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明1029:为什么不能做单维生存者?
一个科举进士,有同学,有老师,有同年,有座主,他不仅是皇帝的臣子,他还是孔夫子的学生,还是家族的希望、家乡的骄傲,还是老百姓眼里的文曲星,天地靠他立心,生民靠他立命,往圣靠他继绝学,万世靠他开太平。支撑他的生命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价值网络。
编辑于2024-09-18 16:26:56"大宋第一流行巨星柳永:被青楼与市场驯化的词坛浪子" 内容结构:1身份定位中国首个靠市场(非官场)养活的知识分子,婉约派宗师与慢词开拓者;2矛盾点词作水平波动极大,《乐章集》掺杂平庸软文与传世佳作;3生存逻辑为青楼写营销词谋生,被迫遵循市场规则4.死亡之谜学界争议其卒年(非1058年前),关联宋仁宗朝政治背景。"大宋第一流行巨星柳永:被青楼与市场驯化的词坛浪子" 内容结构:1身份定位中国首个靠市场(非官场)养活的知识分子,婉约派宗师与慢词开拓者;2矛盾点词作水平波动极大,《乐章集》掺杂平庸软文与传世佳作;3生存逻辑为青楼写营销词谋生,被迫遵循市场规则4.死亡之谜学界争议其卒年(非1058年前),关联宋仁宗朝政治背景。
文明的力量,不是在过去创造过什么,而是它对未来的人有什么样的期许。这种期许,都不用到书本上去查。这个文明当中的每个人都能清晰判断,也能稳定传承。
战功赫赫、深受皇帝器重的枢密使狄青,在暴雨成灾的大宋都城,被欧阳修等一众名臣集体构陷。他们以老天下雨警示、意图谋反这种,在我们看来完全是造谣污蔑的理由要求罢免狄青。最终狄青被罢官至陈州,半年后忧惧而死。为什么大宋的这些名臣要和狄青过不去?非要把他从枢密使的位置上拉下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大宋第一流行巨星柳永:被青楼与市场驯化的词坛浪子" 内容结构:1身份定位中国首个靠市场(非官场)养活的知识分子,婉约派宗师与慢词开拓者;2矛盾点词作水平波动极大,《乐章集》掺杂平庸软文与传世佳作;3生存逻辑为青楼写营销词谋生,被迫遵循市场规则4.死亡之谜学界争议其卒年(非1058年前),关联宋仁宗朝政治背景。"大宋第一流行巨星柳永:被青楼与市场驯化的词坛浪子" 内容结构:1身份定位中国首个靠市场(非官场)养活的知识分子,婉约派宗师与慢词开拓者;2矛盾点词作水平波动极大,《乐章集》掺杂平庸软文与传世佳作;3生存逻辑为青楼写营销词谋生,被迫遵循市场规则4.死亡之谜学界争议其卒年(非1058年前),关联宋仁宗朝政治背景。
文明的力量,不是在过去创造过什么,而是它对未来的人有什么样的期许。这种期许,都不用到书本上去查。这个文明当中的每个人都能清晰判断,也能稳定传承。
战功赫赫、深受皇帝器重的枢密使狄青,在暴雨成灾的大宋都城,被欧阳修等一众名臣集体构陷。他们以老天下雨警示、意图谋反这种,在我们看来完全是造谣污蔑的理由要求罢免狄青。最终狄青被罢官至陈州,半年后忧惧而死。为什么大宋的这些名臣要和狄青过不去?非要把他从枢密使的位置上拉下来?
疑问
第一
曹利用这样的人,这样的性格,在官场上一般都活不过第二集,他怎么可能还能攀爬到大宋官场的最上层呢?
第二
这么高地位的官员,如果只是为了政治斗争,剥夺他的权力也就行了,刘太后何必非要把他逼死呢?
刘太后为什么要这么治他呢?
1||| 王曾,曹利用,都是宋真宗留下来的朝臣。他们因为资格老、底子硬,对现在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多少都有一点不买账
2||| 曹利用的性格是有一点问题的,有点莽撞,很容易和人闹矛盾,大家都说他比较骄横。
曹利用功劳又大,皇帝又信任,担任枢密使的时间又长,难免在小节上不太检点
刘太后在宫里,经常会答应给身边的宦官一些好处
曹利用仗着自己资格老,功劳大,往往就拦着不给
这些太后身边的人,就天天给曹利用上眼药,想方设法地要害他。
曹利用是怎么被贬的?
