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图形推理
第一章 图形推理
一、位置规律
适用特征:元素组成相同(样式,数量)
1.平移
方向:直线(上下、左右、斜对角线)、绕圈(顺/逆时针)
步数:恒定、递增(等差)、周期/例1.2.1 以判定周期 优先考虑1.2
(1)元素组成相同一看位置 多个元素分开看,边做边排除,简单原则:谁好看谁明显先看谁
(2)出现双胞胎元素-就近假设
(3)多宫格移动方向判定:看数量,判方向, 题型特征:16穹格图形多个黑块平移
①绕圈走:中间黑球数量相同,优先考虑内外圈分着看
②直线走:中间黑球数量不同,优先直线走
横行数量不变,横着走,竖列数量不变,竖着走
(4)如果直线走,格子不够用怎么办
①循环走.从头再来
②折返走:直接弹回
(5)位置考法延伸-隐藏元素,轨迹
①隐藏轨迹一点移动(端点,顶点,十字交点)
②隐藏轨迹一线段移动
③隐藏元素——常见为空格
2.旋转、翻转
旋转①方向:顺/逆时针②常见角度:45°,60°,90°,180°等
翻转①左右翻转:竖轴对称(水平翻转),②上下翻转:横轴对称(垂直翻转)
(1)区分旋转,翻转
上下不变,左右变一左右翻 怎么翻、怎么变
左右不变,上下变一上下翻,上下左右都变,旋转180°
时针法 可以以一个元素为起点,一个元素为终点
(2)提速技巧 元素组成相同,分组分类题可以考虑
九宫格+旋转翻转:哪里好看看哪里
①横行一先找左右翻转
②竖行一先找上下翻转
二、样式规律
适用情形:元素组成相似(线条/元素重复出现)
1.遍历(缺啥补啥)
特征:相同元素重复出现(九宫格和两组图居多)
①元素形状的遍历
②内部图案的遍历
③位置的遍历
④数量的遍历
⑤局部的遍历
2.加、减、同、异
图形特征:相同线条重复出现
(1)①相加、相减--幅图包括另外两幅图全部线条的时候,②求同(保留相同),③求异(保留不同)
(2)先算还是先转
图1与图2 有相同线条一先运算
图1与图2没有相同线条一先转出相同线条
谁与图3更不相同,就转谁 目的:转出相同线条
(3)小技巧
从选项差异线条入手(外框、最长、最短等特殊线条)
相同位置的线条做运算
3.“黑白”运算
特征:图形轮廓和分割区域相同,内部黑块数量不同
方法:相同位置运算
注意:
(1)黑+白=不一定,具体题目具体验证
(2)运算规律具体题目具体找
(3)与黑块平移区分黑块数量相同,优先平移,黑块数量不同,优先运算
(4)小技巧:
优先找两幅图大面积颜色相同,运算一致的部分,黑白块出现相同选项:考虑位置+黑.白运算
(5)黑白 块专项
黑块数量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非分组分类)
黑块数量不同:优先考虑黑白运算(两组图或九宫格)
特殊考法:
①对称性:黑白块分布 规整(等腰元素)
②部分数:黑白有连有分(分维明显)
③一笔画:黑白块无缝连接
④面积(形状、周长、最后看黑块有几种形状):黑块形状不规则,有明显占比(占半格)
⑤相邻比较(同中找异、异中找同)
⑥黑球数量
⑨圆形间关系
⑧边数
三、属性规律
识别特征: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 优先看属性
考点一、对称性
判定:①轴对称②中心对称③轴+中心
(1)“等腰”元素出现
(2)平行四边形N.Z.S变形图出现,六风车及其变形,相同的图形反着放
(3)图形存在 相互垂直的对称轴
细化考法
①对称轴的方向及数量
②对称轴与原图形点,线、面的关系{重合,不重合(含平行),穿点,穿越穿面(穿过什么:穿过数量),平行)
③多个等腰图形拼合:分开画对称轴,看轴之间的关系(垂直/重合/重合可以当成特殊的平行
步骤;对称性有无-画轴 对称性判定 方向/数量 重不重合 穿过什么 穿过的内容数量
考点二、曲直性
小技巧:多个等腰图形组成,考虑对称轴之间的关系
(1)全直线图形
(2)全曲线图形
(3)曲+直图形
考点三:开闭性
(1)全封闭图形
(2)全开放图形
(3)半封闭图形
四、特殊规律
1.图形间关系
