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28:做隐士真的是躺平了吗?
徐霞客一辈子东跑西颠地,好像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隐士他54岁临终的时候,有人问他,你这跑来跑去一辈子,何苦呢?“历史上有这么几个人,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大师,元代的耶律楚材,都是因为皇帝有命令,跑遍了天下。我一个普通老百姓,天南地北地跑,能和他们三个人放在一起,凑齐四个人,我是死了也能瞑目啊”
编辑于2024-09-11 16:04:59在古代,经常出现冗官问题,官僚体系过于庞大,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仅仅是宋朝,就有好几次专门针对冗官的裁撤,但官员数量却不降反增。那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冗官问题?它又为什么这么难治呢?
连皇帝生日都能成外交工具,大宋如何用历法影响西夏?宋夏战争持续了几年之后,终于停战和谈。1045年,宋朝与西夏签订和平协议之后,宋朝正式把自己的历法颁布给了西夏。这个看似仪式性、象征性的事情,实际上却影响了宋夏之间的关系。
《岳阳楼记》的冷知识:滕子京留在历史上的背影是“疑似贪污犯”。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他只是看了滕子京给他画的一幅画,然后就写了这篇文章。精神世界的超越性,是不被环境、载体所限制的,一篇千古雄文怎么会被这两个小瑕疵掩去了光芒?它早就拔地而起,直冲九霄,和天地精神独往来,虽万古而不磨灭了。只要是听得懂中文的人,不管身在何处,心有何属,听到这几句,必然是心头一暖,精神一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在古代,经常出现冗官问题,官僚体系过于庞大,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仅仅是宋朝,就有好几次专门针对冗官的裁撤,但官员数量却不降反增。那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冗官问题?它又为什么这么难治呢?
连皇帝生日都能成外交工具,大宋如何用历法影响西夏?宋夏战争持续了几年之后,终于停战和谈。1045年,宋朝与西夏签订和平协议之后,宋朝正式把自己的历法颁布给了西夏。这个看似仪式性、象征性的事情,实际上却影响了宋夏之间的关系。
《岳阳楼记》的冷知识:滕子京留在历史上的背影是“疑似贪污犯”。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他只是看了滕子京给他画的一幅画,然后就写了这篇文章。精神世界的超越性,是不被环境、载体所限制的,一篇千古雄文怎么会被这两个小瑕疵掩去了光芒?它早就拔地而起,直冲九霄,和天地精神独往来,虽万古而不磨灭了。只要是听得懂中文的人,不管身在何处,心有何属,听到这几句,必然是心头一暖,精神一震。
隐士这个传统到了宋代的时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和我们一般理解的隐士不太一样。
和皇帝、和官场的关系,其实非常深
1||| 宋真宗和宋仁宗这父子两代皇帝,就经常派人去看望林逋,送粮食、送绸缎。
2||| 林逋对于当时的政治,其实没有那么疏远。
林逋临死的时候写的一首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临终时刻想的,居然是皇帝要派人来收集他的文字的事儿,这是一个隐士该有的样子吗?
参与 科举
林逋没有儿子,但精心培养出了一个可以考中进士的侄子
考科举,是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
一个隐士按说不应该有这个本事啊
当隐士的方式
隐居的地方叫孤山,是西湖里面唯一的一个岛
一座西泠桥,一条白堤,连接孤山和西湖边的陆地
在唐朝的时候,孤山就是杭州赏梅花的胜地
孤山上的古迹,比杭州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密集
他确实不进城市,但是,他住在一个很热闹的风景区里
传说
拿梅花当妻子
他在院子里种了360多棵梅树,梅树的果子可以卖钱。他就用一棵树的梅子卖的钱,养活自己一天
把鹤当儿子
林逋平时坐着船,在西湖上玩耍,如果有客人来了,他家的仆人就会把两只鹤放到天上,林逋一看,就知道来客人了。
林逋
浙江宁波人,隐居在杭州
仅不当官,也不娶妻生子
隐士林逋
大宋
宰相张知白突然去世,谥号“文节”
人一生的成就,是由他能摸到的人性的上限来决定的。
人最终活出来的,不过是一种方向感:这是大家都差不多的底线,那就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向往前进,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著名隐士林逋去世,,有“梅妻鹤子”佳话
把梅花当成妻子,把养的仙鹤当成儿子
宋仁宗给了林逋一个谥号“和靖先生”
世界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二世夺取上卢日策
亨利三世受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共同执政者
英格兰国王克努特大帝占领挪威
越南李朝开国君主李公蕴去世,引发三王之乱
大宋天圣六年,大辽太平八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隐士林逋
《文明之旅》第29期
文明1028:做隐士真的是躺平了吗?