刘太后身边有一个宦官,经常贪得无厌地要赏赐
太后就找曹利用,让他去找这个宦官严肃谈谈
曹利用把宦官叫来,让他光着头站在厅堂中,羞辱了半天
有人告发曹利用的侄子犯法,朝廷就派人去查,当中就有这个宦官。
然后朝廷派去调查的官员说,这事就是曹利用指使的。
刘太后什么都不用做,就一定能拿到一份捏造的曹利用罪名的报告。
曹利用的本事
在当时一般的宋朝人看来,辽朝人,那是番邦夷狄,和禽兽差不多。
只要敢去,曹利用的这份胆量就是难得的。
30万岁币这个数虽然是寇准说的,但是你想,领导划定谈判底线是一回事,真的在谈判桌上把协议签下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办成这么一件大事,没点本事是不可能的。
曹利用一路升官到了枢密使,成为大宋的最高军政首长,是经过了各种各样的考验的。
曹利用的臭脾气
王曾VS曹利用
王曾
是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公认的儒臣领袖
王曾罢相,去山东青州当地方官去
刘太后有所顾忌,不会追加迫害
王曾靠自己的士林声望,随时可以东山再起
曹利用
签订澶渊之盟的时候大宋朝的谈判代表
枢密院的一把手干了11年
他被贬官,被几个宦官逼着上吊自杀了
大宋
玉清昭应宫烧毁,3610间屋子烧没了
刘太后借机把当朝的首席宰相王曾撵走
刘太后也撤换了枢密使(执掌军事)曹利用
朝廷里的两大首脑,都换人了
世界
渤海国故地爆发叛乱,大延琳称帝,建立兴辽
潘杜尔夫四世成为意大利南部的实际统治者
波希米亚公爵布雷蒂斯拉夫一世夺回了摩拉维亚
高丽献哀王太后去世
大宋天圣七年,大辽太平九年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曹利用的臭脾气
《文明之旅》第30期
文明1029:为什么不能做单维生存者?
楔子:1029
曹利用故事的结尾
一个漫长的给他翻案的过程
直到公元1078年,朝廷下旨,赐给曹利用家20顷田,将近五十年过去了,曹利用的事才算结了案。
”从身份到契约“
英国法学家梅因,在《古代法》中有一个著名的判断,“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身份就是人不可改变的依附关系,我是谁的儿子、谁的臣子、谁的附庸,就这么定了,我改不了,这是我和世界的固定纽带
契约?就是社会允许我通过自由意志,和他人结成关系,来创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
一个科举进士,有同学,有老师,有同年,有座主,他不仅是皇帝的臣子,他还是孔夫子的学生,还是家族的希望、家乡的骄傲,还是老百姓眼里的文曲星,天地靠他立心,生民靠他立命,往圣靠他继绝学,万世靠他开太平。支撑他的生命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价值网络。
武选官VS士大夫
武选官这个群体,他们是所谓的“单维生存者”,他们社会存在的根基,只是因为皇帝的信任。这是他们和这个世界之间的唯一的纽带,细若游丝,说断就断。
通过科举来当官的士大夫,就是一种更优势的生存方式,他们和社会之间的纽带更丰富、更多元,是一种“多维生存者”
这是生存方式的悲剧
在性格上显得莽撞一点,在行动上做得“过分”一点,是表达忠诚的一种技巧
忠诚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是忠诚本身;
第二,敢于公开地过分地表达忠诚;
第三,让上位者知道:我敢于得罪所有人。除了对你的忠诚,我一无所有。
如果一个人在一个环境里,是以忠诚而著称的,那他在性格上多少就有点不管不顾。他越莽撞,越把周围的人都得罪光,主人就越知道,他离不开我,所以,他不会背叛我,就对他越放心,他也就越能享受忠诚带来的红利。
曹利用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性格?
他的优势就是听皇帝的话,敢不顾一切地为皇帝效忠。
他是武选官出身,和进士出身的文官没法比,但是自己有皇帝罩着,这是他当官的唯一的底气。
武选官
是一个宋朝历史上的独特概念
武选官的实质,是在“文官”和“武将”之间的一种官员。
历史发展
唐代后期
皇帝只信任宦官,从禁卫军,到宫廷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开始让宦官来管。
枢密使,其实最早就是唐代宦官担任的一个皇帝的通讯员的角色。
唐朝末年,发生了一次宦官大灭绝事件,宦官留下来的活由皇帝信任的武将来干。
五代乱世
军队的指挥权、还有想各种办法搞钱的事,皇帝都死死地抓在自己手里,只信得过自己身边的人。
他们打探信息,执行密令,外交出使,联系藩镇,甚至带兵打仗
北宋
枢密使演化成管理军事的最高机关
武选官被开发出了一些别的用处
1. 武选官有自己独立的系统,独立的晋升通道。官员、功臣的子弟,如果考不取科举,那就可以先当武选官,作为一条出路。
2. 在文官和武将之间,武选官可以作为一道隔绝他们的缓冲地带
3. 战场的指挥权,往往在武选官手里
定位
“陛下家臣”
特点
“亲而不尊”:跟皇帝的关系确实很亲近,但就是皇帝家里的奴才,地位并不尊贵。
曹利用下场悲惨的重要原因,因为他是武选官
不管他官位多高,底色仍然没变,还是皇帝的家臣,他的权力与地位,只有一个基础,就是皇帝的信任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主讲人 | 罗振宇
制作 | 絮起
曹利用的忠诚红利
《文明之旅》第30期
文明1029:为什么不能做单维生存者?
尴尬的“武选官”