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财政政策学习笔记
经济师考试必看!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以下梳理了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工具与类型、乘数与时滞、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经验。
编辑于2021-08-10 14:01:34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含义
政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财政政策有预算、税收、支出、国债等政策组成
功能
导向功能
支出明确的调节目标
引导经济行为
协调功能
协调社会分配关系
转移支付协调公共服务均等化
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节收入水平
财政政策工具互相配合
控制功能
稳定功能
经济过热多收少支
经济萧条少收多支
目标
促进充分就业
物价基本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经常项目
盈余:顺差
赤字:逆差
资本项目
流入
流出
稳定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工具
财政政策
预算政策
税收政策
公债政策
流动性效应
短期国债:流动性强
长期国债:流动性弱
利率效应
影响金融市场利率
工具使用
萧条:增加需求,降低利率
过热:减少需求,提高利率
公共支出
购买性支出
商品和劳务
转移性支出
政府补助支出
捐赠支出
债务利息支出
政府投资
补贴政策
类型
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累进
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汲水政策
自发为前提,诱导经济复苏
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
有限性
短期财政政策
补偿政策
萧条:刺激经济增长
繁荣:稳定经济波动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划分
扩张性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理解
松的措施:增支、减税、降利率、降低存准、扩大信贷规模
紧的措施:减支、增税、提利率、提高存准、减小信贷规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类型
双松
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有通胀风险
双紧
紧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抑制需求膨胀和通货膨胀,有经济停滞的后果
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经验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
1993-1997:适度从紧
1998-2004:积极财政政策(亚洲金融危机)
2005-2008三季度:稳健财政政策
2008四季度开始,积极财政政策(世界金融危机)
2016年应对经济下行,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力度
200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实施背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
主要内容
扩大政府公共投资
结构性减税
增加低收入群体补贴,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
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差别
实施环境变化,金融危机更强烈
政策实施的发展阶段不同,经济总量上升到新台阶,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经济结构合理、产能过剩、外部需求放缓
政策内容变化:投资与消费、内外需结合、总量调整和结构调整、刺激经济和改善民生结合
调控手段多:预算、税收、减费、增支、投资、国债、转移支付等
我国实施财政政策的基本经验
相机抉择确定财政政策
短期调控和长期发展政策相结合
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国内外政策协调
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
财政政策乘数
税收乘数
特点及作用
税收乘数为负数:说明税收增减和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化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特点及作用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正数,说明购买支出增减与国民收入增减成正方向变动
同税收乘数相比,购买性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说明支出政策大于减税政策的作用
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1
特点及作用:等额的增加支出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仍具有扩张效应,效应等于1
财政政策时滞
内在时滞
认识时滞
行政时滞
外在时滞
决策时滞
执行时滞
效果时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