特征:题干每幅图都出现两个或多个封闭图形连在一起(1)相离(2)相交于点(3)相交于边(4)相交于面(5)相压
(2)相交于点“一线牵”或生活化图形也可能是相交于点
(3)相交于线
①看数量
②看样式:最长,最短,曲直完全/部分
(4)相交于面
相交面的:形状;几边形,与外面大图形是否相似,属性:对称性,曲直性
2.功能元素
特征:每幅图都有黑点,白点、箭头等小元素
标记位置
(1)点:交点(曲曲/曲直/直直)
(2)线:直线/曲线、最长线/最短线、方向(线或图形上下左右)
(3)角:直角/锐角/钝角;最大角/最小角
(4)面:相交面/单独面,最大面/最小面.属性(曲直/对称)
特殊情况:每幅图形都出现两个小元素,标记无规律,考虑连线
3.功能箭头
(1)箭头:箭头指向
(2)特殊情况:两个箭头一位置关系(平行/垂直)
五、数量规律
特征:(1)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且属性没规律,数量规律明显
规律:常数、等差、运算、对称、周期.乱序,等比,奇偶
考点一:面数量
1.什么是“面”(白色的封闭区域)黑色不是
2.面的特征图
(1)图形被分割,封闭面明显
(2)生活化图形,粗线条图形中留白区域,面的细化考法:有数面的特征词,但整体数面选不出选项
面的细化考法:有数面的特征词,但整体数面选不出选项
1.所有面的形状:三角形,四边形等
2.相同形状面的数量
3.特殊面(最大面、最小面)
①形状
1.几边形
2.特殊面与外框相似
3、最大/小面与外框边数相同
②属性(曲直、对称)
③面积
4.三角形面兜底
考点二:线数量
直线数特征图:多边形、单一直线
曲线数特征图:全曲图形,单一曲线(圆,椭圆,弧)
拆分思维
特征:出现数直线特征,但整体选择不出唯一答案
1.方向
(1)横数分开数
(2)平行线(一个方向先看成一组)
2.位置
内外分开数(+,-、x,÷)
3.样式
曲直分开看(两者没规律时做运算)“贪吃蛇”出现,优先观察首尾线
(1)全直线;首尾关系,首尾方向,拐几次
(2)有直有曲:曲线数量,曲线间隔,曲线位置,横平竖直:分开看,无规律、考虑运算,圆的考法:①曲线.②外框③面
平行线特征图
①出现笔画特征(多端点)、直线特征,且有多条同方向斜直线
②图形规整、有正多边形、类似对称
笔画数
1.一笔画:图形由一笔画成,线条不能重复来回画
判定:同时满足:(1)线条之间连通 (2)奇点数量为0或2
什么是奇点:以一个点为中心,发射出奇数条线(端点是奇点)
2.多笔画:笔画数=奇点数(奇点数一定为偶数)
多部分图 形笔画=各部分笔画数相加
笔画数常见特征图
1.五角星、月亮等明显一笔画
2.“日”,“田”及其变形图
日:外边有一外框、里面有一根线与外框相连
田:外边有一外框,里面有二根线与外框相连
3.圆相交,圆相切及其变形图
4.大量端点出现/明显端点出现
考点三:点数量
什么是交点;线与线相交的位置
1、注意:(1)端点不是交点,(2)顶点,切点也是交点
2.数点的特征图:(1)线条交叉明显(大树杈,(2)乱糟糟一团树杈),(3)相切位移
3.点的细化考法
(1)切点数量:每幅图都有切点
(2)曲直交点:每幅图都有曲有直,且曲直相交明显
(3)内外交点:图形均存在明显的外框(框上、框内,框外交点)
考点四:素数量
特征图:出现多个独立小图形
考点:
1. 元素个数
2.元素种类
注意:①颜色不同算两种,②形状相同,大小不同,一般情况算一种
但是,也要根据具体题型灵活处理,整体看包含两种元素,且数量无规律,考虑元素代替
3.部分数:线条与线条连在一起叫一部分
特征:生活化图形,黑色粗线条图形
考点五:角
图形特征:L,+字、直角三角形,折线(闪电),图形有小缺口
考察方向:1.个数,2.类别:锐角、直角,钝角
六、空间规律
六面体一空间结构
1.折叠方向固定(外表面)
2.技巧: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排除错误选项
(1)解题原则:排除思维
(2)解题方法:①相对面,②相邻面
考点一:相对面(相互独立的面)
特征:两个相对面且只能看到一个面
应用:一组相对面同时出现的选项一直接排除
展开图中如何判断相对面?