楔子:1028
不管他是大隐小隐还是中隐,只要他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那他一定有自己执着的目标。他一定腾挪出了巨大的心力冗余,在自己的隐秘世界里,向那个目标勇猛精进。我们旁人看不到而已。
白居易
中隐
担任个闲职,工资每月照发,还可操办一些的大事。
大事
白居易一生的著作,共有七十卷,大大小小的三千来篇。
他自己抄了5份,留在哪呢?
庐山东林寺留了一套
再有一套诗集留在了苏州南禅寺
有一套是留在了洛阳圣善寺
一套留给了自己的侄子,叫龟郎
一套是留给了他的外孙,叫谈阁童
他在托付每一套诗集的时候都写了诗,昭告天下:不要抵赖,全天下人都知道我把诗集送到你那儿了
结果白居易成了唐代留下诗文最多的作者。
和儒家主流文化之间的冲突
什么叫“士”?
就是怀抱着超越性的理念去积极地影响世界的人。
有士君子的地方,周边的人就有了主心骨,有了方向
你要当隐士,不当官、不做为,那你还怎么承担得起这份士君子的责任呢?
隐士文化的误解
随大流,是最不费劲的事。不从流俗,一意孤行,那反而是需要巨大的心力才能办到的。
在人生选择那么少的古代,一个人连归隐都能做到,他怎么可能没有自己执着的目标?
伯夷叔齐、阮籍嵇康,他们执着的,是不服从的姿态
陶渊明就是愿意和一切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若即若离,隔上一层。有学者把陶渊明的这种状态,称作叫“边境”状态,热闹是你们的,我就在旁边待着。
维持这种疏离的状态,反而是需要巨大的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状态。
我们以为别人的躺平,其实是因为看不到他在另外一个维度上的执着而已。
为什么宋朝对隐士态度这么好?
1||| 隐士对朝廷的态度,没有那么激烈了
隐士不当官,不再是一种政治姿态,而是一个价值追求,我不愿意跟你们那样追名逐利而已,不意味着我不认同政权和皇帝
2||| 皇权渐渐发展出一套解释系统,可以兼容隐士的存在
作为皇帝,我要证明天下有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所有的隐士都出来工作
一遍遍地礼贤下士,一次次地敦请隐士出山,既证明你是隐居的高人,又证明我是有道的明君,大家各得其所,多好?
3||| 贵族社会的终结和科举制度的崛起
为什么你是隐士?你是应该当官,但是没有当
到了宋真宗阶段,科举制进一步成熟。
出不出来做官,从一种人生选择,彻底变成了一种能力测试
把中国几千年隐逸传统中的骄傲感摧毁殆尽
“这个时候的隐士,在无所不在的皇权的笼罩下,在科举制的釜底抽薪下,既没有独立的政治姿态,也没有独立的社会角色,再想拗出隐士的姿势,可就太难了”
4||| 允许隐士的存在,其实是皇权政治保留的某种弹性
正史里面有记录的著名隐士218名,高峰时期的魏晋南北朝有37个人,唐代有52个人,宋朝有56个人。
明朝,有记录的隐士只有13个人
清朝只有5个人,隐士文化彻底衰落
中华文化中原本的隐士应该什么样?
是一种非常对抗性的政治态度
先秦时代
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隐士许由
尧征召他去做官,他听了觉得脏了耳朵,所以就跑到河边去洗耳朵。
伯夷和叔齐
都反对周武王造纣王的反,不吃周朝土地上长出来的粮食,后来就饿死了
皇权时代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司马昭反复劝他出来当官,他就是不干,司马昭只好把他杀了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田园将芜胡不归”,穷到要饭的程度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隐士的勇猛精进
《文明之旅》第29期
文明1028:做隐士真的是躺平了吗?
从对抗到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