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阴阳失调
这是一篇关于阴阳失调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分类,概述。阴阳失调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既指病证,也指病机。它指的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素的作用,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所出现的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变化。
这是一篇关于足阳明胃经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操作要点,特殊作用,主治要点,取穴要点,经脉走向,穴位,腧穴,主治概要,主要病候,经脉循行。
这是一篇关于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五行,生理功能,形态。肺是人体的重要呼吸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阴阳失调
概述
阴阳消长失去平衡协调的病理状态,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 影响及邪正之间的斗争,导致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表现以寒、 热为主要特征,形成阴阳的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
分类
阴阳偏盛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阴邪或阳邪偏盛所引起的病理变化
邪气盛则实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阳偏盛
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阳气偏盛,机能亢奋,或产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 热过剩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表痰湿、瘀血、食积郁而化火现为实热证
阳热邪气
外感阴邪从阳化热
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
痰湿、瘀血、食积郁而化火
阳热亢盛,日久则耗伤阴液。故阳盛的实热证,常兼有阴液亏 虚的症状
阴偏盛
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阴气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 聚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实寒证
阴寒内盛,日久则损伤阳气。故阴盛的实寒证, 常伴有阳虚的征象
感受阴寒邪气、食生冷之物、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
寒阻阳气
阳不制阴、阴寒内盛
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又称阴阳亏损,是指在疾病过程中阳虚则阴盛阳人体阴液或阳气过于虚衰所引起的病理变化
精气夺则虚
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阴虚则阳亢阴虚则热
阳偏衰
即阳虚,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阳气虚损,机能减退,产热不足,以及阳不制阴,阴相对偏盛的一种病理状态
临床表现为虚寒证
以心、脾、肾为多见
阴偏衰
即阴虚,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阴液耗损,滋润不足,以及阴不制阳,阳相对亢盛的一种病理状态
临床表现为虚热证
以肺、肝、肾为多见
阴阳互损
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常
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又影响到另一方的不足,而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
无论阴虚或阳虚,多是在累及肾阴或肾阳,导致肾脏阴阳失调下发生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
阴液亏损,影响到阳气的化生不足,继而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
阴虚之久者阳亦虚,终是阴虚为本
阳损及阴
阳气虚损,影响到阴液的化生不足,继而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
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虚无以制阳)
肝阳上亢
畏寒肢冷,面色晄白
阴阳格拒
病变本质与现象不一致而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
阴盛格阳
指阴寒之邪盛极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阴阳不相维系的一种病理状态
临床表现为真寒假热证
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
自觉身热、但欲盖衣被、口渴欲饮,喜热饮而量少
阳盛格阴
指阳热之邪深伏于里,阳气被遏不得外达,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临床表现为真热假寒证
烦渴饮冷、面红、气粗、烦躁
四肢厥冷但胸腹灼热
阴阳亡失
机体的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丧失,而出现生命垂危的病理状态。包括亡阴和亡阳两个面
亡阴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阴液突然大量丧失,而导致功能严重衰竭,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证候称为亡阴证
亡阳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阳气突然大量丧失,而导致功能严重衰竭,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证候称为亡阳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