1.同行或同列相隔一个面的两个面是相对面
2.Z字形两端-紧邻Z字中线的两个面
考点二:
①相邻面--公共边(折叠前后相邻关系保持不变)如何确定公共边
1.平面图中直接相邻的两个面的公共边
2.平面图中构成直角的两个边是同一条边
3.四个面连成一排,首尾两条边是同一条边
技巧:看相对位置(图形指向明显) 常见指向性较强的图形.A.T.↑,五角星,梯形△
②相邻面一公共点(三个共有的顶点)
注意:折叠前后相邻关系(公共点引出的线或图形)保持不变
③相邻面一画边法
方法:
1.结合选项,找一个特殊面(=唯一面)的唯一点/唯一边
2.顺时针方向画边,并标出序号
3.题干与选项对应:画不一致排除
注意:同一个面、同一个点,同方向
三视图
方法:外轮廓定方向,内部线条定选项
注意:
1.观察到的三视图都是平面图
2.原图有线就有线、原图没浅就没线
3.被遮挡的位置观察不到,不画线或者画虚线
4.从某些角度看,弧会被压平
相邻面一画边法方法:
①结合选项,找一个特殊面(唯一面)的唯一点/唯一边,
②顺时针方向画边,并标出序号
③题干与选项对应:画不一致排除
注意:同一个面、同一个点、同方向
方法:外部轮廓定方向,内部线条定选项
注意:
(1)观察到的三视图一定是平面图
(2)原图有线就有线、原图设线就设线.
(3)被远挡的位置观察不到,不画线式者画虚线
(4)从某些角度看、弧会被压平
拐弯的地方就有线条.
截面图
被切部分的形状
解释原则--刀切
(1)刀无限大
(2)一刀切到底,不能拐定
1、六面体
(1)矩形(检切,竖切、斜切)平行于棱.
(2)菱形(抖切)上下表面不平行于棱.
(3)三角形(从棱上的某一点开始斜着切到面)
※六面体只能切出锐角三方形
2.圆柱
横切
正圆
竖切
矩形
斜切
椭圆
3.圆锥
正圆
三角形
不经过顶点不然是曲线
椭圆
4.圆台
正圆
梯形
不经过0是曲线
椭圆
常见语误:
1六面体切直角三角形 只有锐角
2圆柱切梯形
3立心带线
4刀拐弯(斜切、直切图形同时存在).
