那么自由就可能是难以实现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温暖的、相当舒服的洞穴,我们可以和同伴蜷缩在洞穴里,给自己播鼓壮胆,用鼓声淹没黑暗中传来的豺狼虎豹的嗥叫声;而“游离”是走出洞穴、独自面对黑夜的行动。
第七章 “补记”:社会学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与伦理学(亦名:如何做到谨慎又伪装下去)
祛魅
社会学视角并不有助于我们形成登高望远的观点,而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对主日学校和公民教育里对社会现实的解释进行祛魅。
三个例子
种族问题
同性恋问题
死刑问题
边打边玩的态度
也就是说,在人生的社会游戏场里,我们可以将悲悯的情怀、适度的承诺和一定程度的喜剧意识结合起来。这就会产生一种与社会相对的姿态,其基础是觉得社会根本是一场喜剧......这种滑稽的视角并不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实际上不存在的棍子也可以使人真的流血,但这样的事实不会使人把波将金的假村落当作上帝之城。如果你把社会当作喜剧,你骗人时就不会犹豫;如果欺骗能够减轻生活的痛苦或使之显得更加光明,你更不会犹豫不决。
除非游戏规则保护活生生的人,除非游戏规则培育真正的人的价值,否则你就会拒绝认真对待游戏规则。由此可见,社会学里的马基雅弗利主义和愤世嫉俗的机会主义是决然对立的。马基雅弗利主义能够使自由在社会行动中得以实现。
第八章 作为人文学科的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中固有的科学价值:
社会学在自我理解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圆润成熟,这本身就具有重大的人性意义......对社会科学而言,这种态度尤其重要,因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特别滑稽荒唐的现象,这些现象构成了社会这样一出"人间喜剧"。
在无限丰富的研究对象面前抱谦虚的态度,在求解过程中使自己不被注意,在方法上力求诚实而精确,对通过诚实方法得到的结果表示尊敬,耐心并甘心被证明有错误,耐心并甘心修正自己的理论,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愿意让他人分享这些价值。
社会学方法中兴趣的平民化焦点。
学会倾听,静静地听,全神贯注地听,这是他必须要学会的艺术
在他心理上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他的评价不能顾及自己的偏见、好恶、希望或畏惧。 社会学家倾听别人倾诉时,他不会即刻作出孰优孰劣的判断......
对社会祛魅后的自由
两者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可以停止木偶的演出动作,抬头仰望并感知操纵我们 的那一套"木偶线"。这个停止演出的动作是我们走向自由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