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谓职能,指特定组织基于某种规定所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基于自身特定结构形式所能发挥的功能作用的统称,它是职责与功能的统一。
2、公共管理职能则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物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简而言之,所谓公共管理职能主要是涉及一国公共管理部门在特定环境中应该管什么的问题。
3、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公共管理职能的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公共管理职能的实施者。
(2)公共管理职能实施的依据。(3)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
(4)公共管理职能也是公共管理组织特定功能作用的一种反映。
(5)公共管理职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
4、公共部门的任务性职能:
(一)经济职能。(1)宏观调控职能。(2)微观管理职能。
(二)政治职能。(1)民主建设。(2)社会治安。(3)国家安全。
(三)社会职能。(1)提供社会保障。(2)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3)环境保护。
(四)文化职能。
5、前资本主义国家时期的公共职能体系存在三个基本特征:
(1)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重心相当清晰,即以政治统治职能为中心。奴隶主或封建主贵族通过强化政治镇压职能和国家安全职能,对内镇压广大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外抵御或实施侵略,以维持本阶级的政权与经济统治地位。
(2)包括经济、文化职能在内的社会事务管理职 能十分薄弱。不过,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相对于奴隶社会时期有所增加。比如在中国封建国家自汉朝时起就开始举办官学,以为国家培养管理人才;一些封建帝国也大都设有负责承担防洪与水利灌溉等职能的专门经济与社会事务管理组织。但是,总体上,这两个时期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是相对极其微弱的。这也是由其落后的社会经济基础,即自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3)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运行以国家暴力手段的镇压为主要特征,这是与其公共职能体系的基本结构相一致的,也是由其社会矛盾的对抗程度所决定的。
6、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一)自由放任主义。(二)国家干预主义。(三)新古典主义
7、我国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转变及其基本方向:
(1)职能重心的转移。(2)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转变。(3)职能方式的转变。(4)职能关系的转变。
8、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转变:
(1)国内统治职能日益次要化,地位相对弱化。
(2)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培育职能地位日益突出,且占有主导性地位。
(3)教、科、文等发展职能将不断得到重视与加强,以建立起健全、高效的教育体系与科学文 化发展体制。
(4)对外交往职能急剧扩张,不仅外交部,而且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甚至其他公共管理主体都将强化其外交功能。
(5)国家防卫职能也将适当加强。
9、职能方式的转变:
(1)在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上,由传统体系下重计划反市场机制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在社会经济职能的运行方式上,由传统的微观、直接管理方式向宏观、间接管理方式转移。
(3)在管理手段方面,由以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为主。
10、职能关系的转变:
(1)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及各职能部门间职能关系。
(2)政企关系。
(3)党政关系及各国家权力机关间关系。
(4)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间关系。
11、市场机制的缺陷:
(一)市场不能消除垄断和非公平竞争。
(二)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
三)市场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四)市场不能解决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问题。
(五)市场不能确定和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
12、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
(一)限制垄断和促进竞争。
(二)界定和维护财产权,克服外部性。
(三)提供公共物品。
(四)保障收入分配的公正化。
(五)调控宏观经济。
13、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
首先,公共决策的复杂性导致政策选择的偏差。
其次,政策实施的复杂性导致政策结果的扭曲。
再次,寻租活动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最后,公共部门系统存在低效率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