5方面体中出现 空心圆锥式圆台,斜切椭圆右正中间(可以)
立体拼合
题型判定:
题干给出立体图、高要找到能够拼合成该立体图形的小图形
解释原则
凹凸对应:有凹必有凸,有凹必有凹、(高度和形状)俄罗斯小方块立体结合;
解题思路:
1、选项个数不同:优先数个数 2.选项个数相同.优先找最大/特殊块拼盘(特殊颜色)3.分层
第二章 逻辑判断
一、翻译推理 (先翻译再推理)
翻译推理、集合推理、组合排列、真假推理,逻辑论证,原因解释,
提问方式:可以/不可以推出;除了哪项能推出,题目特征:题和选项中存在明显的逻辑关联词
解题思维
1、先翻译(翻译或A→B的形式)
2、后推理
(一)翻译规则之“前推后” (前半句推后半句)
典型关联词:如果…那么…
简写:前后不能写(抓)同样的字
例:公平竞争是公平什么…不能主抓公平
等价关联词:(前、→后)
①若…,则…
②只要…,就…
③所有…,都…
④为了…,一定…,
⑤…是…的充分条件
牢记:如果,就、都,一定
(二)推理规则之“逆否等价”
符号表示:A→B=-B->-A
文字表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不确定(可能、可能不)
例:如果是北京人,那么他一定是中国人, 北京人→中国人,前件,后件(箭头前后) 张三:北京人→中国人 肯前必肯后, 李四:一中国人→北京人 否后必否前. 否前(肯后)无必然性结论
(三)递推原则(串串)
如果A那么B,若B则C,只要C就D.A→B,B→C、C→D;
⇒A→B→C→D A→B,C→-B => B→-< ∴A→B→-C
一前一后符号相同能串串,同前同后符号相反能 前 A→B -A→C =>-C→A后
(四)翻译规则之“后推前”
典型关联词:只有…才…等价关联词:(后→前)
不…不… (如果不…就不)一长→一好=好→长 除非…,否则不… …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 …是…的必要/必不可少条件 逆否等价同样适用,“后推前”关联词变形
(1)除非A否则不B:B→A,除非A 否则(不不)B:-B→A. 例:除非早起
(2).基础/前提/关键;不可缺少/不可少;必要条件(谁必不可少,谁在箭头后)
(五)翻译规则:且和或
1.A且B:二者同时成立
典型关联词(和、既…又…,不仅…而且…,…但是…) 性质:全真则真,一假则假(反之亦然)翻译规则:且和或
2.A或B:二者至少一个成立
等价关键词:或者、或者…或者…,A和B.至少一个成立 性质:一真即真,全假则假(反之亦然)
A和B至少有一个为假 A和B至多有一个为真 A和B都不为真
-A或-B
注意:要么…要么…(两者只有一个成立)性质:一真一假为真,全真全假为假
(六)推理规则之“否一推一”,要么…要么…
“或”的关系为真:否1→1 “或”关系为真,否定一项可以得到另一项(否一推一) 肯定一项得不到另一项(肯一不必然)
(七)推理规则之“德·摩根定律”(拆括号定律)
1.-(A且B)=-A或-B 2.-(A或B)=-A且-B“一”进去,“且”“或”互换
(八)推理规则之“鲁宾逊定律”
否一推一:A或B=-A→B=-B→A
鲁宾逊定律: A→B=-A或B
-A,-B- A-B
A, B -A B
-A, B A B
拓展 :-(A→B)=-(-A或B)=A且-B
A→B A B. √ A且B. A-B.× A且-B -A B.√ -A且B -A-B.√ -A且-B
(九)拓展知识:二难推理
1.P→Q,P→-Q }-P 条件相同否条件
2.P→Q,P→-Q } Q 结果相同肯结果
记忆小总结
四组翻译1.前推
(十)推理方式
提问方式:以下哪项中的推理方式/结构与题干中的推理方式(结构相同?)
