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童防性侵教育思维导图
这是一个关于儿童防性侵教育的思维导图,用于儿童防性侵教育。梳理了儿童防性侵教育的关键知识点、识别技巧、自我保护方法以及家长与社会的责任与角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图为你解决给孩子买东西的钱该怎么花!
家庭教育思维导图
婴儿抚触
和善又分明的亲子关系
《不吼不叫》读书笔记
190816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正面管教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个 人 十 倍 成 长 战 略 破 局 2019.12.29
托幼一体化——光和托育
儿童防性侵教育
性侵害的概念
性侵害的定义
性侵害是指违背他人意愿,通过暴力、威胁、欺骗等手段,对他人进行的与性有关的侵犯行为。
法律定义
违反个人意愿的性行为
对未成年人的性利用
社会认知
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的行为
需要社会共同防范和干预
性侵害的类型
身体接触性侵害
包括触摸、亲吻、拥抱等不当身体接触行为,特别是对隐私部位的触摸。
强迫身体接触
摸触
强迫亲吻
强迫性行为
强奸
性骚扰
非身体接触性侵害
概念
不涉及直接身体接触的性侵害行为
形式
通过言语、图像、视频等方式实施
言语性骚扰
不当性暗示
性别歧视言论
暴露生殖器
公共场所暴露
网络上发送不当图片
强迫观看色情内容 (视觉)
在线诱导观看
逼迫儿童接触色情物品
性侵害的影响
心理创伤
恐惧感
自我价值感下降
社会关系
信任问题
社交障碍
哪些孩子可能更容易受到侵犯 (男生、女生都有可能)
性格特点
内向、胆小的孩子,如不敢反抗、不敢告诉他人等。
过于听话、顺从的孩子,容易被侵犯者控制。
生活环境
家庭环境不稳定、缺乏关爱和监管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被他人利用等。
学校周边环境复杂、治安不好的孩子,有潜在危险,如容易遇到不良人员、缺乏安全保障等。
社交情况
社交圈子较小、缺乏朋友支持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可能面临的困境,如无人倾诉、孤立无援等。
容易相信陌生人、缺乏防范意识的孩子
可能实施性侵害的人
陌生人、熟人、亲人
成年人、同龄人、年幼的人
侵犯者接近孩子的方式
利用权力
老师:举例说明老师可能利用职务之便对学生进行性侵害的情况,如单独辅导、体罚等。
教练:分析教练在训练过程中可能接近孩子并实施性侵害的方式,如单独训练、身体接触等。
校长:探讨校长可能利用权力对学生进行性侵害的途径,如谈话、检查等。
父母:虽然父母通常是保护者,但也有极少数父母可能对孩子进行性侵害。 分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如家庭矛盾、心理问题等。
制造机会
用各种借口单独与儿童在一起:列举侵犯者可能使用的借口,如帮忙拿东西、去办公室等。
特殊待遇
给予特权(分数、地位、其他好处):解释侵犯者为什么会给予孩子特殊待遇,以及这种行为的目的。
特殊的关心
送礼物、补课、帮助、陪着玩等: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潜在危险,如侵犯者可能通过这些方式获取孩子的信任,进而实施性侵害。
打破“身体界限”
从触摸头、脸到触摸隐私部位:描述侵犯者如何逐步打破孩子的身体界限,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性侵害。
引诱欺骗
以问路为由、以金钱引诱等:举例说明侵犯者可能使用的引诱欺骗手段,以及孩子容易上当的原因。
隔离关系
制造孩子与周围人的矛盾、强制儿童守密:分析侵犯者为什么要隔离孩子与周围人的关系,以及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危害。
容易遭受性侵害的时间和场所
夏天
天气炎热、外出机会增多、穿衣凉快对异性刺激增多
夜晚
光线暗、不容易被人发现、容易藏身或逃脱
僻静处所
公园假山、树林深处、狭道小巷、楼顶晒台、没有路灯的街道楼边、没人居住的屋子或建筑物、电梯等
公共场所
教室、医院、游泳池、溜冰场、宿舍、实验室、办公室、电影院、交通工具等
法律和政策支持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解读法律中关于性侵害的规定
详细解读法律中关于性侵害的定义、处罚措施等规定。
了解法律对性侵害的严肃态度,增强法律意识。
强调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
强调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有力武器,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鼓励在遇到性侵害时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何预防性侵害
个人防范措施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个人边界
清楚隐私部位,如胸部、臀部、生殖器等,不能随意被人触摸或观看。
识别危险信号
学会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信号,如陌生人或熟人的不当接触、言语挑逗或引诱等。
性别教育
接受适当的性别教育,了解性别差异和性健康知识。
学会说“不”
对于任何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或不安的接触,都要勇敢地说“不”,并立即离开现场。
学习自卫技能
学习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巧,如大声呼救、制造声响以引起他人注意等。
掌握基本的自我防卫技能
出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制造逃脱机会,如眼睛、裆部等。头的前部后部、肘部、膝盖都可以进行自卫攻击。
注意个人安全
警惕陌生人,避免单独与陌生人会面
对陌生人保持警惕,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的礼物或邀请,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在夜晚或偏僻地区保持警惕
尽量避免单独行动,特别是在偏僻或人烟稀少的地方。外出时,最好与朋友或家人结伴而行。
社交环境中的预防
选择安全的社交场所
避免高风险的环境和聚会
选择信誉良好的场所
建立安全的社交网络
与可信赖的成年人(如父母、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使用社交网络时注意隐私设置
教育和培训
参与性教育课程、活动
了解性侵害的预防知识
学习如何识别潜在的危险信号
提供培训给可能的目击者
教授如何在发现性侵害时采取行动
鼓励报告可疑行为
心理健康和情感支持
关注心理健康
父母要留意孩子的身体、心理异常情况
有需要可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
建立情感支持系统
加入支持的团体
遭遇性侵害该怎么做
保留证据
可以采取拍照、录音等方式进行,对于体液、毛发、皮屑、通信记录等证据进行保留。
被侵害后,不要擅自洗澡、洗衣物、收拾房间、扔东西等等。 若是熟人作案,要保留好通话、通信记录,若是对方事后威胁、收买等,也要留下相关证据。
及时报警
不要慌,要保持冷静,一边想办法脱身,逃离现场 一边想办法拨打110报警或者与家人联系,让警方或家长知晓自己面临危险的地点,发出求救信号。
寻求帮助
如遭遇性侵害或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父母、老师或其他可信赖的成年人寻求帮助,并报警处理。
配合调查
做笔录时要如实陈述,不隐瞒、不夸大、不做虚假陈述。
及时就医
及时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和治疗,告知医生实情等
心理方面
关注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以应对可能的心理创伤。
调整心态,并不是你的错,要多和信任的家人、朋友交流,尽可能地减少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