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理效应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其机制涉及药物与靶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后续分子事件,如信号转导通路。药效学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总论》,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呼吸系统疾病范畴、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知识,大家可以用于备考复习。
①非同步电除额是通过瞬间高能量的电脉冲对心脏进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以终止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 ②同步电转复是以患者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瞬间发放通过心脏的高能量电脉冲,达到终止有R波存在的某些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并使之转为窦性心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定义
药物效应动力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
®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物作用具有特异性。 ®药物作用特异性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
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药理效应选择性则取决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不均匀、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不同、生化机能存在差异等多方面因素。
表现
兴奋
指药物使机体原有的功能活动增强。
抑制
指药物使机体原有的功能活动减弱。
二、治疗效果
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分类
对因治疗
指能消除原发致病因子的药物作用。
对症治疗
指能缓解或改善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症状或体征的药物作用。
三、不良反应
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特点
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效应,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能够避免的。
药源性疾病
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较难恢复。
类型
1.副作用
®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通常也称副作用)。 ®副反应是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料。
2.毒性反应
®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避免发生。 ®致癌、致畸和致突变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3.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小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
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
®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 ®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 ®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
6.特异质反应
®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 ®这种反应不是免疫反应,故不需预先敏化过程。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剂量 -效应关系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药理效应按性质分
量反应
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者。
量 -效曲线
重要参数
最小有效剂量或最小有效浓度
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物剂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最大效应(Emax)
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
指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药物浓度。
效价强度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一般采用EC50),其值越小则效价强度越大。
量 -效曲线中段斜率
是药物的重要特征,斜率较陡的提示药效较剧烈,较平坦的则提示药效较温和。
质反应
如果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S 形量 -效曲线
半数有效量(ED50)
即能引起 50% 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LD50)。
治疗指数(TI)
®通常将药物的 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TI),用于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一、受体研究的历史
二、受体的概念和特性
受体
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配体
体内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也称第一信使。
结合位点
配体与受体大分子中的一小部分结合,该部位叫做结合位点或受点。
受体特性
①灵敏性②特异性③饱和性④可逆性⑤多样性
三、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经典的受体学说—占领学说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仅需要亲和力,而且还需要有内在活性(α)才能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内在活性
®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 ®只有亲和力而没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虽可与受体结合,但不能产生效应。
(二)受体药物反应动力学
®(D:药物;R:受体;DR:药物 -受体复合物;E:效应) ®KD表示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单位为摩尔,其意义是引起最大效应的一半时(即50%受体被占领)所需的药物剂量。 ®KD越大,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越小,即二者成反比。
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一)激动药
完全激动药
具有较强亲和力和较强内在活性(α=1)
部分激动药
有较强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α<1)
(二)拮抗药(阻断药)
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α=0)的药物。
竞争性拮抗药
®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是可逆的。 ®通过增加激动药的剂量与拮抗药竞争结合部位,可使量 -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能不变。
非竞争性拮抗药
与激动药并用时,可使亲和力与活性均降低,即不仅使激动药的量 -效曲线右移,而且也降低其最大效能。
五、受体类型及信号转导
(一)G 蛋白偶联受体
(二)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
(三)酶联膜受体
(四)细胞内受体
(五)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六、受体的调节
受体脱敏
指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激动药特异性脱敏
仅对一种类型受体激动药的反应性下降,而对其他类型受体激动药的反应性不变
激动药非特异性脱敏
若组织或细胞对一种类型激动药脱敏,对其他类型受体激动药也不敏感
受体增敏
与受体脱敏相反的一种现象,可因长期应用拮抗药而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