解题思维:不要考虑推理规则是否正确,只考虑与题干是否一致 1.字母代入做题 2.借助推理规则做题
常见的逻辑错误
解题思维:一般无对话,无法翻译的,直接去找题干逻辑错误
偷换概念(一词有两种意思,前后意思不一致) 自相矛盾(前后两句话相互矛盾) 非黑既白(非此即彼、不是…就是…) 转移话题(前后话题/主题不一致) 以偏概全(个例→整体) 强加因果(时间先后,结论为因果关系) 诉诸无知(不能证明A为真,则A为假;不能证明A为假,则A为真)
二、组合排列
特征:1.两组及以上对象,2.对象之间的关系
考点一:排除法、代入法
1.排除法:读一句,排一句 何时用:题干条件确定(为真),选项信息充分
2.代入法:假设选项正确,代入题干验证是否符合题意 何时用:①题干条件不确定(有真有假) ②设问中有“可能,不可能,补充哪个条件”考虑代入
代入技巧:优先代入与题干相关,能够推出更多信息的选项
题目特征:一半对,一半错
技巧:最少元素假设,一分为人必为假
考点二:辅助技巧
1.推理起点(顺藤摸瓜)
(1)最大信息(题干条件出现次数最多的信息) (2)确定信息
2.列表法
优先填入确定信息: 涉及排序:一维表 ,两组以上信息且无法排除代入:二维表
3.用符号:“>”、“=”,“<”
涉及年龄、成绩、收入、身高等大小比较(有最值优先考虑)
三、集合推理
题干特征(1)题干和选项中出现“所有”“有的”(2)提问方式是“可以推出”“不能推出”等
概念:解决集合之间的关系问题
1、四个命题.
(1)所有S都是P 简化S(所有)→P.
(2)所有S都不是P S→-P
(3).有的S是P 有的S→P
逻辑中的“有的”:至少一个,至多全部,有的是,推不出、有的非,反之亦然
(4)有的S不是P 有的S→-P
“有的”命题不存在逆否命题 “有的”是范围
2.三个换位
(1)所有的S都是P→有的P是S
(2)所有的S都不是P<→所有P都不是S
(3).有的S是P<→有的P是S
(4)有的S不是P时
推不出有的P不是S√
<→推不出有的不是P是S ×
(有的S→-P<→有的-P是S)
3、两组推理
(1)所有的S都是P→某个S是P→有的S是P
(2)所有的S都不是P→某个S不是P→有的S不是P
注意:只能从上往下推 口决:所有.→某个,某个→.有的
(3)并非变化规则:去掉并非,所有<->有的,是<->非 互换
4.一个递推
(1)A→B,B→<⇒A→B→C
两个B必须一样,B必须是所有的
(2)拓展:
有的A→B,B→C → 有的A→B→C 有的A→B,C→-B→ 有的A→B→-C 有的 A→B,A→C → 有的B→A→C 有的 A→B,C→-A A→-C →有的B→A→-C
5.集合推理小技巧
(1)翻译题干
(2)从有的开始穿串(遇到困难就换位:有的A是B→有的B是A)(3)优先看首尾找答案
四、真假推理
矛→反→包
题目特征1.题目中给出几个命题2.这些命题中一真/一假或两真/两假
解题思路:1.找关系{①矛盾关系②反对关系③包容关系 2.看其余
(一)矛盾关系
特征: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1. A与-A
主体一致,话题一致
2.所,有A都是B 与有的A不是B
所有A都不是B 与有的A是B
技巧:所有是(矛),有的非;所有非(盾)、有的是 小技巧:一假取余全真、一真取余全假
3、A→B(-A或B)与 A且-B/-B且A
4.德摩根定律
A且B与-A或-B
A或B与-A且-B
(二)反对关系(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1、有的A是 B 和 有的A不是B,性质:必有一真,可能同真
2、所有A都是B 和 所有A都不是B,性质:必有一假,可能同假
简单记: 两个有的,必有一真,可能同真,两个所有,必有一假,可能同假 秒:有的有的看某个,结论所有,是非相反 秒:所有所有看某个,结论所有,是非相同
(三)包容关系
如果题干中的两个信息,存在着A为真,则B也为真,即A推B,那么A和B都存在 A→B
1.在若干个命题中,如果A、B两个存在 A→B的包容关系且题干中所有信息只有一真,则A必定为假
口决:一真前假
2.在若干个命题中,如果A,B两个存在 A→B的包容关系且题王中所有信息只有一假,则 B必定为真
口决:一假后真
3.在两个命题中,如果A,B两个存在A→B的包容关系且为一真一假,则A假B真
口诀:前假后真
4、(1)所有的S都是P→某个S是P→有的S是P,(2)所有的S都不是P→某个S不是P→有的S不是P,(3)S且P→ S →S或P
五、逻辑论证
论证一加强削弱 什么是加强/削弱
加强:赞成(捧/顶)一段论证
削弱:反对(怼/踩)一段论证
(一)什么是论证:一段论证通常包含三要素
论点:也称观点、主张、结论、论断等
论据:支持论点成立的列子、条件、原因等
论证:论点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
(二)如何准确快速定位论点论据
1.结合提问,问谁找谁
2.典型提示词
论点提示词:因此,所以,结论,由此推出/可知,据此认为这说明/说明/意味着/暗示着,但是/然而/事实上
3.首尾句
(三)找论据的主要方式
1、典型提示词:由于、因为、鉴于,根据
2.就近原则:如果文段有论据,那么它一般与论点紧挨着因此,如此,据此,于是,由此时前论据,后论点
3.论据的常见形式:原因、数据、事例、实验、研究发现,或调查内容等
以下内容通常不是论据,可先不读 tips:1.介绍背景、提出问题、下定义等通常不是论据,可先不读 2.转折词前是句号时,但是/然而/事实上等转折词之前的内容
(四)论证题型的解题步骤
1.读提问、确定题型
2.读文段,确定论点论据
3.做预设,根据论点论据的特征,自行预设削弱方式
4.读选项,选出与预设一致的选项
(五)削弱题型一提问方式
1.质疑/反驳/削弱/反对
2.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削弱上述断的是
3.几种常见方式
否定论点(因果倒置)>拆桥>否定论据>他因削弱
1、否定论点
(1)两种方式:直接否定,举反例 削弱力度:直接否定>举反例 易错选项:话题不一致,主体不一致,不明确
(2)否定论点的文段特征 ①文段只有论点,没有论据 ②文段论点论据话题一致(二者说的一回事/二者有关系)
(3)特殊否论点. 题干:正方-1导致结果3,反方-2只导致结果3 提问:最能削弱上述反对点的意见是? 论点补全:不是1,而是2导致结果3 正确选项:1导致2(2由1导致的)
2.拆桥
否定论点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 技巧:论点论据去同存异拆关系,直接表述)间接表示)拆桥的文段特征
拆桥的文段特征
(1.)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
(2)提问方式中出现削弱论证时,可能会考拆桥,但不必然
tips:识别隐晦拆桥
(3)否定论据
常见方式:反着论据说(论据不对,是错的)
文段特征: ①找不到论点和拆桥的选项时,往往考虑否定论据 ②文段出现正反两方“掐架”时,优先可考虑否定论据 tips:①“应该,要”对策类选项一般不选②法律规定,明文规定等诉诸
3. 因果倒置与他因削弱
文段特点:论点中存在因果关系(论据往往是共存的两个现象)因果关系常见句式
①…是…的原因 ②···导致/使/使得/引起/造成/有助于/越来越 ③…增加/降低/减轻…
什么是因果倒置:把原因和结果的顺序反过来说形式①果→因②先果后因
什么是他因削弱:在现有原因1的基础上,还有其他原因又同时导致结果,削弱的是原来的唯一性或重要性
必备的三个条件 1.在原因1的基础上提出原因2 2.原因2也能导致结果 3 原因1原因2同一主体
(六)加强题型
1.提问方式
(1)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加强/支持/赞同/证明上述论断
(2)前提假设必要条件
(3)不能加强
2.主要方式:搭桥(必要条件)>解释原因>举例子(补充论据)
(1)补充论据(考频高)
解释原因:用来解释论点为什么能成立
举例子:补充一个可以让论点成立的例子
文段特征:1.只有论点,没有论据,2论点论据话题一致分析选项:必然)可能,整体)面片
(2)加强一搭桥(力度最强)
什么是搭桥:给论点和论据中建立关系 搭桥的方式:论点和论据去同存异关系(注意搭桥方向)论据→论点
搭桥的文段特征:1.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关系(话题不一致) 2.提问中出现“前提/假设/必要条件/论据”
(3)加强一必要条件
什么是必要条件:论点成立的大前提,没有它不行(否定代入)
什么时候考虑必要条件:1.提问中出现:“前提/假设/必要条件/论证”且不能搭桥( 话题一致)2.论点是通过某种方式实现某种目的(解决某些原因)
(4)怎么找必要条件
1.将选项否定代入题干,验证论点是否成立(否定代入)
2.找让方法可行(靠谱,能干)的选项(方式可行)
3.找证明方法确实有效的选项(方法有效)
专项:实验类论证题
一.完整对比实验类(话题需一致)
题干特征: 论据:完整的对比实验,至少两组对象进行拍照、得出结果 论点:实验结果
选项特征:实验结束前其他情况是否一致 加强:实验情况其他情况相同(变量唯一) 削弱:实验情况其他情况不同(变量不唯一)
例:第一组、有A、结果是B A和B有关系(有效) 第二组,没A.结果是B
二.对比实验变形:补充对比实验的另一半
论据:一组对象,有条件A、结果是B 论点:A对B有用( A有用,最有效) 加强:没有A.没有B 削弱:没有A,依然有B 加强/削弱:补充另一组实验结果 有A,-B:否论点,力度最强
专项:翻译类论证题
一.翻译类削弱
论点:存在逻辑关联词,可以写成A→B的形式 否论点:A且-B、-B→A=B或A(包含A、-B)但力度弱
二.翻译类加强
论点:存在逻辑关联词,可以写成A→B的形式 论据:存在逻辑关联词,可以写成A→C的形式 搭桥:C→B
论点:存在逻辑关联词,可以写成A→B的形式 论据:存在逻辑关联词,可以写成C→B的 搭桥:A→C
六、原因解释
提问方式: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现象?
文段特征:文中存在看似不合理的现象
解题思维:1.找到不合理的现象(转折词:但是、然而···),2.找让其变得合理的选项(兼顾转折词前后)
典型例题:不降反升/不升反降,解释重点:解释清楚后半句
七、日常结论
题型特征:(1)提问方式为由此可以推出/不能推出 (2)题干选项中没有逻辑关联词
(1)解题思维-不选
①逻辑错误
②无中生有
③偷换概念
(2)解题思维-慎选
①比较关系:比…、越来越…,更…
②绝对词:一定、必须、肯定、只要…就…、只有…才…
③程度:最、极大、很…
④范围的扩大
五大坑王:更,最,越、首、极
(3)解题思维-优选
可能性的表述:可能、不一定,有的,有些…
第三章 类比推理
常见题型
类比推理: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切或相似的词。
1.两词型-A:B
2.三词型-A:B:C
3.填空型-A对于( ) 相当于( )对于 B
第一节 语义关系
考点一:近义关系、反义关系
近义关系:词语意义相同或相近 反义关系:词语意义相反或互相对立 一级关系(近反义关系)选不出唯一答案进行二级辨析贬义、褒义、中性
二级辨析
(1)感情色彩
(2)程度加深
(3)词性(名,动,形…)
(4)结构
(5)时间先后
考点二:比喻象征义
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外的事物,或者词语本身的含义词时是另一种事物的象征
注意:(1)警惕说话说一半(2)顺序相反排除
技巧:重项圈词看范畴
第二节 逻辑关系
考点一:全同关系
同一事物有两个称呼
考点二:并列关系
按照同一种分类标准划分,A、B完全不同,但处于同一级别
1.矛盾关系:非此即彼,没有第三者
2.反对关系:除了两者,还有其他,矛盾与反对的区别:看有没有第三种情况
3.二级辨析
(1)出现时间先后顺序
(2)功能一致
(3)人工,自然(自然现象、产物,资源)
(4)命名方式
考点三:包容关系(大包小)
1.种属关系
2.组成关系
种属与组成的区分:“是”字造句 能用“是”字造句的是种属;不能用“是”造句的是组成 种属二级辨析:特指;泛指 组成
考点四:交叉关系(两个事物有一部分交集)
题干特征:按不同标准划分同类事物
判定技巧:造句子 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 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
二级辨析:命名方式
划分关系相同.优先并列关系
划分关系不同 优先交叉关系
考点五:对应关系
1.原材料:多为名词+动词
木材:家具
2. 工艺:多为名词+动词
木材:打造:家具
工艺二级辨析:物理、化学变化
区分:有无新物质生成
涉及物理变化的工艺:印刷、捆扎、打磨,雕琢、剪裁、织造等
涉及化学变化的工艺:燃烧,氧化、发酵,酿造、冶炼等
原材料二级辨析:必然,或然
3.属性:多为形容词+名词
例:盐:咸
常考二级辨析:必然/或然
4.功能:多为名词+动词
例:轮船:运输手机:通迅:拍照
二级辨析:主要功能/次要功能
也可结合并列关系一起考(功能相同的并列)
例:
5.时间顺序:多为行为动作
例:违章:罚款,恋爱:结婚:生子
常考二级辨析
(1)动作主体是否一致
(2)是否完成一个主体
6.因果关系
炎热:中暑
用“导致”造句
二级辨析
1.或然/必然
2.原因:人为/自然
3.结果:好./坏
4.消极原因
7.必要条件
没有A 就没有B
例: 18周岁:选举权
第三节 语法关系
技巧:造句
1.主谓关系 学生:学习
2.动宾关系 学习:功课
3.主宾关系 学生:功课
4.偏正关系
聪明:学生
严厉:批评
的,地
造句原则:①造简单句:能不加字就不加字,能少加字就少加字②加字尽量加一样的
第四节 词语拆分
2、什么时候分?
(1).相同的单字反复出现,看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头:包工头
(2)一个成语(俗语)被拆成两个词
南征:北战
(3)两个词语之间没有明显逻辑关系
3.拆开看什么关系?
(1)近反义:生死存亡
(2)并列:江 河湖海
(3)方式目的:刻舟求剑(“为了”造句)
(4)因果:唇亡齿寒(“导致”造句)
(5)语法之主谓宾:愚公移山
偏正:窈窕淑女
动宾:招蜂引蝶
二级辨析:方式是否合理、目的是否达到
第四章 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 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最不符合的情况
解题思维
1.看提问一看清“属于/符合”,“不属于/不符合”
2.看题干一识别有效信息:找准关键词、关键句
3.看选项一纠结时选项对比择优(接受不完美)
考点一:读得准
方法一:关键词一主体,客体
主体:行为、活动的发出者
客体:行为、活动作用的对象
强调:1.主客体不符合的选项一定不符合定义 2.不是每道题一定都有主体和客体,但是出现了要重点看 3.范围越小、越明确的主/客体,越容易成为考点 注意:限定词“的”
方法二: 句式引导词一引导的内容重点看
(1)方式:通过/利用…
(2)目的:以/以达到…
(3)原因:因为/由于…
(4)结果:导致/从而/使得…
(5)条件:当…时/在…情况下/在…前(后)
考点二:读得快
方法一
1.优先看定义所在句
2.定义所在句不好理解时,关注后面的补充说明(常见补充说明关键词:既,包括、也就是说,换言之…)
多定义,方法二:
1、多定义,优先问谁看谁
2.多定义,纠结时对比其他定义
3.注意特殊问法: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是?
考点三:辅助技巧
1.拆词:将定义名称的词语拆开
何时用:定义名简单;选项纠结
怎么用
①定义名简单,通过词知道考什么
②定义名不好理解、选项纠结,通过拆词去定位关键词
2.同构选项:意思相近,结构相似的选项
何时用:题干不懂、选项和题干关联度低
怎么用:同构选项同时出现,可以一起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